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9500000050

第50章 后记

记得童年时代住在杭州吴山脚下,山顶上有一处景点,建有一特具江南风味的亭楼,上层的亭匾上,题着四个字,“江海汇观”。登楼远眺,钱塘江像天边白练,浩荡东去,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是谓“江海汇观”。当时总是会想,在那天际的尽头就是大海了吧,不然怎么叫江海汇观呢。但实际上,从杭州市区沿钱塘江下行,最少还有几十公里,才到江海混搭的杭州湾,至于到真正的大海,那还有一些距离。江海汇观更多的是一种想象,一种带有中国古诗风格的想象。在杭州这个充满了湖光山色、小桥流水、柳暗花明的城市,类似“江海汇观”这样充满了大气磅礴的想象空间的景观还真是一种稀缺。

汇聚是美丽的,唐诗中有,“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不朽诗句,描绘的应该是汉江和长江汇合处的壮观和美丽。在长三角这个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那些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几乎都是坐落在江河、或江海汇聚之处的。上海坐落在黄浦江和长江交汇之处,在南京有秦淮河和长江的汇聚,杭州则是富春江和钱塘江、大运河的汇合地,在宁波是甬江、姚江和奉化江的汇聚。滔滔江海的汇聚,孕育了城市;有了城市,一方区域经济就有了活力,于是经济就发展起来。汇聚源于流动,有流动才有汇聚。古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这朴素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汇聚是流动的结果,汇聚产生了力量。

如果把江河的流动换成资源要素的流动,那么汇聚就是区域一体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何解释这种历史现象,成为众多经济学家们努力的目标。解释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比较主流的解释,是制度的改变。认为由于进行了体制改革,采取了主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体制和制度,于是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但是这样的解释如果不是没有道理,也是失之笼统。20世纪80年代以后,实行制度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和地区有许多,但是像中国这样获得持续经济快速增长,进而成功地跨入世界经济前列的经济体却是不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众多的人口、辽阔的国土以及由此而来的市场规模和多样化的发展格局,为国内资源要素的流动和产业转移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经济学经常讨论的一个主题就是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如果离开了空间规模、市场规模,离开了资源要素的空间流动性,这些都是空话。

要素流动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成功,主要不是人们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或者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设计出了一个市场经济体制的拷贝版,而是“开放”出来的。

开放给亿万的中国老百姓带来了发展的空间,使得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的聪敏才智,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套用经济学的学术语言,由于开放,使得要素趋于流动,包括劳动、资本和知识等,从而解决了如何改进资源配置效率这一经济学的最基本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的效率就有了飞速的提高。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在很长一个时期,其实我们并没有获得多少技术进步。比如,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浙江经济主体的浙江中小企业,就企业技术装备来说,比较改革开放以前,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进步。但是当大量的农民,包括中国中西部地区的那些劳动生产率非常低下、进而要素报酬率也非常低下的农业人口,离开了农村、进入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和城市,进入了制造业领域和服务业领域,由此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成为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不竭的源泉。

和要素流动紧密相关的是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具有和要素流动同样的属性,或者说,产业转移自身也就意味着要素流动,但是产业转移更多的是要素综合体的移动,是资本和技术及知识的移动。在中国,在转型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和地区资源差异化的背景下,产业转移更多的是经营资源的转移和企业家资源的溢出。表现在微观层面,就是企业跨区域发展和企业生产链的空间离散化布局。由此带来了两个结果: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发展。

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分析,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成本被定义为交通运输成本。萨缪尔森曾用“冰山理论”将运输成本内生化,企图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中将空间变量转化为一般均衡理论能够解决的问题。然而,近年来经济学的发展,特别是不完全竞争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人们更重视将空间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变量,在规模报酬递增和集聚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去解决这个问题。

换一个视角,经济学自进入现代以来,总是希望用一般均衡理论去说明、解释现实问题,以显示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科学性”。以至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常常会走到“削足适履”的左道上去,成为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而现实中的经济学问题,总是被“嵌入”特定的社会文化和人们行为习惯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历史沿革的背景之下,在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问题上,构成所谓的“运输成本”的,主要的常常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交通费用或运输费用,而是一种更为广义的制度成本,是由于管理权的分割、社会文化传统和习惯行为的非一致性以及区域间的竞争和冲突而来的区域壁垒和国家壁垒。因此,在更多的时候,如何推进制度改革,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就成为削减“运输成本”的关键手段。在长三角,这一过程和企业的跨区域发展是具有互动关系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为企业跨区域发展和产业转移提供了制度红利,而企业跨区域发展和产业转移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动力和纽带,两者之间形成了互动关系,由此推动了区域创新和区域竞争优势的不断提升。

这就是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改革开放源于地方分权、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发展竞争、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发展竞争,从而激发了经济的活力,带动了市场化的进程,形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独特的风景线。但是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深入,这一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如何弱化地区间的要素流动壁垒,构建超越行政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体制,形成新的集聚经济区,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更强有力的动力源,就成了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涵。我们看到,自200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之后,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成渝城市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大武汉城市圈、关中-天水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一系列跨行政区的区域一体化空间组织也已经进入了中国决策层的议事日程,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产业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可以预见,今后若干年,中国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形态和结构将会有一个显着的变化,这一变化将会深刻地影响中国的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也会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本书的出版和发行如果能为推动这一历史进程贡献一点微薄力量,笔者就会感到非常荣幸。

