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3800000071

第71章 国际货币体系(六)

701 黄先海、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基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视角》,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702 安体富、蒋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分配所占比重》,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7期。

703 刘扬、王绍辉:《扩大居民财产性收入共享经济增长成果》,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6期。

704 陈建东、晋盛武、侯文轩、陈焱:《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研究》,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1期。

705 蔡昉、王美艳:《为什么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8期。

706 刘靖、张车伟、毛学峰:《中国1991-2006年收入分布的动态变化:基于核密度函数的分解分析》,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10期。

707 田新民、王少国、杨永恒:《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708 胡棋智、王朝明:《收入流动性与居民经济地位动态演化的实证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709 陈建宝、段景辉:《中国性别工资差异的分位数回归分析》,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710 亓寿伟、刘智强:《“天花板效应”还是“地板效应”:探讨国有与非国有部门性别工资差异的分布与成因》,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711 陈钊、陆铭、佐藤宏:《谁进入了高收入行业?—关系、户籍与生产率的作用》,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712 许和连、亓 朋、李海峥:《外商直接投资、劳动力市场与工资溢出效应》,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9期。

713 范剑勇、张雁:《经济地理与地区间工资差异》,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714 王祖祥、范传强、何耀、张奎、王红霞:《农村贫困与极化问题研究——以湖北省为例》,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715 侯风云、付洁、张凤兵:《城乡收入不平等及其动态演化模型构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理论机制》,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1期。

716 段景辉、陈建宝:《我国城乡家庭收入差异影响因素的分位数回归解析》,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9期。

717 王弟海、龚六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本分布与工资不平等》,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8期。

718 李增刚、韩相仪,《教育财政支出对基尼系数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8期。

719 靳涛、陈雯:《“转型式特征”对中国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8期。

720 侯风云、付洁、张凤兵:《城乡收入不平等及其动态演化模型构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理论机制》,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1期。

721 王中华、王雅琳、赵曙东:《国际垂直专业化与工资收入差距——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7期。

722 王云飞、朱钟棣:《贸易发展、劳动力市场扭曲与要素收入分配效应:基于特定要素的短期分析》,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1期。

723 黄桂田、尹志锋:《工资增长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面板数据实证》,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724 孙宁华、堵溢、洪永淼:《劳动力市场扭曲、效率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9期。

725 Sylvie Demurger、Martin Fournier、李实、魏众:《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不同部门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分析》,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3期。

726 陈钊、陆铭、佐藤宏:《谁进入了高收入行业?—关系、户籍与生产率的作用》,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727 马草原:《金融双重门槛效应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风险预期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3期。

728 乔海曙、陈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关系再检验——基于中国县域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7期。

729 马草原:《金融双重门槛效应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风险预期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3期。

730 陈彦斌、霍震、陈军:《灾难风险与中国城镇居民财产分布》,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731 罗楚亮、李实、赵人伟:《我国居民的财产分布及其国际比较》,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9期。

732 陈建东、晋盛武、侯文轩、陈焱:《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研究》,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1期。

733 靳涛、陈雯:《“转型式特征”对中国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8期。

734 黄桂田、尹志锋:《工资增长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面板数据实证》,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735 许和连、亓朋、李海峥:《外商直接投资、劳动力市场与工资溢出效应》,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9期。

736 李树培、高连水、魏下海:《贸易开放与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扩大——基于中国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12期。

737 黄桂田、尹志锋:《工资增长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面板数据实证》,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738 王云飞、朱钟棣:《贸易发展、劳动力市场扭曲与要素收入分配效应:基于特定要素的短期分析》,载《世界经济》第1期。

739 张曙霄、王馨、蒋庚华:《中国外贸内部区域结构失衡与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关系》,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5期。

740 李树培、高连水、魏下海:《贸易开放与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扩大——基于中国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12期。

741 王中华、王雅琳、赵曙东:《国际垂直专业化与工资收入差距——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7期。

