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80800000015

第15章 四入为相的灵武大总管姚崇

§§§一、曾事四朝 四任宰相

大唐有一位著名的宰相,他曾经在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四入为相”,也曾经出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他就是姚崇。

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就是唐朝时期,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尤其是“开元盛世”(713~741年)。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的军力强大,人民生活富裕,全国到处都呈现出繁荣景象。大诗人杜甫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藏廪俱丰实。”(杜甫:《忆昔》)这就是唐朝诗人诗中的“开元盛世”,这个历史上的繁荣鼎盛局面之所以能出现,自然有许多原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刚即位的唐玄宗,遇上了一批名将名相,其中就有一个著名的曾经“四入为相”的宰相兼兵部尚书、也是灵武道的行军大总管——姚崇。大唐宰相总共三百六十九人,能“四入为相”者仅有三人,姚崇便是其中之一。

§§§二、都督之子 少年丧父

姚崇(姚元之)(650~721年),本姓姚名元崇,字元之。后来为什么不叫姚元崇,这里边有武则天的干预。当时,突厥有个首领名字中“元崇”二字,此人后来反叛唐朝,武则天忌讳他的大臣与叛逆同名,因此命令姚元崇改名,以字行,也就是叫姚元之。为什么又改为姚崇?原来到唐玄宗时期,姚元之又因为要避讳唐玄宗的年号“开元”,就去掉本名“元崇”中的“元”字,改为姚崇。姚崇是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他的父亲名姚懿(590~662年),原籍江南吴兴,后移居陕州,贞观年间在四川越西任都督,安定了西南边疆。龙朔二年(622年),父亲逝世,因在世时对唐朝有功,死后赠幽州大都,谥曰文献,这年,姚崇只有十二岁,可谓少年丧父。

§§§三、大器晚成 武后拜相

由于姚崇少年时代就失去父亲成为孤儿,因此,缺乏父教,他为人豪爽,讲究义气,但不喜欢读书,以呼鸾逐兽为乐。但究竟还是有父亲的影响,后因人劝说,怀“王佐之志”,到咸亨元年(670年),姚崇二十岁时,开始奋发读书,出仕为孝敬挽郎。虽然他二十岁才开始读书做官,但是因其确有才华,于仪凤二年(677年)应下笔成章举,被授以濮州司仓参军。后到京城,五迁至夏官郎中。夏官就是兵部,当时,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进犯河北,占领数州,兵部军务繁忙,各州司军情报告接连不断送来,作为夏官郎中的姚崇能“剖析若流,皆有条贯”,让武则天“甚奇之”。于是,在圣历三年(700年),经名相狄仁杰推荐,姚崇被升任为夏官侍郎,随后又升任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又迁凤阁侍郎兼知政事,五十岁的姚崇当上了大唐的宰相。姚崇文武双全,才智过人,忠胆赤心,特别是敢于直谏,还精于吏治,倡廉自廉,关心民众,从此,成为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四入为相”的著名的贤相。

§§§四、秉公办事 矫正酷刑

姚崇为官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反对酷刑。他在刚到京城出任司刑丞时,参与审定刑狱。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重用酷吏,大兴告密,无故杀了很多唐朝宗室和大臣,闹得人人自危。姚崇执法公正,绝不随便罗织罪名,不滥用酷刑,从而保全了许多人使其免遭丧命。圣历元年(698年)九月,武则天对左右的侍臣谈到以前酷吏周兴、来俊臣办案,怀疑其中有冤案说:“往者周兴、来俊臣等推戡诏狱,朝臣递相牵引,咸承反逆……以前就戮者,不有冤滥耶?”作为宰相的姚崇回答道:“自垂拱以后,被告身死破家者,皆是枉酷自诬而死。告者特以为功,天下号为罗织,甚于汉之党锢。陛下令今臣就狱问者,今臣亦不自保,何敢辙有动摇?被问者若翻,又惧遭其毒手,将军张虔勖、李安静等皆是也。赖上天降灵,圣情发悟,诛锄凶竖,朝廷又安。”在陈述了酷吏制造冤案,武则天“发悟”,能及时除掉酷吏之后,姚崇大胆地提出愿以自己和全家百口性命作保,“今日以后,臣以微躯及一门百口保见内外官更无反叛者。乞陛下得告状,但收掌,不需推问。若后有征验,反逆有实,臣请受知而不告之罪”。武则天听了,非常高兴,说:“以前宰相皆顺成其事,陷朕为淫刑之主。闻卿所说,甚合朕心。”当日,就赐给姚崇白银千两。

