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300000057

第57章 下乡记:学勤(2)

河南古风淳朴,人性憨厚。一路上不时有捧着饭碗蹲在墙角的农民站起来跟我们招呼:“进屋吃一点?”学勤说这是自古沿袭的客套话,不能当真的。见到兰考老乡,学勤介绍我是从上海来的(他们不知道江苏,知道上海),姓尤。老乡们都笑了,用河南的拖腔像唱歌似的说:“城里人福气好,姓都比我们好。蔡,朱,又来了尤。”学勤见我不明白,解释说:“集体户有人姓蔡姓朱,你姓尤,老乡说的是谐音——菜、猪、油。”我恍然大悟,感觉有趣,也感到心酸。他们太缺乏因而也太向往“菜、猪、油”了!学勤悄悄说,这里老乡真穷,除了买盐几乎没有其他消费。唐寨老支书阎协崇是党的“九大”代表,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人民日报》以“革命先锋”为标题发过长篇通讯。但阎本人很朴实,见人说不出话。学勤说他到人民大会堂开会,坐的椅子一下子弹起来,他以为把椅子弄坏了,不知所措。还有一个人口相传的故事,说老乡进城看到飞速向前的火车,惊讶至极,逢人便说:火车爬着都那么快,若站起来还不知多快!

这里的老乡后来与火车结下不解之缘——到春荒就“扒”火车到远方去要饭。因周边都一样穷,要不到。“扒”火车是指不花钱买票;搭货车,在这里是默许的。老乡将客车叫“票车”,知道那是需要买票的。焦裕禄曾领县委常委深夜到火车站看望逃荒的农民,这一细节是真实的。学勤也领我“扒”了一次货车,当然不是要饭,而是游览了郑州、开封。我们虽已下乡成了农民,与真正的农民还是有天壤之别。

以前从学勤信中知道他的集体户很上进,也很激进,现在又添切身感受。队里为他们建了四间大瓦房不住,每人认一个五保老人当干娘干爹,与他们一起住,让孤老体验子女的温情。学勤说小陈惹了一头虱子。他们春节不回家,利用冬闲帮队里测量土地,做水利规划。不容易啊,曾几何时还是埋头读书的重点中学高才生,还是娇气的上海姑娘!

学勤陪我走访大佛堂(另一个大队)集体户,上海知青在异地他乡聚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们一起做饭,那是一顿特殊的晚餐,兰考特色为主:熬一大锅黄澄澄的小米粥,在稀饭水平线之上贴一圈不掺红薯面的玉米饼,这已是他们极尽所能、很有档次的待客之礼。当地老乡一年只有除夕夜吃一顿白面饺子,平时从不吃纯白面、纯玉米面,都是要掺红薯面。各人拿出自己的储藏,使晚餐穿插了上海特色:有午餐肉、豆瓣辣酱,有我带去的咸猪肉。不伦不类,却绝对丰盛——在河南平原这个冬夜,一群上海知青就这样聚在一起像过节一样。我以杜甫诗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表达感谢惜别之情。

他们平时生活很简单,比江苏农村要差得多,整个冬天就是大白菜。那几天我与学勤、小陈围着炉子(他们烧煤,这让我很羡慕,我们没有煤,柴草严重短缺),边取暖,边做饭。锅子冒着热气,将咸肉用小刀削成片放进清水中,再放入白菜,肉的香味随热气沁人肺腑,谈天说地,慷慨激昂。

离开兰考前到县城瞻仰焦裕禄墓园,与学勤、小陈留影。

在候车室,我们一遍遍地唱“航标兵之歌”、“等待出航”,唱我刚学会的“焦裕禄,我们的好书记”,还有南斯拉夫民歌“深深的海洋”。这几首歌旋律相似,委婉、忧郁、压抑、感伤,融入了全部的离别之情。“深深的海洋,你为何不平静/不平静就像我爱人那一颗动摇的心……”任何语言都已经多余。

突然,一直埋着头的学勤,抬起头,说我也回上海!我与小陈慌了手脚,像哄孩子一般,好一阵才算稳住情绪。小陈泪流满面,我也眼角发酸。还是引用学勤的描述:

——离开河南时已近年关,火车挤得一塌糊涂。我在他背后用肩膀硬顶,才把他送进车厢,车门关闭前一刹那,扔给他一袋在县城买的“金银卷”作干粮。所谓“金银卷”,即玉米、面粉分层合卷的馒头,玉米为“金”,面粉为“银”,这在当地已经是上等吃食。他到上海,不敢与我家里说兰考真实情况,他妹妹要把那袋没有吃完的“金银卷”扔弃,被他奶奶高声喝止:“这是学勤在河南过年才能吃的好东西,你们就这么扔了?作孽啊!”我妈妈和我奶奶在隔壁听见,一下子明白我在兰考的真实处境,不禁垂泪,家中春节黯然失色。

