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68400000005

第5章 母亲住院记(1)

刘柠柠

1

清早,接到电话,母亲身体不适。

医院是一个忙碌的地方。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进进出出。看病的,探病的,形形色色。我从楼上到楼下,一趟又一趟,带母亲检查。然后是等待,担心,焦虑。所有的心情都系在那一沓化验单上,母亲的生杀大权仿佛攥在医生的手里。

戴眼镜的男主治医师三四十岁,长相斯文,身材颀长。如果脱下医生的职业装,走在大街上,有点像带着忧郁气质的文艺青年。深深内陷的眼睛躲在黑框眼镜后面,带着几分常人难有的锐利,透过镜片,似乎能看透人的内脏,像X光。我不喜欢这样的眼睛,让人无所遁形。和医生打交道很少,也不知道是不是每个有些资历的医生都有这样一双有穿透力的眼睛。拿着检验结果的那双手,手指修长,指甲剪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儿残留。手背可以看到凸起的青筋和隐隐的毛细血管。

医生办公室没有我想象中整洁。屋角有一个体重秤。椭圆形的办公桌上,放着各式纸张和书籍。眼镜医师没有抬头,看完一张又一张检验报告单,开始询问。这里痛不?痛。有多久啦?好几天了。以前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是的。多久以前啊?好几年了。嗯,上年纪了要注意,住院,内科二楼。嗯,好好。

一个年轻的女护士过来带我们去办理住院手续。脑后的马尾辫跟着这个矮小的女孩子,一翘一翘地在我眼前晃动。

病房内一共三张床,开着空调,比外面暖和。靠近门的一张床上,躺着一个满头白发的女人,在打点滴。母亲被安排住在靠窗的十七床。护士抱来被子和床单,三两下把床铺好。而后有人拿来一张小卡片,插在床头,上面写着母亲的名字和性别,年龄,病名,等等。

又一个护士提着一包物品走进来,大声叫道,十七床!哎。我忙不迭地答应。母亲还没有反应过来,十七床,在这段时间里,将是她的姓名和代号。量血压啦。好。母亲坐在床边的木凳上,脱掉棉衣,挽起一只衣袖。完毕。我问,血压正常不?还好啦,有一点点偏高,问题不大,平时吃过降压药没?天天吃,一天一粒。哦,坚持吃,没有大问题的。哦,好好。

我对母亲说,我们就是十七床,我不在的时候你自己仔细听着啊,十七床就是你。

母亲刚刚躺下,一个戴眼镜的护士推着小推车进来。十七床!哎!母亲应了一声。打针啦。小推车上堆着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袋,输液瓶。透明的包装里面装着透明的液体。

护士伸手拉过挂输液瓶的架子,金属碰撞的哐啷声清脆但不悦耳。病房的天花板上钉着一道道可以滑动的金属槽,输液架从槽里垂下来,还可以顺着床的方向前后移动。这是一栋年代久远的住院楼,房顶和墙壁都已泛黄。

这位护士手脚很麻利,一眨眼的工夫已经挂好输液瓶,插好注射器。动作利索总让人放心,不担心遭受多次扎针之苦。她专注地举着针头,细细的小水柱朝上喷出。你是十七床不?是的。有什么药物过敏没?啊,过敏?以前打针做过皮试没?哦,做过做过。知道是什么药做皮试不?那不晓得呢。哦。说话间,针头已经扎进母亲手背的血管,暗红的血液窜进细细的输液管,探了一下头,又随着药瓶里的液体迅速回到了血管里。

妹妹买来住院用品,还有一些水果,放在床头的小柜上。母亲用另一只手拿了一根香蕉,向十五床的白头发女人打招呼,吃个香蕉吧,刚才买的,新鲜的。满脸皱纹的白发女人摆动没有输液的一只手,表示拒绝,我这里也有呢,不要不要。母亲示意我把这根香蕉送过去。十五床的床头柜上很拥挤,放着卷筒卫生纸,一袋开封的老年人牛奶,一个没洗过的玻璃杯,几盒药,一袋棉签,两个苹果用一个塑料袋装着。我找了一个空隙,把这根香蕉挨着装苹果的塑料袋放下。

白头发女人表示谢意,这怎么好意思呢,吃你的东西。母亲说这有什么要紧啊,这里还有呢。病房里这两个初次见面的老女人,俨然一对老朋友的口吻,令我惊讶。母亲全没有平日里见到陌生人时的拘束和忸怩。

