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7600000017

第17章 附录:()(5)

程: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期,九十年代中叶以后,尤其是新世纪伊始,文学进入了困难时期。表面看,文学边缘化的趋势在加剧,文化断层在加深,网络的冲击加大,创作和批评对生活的把握确实出现了问题,作家在如何回应生活巨变上是滞后的,把握时代变化的整体能力是弱的,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我同时也在想,文学走下坡路是否也与其自身的运行规律有关?新时期,实力派作家为我们奉献了许多优秀文本,社会形态发生急剧变化之后,恐怕需要一定时间的调整。当然,我觉得也有一些例外,莫言的《生死疲劳》,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这些作家新世纪倾力打造的代表作。

王:今天的评论缺少1980年代的批评激情。这个激情失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天批评家大多是学院派的,到金仁顺的作品,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文学审美性问题,民间的叙事方式对她的影响很大。民间审美进入当代文学创作,今天的批评话语缺乏解释的能力。这大概是金仁顺的《春香》看完以后感觉很好但说不出为什么好的原因。

程:《春香》在艺术方法上体现了一种相悖的美学理念,叙事文字很优美,民谣很忧伤,但表现的却是生活中的冷,一种透彻心肺的冷,表面的美反过来衬托生活的残酷,非常有意思。

王:它实际上包含现代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传统民间文化的理解问题。19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当代创作有两个路向,一个路向是有一批作家,开始与变动的当代现实发生关联,如贾平凹的《秦腔》,阎连科的《受活》,尤凤伟的《泥鳅》。尤凤伟的这部作品从艺术上看有点粗疏,但我觉得最大好处是具有当代现实感,虽不能说往现实靠拢就好,但当代文学是没法和现实脱离关系的。另一类的作品如金仁顺的《春香》,这些作品开始回到传统,对民间进行重述。这样的作品如苏童《碧奴》、李锐的《人间》、叶兆言的《后羿》等,很多类似的作品。实际上这现象在90年代也出现过。面对这样的变化,特别是对《春香》这样的作品阐释,我们的理论资源确实不够。现在能否通过大量文本分析,确立民间批评话语的内涵。这个话语和西方的话语不同,在这里涉及到民间审美,民间想象,民间叙述,民间原型等等问题。通过这些理论的分析,寻找到解读这些作品的方式。

程:你们搞批评和研究的文章,包括你的文章我都非常关注,因为我希望了解学院精英对文化、对文学有哪些前沿的思考。第一次听你介绍你所研究的课题和学术思路,使我对民间的话题有进一步的了解。从你刚才的谈话中,我了解到批评界面对重要文本常常失语的原因所在。你认为是新的批评话语没有建立起来,但我还是觉得问题要更复杂一点,是不是这中间还有方法论的问题?比如说东方的哲学背景相对单一,近代的思想资源相对匮乏;是不是还有艺术判断力的问题?很多人理论素养高,艺术感觉难以匹配……

王:你说的这些问题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程:我们做编辑的,置身文学现场,看到好作品时常会想批评怎么还没跟上呢?对写作而言,批评滞后是正常的,但不能失语;另一方面,好的批评对作家写作又有一种引导性的意义。这些年我看了很多批评文字,也很关注年轻批评家的动向,最近我看到施战军在一篇文章里说“文学离学院越近,离文学就越远”,说得有些偏激,但指出了文学愈趋边缘化的现状。在社会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批评家应该和作家成为很好的朋友,就像罗兰·巴特和安东尼奥尼那样,批评家可做的工作很多,解构经典,梳理精神来源,分析写作资源和背景,我觉得批评家应该稍稍研究一点叙事学,还应有比较突出的艺术感觉。对贾平凹的《秦腔》,对金仁顺的《春香》这样的作品除了需要理论素养,更需要艺术直觉。学者的研究应该让读者更容易走近文本。