写此文时我找到了从邳县到兰考的火车票:1972年1月21日,320公里,5.4元。

扒火车

结束兰考之行回上海之前,按计划是向西旅行,目标去洛阳或西安。学勤、小陈与我早早进了火车站,“扒”西行火车。所谓“扒”,有扒拉开列车车门的意思,有七手八脚往车上爬的意思。这里主要是不买车票,免费搭载的意思。学勤走在前面,看他那种天经地义的模样,让从南方过来的我匪夷所思,但又十分兴奋,既有省钱的愉悦,又有冒险的刺激,还时不时映出电影《铁道游击队》的画面。其实当地不买票搭乘货车很普遍,也很正常,既不英雄,也不无赖,车站上看见也不管的。因此就有焦裕禄领着常委雪夜到火车站看望外出讨饭农民的事迹。这个细节暗寓兰考贫困到极点,本地已讨不到饭;也不经意间透露出不花钱搭货车是天经地义的这一信息。从人们的不同叫法中也可分辨出,兰考人管客车叫“票车”,搭车是需买票的;货车不是“票车”,当然是无需买票的。

我们“扒”的第一列货车装的是白条猪肉,冰冻得硬邦邦的,一片片,横七竖八,人是不能与之为伍的。换一列,是个油罐车,圆溜溜的油罐外围有一圈铁杆,可扶手,倒也干净。不过静止尚可,一旦疾驰起来,是什么状态?我不敢想象。学勤说不要紧,说着率先爬了上去。我心怵,迟疑着不肯迈步。学勤下来,再等一列。这次不错,一只只麻袋装的是田菁(一种绿肥)种子,干干净净,叠放得整整齐齐。对,就搭它。三人上了车,边拖动麻袋,让身体躺卧得更舒服一些——宛如刚住进招待所整理床铺一样,边互相打趣说:“都赶上票车的卧铺了!这么个好地方,可惜没有人知道。”话音未落,车厢的一角发出声音:“谁说没人?我打徐州就上来了。”惊吓之后,就是喜悦:遇到同行了!

近午,火车停靠郑州东站,很长时间也没有动静。经商量决定出站,先午餐,到郑州市区转一下,再“扒”车继续西行。郑州给我的印象,到处是红砖砌的正正方方的三四层高的楼群,顽强地给自己贴着新兴城市的标签。“二七”纪念塔刚建成,七层,双塔状,含意“二七”,在市内属较高建筑,式样新颖,又是绿色琉璃瓦,在周围的中低层红色砖楼中显得独树一帜。

对郑州我们并不在意,我们还是要向西。晚上,出了郊外,在月色指引下,辗转来到郑州火车站发车场。

郑州站是全国铁路运输枢纽,它的货场很大,分编组场和发车场。南来北往的货车都要先汇集到编组场,按去向重新组合,再到发车场等待出发。这些常识,都是学勤边走边给我的启蒙,也是他的经验总结。他说,有一次在编组场扒上火车,坐在车厢里被火车头牵引着来来去去,折腾了好久。所以“扒火车”须直接到发车场。郑州发车场与兰考之类小站不同,看管很严,我们三人未到入口就被拦下,值班老师傅恪尽职守,板着脸教育我们:发车场等于国家仓库,怎能随便进出?经不住我们死磨硬缠,加上三人的惨相,特别见陈又是女孩,终于同意放行;并指引路径,特意嘱咐遇到巡逻的不要乱跑,他们是有枪的。这个善良的老师傅应该是见不得我们小小年纪年根岁底、深更半夜、天寒地冻在外闯荡,诸多因素让他动了恻隐之心;但过关之后,我们边走边议论,坚持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老师傅家里肯定也有子女在外插队。因我们骗老师傅是搭货车回家过年,胡诌插队劳动一年所得不够买口粮,遑论回家路费?