白头发女人圆胖脸,脸上沟沟壑壑比母亲多,估计应该年长些。深褐色的老年斑,撒在脸上和手背上。一双慈祥的眼,在丛生的皱纹中努力占据着一席之地。齐耳的白发用发卡束在耳后。衣着整洁干净,不像是从山村集市上廉价淘来的衣裳。我说你怎么一个人在医院呢?她说女儿在哩,刚才出去买东西了。正说着,一个女人推门进来,五十多岁的样子。白头发女人笑着指给我看,这就是我的女儿哩,刚才出去了。她女儿和我们寒暄,你们是新来的啊?是啊是啊。母亲在十七床上应答。这位女儿面色竟然比母亲要黯淡些,清瘦,眼神中露出深深的疲倦。

女儿把两大包物品放在门边,径直去卫生间清洗玻璃杯,然后出来倒水,冲牛奶。把床尾的摇把摇了几下,床的前半部分缓缓升高,白头发女人上半身也顺势竖起来,成半躺半坐姿势。接过女儿冲好的牛奶,小口小口地喝着。女儿问,你饿不?我不饿,你回去吧,再迟就赶不上车啦。白头发女人也没有看她,一边喝牛奶一边看电视。墙上的彩色电视大概是二十五寸的,很壮实,看多了薄薄的液晶电视,忍不住对这个庞然大物多看几眼。屏幕还算清晰,有记者在电视里采访或者说是调解什么纠纷,几栋乡村民居前,有几个男人女人情绪激动地申诉着。外地方言,听不太懂。

女儿交代几句后提着两大包走了,临走时说明天会来。

我找护士借来一床被子,打算在十六床对付一个晚上。打热水,端饭。母亲躺着,和白头发女人聊天,絮絮叨叨,混着电视机的声音,我来不及细听。中间有上晚班的医生带着护士和实习生查房,询问。我躺下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妹子你帮我开一下灯咯!”白头发女人在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后说话了。我起身,打开灯。她很努力地用双手按着床沿,让自己的上身立起来,从抽屉里拿出金属饭盒和一包方便面。然后俯下身子,白得像雪的头颅和手臂一齐垂下来。她想提床底下的暖水瓶。手臂尽力地伸展,双手微微发颤,仍然还有一手掌的距离,够不着。我翻身下床,弯下腰,把暖水瓶提出来。

方便面的香气在病房里弥漫,我强行忍住心中的厌恶。学生时代吃得太多,我至今对方便面极度反感。白头发女人端着饭盒,大口大口地吃着,还不忘向我致谢。我说您女儿怎么不在医院过夜呢,她说我有儿子哩。答非所问。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妪独自住在病房里,吃方便面,我有很多疑问。十六床挨着十五床,但是我们还没有熟稔到可以探听隐私的程度。

第二天我下班后再来病房,白头发女人没在床上。母亲说她去收衣服了。住院部尽头有洗衣房。母亲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关于白头发女人的故事。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在省城上班,一个在外地做生意,女儿在农村。都很有钱呢,以前都给她请了保姆。母亲眼里有几分艳羡。我说你羡慕不?不羡慕,有钱没得人,也不好,吃个方便面也没人泡。请了保姆怎么还要女儿照顾呢?外人哪有自己女儿好。女儿干吗晚上回去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扔医院里不管。女儿也娶儿媳妇啦,儿媳妇怀孩子了,儿子在外面,交代要把媳妇照顾好。女儿没空就再请个保姆啊!母亲白了我一眼说,你以为保姆好找啊,老人和小孩儿都不好伺候,谁愿意干这个。我有些佩服平日里不善言谈的母亲,半日工夫便采集到这样多信息。

话音刚落,白头发女人进来了,怀里抱着几件衣服,笑着和我打招呼。我问,您女儿呢?回去啦,媳妇打电话,要吃新鲜菜,唉!最后重重叹了口气说,和我一样的劳苦命,不过反正我明天要出院了,我儿子媳妇对我都很好,我女儿在医院伺候我,我儿子都付给她工资哩。她有点像自言自语。

我说出院好啊,早点康复。

2

妹妹打电话说,妈不舒服呢,你赶紧来看看。

我赶到病房里,母亲躺着,歪着头,被子一直盖到下巴。脸色苍白。看到我,像孩子似的,眼睛里有了光彩。我的手臂痛咯!声音很轻,像是呢喃。我责问坐在一旁的妹妹,怎么不喊医生看看?妹妹一脸委屈说医生来过。

我心里窝火,掀开被子一角,撩起母亲的衣袖,查看右手臂。青筋和血管微微鼓着,衰老的皮肤早就没有了弹性。臂弯处贴着绷带,一处很生硬的隆起。我用手碰了一下,母亲便很快让开,喊痛。我问这是什么呢?她说不知道啊,早上打针的时候护士打进去的,下次打针就不用再扎针了。我明白了,这是我听过但从没见过的静脉留置针。我说你这几天打针都是好好的,干吗今天要用这个。母亲有些无奈和愠怒地说,这是护士要打的,我又没要!

