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34900000005

第5章 一寻根溯本求自我(2)

在老子之前,人在认识外界环境的基础上,已经开始探究自身,并且逐步对人有了一个模糊的总体印象。比如,晋灵公曾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里所说的人,虽然还是在指人的个体,指每一个人,但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普遍性,含有所有人的蕴意,指所有人中的每一个人。不过就一般认识水平而言,此时的探究具有三个特点:

其一,当时所说的人,大都是指人的个体或人的群体,一般是在探究此人如何,彼人如何;此种人如何,彼种人如何,还没有将人提高到类的高度,没有出现与其他物类划分界限的有关人的观念。

其二,当时探究人的目的,主要着眼于人的命运,着眼于人在与外部环境接触中的吉凶,还没有将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致力于人的本性、本质的研究。

其三,当时探究人,眼光往往局限在人世的范围之中,局限在人的行为、人的功业、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上,还没有将视野转向人的来源,更没有将视野投向人赖以生存的天地万物的源头。用现代人的语言说,也就是还没有从人的源头、宇宙的源头来考察人,还没有站在宇宙论的高度来考察人,甚至还没有产生宇宙的观念。

这三个特点说明,人作为一个类,还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

这个意识是由老子唤醒的。

1.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老子非常重视人的智慧,并用两个字来表述它:一个是“智”,一个是“明”。

在老子看来,人生在世自然而然就有智慧,而且也必须有智慧。因为人既然来到了世上,那就要生活;要生活就要与外界打交道,就要适应外界的变化,利用外界的事物;要适应外界的变化,利用外界的事物,那就要认识外界事物,把握外界事物变化的规律。而这就需要智慧。没有智慧就不能生存,更不可能发展。他说: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

大意是说:把自己的心境打扫得干干净净,干净到一丝杂念都没有的程度;让自己的心境平平静静,平静到一丝波澜都没有的程度。天下万物都在那里生死变化,我用这种毫无成见、毫无私情的眼光观察它们的来往反复。天下众物纷繁杂乱,但是最后都将回归自己的本根;回归本根也叫做人静,人静也叫做遵循变化的趋势,遵循变化的趋势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懂得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就是明智。不懂得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违背规律胡作妄为,就会引起灾难。

这里谈到了达到智慧的方法,这就是虚心静观;这里谈到了达到智慧的标准,这就是懂得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里谈到了之所以要有智慧的原因,这就是避免人生中的灾难。

这里还蕴含着一层意思,这就是人与万物的区别:人是有智者,是观察的主体;万物是无智者,是观察的客体。所以文中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不过老子并没有将观察的客体完全局限在外部世界上,他在对外部世界作了深刻的观察之后,又将目光折射回来,观察到了人自身。在他看来,人的智慧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另一部分则是对人自己的认识。他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大意是说:了解他人是一种智慧,而了解自己更是一种智慧;战胜他人表明自己有力量,而战胜自己则表明自己很强大。

在老子看来,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都是智慧,然而了解自己比了解他人更进了一步。

为什么这样说?

其一是因为了解自己要比了解他人难。之所以说难,那是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己,自己想不到自己;而要看到自己,想到自己,就需要有更大的智慧,需要有以他人为鉴的能力。

这一点,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韩非用具体事例作了说明。

他说: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杜子日:“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日:“自见之谓明。”

楚庄王只看到越国朝政混乱、兵力薄弱,而看不到自己国家朝政混乱和兵力薄弱,因此想去讨伐越国。杜子认为这是不明智的,并且用眼睛只能看到外物而看不到自己为比喻,使楚庄王明白了自己的缺陷,停止了愚蠢的行动。韩非通过这个事例说明老子“自知者明”,并且下结论说:达到明智是很难的,之所以难,不是难在了解他人,而是难在了解自己。