发车场有十几股轨道,长龙般的列车时停时发,没有规律。有的像沉睡了,很长时间动也不动;有的则异常活跃,一会儿进,一会儿退,不知忙叨什么。我们为去向又讨论了一会,后来决定可向西去洛阳、西安,可向南去武汉三镇;不向北,大串联去过北京;不向东,那是回家的路。辨识列车去向是看车门边插的卡片。须绕过车尾的守车向前跑一截,才能在车门边看到标明方向的卡片,有油罐车不插卡片,还有漏插的,那就要跑更长的路。看了,去向不符,再折返,寻下一列,费时费劲又懊丧。折返多了,就厌烦,也顾不上安全,索性在火车底下贴着铁轨钻进钻出。身上穿着棉大衣,背着包(包里都是事先准备齐全的“扒火车”的必需品,如干粮、辣椒酱、水壶、电筒、小刀等),太厚了,钻不过去;只得脱下棉衣,把包放下,用手牵着,拖着过去,就这样也得紧贴铁轨才行。起初还害怕列车突然启动,几次一钻,就侥幸麻痹,就忘记害怕。跑多了就找到了窍门,原来轨道正前方有交通标志灯,凭颜色可判断行止(红停绿行黄准备),凭方向(上下左右)可判断去向。这一发现免除了来回折返之累和钻火车之险,只需远远地看标志灯即可了然于胸,让我们兴奋了好一阵。但很快又失望了:那晚不知咋地,西行、南行的车很少,仅有的几列都没有启动的音信。

直到子夜时分,遇见一位下班的铁路工人,他是搭便车回家去开封。他好心劝我们不要再等,说直到天明都不发西行、南行的车,让我们与他一起去开封,可随他一起坐在火车头里。开封是我们计划中返程路上的点,但事已如此,必须调整,而且火车头对我们也有很大的诱惑,于是决定同去开封。可是到火车启动时,火车司机坚持不准我们上火车头。这次死磨硬缠加惨相都不顶用,事后我们按自己的逻辑,认为司机家里肯定没有子女在外插队。下班的工人帮着说好话也没用,他很内疚,表示他也不上火车头,陪我们坐敞口车厢。

也只能如此了,由此也给了我们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严寒三九,天寒地冻,高速行进的列车,敞口车厢,拂晓前最冷最累的时段(下半夜两三点钟)。中原大地覆盖着皑皑白雪,露出两股铁轨伸向远方;铁道旁的大树完全被冰凌包裹,晶晶亮,刷刷地向后退去,我这个南方人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自然景观。车厢里装的是机床,用草包、草绳包裹着,冰冷冰冷。我们将手上戴的一单一棉两副手套全部取下,四只重叠,垫在机床上,再坐在上面;不久屁股下一阵刺骨透心的凉气,寒冷将手套与机床冻在一起。只得再站起来,在车厢里不停跺脚,活动身子,抵御严寒;身边车外是一排排闪闪发亮呼啸而过的玻璃树;大脑里全部意识就是一个字——冷。那个不眠之夜,那个寒冷的凌晨,成为我兰考之行最深的印记。后来许多次的讲述,讲得最精彩,人们最爱听的也是这一段。其实它是我兰考之旅最艰苦的一段。

拂晓前抵达开封站。天还没大亮,城市还在沉睡,到候车室等待天明。候车室里很多人,有等车的,更多的是无家可归借此过夜的穷人。屋子里生着火炉,上面的水壶嘟嘟冒着热气,这在南方是很少有的设备,此时是我的最爱。坐在火炉边上的位置,将已冻硬了的手套放在火炉上烤;拿出杯子,从水壶里倒上热水,那股温暖、舒服,是无可比拟的。由此后,我坚定地认为,幸福是相对的,是上帝公允地施于每个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其感觉好坏很多时候与其外在条件并无关联。寒意去了,倦意袭来;可能是打了个盹,然而感觉分明是睡了一个过瘾的好觉,醒来只见满屋暖和依旧,东倚西倒打盹的人群依旧,只是在水壶上烤着的手套发出一股焦味,慌忙取下,小心拍拍,冻结的冰水倒是干了,但两只手套各出现了一个焦印,一搓就是个洞。

天明了,一轮太阳光照人间,我们又精神抖擞了,迎着太阳走出候车室,世界好像都是我们的。与同栖火车站的人相比,我们跟他们有太多的相同之处,然而也有着最大的不同。

在古城开封游览了铁塔、龙亭、杨潘家湖、大相国寺等地,晚餐在河南饭店。由于在郑州遇挫,加上折腾一夜,西行计划变得索然无味,晚上搭闷罐货车离开开封返回兰考。

(作者系老三届上海插队知青)

同类推荐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以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为主要内容,将前沿性媒体运营理念与实战性媒体运营实务相结合,涉及媒体实务、媒体运营、新媒体、传媒思想等方面。《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对区域性媒体的运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既可作为高校传媒专业参考用书,也可为传媒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当今时代,主持人节目正从文本话语操作向即兴话语操作转型。本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全书分为即兴语流、即兴成篇、即兴修辞、即兴描述、即兴解说、即兴评述、即兴听悟、即兴语智、即兴播讲、即兴访谈、即兴主持、即兴幽默等12个单元,将即兴口语的技能要素科学分解,遵循分进合击、循序渐进的技能习得规律,精心设计了48个训练课目,训练目标明确,语用理念新颖,以例引路,以趣激练,配有训练提示和解题参考,与主持人的口语实践紧密联系,适宜在职主持人的业务培训,也适用于大专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
  • 驱邪扶正

