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200000017

第17章 讲究谈话的艺术——采访谈片

笔者看到这样一幅漫画:画面上一位广播或电视记者对采访对象说:“请你谈谈为什么要这样做?”说着,将枪筒般的话筒猛地伸向对方,惊得采访对象瑟瑟发抖,不知说什么好。

这幅漫画尽管有些夸张,但却一定程度地反映了目前我们一些记者死板的采访方式。

如何同采访对象谈话,这是记者(包括通讯员)采访程序中的重要一环。一次采访的成功与否,与记者是否善于谈话很有关系。谢觉哉同志生前曾谈了自己作为采访对象的感受,他说:“我这里常常也有不少报社的编辑记者来谈,有的很会谈,无拘无束,他也不忙用本子记,轻松愉快,谈起来很有兴趣,不疲劳,这是会采访的。也有一些记者,见面先交介绍信,坐下就掏本子,你一开口他就忙于记,当你讲完,他的本子一合就完成任务了,顶多告辞的时候将秘书、办公室电话记下。这些多是年轻的记者,热情、肯干,但办法简单,不善于采访。”

可见,记者会不会谈直接影响着被采访者的情绪,并直接影响着采访的效果。会谈的记者,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能引起被采访者的谈话兴趣;不会谈的记者,则会形成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无形障碍,影响新闻素材的发掘。

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要进行对话的可能有各种各样的人,有时是同普通工人、农民、学生对话,有时则需要同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对话,有时可能会同高级干部对话。谈话的对象尽管地位、身份、学识、职业各不相同,但记者首先要以平等的态度待人,不能在高级干部、知名人士面前谨小慎微,而在普通工人、农民、学生面前盛气凌人。要努力缩短与被采访者之间的感情距离,使采访对象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信赖、可以交心的人。

有了平等待人的前提后,还需要讲究谈话的艺术,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谈话方式。总结自己这些年的采访实践,我以为有以下几种谈话方式可供参考:

一、启发式。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当采访对象思路不够敏捷、不善言辞时,记者通过启发,帮助他打开思路,谈出记者欲知的内容;二是有的谈话对象善于夸夸其谈,但不易进入“正题”,这时记者需要通过启发诱导,帮助他把话锋转入“中心话题”;三是当采访对象因种种原因谈兴不浓,觉得无话可谈时,记者可以通过提出能引起被采访者兴趣的话题,启发被采访者打开“话匣”。

为了说明问题,我不妨举一个例子。1983年春节前,本报编辑部拟组织一些反映离休老干部生活的稿件。我前去采访李淑一同志。当时李淑一已82岁高龄,由她儿子扶着到会客室见记者。由于她生病住院回家不久,身体尚未康复,看上去谈话的兴致不高。我没有急于按照我预定的采访内容提出问题,而是先和她拉家常,找引起她兴趣的谈话“媒介”。我说:“老人家,您80多岁,看上去身体还不错呀!”她听了这话,脸上露出了笑容,说:“总的还不错,只是至今还不大适应北方气候。”我接下话茬,问她何时从湖南迁居北京。经这一启发,她打开了话匣,谈到迁居北京后的生活、工作情况。他的儿子也在一旁时而插话,气氛很快活跃起来。乘她谈兴正浓时,我再回过头来提了一些有关她在大革命年代和柳直荀烈士生活、工作情况的问题。根据这次谈话,我回报社整理成一篇题为《怡然不服老,从容度晚年》的访问记,刊登于1983年2月9日的《人民日报》上。稿件刊出后,李淑一同志很满意。我给她送报纸时,她特地让儿子扶着她见我,并带我进她的卧室看有关她和毛泽东、杨开慧、柳直荀之间的书信原件及珍贵的照片。当我看到毛泽东1957年给李淑一的一封信(即《答李淑一》一词的附信)原件中有这样一段话:“开慧所述那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就随口问李淑一:“毛主席当年所说的‘那首不好’,是指什么内容,您记得吗?”李老神秘地一笑,说:“这是一首爱情词,现在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我听后觉得有门,就进一步试探:“这首词至今还不为人所知,您能回忆起来吗?”她说,咱们到客厅去谈吧。原来,这是毛泽东当年与杨开慧谈恋爱时所填的一首《虞美人》。由于当时李淑一和杨开慧同在一个学校,看过这首词的原文,所以长期记得很清楚。新中国成立后,李淑一为了和毛主席取得联系,同时顺便提醒毛主席不要忘了杨开慧,故写信假说只记得这首词的前两句,要主席续写全首词。由于主席觉得这首不好,就没有续出来,而写了另一首,即至今仍为人所传诵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得到这至今不为人所知的新情况后,我回到报社赶紧写了一篇散文,刊登在1983年5月22日的《解放军报》副刊上,第一次向读者披露了《虞美人》这首词的全文,引起国内不少读者的注目,一些文摘报刊也摘引了这篇散文的内容。