§§§五、奖掖后进 灵武总管

姚崇担任宰相为政清明,他能知人善用,奖掖后进,举贤荐能。长安四年(704年)武则天让姚崇举荐宰相,姚崇就推荐当时已经八十岁的张柬之,他说:“张柬之深厚有谋,能断大事,其人老矣,惟亟用之。”当日,武则天召见老臣张柬之,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凤阁侍郎。神龙元年(705年)正是这位张柬之组织诛杀了张易之兄弟、迎中宗复位复唐。开元二年(714年),当时有一个中书舍人萧嵩因为被人看不起而失意,正是任宰相的姚崇又举荐他,出任宋州刺史、迁尚书左丞。被姚崇荐举受朝廷重用的萧嵩,后来也成为唐朝的名相名将,也曾担任灵州镇将朔方节度使。开元四年(716年),六十六岁的姚崇又举荐比自己小十六岁的宋璟代他为相。宋璟与姚崇一样是个良相,史称“姚宋”。《资治通鉴》说:“姚(崇)、宋(璟)相继为朝,崇善变事务,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力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时贤相,前有房(玄龄)、杜(如晦),后有姚、宋,他人莫道焉。”

姚崇是个孝子。他自十二岁就没有了父亲,守寡的母亲一手把他养大,他不忘母恩,长安四年(704年),五十四岁的姚崇上书向女皇提出,母亲年老需要探视,请解除他的宰相官职,回家侍养老母,“言甚哀切,则天难违其意”,于是,拜他为相王府长史,“罢知政事”,使他“俾获其养”。但是,武则天还是需要姚崇,就在当月,又下诏让他兼任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夏官就是兵部,姚崇为人很自觉,他对女皇说:“臣事相王,知兵马不便。臣非惜死,恐不益相王。”武则天“深然其意”,改为春官(礼部)尚书。

武则天有个男宠张易之,“私有请于崇,崇不纳”。长安四年(704),张易之要将京城有名望的佛教高僧十名,调往定州(治所在今河北定县)去私建新寺。高僧们不愿意去,向朝廷苦苦哀求。姚崇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张易之一再坚持要调他们走,姚崇始终不改变主意,结果得罪了张易之。于是张易之就在武后处诬陷姚崇,长安四年(704年)九月,武则天就降姚崇为司仆卿、犹同凤阁鸾台三品,调出京城,到灵州,担任灵武道大总管。这就是说,武则天把宰相姚崇,派到灵州作大总管。

§§§六、诛灭二张 二次拜相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人,策划诛杀张易之兄弟,迎中宗复位,则天移居上阳宫,中宗率百官就阁起居。当时,正好姚崇自灵州返京,共同参与了策划。事成之后,姚崇因功拜卫尉卿、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又任侍中,二次为宰相,封梁县侯,赐实封二百户。正当王公以下,都在庆幸之时,姚崇却呜咽流涕。张、桓不以为然,对他说:“现在岂是你哭泣之时,恐怕你祸从此始。”姚崇说:“我事天岁久了,就这样告辞,情发于衷,非忍所得。昨与你们诛凶逆,是做臣子的应该做的,我怎言功,今辞旧主而悲泣,也是臣子的终节,因为这点获罪,实所甘心。”果然,中宗把他调出京城,任亳州刺史,后转常州、宋州、越州、许州的刺史。后来,五王被害,而姚崇独免。

§§§七、睿宗即位 三度为相

景云元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杀害,韦氏企图专权,临淄王李隆基(就是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灭韦氏集团,拥立相王李旦即位,这就是唐睿宗。睿宗即位之后,又把姚崇调回出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又迁中书令,第三次担任宰相。当时,李隆基为东宫太子,太平公主干预朝政,宋王、歧王、薛王等都在京城掌禁兵,外边都议论不妥。姚崇与宋璟密奏睿宗,请降旨让公主迁往东都洛阳,调诸王到外地出任刺史,以息人心。但是,胆小的睿宗却告诉了公主,公主大怒,太子李隆基害怕,也反咬一口,上疏说姚、宋等人离间他们兄弟,请加罪。睿宗就罢免了姚崇的宰相,贬为申州刺史,转徐州、潞州刺史,迁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后又任同州刺史。在地方为官,姚崇“为政简肃,人吏立碑记德”。在他离任时,“阖境民吏泣拥马首,遮道不使去,所乘之马鞭、镫,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恋。新牧具其事奏之,褒诏美焉”。