    驱邪扶正

    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宗教文化现象,成为贵州民间信仰文化历史进程中的主旋律和贵州本土文化的显著特色。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但它们构成贵州本土文化……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热门推荐
  • 完美道父

    完美道父

    老外光明正大把教堂开到咱华夏大地上,本道身为“太一道”第十二代掌门,不开个道堂和他们对搞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想把皮鞋擦亮吗?想提升睡眠质量吗?想自首又不敢去公安局吗?请去对面教堂!想要资金周转……啊呸呸呸!想要做个有信仰有梦想的新新青年吗?想要做捍卫地球和平的超级英雄蜘蛛蝙蝠钢铁奥特曼侠吗?想要穿着道袍开着大奔引来百分百的回头率吗?(什么?你说现在大奔满大街?我说的重点是道袍!)想要修炼道法飞升成仙长生不死吗?那就来我家道堂吧!凭什么隔壁教堂的蓝精灵是神父我就是弱爆了的道长?请叫我道父!别在我面前装大爷,《道德经》在手,我就是你们的老子!——————————入教前请确认节操槽满值,请勿携带舒肤佳、凡士林、青瓜茄子等违禁物品,谢谢合作。
  • 超级翻牌系统

    超级翻牌系统

    作为一个新世纪的青年,陈玉也就是为了上大学混日子,等着以后毕业找个养家糊口的工作,不过无意中绑定了一个翻牌系统之后,陈玉人生彻底偏离了正常的轨迹,在翻牌的路上越走越远了。【宿主,请翻牌!】...【任务身份:校花一个月男友!】...【任务内容:期间获取校花初吻以及老妈的认可!】...【任务奖励:校花一枚!】...我就想知道,这翻出来的什么任务???
  • 易烊千玺,只爱你一人

    易烊千玺,只爱你一人

    因为一场车祸让,她忘记一个重要的人。因为一场车祸,让他彻底绝望。曾经的他是个爱笑的男孩,曾经的她在他身边爱撒娇的女孩。。。。。。三年后,她与他相遇了,居然是同住一个公寓!!!但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呢?(大家好,在下晨曦,请多多关照。第一次写,如不好,可以在评论那里,告诉晨曦哟。鞠躬!)
  • 说好的主角光环

    说好的主角光环

    她华丽丽地穿越了……哈哈,按照这设定,接下来自己就该开启金手指,一句开挂成为世界最强者!!顺便拐个帅哥!!!可是……这是什么鬼!
  • 我距离你1821公里

    我距离你1821公里

    你曾经离我那么近,又那么远,每次相聚都像干枯的花朵看到清晨的露珠,那种渴望,那种思念,你不曾触及,但它流经我身体的每个细胞,在我爱着你的这些年。哪怕距离让我们分割的很远很远。
  • 屠天曲

    屠天曲

    大正王朝立国于三百年前,始于大正太宗,源于神器屠城萧。亡国于三百年后,亡于大正哀帝。时值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四国为争夺中原战乱不休,塞外异族,前朝遗族各有算计。且看主角如何在这群雄并起之时,用那失传已久的屠城萧演奏那一曲屠天曲。
  • 符极

    符极

    时为乱世,国有纷争,人有离合。失忆小乞儿身怀奇物,自纷乱中崛起,寻觅亲情、友情、爱情。修行之路茫茫无边际,追寻与守护交错相织的旅途激励少年不断成长,屡败强敌,直至符道登极!
  • 不着调的阴阳天师

    不着调的阴阳天师

    阳阳天师,是本人的“处女”做品,找一本小说中会多出现佛教的东西茅山的术发可能会比较少,请大家多多包涵,错别字可能也会有,觉得好看请大家多多支持蟹蟹
  • Jean of the Lazy A

    Jean of the Lazy 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蜜婚到白首

    蜜婚到白首

    爱了十年的男人要跟她结束维持三年的表面婚姻,为的是他爱的女人。她同父异母的妹妹。车祸现场,前夫为了妹妹阻拦救援自己的消防员,前夫舅舅从天而降。林阑珊不解,都离婚了,神出鬼没的舅舅怎么就缠上自己了呢?她不知道,所谓舅舅早就情根深种。不出现不打扰只因她非单身,而如今,男未婚女未嫁。舅舅说:林阑珊,我宠你信你爱你护你……此生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