其二是因为了解自己以具有自我意识为前提,而自我意识一旦产生,它就将会把人的智慧由个体自我意识引向类别自我意识。当人有了个体自我意识的时候,也就在人的头脑中树立起了一个自我的标的,形成了—个全新的认识目标;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就会在深入了解个体自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类别自我的意识。

2.执古之道御今之有

老子在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时候,其中的“自”,还是指人的个体自我,指我这个人。不过老子没有将自己的眼光停留在个体的自我意识上,他在继续向前探索,使自我意识得到了升华。

比如他说: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在这里,老子直接用了“我”字来表示自我。不过这里的“我”已经不是一般的个人自我,而上升成了群体的自我,它代表着一群人、一种人,亦即圣人。

圣人与常人有什么区别?老子作了描绘。他说: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在老子看来,圣人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有两点:一是他“以百姓心为心”。也就是说,在他的身上凝结了众多人的共性。二是他“德善”、“德信”。也就是说,在他身上凝结的这种共性,不是一般的共性,而是人身上共有的优秀品德,是善的品德和信的品德。这两种品德,标志着人的本性和本质。由此看来,站在圣人的高度说,自我已经具有了人类代表的意义。

不过,在自我完全升华为人类自我的时候,也正是人将自己与其他物类并列起来的时候,也正是人寻找到了自己的源头,寻找到了自己源头的源头,寻找到了宇宙源头,并站在宇宙源头对自己进行观察的时候。

老子将宇宙之源称为“道”,将站在宇宙源头观察人、观察人世称为“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他说: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也就是说,能够知晓宇宙之源,能够站在宇宙的源头来观察现今的人世、现今的人,这才合乎事物的规律,这才能对现今的人世和现今的人有个透彻的认识。

为什么将宇宙之源称为“道”?为什么必须站在道的角度观察人?要理解这一问题,尚须继续顺着老子的思路往下走。

圣人的优秀品德、圣人的盖.性和信性是从哪里来的?老子还在继续探索,并给出了答案。他说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J乙之未孩,傈傈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皿琶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在这里,老子首先列举了圣人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其中包括:常人将人世视为节日的庆典,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高高兴兴,而我却淡淡泊泊,像一个未明的婴儿,混混沌沌;常人好像很富有,而我却像把什么东西都丢掉了一样,呆傻愚笨;常人聪明伶俐,而我却昏昏沉沉;常人目光犀利,而我却愣愣怔怔;常人都好像有什么新的发现,有什么新的收获,而我却一直顽固守旧,显得又古老又孤僻。

其次讲了我与众人不同的缘由。在老子看来,作为圣人的我,之所以与常人有如此多的不同之处,原因在于我的身上集中了人们共有的善性和信性,而我之所以拥有善性和信性,关键在于我“贵食母”。

什么叫做“贵食母”?

“贵食母”,就是注重遵照母体遗传给我的原本之生。

我的母体是什么?

在老子看来,也就是人类之本、人类之根。说的具体一些,就是创造出人来的自然环境,他称其为“天地”。

为什么是指天地而不是指某个人呢?

那就是因为,作为圣人的我,已经不再代表某一个个体的人了,而是代表出类拔萃的人,代表人类中的先进阶层,或者进一步说,它代表着人类。

在老子看来,人类是由天地产生的,所以以天地为母体。

他说: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其意是说,天下万物都有个开始,这个开始也就是天下万物的母体。这个母体不是别的,就是天地。在天地产生之前,宇宙浑然一体,无形无象,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所以称为“无名”;天地是宇宙中出现的第一对有形有象,可以用语言表达的东西,所以称为“有名”。

天地是万物的母体,人是万物中的一员,所以也以天地为母体。

人以天地为母体;人是万物中的一员。当认识到这两点的时候,当寻找到了自己的母体并将自己与万物并列起来的时候,也就是人对自己有了类别自我意识的时候。

不过老子还没有停止自己的探索,他仍在刨根究底,追寻人最终根源,追寻天地的母体。

在他看来,所谓母体,那一定与子体不同;如果相同的话,那也就是子体自身了,如何称得上是母体?