742 靳涛、陈雯:《“转型式特征”对中国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8期。

743 张屹山、于维生:《经济权力结构与生产要素最优配置》,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744 陈春良、易君健:《收入差距与刑事犯罪: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1期。

745 罗楚亮:《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城乡住户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11期。

746 巫强、刘志彪:《中国沿海地区出口奇迹的发生机制分析》,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747 刘志彪、张杰:《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出口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748 刘重力、李慰、陈静:《无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优势研究——基于市场结构和竞争力的实证分析》,载《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749 王燕梅、于永春:《国际纵向分工下的产业升级和竞争优势构建》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3期。

750 施炳展、李坤望:《中国贸易结构在改善吗?——基于产品周期理论的分析》,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

751 胡兵、乔晶:《中国出口贸易外溢效应的分类检验》,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2期。

752 韦有周、林珏:《我国贸易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瑟尔沃模型的研究》,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10期。

753 唐海燕、张会清:《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754 文东伟、冼国明和马静:《FDI、产业结构变迁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4期。

755 谢建国、周露昭:《进口贸易、吸收能力与国际R&D技术溢出:中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9期。

756 王庆石、张国富、吴宝峰:《出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基于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757 许培源、高伟生:《国际贸易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载《财经研究》2009年

758 魏下海:《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的经验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759 张杰、李勇、刘志彪:《出口促进中国企业生产率提高吗?》,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12期。

760 裴长洪:《中国贸易政策调整与出口结构变化分析:2006—2008》,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761 苏东海:《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6期。

762 魏浩:《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代工企业的转型发展》,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6期。

763 曾建中:《从金融危机看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之策》,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4期。

764 唐翔:《从“技术溢价”之争看中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10期。

765 裴平、张倩和胡志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2007-2008年月度数据的实证研究》,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8期。

766 课题组:《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和应对》,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6期。

767 佟家栋:《金融危机的经济复苏、创新与贸易保护实施的时期》,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11期。

768 彭瑞林:《对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几点思考》,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11期。

769 高永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研究》,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2期。

770 雷达、赵勇:《中美经济失衡的性质及调整: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1期。

771 高永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研究》,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2期。

772 冯耀祥:《中美比较优势变迁之比较》,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6期。

773 孙小羽、臧新:《中国出口贸易的能耗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混合单位投入产出模型》,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774 张友国:《中国贸易增长的能源环境代价》,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775 赵晓丽、洪东悦:《中国对外贸易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基于结构因素分解法的分析》,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776 杨长湧:《金融危机以来环境壁垒的现状及深层问题分析》,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11期。

777 夏先良:《碳关税、低碳经济和中美贸易再平衡》,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11期。

778 崔凡、王笑西:《“买美国货”条款与新贸易保护主义》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3期。

779 刘伟、蔡志洲、苏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后果及我国的应对措施》,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6期。

780 李兵、杨秀清、林桂军:《当前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根源的经济与政治分析》,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2期。

781 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3期。

782 朱妮娜、吕世平:《“轮胎特保案”与新贸易保护壁垒》,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10期。

783 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3期。

784 王孝送、谢申祥:《中国究竟为何遭遇反倾销:基于跨国跨行业数据的经验分析》,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12期。

785 杨艳红:《WTO制度、贸易不对称与国外对华反倾销》,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786 刘日红:《应对贸易摩擦是我国长期战略任务》,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12期。

787 向洪金、柯孔林、冯宗宪:《反倾销产业损害认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于COMPAS模型的分析》,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1期。

788 郑吉昌、朱旭光:《全球服务产业转移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8期。

789 王铁山:《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内涵、效应与发展趋势》,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6期。

790 李瑞琴:《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3期。

791 姚战琪:《服务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服务业的竞争力:问题和对策》,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4期。

792 姚战琪:《服务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服务业的竞争力:问题和对策》,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4期。

793 韩玉军、周亚敏:《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9期。

794 李超:《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现状及对策思考》,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9期。

