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6800000024

第24章 居移气,养移体:以心通补(1)

对现代人来说,养身不如养心。只有身心和谐,才能真正体会到通补法的神奇之处。

情志改变身体生态

对于老人来说,物质生活的享受只是一方面,精神方面的寄托才是更重要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可以将神灌注其中的,当老人找到了自己的所爱、所好,精神专一的时候,心神必然如涓涓细流滋润着久旱的经脉,帮助疏通淤阻的气血,很多病痛自然就消失了。

帮父母找到一个爱好

1999年的春晚,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无数老人的心声,它也在一夜间成了家喻户晓的歌曲。贴心的歌词触动了老人心底那根最敏感的弦。是呀,对于他们而言,“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想着父母那双望穿秋水、期盼儿女回家的眼睛,作为子女的我们是不是也在心底发酸?然而,现实的羁绊往往会给我们留下一些遗憾。当我们回不了家的时候,又该如何来尽这份孝心呢?

人到晚年,退休之后,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有些老人帮着子女带孙子、孙女,精神有所寄托,忙碌一天之后,晚上还可以睡个好觉。可有的老人不需要做这些,子女又不在身边,所以,心里总是觉得空落落的。时间长了,精神郁闷,身体上不是这儿出了问题,就是那儿有了毛病。其实,我觉得,对于老人来说,物质生活的享受只是一方面,精神方面的寄托才是更重要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南京做讲座,给大家讲“抱住健康法”的时候,说到人随时随地都要心里想一些喜悦的事情。当时就有很多人问我,到底想什么好呢?我笑着说:“好吧,我给大家一些建议。不管男的女的,你就想你年轻的时候,当你接到你爱的人给你的求爱信或者情书的时候,甚至是你初吻的那一刻,你就去找那一瞬间。”台下很多人会心地笑了,其中一位听众还在讲座完了之后找到我,跟我探讨这个问题。他说我讲得很好,问我为什么不要大家想别的,就要想这个。我说,只有想这个的时候,你的心里才会有小兔乱跳的感觉。当喜欢的人向你示爱了,这一刻,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心里肯定是激动不安的,就是因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所以这一瞬间是真的喜悦,且终生难忘。

对于老人来说,儿女们的问候跟恋人的求爱一样让人高兴。所以,儿女们就算工作繁忙不能常回家看看,也要通过电话和父母说说悄悄话,让他们坚持每天练习“抱住健康法”,同时帮父母找到一个适合他们的爱好。

有爱好,才能聚“精”养“神”

我也建议所有的老人平常多想一想自己这辈子最喜欢的是什么,一定要给自己找个爱好。即使是男同志喜欢绣花都没关系,若是能把花绣好,这也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我认识几个老大姐,闲来无事,她们最喜欢绣长寿的“寿”字,花几十块钱,天天在那绣,绣出来的字很漂亮。等子女或是自己老友过生日的时候,她们就送出去,祝祝寿。大家看到这么精美的礼物都很喜欢,纷纷赞美。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我那几位老大姐找到了晚年的乐趣,于是更加愉快地做这件事情。后来,她们不仅能绣“寿”字,还能变着花样绣出很多花型。更重要的是,当她们专注于绣花这件事的时候,精神和意识比较专一,可以渐渐忽略很多烦琐的扰心之事,久而久之,聚精会神,身体的很多地方就通了,一些病痛也不知不觉地没了。

道家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可以将神灌注其中的,当老人找到了自己的所爱、所好,精神专一的时候,心神必然如涓涓细流滋润着久旱的经脉,帮助疏通淤阻的气血。所以说,心疼父母的子女们,尽孝道并不是让老人衣食无忧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要有孝心和孝性。

能“通”就是好方法

“一切治愈皆为科学”,这种治愈手段包括许多听起来似乎是很玄的东西。但是,只要它能把这个病治好,即便是解决某个人心理上的困惑,我觉得也应该算是一个好方法,能够用这个方法解决疾病的人便是一个好大夫。