本书是笔者在近年来完成的浙江省重大研究课题《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的研究报告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整理而成的。其中一些内容曾经在《学术月刊》、《上海经济研究》、《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通大学学报》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上发表过。我的博士研究生黄洁和陈菁菁分别撰写了本书的第四章和第五章;我的硕士研究生夏富军、张兴平和丁正源参与了第七章和第十章的研究和写作工作;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的王晓娟博士为本书的部分章节进行了文字校订工作;为了本书的出版,浙江大学国际经济学系陆菁博士花费了许多精力,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为本书的出版投入了辛勤的劳动。此外,浙江大学区域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经费资助,在此作者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陈建军

2009年8月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

同类推荐
  •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特征及价值判断标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中经济增长的周期和总量调控、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中结构变化和增长的效率。
  • 蓝色构想

    蓝色构想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中国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本书以“海洋经济、海洋权益、海洋生态、海洋社会”四个专题来研究我国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
  • 社会经济网络与中小企业发展

    社会经济网络与中小企业发展

    本书以新颖的视角研究了产业集聚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全书对意大利产业区经济进行了理论探讨,着重分析了艾米利亚产业区的特征和区域竞争优势、区域产业网络与技术创新的国际化战略、经济全球化与“艾米利亚模式”的调整等问题。书中借鉴“艾米利亚模式”,提出我国应该构筑高效的区域产业网络、发展区域支柱产业、加强企业间技术合作、发送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等对策建议,对我国产业集聚和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1862年,晚清经济改革拉开序幕,在执政集团与汉族武装集团争权夺利的过程中,马尾船厂、江南制造总局两大军工项目上马。衙门化的国有企业运作效率极低,在1872年开始的一场国企反腐运动中,改革的大门向民营资本开放。自此,1872年成为国有向民营、局部向整体改革的一个起点,也是晚清王朝为自己埋下隐患的起点。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袁世凯、张之洞为首的官方实力派成为改革的主角,以唐廷枢、胡雪岩、盛宣怀、郑观应为首的新旧商人成为改革的先锋。朝廷与商人的较量,国退民进、民进国退的多年交锋,最终使经济改革倒逼政治体制改革。在一场商业势力助推的宪政改革中,1911年晚清走向灭亡。
  •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与实践

    主要研究现代公司董事会、监事会、CEO与公司治理 ;现代公司经理激励机制与公司治理;现代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等相关问题。
热门推荐
  • COUSIN PHILLIS

    COUSIN PHILL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个自己的房间

    一个自己的房间

    《一个自己的房间》沿袭了《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温暖治愈的文风,从生活的微小处,生命的细节处找到感动的力量,重新审视我们所有的,拾回那些渺小却重要的爱好、乐趣,让一颗身处浮世的心不再彷徨、焦躁、不安。《一个自己的房间》采访了9位散落在不同行业,拥有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微小而确实”的幸福的男女。欣赏他们房间的细节,继而得以窥探他们关于人生的态度和生活的哲学。
  • 良辰美景,此间少年

    良辰美景,此间少年

    一个小小的粉丝,竟也肖想与心中的偶像在一起,没有想到,她一步步逼近竟让这个离自己远在天边的人落入了自己的怀里。他,年少成名,是少见的天才明星,却一不小心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粉丝给收了心。爱情里,最美好的,不过是我需要你时,你正好就在这里
  • 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德国现代文学精品、波兰现代文学精品、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精品、奥地利现代文学精品、匈牙利现代文学精品、丹麦现代文学精品和瑞典现代文学精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擎天之刃

    擎天之刃

    选择了武道,就选择了纷争。选择了巅峰,就选择了孤独。杀人的剑沾满鲜血,不羁的心已满是尘埃。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看着自己墓碑上这十个字,林度已别无选择……
  • 跨越万年的爱

    跨越万年的爱

    前世,她不认识他,他却与她一同毁灭世界,最终一起身毁落海。殊不知,她却身毁魂穿,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原以为自己不会喜欢上一个人,却再一次与他相遇,让她欣喜若狂,且看她和他会有怎样的结局?
  • 无仙之诫

    无仙之诫

    天诫有训,从此天下不可有仙。而十二岁的少年秦安石,因机缘进入到了一个由女子组成的派别,由此开启了他的修仙之路。如若成仙,便是天域之中,万界之内,独一无二。
  • 投辖录

    投辖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法国葡萄酒庄园

    我的法国葡萄酒庄园

    在公共拍卖场,只要传奇葡萄酒一出现,人们就开始兴奋罗曼尼康帝,柏图斯,滴金堡这三个传奇酒庄代表一种尊贵木桐,拉菲,拉图,玛歌,奥比昂五大名庄代表着波尔多的统治力。陈宇,一个来自于中国的普通的青年,偶然间继承了来自于法国的没落酒庄红颜云酒堡这是一个葡萄酒崛起的故事,美好的生活由此开始,陈宇的梦想是建立一个田园的乌托邦……既不怀念过去,也不憧憬未来,端着一杯美酒,心中畅快,这就是幸福……
  • 木槿天堂的彼岸花

    木槿天堂的彼岸花

    夏花已是旧时光里的沙粒,而你也已是我曾经的往事。在下一个木槿花的季节,那样宠溺的看着我,还会那样在众人羡慕的眼光里依然若无其事的搂着我走吗?如果可以重来,愿在木槿花开的夏季,不要让我遇见你。——夏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