795 王铁山:《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内涵、效应与发展趋势》,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6期。

796 杨静:《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西方公共产品理论批判性解读》,载《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8期。

797 石冀平:《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共产品问题》,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5期。

798 杨静:《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西方公共产品理论批判性解读》,载《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8期。

799 王茜、万青:《准公共物品私人参与供给下的社会收益及政府政策有效性研究》,载《经济科学》2009年6期。

800 张晏、夏纪军:《公共品自愿供给机制研究进展》,载入《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期。

801 彭正波:《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的公众参与研究》,载入《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第3期。

802 张益丰、张少军:《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架构建设——基于发展视角的分析》,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2期。

803 王莹:《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制度设计要素的思考》,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

804 孔凡河、袁胜育:《困境与进路: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载《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805 刘琼莲:《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载《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6期。

806 张雷宝:《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的理论辨析与实证考察》,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

807 李晓嘉、刘鹏:《财政支出视角下的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研究》,载《财经科学》2009年第11期。

808 王晓洁:《中国公共卫生支出均等化水平的实证分析—基于地区差别视角的量化分析》,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

809 王莹:《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制度设计要素的思考》,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

810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制度创新—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

811 孔凡河、袁胜育:《困境与进路: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载《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812 吴亚卓:《我国城乡公共品供给竞争关系模型及政策建议》,载《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20期。

813 应寅锋:《金融稳定视角下的政府职能及行为研究》,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7期。

814 易宪容:《中国住房市场的公共政策研究》,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10期。

815 易容宪:《论中国住房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与框架》,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6期。

816 周黎安、陶婧:《政府规模、市场化与地区腐败问题研究》,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817 陈国权、黄振威:《善政发展的逻辑》,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3期。

818 桂林:《经济发展、社会福利与治理结构》,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819 李晓义、李建标:《互惠、信任与治理效率——基于比较制度实验的研究》,载《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820 黄振辉、王金红:《协商民主与中国地方治理创新》,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5期。

821 佟健、宋小宁:《中国地方政府治理——一个多任务道德风险模型》,载《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822 郭彦卿、李兰英:《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现状与最优取值分析》,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2期。

823 邓可斌、丁菊红:《转型中的分权与公共品供给》,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3期。

824 龚锋、卢洪友:《公共支出结构、偏好匹配与财政分权》,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1期。

825 孙立群:《地区差距、财政分权与中国地方政府规模》,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7期。

826 何庆光:《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税收入—基于1985-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载《统计研究》2009年第3期。

827 郑联盛、何德旭:《美国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框架的反思》,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3期。

828 廖国民、梁立俊:《当前危机的诱因与未来监管的取向》,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6期。

829 “摘樱桃”:银行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向风险权重相对较低、收益相对较高的资产倾斜,以期通过占用相对较少的监管资本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

830 宋永明:《监管资本套利和国际金融危机》,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831 王素玲:《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应用策略研究》,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4期。

832 马勇、杨栋、陈雨露:《信贷扩张、监管错配与金融危机:跨国实证》,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2期。

833 张桥云、吴静:《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风险转移与回流、扩散与放大机制》,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2期。

834 姜凌、徐楠:《金融危机中的衍生工具——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视角的思考》,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5期。

835 白钦先、主父海英:《金融阈值视角下的金融危机——从美国次贷危机看被漠视的金融临界点》,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836 黄纯纯、周业安:《金融危机的行为和制度特征》,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837 白钦先、蔡庆丰:《金融虚拟化的道德风险及其市场影响:次贷危机的深层反思》,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5期。

838 张新民、朱爽、王蓓:《金融危机的“公地悲剧”现象解析——兼论资产负债表对企业边界的界定功能》,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7期。

839 李稻葵、梅松:《美元M2紧缩诱发世界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内外因论及其检验》,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4期。

840 吴念鲁、杨海平:《从次贷危机到华尔街风暴:微观机理、制度根源、应对策略》,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2期。