我去护士站。两个护士坐着聊天,一个站着接电话,还有两个在忙着配药。一样的服装,我认不出谁是谁。清清嗓子,我问今天十七床谁打的针啊?静默。聊天的继续聊天,接电话的还在说话,配药的依然埋着头,也不看我。我把自己的话又提高几度重复了一遍。嗯,怎么啦?差不多一分钟后,两个聊天的人中有一个人回答我了。今天十七床谁打针啊?说啊,什么事!搭话的人戴着眼镜,走到我跟前,胸前的工作牌上有她的姓名。今天怎么给我妈用静脉留置针了?是啊,怎么啦?为什么要用这个留置针啊?我又不是只给你一个人用!戴眼镜的护士脸色不是很好。

我的心情已经被她撩拨得坏到了极点,声音不知不觉中又提高了好几度:你给人打针用留置针是不是要征求一下病人的意见?我又不是只给你一个人打!她的腔调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你们医院就这态度啊!我很烦躁。配药的一个护士走过来,向我解释,用这个打针好打一些,免得多次扎针,扎针次数多了也痛。她的胸牌上写着:护士长。我说我母亲又不是小孩子了,需要用么?再说你们要用这个也得征得同意啊!是的是的,不是看你妈妈年纪大么,怕扎针过多了她受不了。她现在就受不了,手臂痛得动不了,你们给取出来!可是已经输进电脑了,费用都收取了啊,不能退了,还只打一次呢!收费了我也不要,取出来!

护士把针管抽出来时,母亲重重地“唉”了一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肩上一个沉甸甸的大石头。

我看到十五床有人住进来了,一男一女,五六十岁,女人头上戴着一顶深红色绒线帽,脸上印着常年劳累过的颜色和痕迹。看装扮便知道来自农村。他们也不说话,没什么表情,望着我们母女三人和护士。床边放着塑料水桶和一袋子衣物,显然是做好了住院的准备。

下午来打针的是上午那个和我搭腔的眼镜护士。我如临大敌似的提高了警惕,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她最多二十来岁,看得清皮肤上细细的绒毛,泛着属于青春的红晕。十七床,打针啦!再也没有多说一句话。紧闭着双唇,蹲下来,很专注地给母亲扎针。眼镜后面的眼睛肿着,眼圈红红的,肯定刚刚哭过。

输液对母亲而言,似乎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她侧着头和新来的十五床聊天。病房对她们来说,是一个默许了不需要设防的空间。可以聊聊家常,聊聊病情,聊聊对医生和护士的评价,甚至还可以说说因为生病而累积的人生感悟。空调温度高,女人敞开棉衣衣襟,露出里面的手织毛衣,好几种颜色拼接而成。她一边说话一边吩咐男人把住院的物品放进床头柜里,再去打点热水。步骤娴熟,有条不紊,对医院也很熟悉的样子。

您是哪里不舒服呢?相互问完来处,母亲问到了真正想问的问题。老毛病咯,好几年了,肾脏有问题,这几年都住院,今年都来两三次了,哎,反正也不得好。女人好像在说别人的病情,一边说一边脱衣服,把棉衣叠起来,放在床头当枕头。再躺下来,拉过被子盖在身上。我也是老毛病哩,人老了,没办法。母亲不知道是安慰她还是安慰自己。女人用手撑住头部,面朝着我们,带着浅浅的微笑。是啊,怎么办呢,医生说要治好就要换肾,哪有那么多钱,儿子在广东打工,也赚不到好多钱啊,算了,我不想给儿女添麻烦。

同类推荐
  • 我在母亲怀里:冰心笔下的人生絮思

    我在母亲怀里:冰心笔下的人生絮思

    本书是女作家冰心的作品选集,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与人生。这里既有对母亲深沉的敬爱,又有对孩童慈祥的疼爱;既有对爱人浓烈的挚爱,又有对朋友切切的关爱……阅读此书,可触摸到最敏感的心灵,感受到最精致的笔墨,在爱的怀抱里,让漂泊的灵魂得到片刻的休息。
  • 正与邪