§§§八、开元盛世 四入为相

姚崇宦海一生,最大的功绩就在于为开创“开元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开元元年(713年)太子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他刚即位便励精图治,决心拨乱反正,锐意改革,整顿吏治。这时他想到了姚崇,虽然因为自保他曾陷害过姚崇,但他深知姚崇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他利用在渭滨讲武机会,下诏让被睿宗贬到同州作刺史的姚崇回京,欲拜他为宰相。姚崇故意不表示谢恩,唐玄宗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姚崇就及时、大胆、果断地提出他的著名的“十条政纲”:一,精简刑法,为政仁恕;二,疏远佞臣,不听诬陷;三,禁止宦、戚干预朝政;四,减轻苛税,以利民生;五,接臣以礼,不杀无辜;六,奖励进谏,虚怀纳海;七,禁造佛寺,不费国资;八,不幸边功、穷兵黩武;九,臣得批逆鳞、犯忌讳;十,外戚专权永为殷鉴。这十条政纲切中了武后以来的弊病,玄宗听了十分感动,他含泪说:“这些事确实让人感到刻骨痛恨,朕答应就是。”这时姚崇才拜谢答应当宰相。姚崇第四次为相,帮助唐玄宗改革朝政,加上其他人的辅佐,最终出现了“开元盛世”。

§§§九、唯物思想 抑佛济民

还在中宗(705~710年)时,公主外戚争先恐后大修佛寺、大造佛像、度人为僧尼,许多“富户强丁,皆经营避役,远近充满”,逃避国家徭役。姚崇本人并不是反对佛教,他说:“佛不在外,求之于心。”还说:“佛者觉也,在乎方寸。”但是,他认为这样下去,势必造成“夺百姓口中之实以养贪残,剥万人体上衣以涂土木”,如果进一步泛滥将能“亡国破家”,必须加以抑制。他认为应该利用佛的慈悲为怀,教育世人认识到“但发心慈,行事利益,使苍生安乐,即是佛身”,引导人们“平等慈善,行善不行恶”。不需要大修佛寺、大造佛像、滥度僧人。开元二年(714年)正月,姚崇向唐玄宗上书,提出减少寺院、裁减僧尼的建议。唐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议,下诏全国还俗僧尼一万两千多人,同时,禁止滥造佛寺:“毋得创建佛寺;旧寺颓坏应茸者,诸有司陈牒检视,然后听之。”这样,大造佛寺、滥度僧尼之弊病得以抑制。

§§§十、破除迷信 灭蝗救农

开元初,在黄河南北特别是山东一带,大闹蝗灾,蝗虫肆虐,造成赤地千里、横尸遍野、物价飞涨、政局不稳。宰相姚崇力主各州县及时捕杀蝗虫。但是,当时有不少人迷信,不让捕杀,黄门监“伴食宰相”卢怀慎就认为不能捕杀蝗虫,杀则有伤“和气”,会造成灾祸。姚崇据理驳斥,“今蝗虫极盛,驱除可得,若其纵实,所在皆空”。“此事崇已面经奏定讫,请公勿复再言。若救人杀虫,因缘致祸,崇请独受,义不仰关”。他质问卢怀慎,“我真不明白,你那么怕蝗虫,怎么就不怕山东百姓死于饥饿呢”?卢无言以对,只好也同意捕杀。开元四年(716年),山东蝗灾特别严重,而汴州刺史倪若水竟然上书拒绝捕杀蝗虫,他说:“蝗乃天灾,人力怎能捕灭?朝廷只要行德政,害自然消止。”姚崇回书:“按照你的道理,如果地方长官好,实行德政,蝗虫自然就不会入境了;现在你那里蝗虫为害,岂不是就说明你这个长官无德吗?”倪若水无言以对,再也不说拒捕蝗虫了。由于姚崇力主灭蝗,并且布告百姓:捕蝗一斗,奖粮一斗;捕蝗一石,奖粮一石。各地都行动起来,结果,仅汴州一地,就捕杀蝗虫十四万担。灭蝗大见成效,蝗灾得以遏制,挽救了千万农民。

§§§十一、精于吏 道玄宗宠信

由于姚崇对军国要务,了如指掌,他当宰相兼职兵部,对军务“无不精熟”。唐玄宗对他特别信任,“军国庶务,多访于崇”。同时宰相卢怀慎、源乾曜等“但唯诺而已”。姚崇因病居罔极寺时,“凡大事,帝必派源乾曜咨(姚崇)。乾曜所奏善,帝必曰:‘是必崇划之。’有不合,则曰:‘胡不问崇?’”。姚崇和宋璟进见时,玄宗经常起来迎接,离开时,在前殿相送。这是对其他宰相没有的礼遇。即使到了年老之时,玄宗还特让他可以五日上朝一次,并且仍居百官首位。开元八年(720年),还被授以太子少保。

§§§十二、神算后 事丧葬从俭

开元九年(721年)九月,大唐名相姚崇病逝,终年七十二岁。姚崇虽然贵为宰相,但他生活非常俭朴,在临终前,他神算后事,引出一段“死姚崇计算活张说”的传说。他对儿子说,他死后,同朝宰相张说一定会来吊唁,他与我不和,而且贪财,你们把家里珍贵一些的古玩放在帐前,如果他不看一眼,那你们就赶快逃命;如果他看,你们就送给他,让他给我写“神道碑”文,立即刻成石碑,并呈送皇帝。张说宰相料事没有我快,过几天,他还会后悔,必来诶眼碑文,你们让他看石碑,告诉他碑文已经上呈皇帝。事情果然按姚崇所料发展,最后,张说来要神道碑文,得知已经送给皇帝,他已经不能奈何姚崇儿子,非常后悔,他说“死了的姚崇还能算计到活着的张说,我今天才知道我实在是没有他聪明啊”!