841 黄范章:《国际金融危机下世界货币体系的革新方向》,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7期。

842 张怀清、刘明:《国际货币金融格局、货币政策和金融危机》,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843 陈东琪:《世界经济危机的演变和启示》,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1期。

844 雷达、赵勇:《虚拟需求时代的终结与美国金融危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845 陈享光、袁辉:《金融资本的积累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846 洪银兴:《产业创新与新增长周期》,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7期。

847 于泽:《IT革命、利润率和次贷危机》,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6期。

848 汪利娜:《美国金融危机:成因与思考》,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3期。

849 于春海:《结构性失衡、贸易赤字与次贷危机的根源》,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850 黄梅波、熊爱宗:《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7期。

851 卫兴华、孙咏梅:《当前金融危机的特点与根源及应对思考》,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5期。

852 吴宣恭:《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期。

853 简新华、于海淼:《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根源、新特征、影响与应对》,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6期。

854 王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国际金融危机原因剖析》,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9期。

855 赵峰:《新自由主义与当前的经济危机: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载《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2期。

856 周小亮:《危机成因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与中国和谐改革发展之思考》,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4期。

857 洪银兴:《虚拟经济及其引发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1期。

858 张宇、蔡万焕:《金融垄断资本及其在新阶段的特点》,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859 张雷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860 张彤玉、李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性质和趋势》,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861 丁为民:《新自由主义体制下经济增长的矛盾与危机》,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3期。

862 刘明远:《现代信用资本主义与周期性金融危机》,载《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6期。

863 雷达、赵勇:《虚拟需求时代的终结与美国金融危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864 张明、付立春:《次贷危机的扩散传导机制研究》,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8期。

865 李嘉嬴:《美国次贷危机的国家传染性检验》,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5期。

866 史建平、高宇:《KLR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研究——对现阶段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实证检验》,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867 林跃勤:《外部冲击与“金砖”国家反危机政策比较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6期。

868 张汉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869 安毅、常清、付文阁:《历次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探析——兼谈中国的未来出路和应对之策》,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5期。

870 李稻葵、江红平、冯俊新:《预判国际金融危机之演变》,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6期。

871 何帆:《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其效果评述》,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4期。

872 林艳红、潘宏胜:《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失衡的变化及其前景》,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4期。

873 陈享光、袁辉:《金融资本的积累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874 廖国民、梁立俊:《当前危机的诱因与未来监管的取向》,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6期。

875 陈雨露、马勇:《金融自由化、国家控制力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876 吴念鲁、杨海平:《从次贷危机到华尔街风暴:微观机理、制度根源、应对策略》,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2期。

877 陈东琪:《世界经济危机的演变和启示》,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1期。

878 何德旭、郑联盛:《金融危机:演进、冲击与政府应对》,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9期。

879 洪银兴:《产业创新与新增长周期》,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7期。

880 李稻葵、梅松:《美元M2紧缩诱发世界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内外因论及其检验》,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4期。

881 张明、付立春:《次贷危机的扩散传导机制研究》,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8期。

882 张怀清、刘明:《国际货币金融格局、货币政策和金融危机》,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883 洪银兴:《虚拟经济及其引发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1期。

884 施涛、李传昭:《金融机构演化分析——基于投资者分布的视角》,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4期。

885 姚耀军:《非正规金融市场:反应性还是自主性?——基于温州民间利率的经验研究》,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4期。

886 沈军:《金融虚拟性与金融体系效率——来自中国的实证数据》,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6期。

887 曹源芳:《我国各省市金融垄断程度判断——基于金融勒纳指数的分析》,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4期。

888 曹永琴:《金融市场缺陷:加速器还是缓冲器》,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0期。

889 黄志刚:《信贷市场不完善、投资低效率和信贷陷阱》,载《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890 张红军、郑忠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期面板数据分析》,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4期。