人的母体不是人,而是天地;天地的母体也不是天地,而是与天地根本不同的东西。

天地具有多种属性,而最根本的属性是有形有象,可以看见,可以听见,可以触及。按照母体与子体根本不同的逻辑推论,天地的母体肯定是一种无形无象的东西,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

有形有象,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能用语言来表述,天地的母体不是这样的东西,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所以称其为“无名”。有鉴于此,所以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

天地的母体不可用语言表述,没有名称,可是人们需要了解它,思考它,表达对它的感受和体晤,所以就不能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

有鉴于此,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

称其为“大”,那是因为它无形无象,无边无际,这比较好理解。为什么称其为“道”呢?那是因为,天地万物都是从它那里来的,最后又回归于它,它就好像是一条供天地万物来往的大道。

道是什么东西?

老子便说不来了。不是老子说不来,而是道自身不容再用语言来表达。如果非要对它有个交代的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悟:

其一,它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混混冥冥,什么具体的样子也没有。所以老子又称其为“无”。

其二,它无意无识,无知无欲,自然存在,自然变化。所以老子说它无为、自然。

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把“无形无象”、“自然无为”称为道的两大基本禀性,简称之为“本性”。

再往前推,道的母体是什么?

没有了,道就是宇宙的开端,不可能再往前推了。

为什么?

原因有二:

其一,因为道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则无限广大;无限广大的东西是不可能由其他东西产生的,因为从空间上说,它就是一切,除了它之外,不可能再有其他东西的容身之所。

其二,因为道无终无始。无终无始,则无限长久;无限长久的东西是不可能由其他东西产生的,因为从时间上说,它就是老祖,在它之前不可能再有其他东西的存在时间。

到此,老子找到了人的本根,这就是道。

道是宇宙的开端,是人的始祖。人由道而生,最后又复归于道;人由无到有,最后又由有变无。

道是宇宙的开端,是人的渊薮。人从道那里得到禀赋,以道的本性为本性,以道的本性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这就是老子得出的结论。他将自己的结论概括成了一段话,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大曰逝,逝日远,远日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其意是说:有一种东西是由混混茫茫的东西构成的,在天地生成之前它就存在了。听上去,它寂静无声;看上去,它茫然无形。自己独立地在那里存在着,永远也不会消失;周而复始地回旋着,永远也不会停息;我们可以将它当做天地的母体,因为天地人物都是由它产生的。我不知道它的名号是什么,给它起个字,称其为“道”;勉强给它起个名号,可以称其为“大”。因为它很大很大,所以由它的这里到它的那里,无边无际;因为它无边无际,所以可以延伸到遥远的至极;因为它延伸到了遥远之至极,所以就会向回返转。由此我们可以对宇宙的状况作这样的概括: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在宇宙这个大的领域中,有四种最大的东西,而人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天地是由道产生的,人是由天地产生的,天地的禀性是道赋予的,人的禀性又是天地赋予的,所以人按照天地的运行准则行事,而天地则按照道的变化准则运行;因为道是在那里自然而然变化的,所以道的变化准则是依照自然变化。

同类推荐
  •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鬼谷子全书(第六卷)

    鬼谷子全书(第六卷)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仍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追捧的智慧法宝。
  •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积聚了周国平先生近30年来的智慧,以最浓缩最凝练的语录形式撷取而成,涉及到人生的50个方面:人、自然、人性、生命、死亡、智慧、觉悟、安静、超脱、尊严、孤独、创造、成功、幸福、苦难、灵魂、信仰、男人、女人、婚姻、爱情、友谊、生活、艺术、哲学……令人回味,给人启迪。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能够让人在薄中读厚,在短小的语段中获得最多的人生体验和启迪。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以一种全新、简洁、有效的创新思维技巧,帮你迅速突破事业的瓶颈,提升竞争力。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改变思考的方式,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让自己的生活精彩起来。你仍被“标准答案”束缚吗?你知道什么是“多元化思维”吗?你能快速、高效地解决学习或工作中的问题了吗?你准备好“灵感笔记本”了吗?停下无目的的忙碌吧!你需要的是丢掉不必要的东西,为大脑腾出空间整理思绪,保留真正重要的想法。
热门推荐
  • 九十九次,樱花凑爱