把病治好才是目的

身为医生,我时常接触各种各样的病人。有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有一些疾病真的很难治。本来以为患者没有希望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又精神百倍地出现在我面前,让我惊讶不已。此时,我会虚心地向他们打听治疗的经历,而他们会跟我说起一些民间秘方,甚至是一些奇特的治病法。喜爱传统文化的我对此颇感兴趣。

现今,受所谓的现代科学的影响,我们的大脑已经越来越逻辑化了。对于一些逻辑上解释不通的事情,许多人往往认为是假的,或者干脆说它是迷信。就拿中医来说,我觉得现在许多人对中医的认识是有误区的。比如说,有的人认为中医治病的效果慢,这是不对的。还有些人以为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这个也不够客观。

因为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人把中国文化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国文化为基础指导的中医学位置就更低下了。有些东西你上不到台面,一说这个是重症,就觉得你中医不行,根本不给你参与的机会。而这个人用西医的办法,即便是治死了,也说它是科学。其实,不管中医西医,面对一个病人,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把病人治好。

美国有很多搞自然疗法的医学家,我很赞同他们提出来的一个观点。他们说过一句话,叫“一切治愈皆为科学”。我在十几年前也提倡过这种观点,这种治愈包括许多听起来似乎很玄的东西。但是,只要它能把这个病治好,即便是解决某个人心理上的困惑,我觉得也应该算是一个好方法,用这个方法的人便是一个好大夫。

看看我们历史上,大家都在夸见蔡桓公的扁鹊,但我觉得他恰恰是很不成功的一个医生。为什么说他不成功呢?他三次见到蔡桓公,明明知道他有毛病了,还不帮着解决问题。要是没有私心的话,他不会任由蔡桓公讳疾忌医,病入膏肓。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我认为扁鹊在这方面还是有私心的,至少是太过于纠缠术的东西,反而把道给丢了。

用符合“道”的方法强身健体

现在的医学大多偏重治有形的东西,而在医巫不分的年代,它恰恰是形神兼备的。比如说,《黄帝内经》里面就保存了很多像移精变气论、祝由十三科这一类符咒的东西。

所以说,看着一些很虚很玄的东西,我们不要急着下否定的结论。其实,也恰恰有那么一批人在真正地掌握了这些治疗的方法之后,能在临床上发挥很大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只要临床有效,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你把他治好了,你就是最大的科学。这个时候,我们不要以人的主观意识来判断谁对谁错,这么做是不对的。

再比如说,前人有种方法叫魂疗法。现在的西方人改头换面,说成唤醒疗法或者呼唤疗法。西方人一说这个东西科学了,很多人也认为它就不迷信了。其实,单就方法而言,它就相当于我们古代的祝由。

这种疗法多是在你身边不停地叫你的名字,唤醒你。比如说,一个小孩被吓到了,中国的老太太就会抱着小孩,叫叫名字,将魂魄叫回来,这就被认为是封建迷信了,但它跟所谓的唤醒疗法又有多大差别呢?

所以,真的不能乱扣帽子,你亲眼见到的东西都不一定是真的,更何况这个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能看到的也不过十之五六。这还是好一点的,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你又能看到多少、了解多少呢?所以,从真正做学问,从科学研究问题的角度来讲,不要轻易地论断哪个好、哪个不好。你自己体验过的东西都不一定百分之百地对,更何况你不了解的领域呢?