王:学院派批评,确实也存在问题。在学校里面,学科和学科之间分得太细,如果讨论《春香》以及与民间文化形态有关的许多作品,要牵涉很多的知识,如民间文学的问题,讨论原型还牵涉到人类学,民俗学等理论的支持。就我自己而言明显感到学养和知识储备不够。

程:我刚才注意到,你对“现代性”这个词不喜欢,为什么?那你对“后现代”是否更不喜欢了?九十年代,一些批评家大谈“后现代”,可惜全是套用西方的概念,没有原创文本的支持。于今,出现了《武林外传》这样的作品,反而没有人讨论了。

王:这些词从西方借用过来,运用到文学批评之后,经常出现错位。

程:但我觉得,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文学,若需提振元气走出困境,面临重新整合的必要。网络文学、类型小说、民间传说、手机信息等等,都可以成为整合的对象。精神来源,艺术样式甚至是表现手法,都应该整合。帕默克的《我的名字叫红》就套用侦探小说的外壳,讲的却是东西文明冲突的大主题;回到《春香》,最打动人的其实是小说的结尾,“五色”药应该让恶官卞学道喝的,但最后香夫人也喝了,变成了傻瓜,香夫人边摘桔梗花边唱道:桔梗、桔梗、桔梗花摘呀、摘呀、摘下来穿呀、穿呀、穿成串做成项链戴起来——作者在这里借助虚拟的“五色”药,借助民间的歌谣把小说一步步推向高潮,读到这里你会感到很辛酸。金仁顺的写法,符合我称之为幻想性叙事的审美理想。什么是幻想性叙事呢?我把它定义为:倡导原创力和想象力,鼓励大胆契合时代的幻想,让人精神产生升华和飞翔的一种写作方法。眼下的很多作品,用我们职业编辑的行话来说,写的都太实,阅读这样的作品,是想象力被遏制被封闭的过程。

王:这对于讨论金仁顺的作品,也是很好的切入点。这里有民间想象的问题。为什么特别重视民间想象?还是回到五四来谈,或者更远地到古代文学。从古代文学到今天,中国文学有两个想象传统,一个是从神话故事开始到《聊斋志异》,这个传统基本来自民间,如《西游记》,《聊斋志异》,魏晋志怪小说都与民间传说有关。另一个是史传传统。如《史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他重视现实层面的演绎。但从五四开始,真正在中国文学中占上风的是后者。强调现实性,强调真实性。但民间想象的传统从五四开始却有意无意地被遮蔽了,这个遮蔽,我想过其理由。这与五四时期强调科学有关。强调科学就是求真。周作人谈到他不喜欢的古典作品,全是这些作品。志怪小说,西游记等,他认为志怪小说是非人的作品,他不喜欢。但在这些作品中却有一些非常本质的东西。在这个传统里面,想象的空间很大。这个传统,从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开始,逐渐恢复。1980年代的先锋小说,现实的东西变得新潮了。如格非的《褐色鸟群》,搞不清里面的人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这些东西和民间的想象传统是有关系的。金仁顺自觉地回到这个民间想象传统,直接改编民间传说,在原来的《春香传》中这种幻想性的东西没有展开,但金仁顺展开了。《西厢记》和《春香传》有点接近,不同民族都有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和理想。《春香传》尽管没有幻想性的东西,但其表达的也是民间的愿望和理想,金仁顺自觉的回到民间传统,把民间想象重新展现出来,我觉得这个意义很大的,并且写得非常精致,非常优美。

程:今年有一个民间私人设立的短篇小说奖请我当评委,初选出来的四个短篇中有韩少功的《第四十三页》,我想说,这是一个影响不大水准很高的奖。四个短篇除了韩少功的,还有陈河的《夜巡》,金仁顺的《松坪镇》,迟子建的《一坛猪油》。这四个短篇都写得很好,代表了2008年的水平,但韩少功的《第四十三页》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在我看来,它的意义不亚于1980年代韩少功为文学转型贡献的《归去来》。

