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900000010

第10章 新闻评论类主持人的语言逻辑(1)

3.1新闻评论类节目的语言表征

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构成元素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制作、传播手段做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媒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的一种节目形式。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自1980年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以后,才真正迈出第一步,随后中央电视台开播了《焦点访谈》等栏目,接着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评论部相继成立。比较早进行电视评论尝试的是中央电视台早期的“评论组”,他们于1980年7月12日创办播出的《观察与思考》栏目,每期均融评论于新闻事实的表述之中,通过对某个新闻事件的调查、分析说明某个道理,引起思考,以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闻舆论监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电视新闻评论由于与时事政治、社会生活紧密关联,而被打上强烈的时代烙印,从十年前《焦点访谈》一枝独秀到今天《东方时空》、《国际观察》、《社会记录》、《今日说法》、《新闻会客厅》、《法治在线》、《共同关注》等一大批评论类栏目不断涌现,在电视台每天播出的众多节目中,新闻类节目以其与民众息息相关、“用事实说话”、“以新动人”的特殊性,抓住了观众关注的眼光,自然而然成了电视台里最受重视,被强力打造的精品节目之一。

新闻类节目事关舆论导向,民情民意,是电视台的当家花旦,所以其备受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现在中央台有15个频道,每天播出节目240小时以上,有固定栏目300多个。央视专设一个新闻频道,此后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设立新闻综合频道,可见新闻是众多电视节目中的重中之重。

以江苏卫视为例。众所周知,各省台有线、无线合并后少则5个频道,多则7个频道,每天播出时间150小时左右,一般有栏目100多个,有的甚至超过200个。纵观江苏卫视节目表,我们可以发现其每天的节目是由新闻、电视剧和一个重点综艺节目或娱乐类访谈节目组成的。江苏卫视重点打造的就是新闻类节目和每晚压轴的一个娱乐节目。江苏卫视的特色,在我看来,更多地体现在新闻节目的强势效果上。比如说江苏卫视自己重金打造,强势推出的《江苏新时空》、《1860新闻眼》,周一至周五的《新闻时报》、《正午播报》,资讯类的《今日证券》,转播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以及周末的《新闻表情》、《大写真》,等等,不一而足。新闻是江苏卫视的招牌,用新闻来搭建全天节目的大框架,再把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填充进去,就形成了江苏卫视全天的节目表。

如果把这类节目的构成元素进行归类,可以分成两个大类。一是节目的外部结构样式,一是节目的内部(本体)材质结构。节目的外部结构样式,即通常所说的形式,是眼球经济时代吸引观众最直接最前沿的节目构成要素。据央视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一般的城市观众平均每天能收看到的电视频道数在50个左右,经济发达地区的观众可接收的频道数在60个以上。全国电视观众平均每日换台次数达100次。又据央视《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视观众平均每日收看电视174分钟,分摊开来,也就是在每日的收视时间里平均每1.74分钟就伴随一次换台。另外,好莱坞的电影制片人做过一个统计,结果显示,成年人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对某种和自己无直接关系的事件的关注时长不超过5分钟。也就是说,即使观众把他某日收视时间的第一个1.74分钟直接交给某一频道,但若正在播出的节目在5分钟内无法引起他的兴趣,新的换台就将开始。观众的收视信心正日渐降低,在某一频道可能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新闻评论类节目主要有消息传递、现场播报、专题评论三种形式,在本章第2节将有详细讲述。凤凰卫视新闻评论员曹景行认为:“作为媒介,最大的竞争就是解释权之争,第一解释可能要比其他的解释更重要。评论其实也有一个时效性问题,一件事情发生了,谁的解释快速准确,就可以注定它的解释权的权威。”而现场直播评论则最能体现以新闻事件为核心,显示新闻最突出价值的“第一解释权”。在对香港回归、9·11事件、伊拉克战争、莫斯科人质事件、中国工人埃塞俄比亚遇袭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凤凰卫视的新闻评论员都以自己广博的学识、多方位的关注、个性化的分析和判断对事件作出评论,评得准确、评得到位、评得独特,发出了凤凰自己的声音,提供了更能为中国内地观众所接受的观点。