姚崇一反当时厚葬之风,立下遗嘱,要求他的子孙为他节俭办后事,不崇佛,不厚葬,只穿平常衣,不抄经画像,子孙后代永为家法。姚崇是盛唐名相、杰出的政治家,他前后三朝为相并皆兼兵部尚书,他与宋璟辅佐唐玄宗,为开创“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直到三十五年以后,天宝十五年(至德元年,756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还挂念并称赞姚崇“宏才远略”。他说:“若姚崇在,贼不足灭也。”姚崇有三子,长子姚彝,开元初为光禄少卿;次子姚异,坊州刺史;少子姚弈,开元末为礼部侍郎、尚书右丞,后出为永阳太守。姚崇玄孙姚合,登进士第,授武功尉,后迁监察御史,位终秘书监。

同类推荐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维多利亚女王传

    维多利亚女王传

    本书记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一生,反映了女王的精神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但可以看到一位被称为“欧洲的祖母”、有血有肉的女王。她尽忠职守。颇具治国之才;她忠于丈夫,对子女要求严格,堪称一代女性楷模。她开创了英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时期,成就了前无古人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转向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充分发展,所有这些都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 南宋蒙元风云人物大观

    南宋蒙元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中国大军事家的故事

    中国大军事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2)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惊悚时分

    惊悚时分

    百年的局,今日开启!
  • 撩汉公主修仙记:帅哥别急

    撩汉公主修仙记:帅哥别急

    重生有惊喜,美男却有毒,说好天长地久,转眼背后捅刀。还好,她在落下悬崖那一刻拼尽全力元婴飞出体外,却无奈落入一个傻子公主的身体里。可是,谁说傻子就好欺负了?痛我者百倍痛之,伤我者此生不共戴天。“既然你有心助朕,那朕也不会亏待你,那几个男人,你都娶了吧!”皇帝一脸深意。“父皇,女儿吃不消的……”叶无双傻了。“无双,如果我助你收服势力,你可否原谅我?”“我会允许你百年后与我同穴!可是司徒景,你舍得陪我去死吗?”一个无良公主不爱美男爱修仙的故事,别说她是好人,她最讨厌做好人,后宫太无聊,官场是非多,偶尔耍点小技谋,对付对付心机婊,看见美男撩一撩,这样修仙之路才会充满情调。
  • 萌学园之伊恋逆返

    萌学园之伊恋逆返

    【作者与飘飘叶同台作品】高冷,沉默,天才,聪慧,只是我的保护装。———伊一
  • Samantha at Saratoga

    Samantha at Saratog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生只是梦一场

    人生只是梦一场

    是用我的梦境写的,不知来路,不问归途。静静地看完就好。
  • 我有异能我牛逼

    我有异能我牛逼

    某一天,冷枫夜因为好心,被美女上了,然后拥有了透视。从此以后,纵横天下,美女云集,徒手屠龙......这个不算。谁想到,当我和第二位美女发生关系之后,又有了异能!第三次,第四次......透视,隐身,穿墙,飞行
  • 大荒界神

    大荒界神

    大荒世界,部落林立。这是一个奇幻、瑰丽的世界,这里有逆天而行的苦行者,游历一个个部落,磨练自己。石泽,就是这样一个苦行者……
  • 生命之辰

    生命之辰

    在无尽的天穹深处,有一颗大星,圆围三百六十五万里,曰生命之辰。此星先天地而生,同岁月而诞,不困界域之力,不束天道之则,浪荡流离无数世界,羁旅漂泊无尽光阴。星辰有口,饮浩瀚虚空,吞日月星辰,曰无尽死渊。其渊横纵五十万里,每逢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开启一次,吞饮进食,之后再次陷入沉睡。故此,寄居在大星之上的生命,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纪元,开创出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书写下一篇又一篇千奇百态的故事……
  • 进击仙皇

    进击仙皇

    一名热爱动漫的地球少年人人穿越异界,依靠地球文化、漫画,自创绝学。问鼎异界,遨游大陆,修炼成神,进入仙界。傲视诸界。
  • 掌命记

    掌命记

    是顺应天命成天之傀儡?亦或逆天改命看破轮回?且看《六道之诛天》,看少年如何逆天改命,看破轮回之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