登陆注册
10414400000006

第6章 为何读书:读书完善人生(5)

胡适一生只信仰真理,为此他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毕生坚持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其思想进入无数个体中,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力量。他以有限的人生创造无限的价值,超越了自我,也为世界树起一座丰碑。胡适的人生从来不是梦,因为他让无数人产生了梦想和力量。

有意义的事,会赋予人生以意义。胡适工作中把个人事业价值最大化,生活中温和厚道,乐善好施,有成人之美,有博爱之心。很多人接受过他的帮助:毛泽东、陈独秀、傅斯年、顾颉刚、林语堂、梁实秋、沈从文、罗尔纲、唐德刚、张爱玲、李敖等。而且胡适不求回报,并认为是最好的投资,以为人生一大乐事。他爱惜人才,扶持后辈,成就很多佳话,所以有一句话当时广为流传:“我的朋友胡适之。”

【链接】

“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

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时,胡适曾有一段“少年的哀愁”,曾写下“酒能销万虑,巳分醉如泥”,“日淡霜浓可奈何!”的诗句。

当时,胡适家道败落,生活压力大增,母亲生病,加之自己就读的中国新公学解散,胡适感觉“前途茫茫,毫无把握”,没脸回老家去,就寄居在上海打工。由于愁闷,胡适就和一些革命失败的留学生一起混日子,发牢骚、打牌、喝酒、看戏、逛窑子,成天花天酒地,昏天黑地。胡适在《四十自述》中对此曾有记叙:“我那几个月之中真是在昏天黑地里胡混,有时候,整天的打牌;有时候,连日的大醉。”有一天晚上,竟然醉酒回家途中和巡捕打了起来,被送到巡捕房。钱和马褂被车夫掠去,自己被巡捕打得伤痕累累,鞋子差点也丢了,满身泥污,就这样,他被巡捕送回家……

痛苦的经历让18岁的胡适骤然清醒,想起寡母的期望,想起家族的衰落,他决心振作。此后他闭门读书两个月,顺利考上官费留美学生,命运出现转机。

留学海外,眼界大开,加上美国自由、洒脱风气的影响,胡适心中的雾霾一扫而光,从此变得积极乐观。他曾写下诗句:

三年之前尝悲歌:“日淡霜浓可奈何!”

年来渐知此念非,“海枯石烂终有时!”

一哀一乐非偶尔,三年进德只此耳。

胡适在1914年1月的日记中写道:“我相信我自离开中国后,所学得的最大的事情,就是这种乐观的人生哲学了。”

他喜欢英国乐观主义诗人卜朗吟(Robert Browing,今译作“布朗宁”)的诗,他信奉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他喜欢美国的自由民主的空气,这些给他信心和力量,激发他的创造力。他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各种运动,性格开朗乐观,品学兼优,是学生会的干部。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美好想象。同时,他也在想着如何解救多难的祖国。临近毕业时,他的白话文革命的想法日益清晰,虽然他的这种大胆想法有找不到“同志”的苦闷,但他从未失去信心。他自己写白话诗尝试并命名诗集为《尝试集》,他为新文化运动上下求索,写出《文学改良刍议》,一经《新青年》发表,轰动全国,胡适一举成名。继而成北大教授,人生得意,彰显其人中翘楚之地位。

人生得意,心情也格外好。1921年,胡适用白话文写了有名的《希望》:

我从山中来,

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好。

一日望三回,

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

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

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

祝汝满盆花!

这首诗当时在的北大广为传唱,后来还被谱成曲。

1933年3月,日军攻入承德。胡适大感耻辱,撰长文《全国震惊之后》。一日,他和罗钧任聊起此事,罗消沉地说:“这个民族是没有多大希望的;既不能做比利时,又不能做普法战后的法兰西。如果我们能相信,此时屈服之后,我们能在48年后翻身,我们也不妨此时暂且屈服。但我是没有这种信心的。”胡适反驳道:“你这种人生观与我的正相反。我曾说:一个强盗临刑时,还能把胸膛一拍,说,‘咱老子不怕,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我们对于我们国家的前途,难道没有这点信心吗?”