一个东西出来后,它符不符合宇宙、时间、空间这种场态的结构?它是否稳定?稳定当中它是通过什么变化来达到的?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来研究和掌握的。实际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掌握这些规律,把握住阴阳,用尽可能丰富的知识、最符合“道”的方式强身健体乃至治病救人。

“通”的最高境界是返老还童

我们治病也好,健身也罢,为什么要拍打这条经络、点按这个穴位?实际上,这些都是为了把在您体内形成的不良烙印通过点揉刺激的方式清理出去,让它消失。这样一来,您就可以回到婴儿的状态,也有了一团的和气,成了一个很健康的人。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多日未见的老友来访,我自是很高兴地招待他。而与老友聊天,似乎很容易提到过去,说起过去那段岁月的艰辛,感慨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我虽然小他许多,但是因为有共同话语,我们也是难得的忘年交。

可能人上了一定岁数之后都比较重视健康吧,我这位老友的话语之中或多或少地透露出,他也开始为自己的身体操心了,还问我有什么好的保健办法。

办法当然有很多,揉按穴位、饮食调理、适当运动……这些都是不错的办法。然而,我却期望着能给老友奉上更真切的养生之道。这让我想起了道家练习功夫时的一句话:“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它的意思是说,能守住神识而不离开吗?能像婴儿似的运气柔和、自然吗?这一方法也成为后世道教内丹修炼法的根本依据。不光是道家修炼,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多多体会这句话也是对身体大有裨益的。

《道德经》里面谈到人要“返婴寻天籁”,也就是说,想要达到理想状态,就需返回到婴儿状态。当然,这不是说真正回到婴儿的阶段,而是告诉人们应该向婴儿学习。其实,道家很讲究人要后天返先天。天是什么?就是要处在一个婴儿的状态。看过婴儿的人都有体会,他的皮肤是极嫩极细的,人们形容一个女人的皮肤好,也常常夸她说皮肤像婴儿似的。因为婴儿处于元阳极为充足的时候,皮肤不会长斑。一个没有病的孩子,他的皮肤是很松,很软的,皮下没有任何的结节,整个人都是一团和气。这就是道家修炼运气时为什么要强调达到婴儿似的状态了。民间有种说法,说刚出生的婴儿,都有床母保护,即使家人不在身边,这个小孩掉下床也不会有事。其实,婴儿的状态是一团和气,抟气至柔,所以小孩从床上掉下来基本上不会摔着,似有神力在保护着他。

但人到成年以后,您再摸身上,不是这里僵了,就是那里紧了,身上存在很多的淤阻点、僵直点。其实,这些都是您没能很好地保护自身的一团和气,后天的精神以及躯体受到创伤在身上留下的烙印。我们治病也好,健身也罢,为什么要拍打这条经络、点按这个穴位?实际上,这些都是为了把在您体内形成的不良烙印通过点揉刺激的方式清理出去,让它消失。这样一来,您就可以回到婴儿的状态,也有了一团的和气,成了一个很健康的人。

其实,不光是我们的身体要回复到婴儿的状态,精神方面也要多向婴儿学习。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观察一下婴儿,他们的状态很纯粹,只有求生的本能。饥饿的时候,他会哇哇大哭,让你知道要喂他吃奶了。他抱住奶的时候,哭声渐消,吃饱了,一推不吃了,你再给都不吃了,然后呼呼睡大觉。

至于拉撒之类的,他管都懒得管,二便会自己出来。若是出来时感觉不舒服了,他还是会哭,等到大人给他换过尿片,自己感觉满意了才再次昏昏睡去或者悠闲玩耍。出于生存的本能,当他感觉不安全或者极需要某样东西的时候,他就会死死地抓牢。婴儿的握固功能是很厉害的。当他的小手抓住你的一个指头时,你是很难甩开的。

这些都是先天的,婴儿只管求生的本能。成人就不行,明明已经吃饱了,若是别人劝说再吃点,那就很可能会再吃点了,但是再吃就多了。这其实就是成人有欲望,也是恐惧的一种表现。

婴儿为什么无忧无愁?欲望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相对来讲,动物得病少而人类得病多?实际上,只要认真想一下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我们都能找出一些蛛丝马迹。远的不论,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要受到父母教育、周边环境的影响。比如大人教育小孩说:这是电门,不能摸;那是热茶,不能摸;这是玻璃,割手,不能摸;那个包不能摸……其实,小孩子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只不过,在后天的环境里,我们人为地给他们设置了很多“不能”,而“不能”的后面暗藏的是危险。在“不能”跟危险当中,他们慢慢树立起对世界的客观判别标准。渐渐地,人的分辨心也就形成了,明白了钱是好的,大粪是坏的。随之而来的就是趋利避害,甚至是追名逐利,人的欲望也就慢慢出来了。