891 周慧君、顾金宏:《外资银行渗透对中国银行业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基于阶段理论与演化理论的实证研究》,载《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892 何泽荣、赵爱清、徐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4期。

893 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894 闫海:《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透明化趋势及论证》,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1期。

895 时文朝:《增强透明度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以交易信息对流动性的影响为例》,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896 王国刚:《中国金融60年:在风雨前行中的辉煌发展》,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897 臧景范:《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中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年第10期。

898 王永龙:《城乡金融统筹的制度抑制与对策分析》,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0期。

899 王国刚:《中国金融60年:在风雨前行中的辉煌发展》,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900 王元龙:《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问题研究》,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7期。

901 王元龙:《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问题研究》,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7期。

902 国家外汇管理局课题组,李东荣:《人民币在对外交往中计价结算问题研究》,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1期。

903 李伏安、林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现状——兼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选择》,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904 邵鹏斌:《美元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0期。

905 王元龙:《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问题研究》,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7期。

906 范小云、邵新建:《港元、人民币一体化研究》,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3期。

907 李伏安、林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现状——兼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选择》,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908 邵鹏斌:《美元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0期。

909 张兰:《契约经济学范式下国际货币制度设计研究评述》,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5期。

910 黄范章:《国际金融危机下世界货币体系的革新方向》,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7期。

911 李伏安、林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现状——兼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选择》,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912 沈晗耀:《论局部金本位——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0期。

同类推荐
  • 破局:资本和创意的厮杀

    破局:资本和创意的厮杀

    潮流商业模式看点:共享、合围、并购、速度战、技术壁垒……打破和重建,互联移动时代下商战厮杀。这些改变将如何影响我们?我们也可成为改变者!
  • 微软的秘密

    微软的秘密

    本书以大量详实的材料为基础,对微软这个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者将重点放在对微软内部运作机制和市场营销手段的分析上,为读者展示了每一个软件公司都想知道的秘密——软件开发和商业策略的之间的应该如可互动与协作,以赢得利润。专家评价“将成为计算机产业的标准参考书”。
  • 金融:丰富金融形态

    金融:丰富金融形态

    本书包括山西票号产生的背景、钱庄的产生与消亡、当铺的特色经营、账局业务的兴衰等内容。
  • 村经济发展

    村经济发展

    20世纪80年代,村级经济在全国出现了萎缩。怎样看待这一萎缩?自从那时起,村级经济在全国各地尽管发展不平衡,但总的说来已经重新起步,有的地区还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什么村级经济会得到重新起步并获得较快发展呢?在新的形势下,它的发展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研究这些问题,不仅对村级经济发展自身,而且对家庭经营乃至整个农村改革,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8年):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8年):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

    本书包括2008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与政策分析,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人口结构变化的经济结构与增长效应研究,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效率等。
热门推荐
  • 婚久情深,老婆变幻莫测!

    婚久情深,老婆变幻莫测!