新闻评论与直播以及新闻事件同步进行,不仅为观众呈现了新闻的冲击力、现场感,信息的全息状态,满足了观众了解事件真相的强烈需求,同时即时配发权威的背景解读、趋势预测以及多方观点,深入真相与内幕,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实现第一解释权,实现新闻信息和价值判断最优化。

新闻评论类节目的语言取向

新闻评论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的主体。消息不仅要播报清楚事实,还要表明态度;现场播报应注意描绘出现场的“景”、传达出现场的“情”、传递出现场的“声”;专题评论要紧扣主题,讲求评论的尺度和技巧,态度要鲜明。说多长时间?站在什么立场说?用什么样的词语?这些都是节目流程控制的重要环节,更直接关系到节目播出的效果及影响。

1.语言缺失

新闻是语言构筑的艺术世界,语言是新闻作品风格最直接的外在标志。主持人在词语的选择和提炼、句式的安排和运用、修辞的使用特点等方面最能展现其主持风格。提起艾丰的经济述评,其鲜明的思辨性语言特色就浮现脑中;谈到毛泽东的新闻作品,我们会想到他那高度概括而饱含激情的语言风格。

目前,我国的新闻评论类节目还存在三方面的缺失。

其一,立场教化——基本上只发挥着传声功能,给事件贴上善恶标签,而在平面视角的维度上处于失声状态。只有一种声音、一种立场、一个角度,缺乏维度,没有深度、没有见地,在多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多元化的文化格局正在形成的时候,媒体还是以一言堂为主。中国媒体的开放程度和政府的容忍度成正相关关系,主持人还缺乏真正的话语权。

其二,语态程式——语言语感的如出一辙,语气语调的众口一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播音专业。新华广播电台的播报方式特别适合念大字报。语态固定化、程式化。播音讲求语气、语调、语态、语势。表扬的就表扬到天上,批评的就打进十八层地狱,中国的传媒语调是最统一的,而语言语态却是全世界最乱的、最多元化的。

其三,词语官僚——官本位思想的封建残余,向下监督的批评指向。表现在主持人的用词上就是单一与贫乏。香港和海外怎么称观众?叫“各位”。看你节目的观众不一定是朋友,有的是敌人,有的是对手,对本·拉登难道也称观众朋友?我们叫“领导”,他们叫“官员”。我们叫“人民警察”,他们叫“警方”。我们现在唯一的改进是不叫“案犯”,而叫“犯罪嫌疑人”了,当然,还是有很多诸如“歹徒”、“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之类的感性词语。犯罪嫌疑人的肖像权、名誉权被侵犯的事屡有发生,我们就算剥夺他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几年,但是并没有剥夺他的民事权利,媒体一不小心就“违法”,却浑然不知。美国《60分钟》节目从来不说“观众你好”,也从来不说“观众再见”、“欢迎收看”。在很多事情被媒体曝光之后,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相关的主管部门的领导说,“我们以后要加大力度……”,我们要进一步什么什么云云……这种痛下决心的感觉好像如梦初醒一般。这种话语常常被挂在执法部门、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嘴边。我想对事不对人地对这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作一个简短的评析。先说说“今后加大力度”这句口头常用语的意思,这句话的话外之音其实大家都懂,就是“以前我们不是没有力度”。可是疑问产生了。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假如以前有了力度,但是依然出了问题,说明什么?第二种情况,以前根本没有什么打击的力度,不过是在记者的镜头面前逃避责任,那么这就是工作失职加上欺骗公众,错上加错。所以,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我们都希望这些部门的领导能够真正地反思一下,正视问题,不要用官话、套话来敷衍大家。当然我们媒体也有责任,不光要听你说,还要看你的行动,一段时间过去之后,我们可以再杀一个回马枪。