实际上,佛家也好,道家也罢,认为这个世间包括我们所在的这个房子都是一种虚幻,是人的欲望产生的结果。这些东西到最后都没有用,两眼一闭,你哪样东西能带走?都带不走!所以,我们养生就强调人要返回到一团和气当中。

当您忧心不快时,当您为生活为事业奔波劳累时,当您健康出现问题时,请多看看新出生的小婴儿吧!看看他纯真的笑脸,听听他喃喃的轻语,抚摸一下他嫩滑的肌肤,您会瞬间惊叹新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其实,我们也曾经拥有过那样的笑脸和肌肤,只要愿意,只要将后天在体内留下的不良烙印统统清除,放下恐惧与欲望,像婴儿那样一团和气地对待这个人间,那健康也会悄然回到你我身边!

养眼者养心,养心者养性,同气相通生活中,我们要想健康和快乐,就要尽量选择那些和自己相和的人、物与环境。若是有些事物让我们的身心不舒服,我们最好远离它。若是有些东西既养眼又养心还养身,那么我们就要多多接触。这样不仅对您的健康有好处,还肯定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这就叫做“同气相通”。

有人问我:选择山环水抱的豪宅可以给人带来健康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应该像古人选择山环水抱的居处那样,有意亲近同气的环境、工作和人呢?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的老祖宗很早的时候就给了我们答案。《易经·乾卦》开篇即指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则各从其类也。”也就是说,宇宙间的事物按照类别进行划分,事物之间的感应是各从其类的,就好比水向湿润低洼之处流,火随干燥之物燃烧一样。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现象,例如磁石引针、月之盈亏相应海潮变化和乐器的共振共鸣等,在同类之间发生的感应是相和相谐的,不会出现矛盾和抵触。从广义上来说,这不就是通风水吗?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的确需要把“同气相通”作为我们的养生原则。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不是很熟悉的一些人,在特定的时空场合下聚集在一起,其中一些人关于某个话题有共同的想法,你一言我一语,对某件事一拍即合;另外一些人可能对别的话题谈得更投机,也就是说他们能在一起。可能源于身上具有相互吸引的某种东西,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我们不妨把这种东西称为同一股气。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就是这个理儿。

同类推荐
  • 健康就在食物里

    健康就在食物里

    本书专为那些希望了解饮食、享受美食、保持健康的人提供正确的饮食养生方法。让您学会正确的饮食养生方法,远离疾病,健康一生。 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食物的营养与健康,粮食米面类食品、动物肉禽类食品、水产海鲜类食品、蔬菜瓜果类食品、豆类、调料、水果类食品及其他类食品的营养分析。
  • 专家解答冠心病

    专家解答冠心病

    本书从中医,西医两个方面简要介绍冠心病是如何形成的,重点介绍冠心病的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日常保健及食疗等内容。
  • 糖尿病保健(家庭医疗保健全书)

    糖尿病保健(家庭医疗保健全书)

    糖尿病是主要因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血糖增高为主的一组慢性疾病。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胰岛素供应不足或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使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而发生糖尿病。随着糖尿病得病时间的延长,体内的代谢紊乱如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和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以致最终发生失明、下肢坏疽、尿毒症、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 给咱爸咱妈的血管保健全书

    给咱爸咱妈的血管保健全书

    血管是人身体的“生命之河”。如何为血管老化“刹车”,让我们的血管越来越健康,多学习科学保健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本书就是为广大中老年朋友特别定制的心脑血管保健全书,是“全民健康科技论坛城市行”活动成果。它融合了“全民健康科技论坛城市行”活动中多位权威专家的经典言论,以及《健康时报》创刊11年来发表的关于血管健康的众多精彩文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全方位指导您怎样呵护自己的血管。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它不仅是您的血管保健的贴身枕边书,而且是您的一位私人“保健医生”。
  • 小知识大健康