    九十九次,樱花凑爱

    “樱花好像又开了,可惜我再也见不到了。”女子站在树下,伸手想去接下那瓣飘落的枯花,只是……与手指的擦间而过,刹那间却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绝美的脸上,一条白色丝带蒙于眼上,女子一袭白衣与那错落的樱花…宛然一体,美……惊心动魄。
  • 偶像活动之蝶烁学院

    偶像活动之蝶烁学院

    开始吧,属于我们的偶活!Clignotan的魅力一起来找吧!
  • 邪皇的倾国后:废柴五小姐

    邪皇的倾国后:废柴五小姐

    x国冷血杀手轩辕雪冥一不小心穿越到一个修仙大陆,却变成了废柴呆萌狐狸一只,没事,咱雪冥身藏上古神器,牵远古神兽,夺取绝食至宝,人家美女身伴美男,咱身伴妖孽美男一群,乖乖,好不容易修成仙还要对大尾巴狼魔君负责,某女内牛满面:“天哪,节操碎了一地,捡都捡不回来!”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恶魔印记

    恶魔印记

    人死如灯灭,一旦身死,这一生,也就意味着完结。但在九幽大陆之上,事情却没有绝对……少年被害身死,以灵魂束缚为代价,得以重生,随即就开始了他这不平凡的一生!
  • 执天作骰

    执天作骰

    天道幽远鬼神茫昧大律无常福善祸淫不着与相物我与并彼与天斗乐味无算执天为骰掷天搏命
  • 2050年

    2050年

    2050年元月一日,目送又一个前一代悄然离去,现在,国家的脊梁终于由多年前的90后所组成。没有人能够自己将自己从深渊中拉起,能够成功的人,要么适应深渊,做一个深渊的霸主,要么,就毁灭掉蚀人灵魂的无尽深渊,亲手去建立一个天堂!经历过深渊的90后不愿后代继续被深渊侵蚀,于是决定,去建立一个天堂,改革开始了!《学府计划》的推出,华夏龙阁的建立,三府在各大高校建立……新时代的大门已经被推开,看新一代如何建造新世界!(本书中有许多作者的内心呐喊,期望有知音共鸣。思想浅薄,不喜勿怪!)
  • 后宫OL:我家徒弟有点甜

    后宫OL:我家徒弟有点甜

    她只不过是在好友大婚的时候随便接了个绣球,居然就被求婚了?神马?求婚的居然还是他的师傅吗?“天啊,快来告诉我这不是真的。”“事实证明,这就是真的。”她是不是点背,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个外冷内热的师父呢?她发誓,她真的就只是《后宫online》这款游戏里的一只小菜鸟啊!!!本文为网游纯爱系列,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天剑仙云

    天剑仙云

    一醉黄粱梦,烽火岁月行。天明何处去?还将刀兵起!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毁灭异界的小魔王

    毁灭异界的小魔王

    魔王是什么?一万年前吊打一切的存在,然而一万年后却被人类吊打。当强大的魔王失去力量之后还剩什么?又该怎样毁灭世界。那一天,一位伪穿越者成为了魔王,但由于没有被雷劈而缺少魔王本该拥有的强大力量,成为魔王中的残次品。他没招谁也没惹谁,然而总算有勇者找上门,打败一堆专业勇者,就来了一个带着神器的来找茬,打败了这个带着神器的,又有十万人来报复。力量我没有,但智商好歹还是有滴!本书讲的就是没有强大的力量却靠智商毁灭世界的小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