《第四十三页》讲一个拿着手机做买卖的人,上了一列火车,结果被列车上的人视为怪物,因为那一车的人全生活在文革时期,全是文革时期的思维,两个时代在一列火车上相遇了,交锋碰撞,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这个短篇,我很是喜欢。它也许是进入新世纪最为重要的短篇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文学处于困难期的一句亮丽的华彩段。韩少功的这篇小说是幻想性叙事的代表作品,韩少功总能为一个时代提供最需要的具有引领意义的文本。

当下的写作,发表和出版都很容易,表面上看很繁荣,但就是一种表面繁荣,可以留下去的作品不会太多。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些平庸的作品,而韩少功和金仁顺的写作能够给阅读提供想象空间,你前面说的《生死疲劳》这样的作品能够成功转换民间传说,但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幻想性叙事常常被忽略被轻视,所以我对你阐述的民间理论,不是非常理解。我有一种担忧,现在的作家都写得非常地实,贴着地面行走,这些文本虽然也写苦难,大都是照相式的就事论事的方法,新闻报道的写法,有良知的作家当然应该去表现民间疾苦,但既然是文学艺术作品,就应该有艺术性的表现手段,有幻想性的叙事。

王:刚才你提到的民间,我一直想和你辨析。民间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底层民间社会,一个是文学的民间。这两个概念有重合有差异。重合的地方主要强调知识分子和老百姓的想象、情感等结合在一起。不一样的地方是文学的民间有很大的自由在里面,一旦回到民间文化传统中,我们发现民间想象、民间叙事多个方面的内容,类似我们以前不注意的问题,开始被解放出来,而这种解放,不属于功利层面的,是民间审美的解放。

程:拉美的知识分子和民间的关系值得借鉴。为什么拉美出现这么多的大作家?我想其中有一条肯定是,拉美作家对民间资源的借用和转换比较成功。中国当代作家应该向拉美作家学习借用民间资源的经验。

王:西方拉美作品之外,西方浪漫派也处理得很好,如华兹华斯、雪莱把民间歌谣转化为诗歌,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而我们今天做得不够。我一直认为任何一个时代的最优秀的作品,都应该是受到民间文化的滋养。文学一旦进入一个死胡同的时候,拯救它的一般都是民间文化的东西。回溯文学史这一点是很清楚的。就是后现代的一些作品中也有民间的影响。

程:如拉美文学的作品很多都既是传统的,又是民间的,但表现方式是不同的。

王:如后现代小说如戴维·洛奇的《小世界》。《小世界》里大家都看到所谓后现代的特点,没有深度,走向平面的说法,但我觉得这作品的意义恰恰在于背后的线索,就是那个骑士寻找圣杯的民间传说,他构成作品最内在的精神。表达了戴维·洛奇对当代社会的批判。我们今天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作品的理解,中国的评论界和创作界都存在着一种误读,只看到平面化的一面,没有看到严肃崇高的一面。你们刊物推出那么多的优秀作品,你是如何做这个工作的,你怎么看待批评尺度或者批评标准这个问题的?

程: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我觉得是文学的繁荣期黄金期,198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特别是小说,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实际上是叙事学领域发生了一场革命,《收获》及时意识到文学的运行变化,集中推出一批青年作家的作品,以后这批人成了实力派作家,多少年里我们一直跟踪优秀作家的踪迹,同时尽可能的反映当代中国文学的多样性,这样就确立了《收获》这本杂志的地位。小说艺术的探索,表面上来看借鉴了西方文学的成果,但是,像莫言、韩少功、贾平凹等一些作家,很快就注重从传统文化里来吸取写作的养料和资源。寻根其实就是寻找本土化的可能性。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文学的黄金期渐行渐远,宣泄进入了尾声,对急剧变幻的时代,我们的文学确实有点无所适从。每年也有一些好的作品,但是真正让人震撼的、触及人灵魂的,有深厚文化传统、又有汉民族独特创造力的作品还是很少。所以,2008年度,我们有理由为收获《春香》和《第四十三页》以及其他一些好作品而感到欣慰。