2.情为民所系——以感性的方式说新闻

目前,国内新闻大多仍以单调的陈述方式来播报,只管说没说,而不管怎么说,受众能否接受。遥控器就在受众手中,他也完全可以你说你的,我换台。这样一来,不仅预想的传播效果达不到,而且还可能在受众中引起某种对立情绪。其实,受众一般在家看电视,在这里他既不需要正襟危坐,也没必要掩饰自己的收视偏好与天性。因而“人在家庭,应当是媒体从业者对电视观众的最基本的理解和认知,一切的传播设计与传播目的,应当以这个认知为前提、以这样的理解为起点”。如美国电视新闻中的名牌栏目《60分钟》的制片人唐·休伊特就认为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因此“讲故事”的方式在电视新闻的制作中非常重要。而学者李希光认为“只有个人化的新闻,才能够在报道的一开始就紧紧扣住受众的注意力。所谓新闻的个人化,就是通过人们的个人故事、体验为切入点和线索来报道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而《1860新闻眼》也正是从以上这些方面出发,彻底打破了过去单向的传播思维,将感性因素引入新闻制作当中,从“说故事人”的角度拉近了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具体的做法和经验有以下几点:

首先,注重新闻的个人化,将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辅以体验式报道等手段,以当事人或记者的亲身经历形象地向受众展示整个新闻事实。

其次,在“法眼无边”的环节中,用实拍镜头辅以“情景再现”来说案件。《1860新闻眼》每天推出“法眼无边”这样一个法制板块的做法在国内新闻栏目中尚属首次。在这里,节目的制作更侧重于呼应受众的期待心理、探索心理。它引入了纪实电影中的“情景再现”等表现手法,将各个案件惊心动魄的过程展现给受众,使其能在更为直观的感受下引起更深刻的思考。

再次,以章回小说的手法与受众达成了收视约会。如在近期《走近变性人的另类生活》的系列报道中,节目就是以记者与当事人的对话为线索,围绕变性人莉莉的成长经历、感情生活等将报道分为若干章回,每天播一回,在悬念的设置与解答间与受众达成收视约会的。

最后,在“说故事”的过程中辅以相应的音乐、音响。音乐、音响具有表情达意,烘托现场气氛、人物心情等作用,通常在纪录片中运用较多。而《1860新闻眼》则将其融入了新闻节目的制作中,用音乐、音响来配合故事的演进和当事人的心情,使画面与声音自然融合,打破了过去部分新闻节目中“声画两张皮”的尴尬状况。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媒体的竞争也不可避免。人们需要大量的信息,媒体作为提供信息的主渠道,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都在不断推陈出新,新闻传播当然是各家媒体的重头戏。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新闻传播只有求新、求快、求活、求富(信息的富有),才会有竞争力。说新闻以快节奏、多变化的特点顺应了这一要求。

如何拉近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体现平等交流的亲和力,说新闻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切入点。可以说,从新闻板块中的新闻节目主持到说新闻,有着质的变化,就如同念报纸与拿报纸说事儿,说新闻的人不再是替人说话的工具,而是有个性的鲜活的人,而节目因了人也就鲜活起来。

说新闻在我国虽然刚刚起步,但是不能否认,它是一种新的传播新闻的方式,是一种新的新闻体裁。它既服从于新闻的特性,又服从于受众的听觉认知规律,还服从于口语表达的规律,主持人用说话的形式去描述新闻,语体结构松散,对语境依赖性强。在英文中,“播音员”可以翻译成news reader(读新闻的人),而主持人可以翻译成news presenter(描述新闻的人)或news anchor(现场报道新闻的人)。news anchor是最高级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他要是采、编、播的全才,要指挥其他工种为他服务。因此,说新闻的表现形式大大区别于播读式,从编写到主持都是一种全新的方式。所以,要主持好说新闻节目,就必须编写好说的新闻,这是说新闻的前提,而主持人也要具备采、编、播的综合技能,才能将新闻说起来。

同类推荐
  • 200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0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06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紧实施“十一五”规划,按照省委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和改善薄弱环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解决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重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的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物价比较低、群众得实惠比较多的良好态势。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本书是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的科研成果汇集,还包括该院主持的两次研讨会的部分论文。本思政理论辑刊收录的文章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三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这些文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思想、有内容、有深度,值得一读。对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 图片报道

    图片报道

    纵观人类认识世界和信息传播的历史,如果从最小信息组成单位和组成形式的角度来看,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语言,二是文字,三是图片,四是图像。语言和文字是最基本的,原始图画是对事实的一种象形记录,其含意相对比较模糊。图片的出现得益于近代照相机的发明。通过照相机对事物的摄取,图片完成了对现实场景的一种比较客观的记录。
  •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深化理论武装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热门推荐
  • 巅峰冰颜:绝色太子妃