胡适认为,中国人应学习西方人的乐观自信,富于理想,敢于梦想。柏拉图之《理想国》,培根之《新亚特兰蒂斯》,托马斯·莫尔之《乌托邦》,圣阿格斯丁之《上帝城》,康德之《论万物之终结》等,都有一种乌托邦思想,这很可贵。西方人注重实证,大胆实践,所以产生牛顿定律、爱迪生的发明,产生了现代科学和文明。胡适十分欣赏英国诗人丁尼生的诗,如诗句“看到空中贸易不断,玄妙之航队穿梭往来”,当年的梦想,如今的现实。所以胡适认为,天下无不可为之事,无不可见诸实际之理想。所以他认为人应有梦想,他说:“梦想作大事业,人或笑之,以为无益。其实不然。天下多少事业,皆起于一二人之梦想。今日大患在于无梦想之人耳。”

有梦想就有信心和力量。胡适曾对毕业的大学生说:“你总得有一点信心。”他说:“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胡适一生不信奉任何宗教,更相信自己,努力分享有意义的人生。纵使人生如梦,他也要做个像样子的梦。所以他一生积极向上,终生乐观,被人称为“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正是这种乐观自信,成就其非凡的人生。

6.读书思考人生——为什么读书

【题解】

本文即为1930年11月下旬胡适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演讲,文稿经胡适本人校正后,原载于1930年12月至1931年2月《现代学生》第1卷第3、5期。

基督教青年会于1844年诞生于英国,由乔治·威廉创建,以“追求基督教道德精神,避免城市青年的道德堕落”为宗旨,以宗教改善青年精神,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基督教青年会。

大约在1885年,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产生,青年会以“弘扬基督精神,团结青年同志,养成完美人格,建设完美社会”为宗旨,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对当时的中国青年产生巨大影响。至20世纪20年代,全国各地已经有22个城市青年会,影响更由青年扩大至社会各界,这使得基督教青年会的活动迅速发展为一项遍及全国的公民教育运动,对当时中国产生深远影响。据说,宋美龄于1920年从美国学成回国后,曾参加上海基督教女子青年会当英语老师,并参加各种活动,她很快成为社交名媛。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于1908年,以“尔识真理,真理释尔”为会训,服务社会。青年会经常开展读书运动,本文就是胡适1930年11月下旬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所做的演讲。

在此做完讲演后,11月28日,胡适举家迁往北平,重回北大任教。

【原文】

青年会叫我在未离南方赴北方之前在这里谈谈,我很高兴,题目是“为什么要读书”。现在读书运动大会开始,青年会拣定了三个演讲题目。我看第二个题目“怎样读书”很有兴味,第三个题目“读什么书”更有兴味,第一个题目无法讲,“为什么要读书”,连小孩子都知道,讲起来很难为情,而且也讲不好。所以我今天讲这个题目,不免要侵犯其余两个题目的范围,不过我仍旧要为其余两位演讲的人留一些余地。现在我就把这个题目来试一下看。我从前也有过一次关于读书的演讲,后来我把那篇演讲录略事修改,编入三集文存里面,那篇文章题目叫做《读书》,其内容性质较近于第二个题目,诸位可以拿来参考。今天我就来试试“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题目。

从前有一位大哲学家做了一篇《读书乐》,说到读书的好处,他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意思就是说,读了书可以做大官,获厚禄,可以不至于住茅草房子,可以娶得年轻的漂亮太太(台下哄笑)。诸位听了笑起来,足见诸位对于这位哲学家所说的话不十分满意,现在我就讲所以要读书的别的原因。

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以讲: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我一踏进青年会的大门,就看见许多关于读书的标语。为什么读书?大概诸位看了这些标语就都已知道了,现在我就把以上三点更详细地说一说。

第一,因为书是代表人类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智识的遗产,我们接受了这遗产,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更在这基础之上,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知识。人类之所以与别的动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语言文字,可以把智识传给别人,又传至后人,再加以印刷术的发明,许多书报便印了出来。人的脑很大,与猴不同,人能造出语言,后来更进一步而有文字,又能刻木刻字,所以人最大的贡献就是能累积过去的智识和经验,使后人可以节省很多脑力。非洲野蛮人在山野中遇见鹿,他们就画了一个人和一只鹿以代信,给后面的人叫他们勿追。但是把智识和经验遗给儿孙有什么用处呢?这是有用处的,因为这是前人很好的教训。现在学校里各种教科书,如物理、化学、历史等等,都是根据几千年来进步的智识编纂成书的,一年、两年,或者三年教完一科。自小学,中学,而至大学毕业,这十六年所受的教育,都是代表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得来的智识学问和经验,所谓进化,就是叫人节省劳力。蜜蜂虽能筑巢,能发明,但传下来就只有这一点智识,没有继续去改革改良,以应付环境,没有做格外进一步的工作。人呢,达不到目的,就再去求进步,而以前人的智识学问和经验作参考。如果每样东西,要个个人从头学起,而不去利用过去的智识,那不是太麻烦了吗?所以人有了这智识的遗产,就可以自己去成家立业,就可以缩短工作,使有余力做别的事。