    世间有两种男人惹不得,深不可测的男人和想上你的男人。三年前,程欢惹了前一种男人;三年后,程欢又惹到后一种男人。巧的是,他们刚好是同一个男人。霍景之。惹到他,从此她的名字诠释了她的一生——是程欢,也是承欢。*之初,听闻——那个叫程欢的女人,上午结束六个月的牢狱之灾下午就隐婚而嫁,成为财阀霍家的长媳有人说,她是为了复仇才嫁给霍景之也有人说,她爱他成执,为了嫁给他,才甘愿替罪入狱-后来,这场一败涂地的婚事,程欢溃不成军,只能节节败退“霍景之,我们离婚吧。”曾经为了嫁给他处心积虑,如今却为了和他离婚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向法院起诉:他需求太旺盛,我受不了了于是,为了帮程欢向法院证明诉状属实,霍景之每天深夜敲门低声引.诱,“你的身体,我想造访。”-直到后来,她拿刀抵在他挚爱之人的脖子,“要么她死,要么,和我离婚。”最后,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里,她一纸罪状,将他送入牢狱新婚1001夜后,这场惊心动魄的豪门情事——原来一个人的偏执,只是一场无妄之灾她曾爱到走火入魔,全无矜持,最后失了孩子,丢了丈夫。从此不见其踪。*经年已过,霍景之从美国带回来一个叫做南湘的女人。见过她的人都说,她和霍先生的前妻长得几乎一样。他宠她成狂,哪怕她和别的男人在宴席上当着他的面跳舞,他也只是蹲下身,替她换下高跟鞋,“跳得久了,脚会疼的。”他爱她成痴,哪怕她已经再婚,婚事往事都成谜。他依旧在媒体朋友,摄像头面前揽着她,眉梢轻弄,一字一句地维护她,“是我勾.引她。”更深露重,是谁在谁身边夜夜耳鬓厮磨,“纵使你不再叫程欢又能如何,你永远只能在我身下承欢。”-后来,听说是这样的男人,爱南湘,爱到走火入魔。欢爱时,霍景之会说,“虽然我没经验,但是我学习能力强,可以直接和你实战积累经验。”看电影,霍景之会说,“这种事太无聊,但如果你天天肉.偿,我愿意天天陪你做无聊的事。”情人节,霍景之会送5131朵玫瑰,“送玫瑰花没什么意思,但如果是5131,我愿意身体力行。”-只有霍景之知道,这世间始终有一个人的存在,怦然惊醒他全身所有的感觉。*暖恋、小虐后宠、轻欢喜、霍景之&程欢(南湘)
  • 穿越千年爱上你:宁不为皇妃

    穿越千年爱上你:宁不为皇妃

    OMG,穿越过来,居然被一支箭射得晕了过去,醒过来,却发现自己穿到了仇人的家里!面对仇敌咋办?当然是秉承最毒妇人心的真理,将仇敌全家搅得鸡犬不宁!想报仇,仇人的儿子又很帅,OK,那就用美人计吧!他,温润如玉,城府深沉,却惟独不肯对她算计;他,飞扬跳脱,风流不羁,却惟独对她情深一片;他,俊美无俦,冰冷绝情,却只愿为她展露温柔;他,惊才绝艳,目空一切,却只愿为她空悬妃位。
  • 深蓝的呼唤

    深蓝的呼唤

    妙想就像在外流浪的孩子,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BernWilliams
  • 天静莎

    天静莎

    青春是段跌跌撞撞的旅行拥有着后知后觉的美丽如果不曾遇见你我是否会过得更好一些如果不曾轻信我你是否就不会奋不顾身
  • 只因遇见了你

    只因遇见了你

    我怎么会爱上一个吸血鬼,最后自己也成了吸血鬼?是天意还是爱情,十年后我来找你,你是否还是你。
  • A Century of Roundels

    A Century of Rounde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轻雨泛舟渡

    轻雨泛舟渡

    我站在未来,等风也等你。那年青春,相知难相忘。
  • 黑色江湖

    黑色江湖

    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大风大浪中艰难前行,人性的美与愁,人心的虚伪与狡诈,一个疯狂的世界和疯狂的人们。混混和无赖交织的复杂动物。爱情的悲欢离和,故事毕竟是故事。
  • 学院超极学生

    学院超极学生

    在山村里修炼的少年,因特殊事件而被迫来到都市,他会医术,会武功,,,因为事情的突发,他还拥有了异能,而他的路会怎样走下去呢。
  • 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

    全书讲述了移动互联网产生原因、背景与现状,并对未来的趋势做出了精准的预测。移动互联网如潮水一般席卷着世界,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无论是我们的工作还是生活,都受其极大的影响。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全世界商业和科技创新的源泉,发展的加速器。其滂沱气势正革新着旧有的世界与秩序,成为当下时代最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移动互联网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如何在通过移动互联网为更多的消费者服务?如何通过移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品牌、深化自己的影响?如何依靠移动互联网更好地为企业和个人服务,为生活和工作添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