说到批评标准,近年来确实比较混乱,这种情况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也是我判断文学进入困难期的理由之一。我前面说过,文学需要整合,但万变不离其宗,文学艺术肯定是一个时代人类精神生活的反映,所谓精神生活的家园,所以,文学的精神性应该是可以取得共识的,思想的含量决定一部作品的分量;既然我们无法取消文学的精神性,那么文学表现生活的时候就有幻想性的特征,与之相适应的艺术方法也就有了最大的自由度。在这两个前提下,有差异是正常的,见仁见智,你光东有你的标准,我有我的标准,《收获》有《收获》的标准,我个人和《收获》的标准在大的方面是一致的,但有同有异,同是主要的,异是次要的,局部的。在结实的两块底盘上,审美的差异性往天空呈现宝塔形状,愈往上,差异就愈小,到顶点,也许不过是一点趣味相同,一股气息相吸罢了。

同类推荐
  • 冷眼看文坛:在学院于媒体之间

    冷眼看文坛:在学院于媒体之间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当代文坛批判的专著,部分章节已经在期刊发表过,涉及到当代热点文化现象探析、当代文学代表作家批评、当代文坛弊端批判、当代文学生产机制探讨、当代期刊观察、作家协会制度研究、网络文学批评等。
  • 冰上舞蹈的黄玫瑰

    冰上舞蹈的黄玫瑰

    全书共分四卷,第一卷是失乐园,包括了失乐园、北京的平民主义、冰糖葫芦、去北海吃信膳、花鸟人生、与毒蛇拔河、方言、祈雨、香水、最初的鹰、踏雪寻梅、抚摸苏州、北京文人的书房、时装与时代、面前的艾青、火星四溅、馋、黑匣子等。第二卷介绍了古典英雄,包括古典英雄、青春无敌、西部诗人、骑手的天堂、轮盘赌等。第三卷介绍插花,第四卷是最后一个乡下人。
  •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本书收编古今中外机智应变趣事趣话小故事280篇,多为名人大家、领袖人物、帝王将相口才艺术的真实记录,充分展示了智者的应变妙答技巧和语言艺术。
  • 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

    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

    我每天在这条街上遇到无数个人,只有你一个人用这样的方式和我打招呼:“人要往前走,不可以经常回头看。”可是我不回头就看不到你,回头,就会摔跟头。你不知道,我甚至想要离你远一些。你不知道,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本书收录了作者拥有极高点击率和广泛好评的随笔日志,以青春励志、男女情感、异国生活,成长经历为主要内容。既接地气,又有人文情怀。以其犀利幽默,诙谐风趣、时而冷静、时而温暖、时而治愈的笔锋去描写作者身边朋友,以及作者自己的故事,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慢慢的讲诉给读者。
  • 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

    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

    这是一本温情的暖心读本,以清新恬淡的文字,通过一段段温暖的故事,记叙了关于青春、关于生活、关于苦难的往事与感悟。让你学会善待回忆,学会转换角度品读生活,获得心灵的成长。能于回忆中多一分从容,在生活中多一分诗意,面对困难时多一分乐观。
热门推荐
  • 古仙绝

    古仙绝

    今生的真爱化为泡沫,死而不朽。。。来世的尘缘将为神话,永不凋零。。。生死之间的徘徊,绝世力量的化身,使他走向不灭。。。
  • 上古之渡世

    上古之渡世

    生于乱世,他变强只为复仇;生于治世,他们变强只为守护。心灵坚强的人可以不怕死亡,可在一颗体贴和尊重的心灵面前他会臣服。“渡不够村人去渡天下吗?”她问。渡世之后,这一次,这只渡自己。
  • 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词缀高效记忆:轻松背单词