    正与邪

    《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为《意向对话心理学丛书》之一,什么样的人造就了什么样的事,而什么样的心又注定量什么样的人,人与心,人与事,心与事——《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用意向对话心理学方法来分析金庸小说的人物与故事,以其独特的又新鲜的视角帮你解读《笑傲江湖》中的恩恩怨怨。
  •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本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大约在明代的隆庆至万历年间成书,全书共一百回,约九十多万字,其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大概有八百五十多个,被清初著名理论家张竹坡称为“第一奇书”。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历朝历代,多次遭受毁禁,命运多舛,而对于其作者的身份也是众说纷纭。
  • 容斋随笔(中华国学经典)

    容斋随笔(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滚石填塞去路。深深地下降然后以臂力攀升,如蚂蚁的影子在垂直天梯上匍匐、蜿蜒。野花如雾,涌上我的热泪。赤日蒸晒,峥嵘人间。有纵横之健翮坠亡,顷刻间被虫蚁食尽。石头扑向心,气息崚嶒而凌厉。
热门推荐
  • 他眠于四季眠时

    他眠于四季眠时

    那年,他身披满身风雪,却将她紧紧护在身后。于她而言,她是他的青梅,他是她的竹马,两小无猜。于他而言,她是冬日的阳光,温暖而神圣,遥遥不可及。一个故事,轮转几个流年?不知曾是谁家少年,眉目间满是笑意,温声道:“温长歌,余生请多指教。”遇见你,我何其有幸。【刚开始混云起还是小白文风或许会苏希望不要介意QQ:1340909245表示是学生汪平时没太多时间更可能会更的少_(:з」∠)_】
  • 继承人法则S班

    继承人法则S班

    有的人,把我们的故事当做奇迹有的人,把我们的故事当做传说而故事的起头,源自继承人法则源于一个不一样的班级与人这是一个注定是一个支离破碎的故事
  • 王者黑耀

    王者黑耀

    曾经的国服第一少年中单,现在却在为了生计忙于奔波。失去了过去的风光,兄弟、女人、财富都在离他而去.....“我谢晋,终究不能默默无闻”
  • 破茧飞天

    破茧飞天

    美丽的蝶在天空中飞舞要先在蛹中褪去多余组织,飞蛾追寻着光明要先在蚕丝缠成的茧里对抗黑暗,世上从来没有永远的沉沦和不停歇的凯歌。他,国境线上小小龙蛇寨的三当家;它,国运绵延八百多年的古老帝国;他(它)们谦和、贪婪、正义、邪恶,在黑暗的角落窥伺着利益的拥有者。一张破旧的藏宝图揭开了古时魔导时代的面纱,面纱之后是一个个丑陋的茧蛹,里面的存在蠢蠢而动,正欲破茧而出……
  • 丈剑走江湖

    丈剑走江湖

    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一把长剑,一个穿越者的江湖。
  • 路魂

    路魂

    这是一首中国高速公路事业发展的颂歌,凡曾经抑或正在参与者,必然引起共鸣而与之唱和。
  • 大荒神君

    大荒神君

    少年楚凌云机缘巧合之下得到无上传承,逆天改命,学得绝世神功,无敌天下,成为一段永恒不朽的传说...想观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大家关注收藏《大荒神君》。
  • 巨矢

    巨矢

    苹果砸在牛头上,砸成猪头是悲剧,砸出一串草泥马是喜剧,砸出万有引力便成了正剧。一切偶然中藏着必然,一场地震与雷公电母的邂逅,造就一个悲喜交加的传奇。青春当飞扬,时至英雄归;陈规朽时,矩在手,弹指化飞灰!
  • 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

    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后悔,爱上你

    后悔,爱上你

    她,二十二岁,离过一次婚,带着孩子坚强的生活……他,十九岁,没有过任何的感情经历……本应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因为网络,一步步的掉进这爱情的深渊。爱情,或许对于别人来说,很平凡,但在他们的身上……却有着层层的阻隔。年龄的差异,她离过婚的事实,观念,流言,父母的阻隔,朋友们的极力反对……一切的一切都成了这段爱情的围栏。最重要的,是他们生活在农村……但爱情这东西,就像是一场“大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谁又能解释的清呢?重重阻碍,步步为艰,这份感情,又该如何继续?这里,没有总裁,没有异能,没有重生........只有最底层,最真实,最接近真实生活的爱情,最让你意外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