    小知识大健康

    许多人会问: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有人会答:"那就是事业有成"。是的,人活在世上需要有奋斗目标,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更要知道,人活在世上,就是希望快乐的活着,一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没有烦恼,没有痛苦。
热门推荐
  • 微尘之尘起

    微尘之尘起

    总有些人,你很好,但就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爱情,遇到再多的人,也都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开始得很美丽,结束得没道理。
  • 噬灵尊者

    噬灵尊者

    血海一声笑,万灵皆同噬。浊酒七千口,轻语灭苍穹。且看问心新作《噬灵尊者》
  • 陌路追忆荼靡谢

    陌路追忆荼靡谢

    魂穿异世与君见,奈何造化不如愿。思君千日盼久伴,怎知陌路天涯绊?
  • 大明恶贼

    大明恶贼

    本想做个布衣小民,却不想做成了刁民,且看大明朝的小刁民如何掀起一场惊天风暴,力挽狂澜,左手江山右手美人,傲视天下!
  • 神之杀意

    神之杀意

    神父收养了一群孤儿,经过非人的训练及筛选,最终剩下来的7个人成了优秀的杀手,他们有着自己的代号和超乎常人的素质能力,他们游走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按照神父交代的神之委托消灭了一个个目标。但其中的杀手——G,他走上了一条违背杀手誓言的艰苦路程,追杀,真相,爱情,复仇……他会怎么抉择并找回最初的自己?
  • 超级宇宙战神

    超级宇宙战神

    当一个或一群本该死去的人因为某些原因,而躲过灾难,活了下来。命运便会永无止境的对他们进行追杀。吸血鬼、狼人、木乃伊、巨人、噬魂怪、巫师、魔鬼、巨龙,这些都是凡人眼里不可战胜的存在。平凡的人们能否冲破重重危险,最终挣脱命运的束缚?星兵、煅剑、至强剑道、狱雷、魔航、官术、南宋一统、掌控现在、笑傲华夏、全职破法者、地球新时代、异世神话传奇
  • 穿越之情系魅惑弃妃

    穿越之情系魅惑弃妃

    一个现代人,去适应古代,容易。因为那个人知道古代的历史,但是一个古代人去适应现代却非常的困难。上官翎,为白依,改变的足以洗清他以前犯下的错。
  • 点将燕云台

    点将燕云台

    亡国太子,翩翩美少年,江湖杀戮,朝堂斗智,何处是归途?长亭复短亭。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女左男佑

    女左男佑

    一把提琴,一首曲子,一张银色面具初识,他是冷漠才子,她是打工小白领一枚只因不靠谱的上司是个Gay,她为了兄弟两肋插刀再见,他是沈家二少,A市有名的花花公子,完美的大众情、人殊不知,他是大总裁,冷家黑道二爷然,一首曲子将两人的命运轨迹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个中缘由,谁知?神秘的身世之谜,多少人要她的命!一条项链,她要如何寻找自己的生父,如何替家人报仇?他将她纳入自己的羽翼,将璞玉般的她打造成精美的宝贝一纸契约朋友还是情、人她毅然选择后者,他亦尊重却不知情早已生根发芽他吻她,她亦吻他只是朋友,无关爱情谁信?“乱伦又如何?就算是我妹妹,这辈子,她只能是我的!”初恋,闺蜜,亲人,阴谋,阳谋,未知的秘密一场车祸最终将她从他身边带走,分开了他们的情,守住了他们的爱!五年后,她携子归来,却是别人的妻........本小说一对一,男强女强,不小白,不滥情搞笑幽默,时而小虐,俊男靓女,秘密多多想看暖男?有!想看霸道总裁?有!想看豪门?有!想看杀手?有!想看阴谋?有!想看商斗?有!想看萌宝?有!你还等什么,快来入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