    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词缀高效记忆:轻松背单词

    书中所收录的单词都是从历届研究生英语考试题中提炼出来的。编者利用先进的电脑统计分析技术,对历年考试题中出现的单词进行系统的电脑分频,将历年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单词甄选出来,标注为常考单词。考题中出现频率较低的,但是考试范围内的单词,标注为普通单词。极大地方便了考生有的放矢地去背单词。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七龙八门

    七龙八门

    神之大陆万族林立,中原七国战乱不休,七位天骄横空出世:霸气凛然的黄金神龙使君临天下。豪爽狂野的紫电狂龙使威震一方。亦正亦邪的暗黑魔龙使风流多情。厚实稳重的玄甲神龙使一夫当关。仙气飘零的沧海神龙使游历四方。春风拂面的碧玉神龙使空中曼舞。铁面无私的银光翼龙使手握天平。260年后,传奇继续,风云再起!
  • 鬼刀孙羽尧

    鬼刀孙羽尧

    这世上之人为名争利,总想着能称王数载。内心的原则在欲望与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原本的坚持与守护到头来却沦为玩弄,终将成为历史的尘埃。天命与人性,彼间是谁造就了谁,谁成全了谁,这轮回之路亦将永不停歇。<吾路>江湖屠戮天地为芦,群英逐鹿箫剑为舞。血雨江南杀万里,何为路。芳华转瞬生死间,何为武。待君临天下,山河五岳,皆为吾陆。荡寰宇不服,三军叩首,尊王称孤。——紫宵丶玉无瑕
  • 疯狂的都市修仙

    疯狂的都市修仙

    在纷乱的都市中生活着这么一群人他们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面貌,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但是他们都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身份修仙者,妖怪,轮回转世的僧人,灵兽等。他们穿梭于这缤纷大都市中,过着不同于一般人的幸福生活。钱永就是这样的一修仙者,百年前偶然在山上随师父摘草药的时候机缘巧合得到一本无道天书,从而走上修仙的道路,钱勇天生爱财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金钱利益始终摆放在第一位。但是他还是做了很多亏本生意。在仙途中遇见了一生的基友夏侯廉,夏侯廉士一只飞廉是上古的神兽在都市中他的身份是一个赫赫有名的11老大手底下分别有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堂会都有相应的帮主,但只有白虎堂主是个最神秘的帮主他是个只有10岁左右的男孩但是有谁会知道这个仅有10岁的男孩竟然是真正的上古神兽白虎,只因为自己离开了群体而流落这个空间。
  • 废柴重生:逆天纨绔妃

    废柴重生:逆天纨绔妃

    她是将军府的嫡女,大小姐,却屡屡受二夫人、二小姐以及多位庶妹的欺凌。母仪天下坐上皇后的宝座,却不想她的“好妹妹”背叛了她,与她这辈子最爱的男人勾结,抑郁愤懑而死。重生归来,回到及笄前两年,她又会掀起一场怎样的腥风血雨?
  • 桃花债得还

    桃花债得还

    她在遭遇家破人亡后,竟意外重生……只是,却从堂堂嫡女千金变成了个小叫花子?!最后,还不慎被人贩卖到“醉心楼”换酒喝?!更更不幸的是,在第N次逃跑时撞倒将门千金,由此,她踏上了作为一个贴身丫鬟的不归之路。腹黑少爷、霸道太子、温雅神医、妖孽质子……这些看似桃花,实则是债,得还!国仇家恨,是非曲直,千帆过尽她终于明白——那些看得见的是表象,埋在坑里的才是真心。
  • 复仇三公主之樱花下的爱恋

    复仇三公主之樱花下的爱恋

    自从那年出事,她们三人便失去了母爱,而导致这些事情背后的主人,就是三人的爸爸和那现在所谓的“妈妈”。离开了中国。现在,11年过去了,她们霸气回归,有了人人所渴望的身份,复仇,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