    巅峰冰颜:绝色太子妃

    新婚之夜,新娘寒辰洛被送往青楼…绝望中的她,在路途中死亡…次日,林若昭睁开眼,她竟被一男子压在身下?她呵呵一笑,就当被狗啃了…了解寒辰洛遭遇的她呵呵一笑,相府逼她?手轻轻一抬,灭了吧;陌王爷要重娶她?不顺眼,废了吧。谁知妖孽太子爷拉着她的袖子纯真地说,嫁给我好吗?额…这…废不了那就跑路吧…
  • 邪王魅宠毒妃灭天下

    邪王魅宠毒妃灭天下

    他,一代君王,为她舍弃江山。他,一世霸主,为她,甘愿弃了命。他,魔界至尊,为她愿意舍弃一切。她,六界执法者,为了他,伤了心,断了情。到底谁才能与她牵手,笑看天下,坐看浮云。『片段一』她,笑了。看着他:“为什么?若爱,请继续,若弃,请彻底”他,没有看她的眼睛,只看着远方。。。。。
  • 食道通天

    食道通天

    本书是作者李书崇花费数年时间创作的一部美食笔记。详述了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美食文化。作为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和生长于成都的好吃嘴,作者目光不仅局限于川菜一隅,而是旁征博引,夹叙夹议,有史料有观点,有逸闻有亲历,将食之道上升为天之道,将中馈上升为家国,将以食为天的东方民族精神挥写得淋漓尽致。本书为读者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感受美食魅力、领略美食家风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 天才妈咪逆天宝宝

    天才妈咪逆天宝宝

    想她一代绝世特工,因为一次蓄意谋杀的客机事故而身亡。一朝穿越,却倒霉地成为了被家族抛弃,且携带包子的废柴体制。多年后,她一手牵着一个小仙童,如一轮烈日,刺瞎了所有那些嘲笑鄙视她的人们的碳合金狗眼。锋芒毕露,谁与争锋!某日,一风华绝代,惊才绝艳的男子从天而降,立于她的身旁,笑容宠溺无边:“心儿,还记得那个下雨的夜晚吗?”她目瞪口呆:“····”她根本不认识他吧?突然,身后传来两道清脆的天籁:“爹地,你来了!”
  • 红星

    红星

    地球人站起来了。(为何非得要我凑满20字)
  • TFBOYS之相遇邂逅

    TFBOYS之相遇邂逅

    三只的邂逅相遇是怎么样的呢?他们能和陶可欣,林可悦,周欣雨走向婚姻的殿堂吗?
  • 乱世无巧合

    乱世无巧合

    在一个明媚的春天她认识了他,随着长大,他们互相承认了一直都被忽视的爱。她也渐渐学会了承受孤独,把迎面吹来的大风都幻化成他的模样。
  • 灵断天下

    灵断天下

    一位天才少年,跨越宇宙,来到异世大陆,他凭着异常的天赋在异世崛起,掩盖了所有人的辉煌。萧吹四海,响彻九霄;剑舞长空,屠尽奸恶。手持剑之萧,以灵断天下
  • 闪婚霸爱:穆少的专宠娇妻

    闪婚霸爱:穆少的专宠娇妻

    她不过是借了他的房间躲了一小会,却不想会被那个可怕的男人缠上。“老婆,你怎么可以抛弃我呢。”某男站在门口故作可怜地说。某女汗颜“我根本没有要过你!”原以为只是一场偶遇,却不想一场偶遇把一位冷血男人变成一位十足的妻奴。
  • 异界之逍遥纨绔

    异界之逍遥纨绔

    本是修真界百年一遇的天才,可惜天妒英才在渡劫之时遇到强大的混沌雷劫,本以为会魂飞魄散但是峰回路转却是转世重生到腾龙大陆布鲁斯家族废材少爷傲天的身上,从此傲天改变了,圣阶、天澜大陆强者的代名词但在我修真法术下照样变为飞灰,逍遥异界,天下我有,真正的是“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