同类推荐
  •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2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高兴》大评

    《高兴》大评

    这本书收有关长篇小说《高兴》的评论、重要报道等40余篇文章。
  • 中国楹联

    中国楹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对联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上海特色餐厅

    上海特色餐厅

    本书选取了59家地处上海最热门消费娱乐区域的特色餐厅,荟萃了中外不同菜系,囊括了传统和创新各种烹饪流派,是探寻上海风味餐厅的可靠依据,也是了解上海美食潮流的极佳指南。无论你是想了解上海的饮食文化还是想为旅游准备实用的参考书,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丁明秀编著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盟誓之剑

    盟誓之剑

    故事起源于一个梦,梦中群山环绕,巨龙飞舞,白金的旗帜在纯白的塔林上空升扬。英雄立于荆棘的王座,万民为之欢呼沸腾,而我仰望您的身姿,向您宣誓!执吾之剑,为汝开疆辟土!瓦锡兰第四纪元,一个小女孩从死人堆中苏醒.......————————————————————唯一书友群571930264
  • 杰鲁特大人

    杰鲁特大人

    世界之王奥罗夫遗留下一批宝藏,吸引着众多继承者前去争夺,杰鲁特一心想要成为世界之王,从而在探险的路上认识了许多有趣的朋友,并且一起经历了难以忘却的故事
  • 梵天之门

    梵天之门

    一个从小遭父亲遗弃的少年。一位不离不弃的红颜知己。一段凡人励志的传说。默闫新作《梵天之门》
  • 陈莲舫先生医案

    陈莲舫先生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道轮回之圣洛大陆

    九道轮回之圣洛大陆

    创世之初,万物俱寂。命运的齿轮却已开始旋转,她留走时间,他万世追寻,九道轮回,世事流转。究竟何处才是归宿?
  • 穿越女儿国之云栖

    穿越女儿国之云栖

    女人也可以三妻四妾?跟我穿过来的人是什么鬼?不是挖坑让我跳,就是各种猥琐,居然还成了我应侍。
  • 我的邻居是我命中注定的那个他

    我的邻居是我命中注定的那个他

    夏语熙发微博说:各位,追了6年的星,准备脱饭了,哎!结果当天晚上易烊千玺就跑进夏语熙家把他的海报、周边、写生都收了起来对她说:既然准备脱饭了,那么这些东西就没用了,我拿走了。夏语熙一下子急着说:凭什么,这是我花钱买的。易烊千玺把她逼到墙角说:笨蛋,我喜欢你,你能不能不要放弃喜欢我,好不好?夏语熙说:怎么可能呢,你……话还没说完,嘴就被自己的爱豆堵上了。
  • 云起梅花香

    云起梅花香

    旧货市场淘到的无主日记。江南小村里,那个水潭边的墓碑……这一切的一切,有太多的说不清。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当这段故事变成历史,我们只能残忆追旧年。 战火纷飞,乱世悲歌。当我们回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不知还有谁会记得那一段段被时间洪流所湮没的历史,她看着他毅然离去的背影,口中缓缓念出诀别诗:君是云在天。 我是梅在地。 云在天,梅在地。 今生虽交集,来世难相遇。今生虽诀别,来世待相忆。 青云坠雪零落处,不知梅心意。 墨梅暗香随风起,追云去……
  • 兽破虚空

    兽破虚空

    “原来见义勇为不是那么好干的!”莫忧临死前是这么想的。“怎么会,这是什么鬼地方,元之大陆?元师?”“完了,出任CEO,赢取白富美的梦想实现不了了!”“作为猪脚的我总得有点金手指吧?”预料中的情况都没有出现在莫忧的身上,不过,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见鬼了呢!命里有时皆没有,命里无时我必求!煊都QQ群:183923490
  • 人仙争霸

    人仙争霸

    史上的那些仙神哪里去了?浩瀚的星空中是否还存在仙神的踪影?地球上存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奥秘,神秘的宇宙有那些未知的存在?浩荡的历史,消失的古文明,神秘的星空,说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