二、激发式。所谓激发式,就是当采访对象对记者存有戒心,对实质性问题不乐意谈时,记者通过提出巧妙、尖锐的问题,来激发对方的感情,从而使他愿意向记者披露他所知道的情况。1982年初,我随中央纪委的同志到广东沿海地区采访,了解到国家某部深圳进出口公司有严重的走私漏税行为。尽管当时已有调查组调查此事,但是仅凭专案材料是不能形成新闻稿的,何况案情复杂,还需要同有关当事人谈话,核实材料。当记者找当事人个别谈话时,其中有的人思想有顾虑,以“不知道内情”搪塞。在这种情况下,我从国内一些用户的来信谈起。据用户反映,这个单位卖的产品大都质量低劣,坑了不少集体和个人,他们对这个公司的负责人与不法港商合谋害国害民表示气愤。我说:“作为有正义感的国家干部,哪能对不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一席话,使当事人按捺不住了,他们不仅感到内疚,而且也激起了对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不法行为的愤慨,由原来不愿意谈变得一谈就滔滔不绝。尽管当时这个单位形势比较严峻,有人甚至声称要给“打小报告”的人一点颜色看,但也常有“知情者”主动找上门来给记者提供情况。根据调查得来的大量材料,我和报社另一个记者一起就这个单位走私逃税一案进行了连续报道,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引起强烈反响。那个不法港商在港信誉扫地,这个进出口公司的主要责任人也受到法律惩处。

三、“非正式谈话”。记者与被采访者的谈话,有正式的谈话,也有非正式的谈话。有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非仅仅是在预约的正式谈话中获得的,往往在非正式的谈话中也可意外捕捉到。记者要做这种“有心人”。1986年7月底,我拟订报道计划,想就即将出台的劳动体制改革采访劳动人事部部长赵东宛同志。一天,我应约到该部政策研究室,和该室一位负责同志商谈采访安排问题。尽管坐在我面前的这位负责人不是我计划中的正式采访对象,但是我在同他的闲聊中发现,他对目前我国劳动制度的现状及其弊端知之甚多。而这些情况正是我想采访的内容之一。于是我就“随机应变”,把这“非正式”的采访当成正式采访来看待。从非正式谈话中捕捉有价值的新闻,果真受益匪浅。回报社后,我根据这次非正式谈话的内容,整理出一篇题为《城镇七年安排五千五百万人就业,“七五”劳动就业任务更为艰巨需要摸索新的途径》的新闻,刊登于1986年8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头条。由于这条新闻既报喜又报忧,提出了值得注意的问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天作为要闻进行转播,劳动人事部门普遍反映较好。这条意外得到的新闻,也为一个月后采访赵东宛部长起了铺垫作用,加深了劳动体制改革的报道深度。

总而言之,记者与被采访者的谈话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更非像本文开头所说的那幅漫画中的广播、电视记者那样生硬地谈话,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相应地采取适当的对话方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正确地与采访对象对话,也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

(写于1987年2月)

同类推荐
  •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随着时代的步伐,社会在不断地前进。近年来,国内外的应用主持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本书强化了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
  •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毋庸讳言,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其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新闻作品,政治色彩是十分强烈的,是那个时代中剧烈动荡的政治在他新闻作品中的折射,反映了那个时代中社会变迁的某些方面。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新闻事业,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中普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是值得一看的。
  •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清平教育之全纳教育》一书,由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主编,是对清平小学实践全纳教育3年来的一个阶段总结。该书以一所普通学校接纳孤残儿童开展全纳教育的生动教育实例向我们揭示了:只要我们的学校愿意接受并运用全纳教育的理念作指导,只要我们的校长和教师真心实意地将全纳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依托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那么普通的学校也能办成优质的、理想的全纳学校。清平小学的教育实践又一次证明了全纳教育在中国也是可行的。
  •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在梳理国际传播和国家战略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国家传播战略概念,并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角度展开思路,探讨传播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传播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具体问题。为阐释国家传播战略演变的历史逻辑,《国家传播战略》还对大众媒体发展不同时代的国家传播战略模式作出整理;而作为把握全球传播竞争的横向视野,本书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性质国家的宏观特征对国家传播战略进行比较研究,进丽阐明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新格局这一命题。
热门推荐
  • 这个春节特别冷

    这个春节特别冷

    这是根据我的经历改写的一部现代小说,起伏跌落,人生无常!诉说了一个真实而不一样的人生……!
  • 虚无大帝

    虚无大帝

    身怀神秘宫殿,修炼至高武学,坐拥美人。但不甘寂寞,返回上古英雄并起的年代,一手宫殿镇压四方,一杆万灵笔点化虚空,上古诸神颤抖吧!
  • 逆界杀神

    逆界杀神

    【热血爽文】一个被赶出家族的少年,五年之后回到家族,取得了父亲留给他的宝物。从此搅乱万界风云,以杀证得通天之道。
  • 难有乔木

    难有乔木

    小雨淅淅“乔木,分手吧”“后会无期”两人各自撑着一把黑色的伞,向相反的方向离去。没有人回头,他们也无法回头。两人的脸上却早已泪流满面。许念知道,自己再难有乔木。
  • 道劫轮回

    道劫轮回

    生逝红尘,遍尝百般疾苦。辗转万世,唯求轮回超脱。修炼一途,破红尘,求大道,超轮回,成一念夙愿。
  •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不同作用渠道的效应研究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不同作用渠道的效应研究

    本书探讨了转轨时期的中国货币与产出的关系,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效应,我国的信贷渠道效应,城乡二元分割条件下货币政策对农业部门的经济效应等。
  • 相思情

    相思情

    因被逼无奈,她选择的跳楼却导致了她穿越异世,让她成为了个丞相,还得女扮男装。前路危险重重,笼罩着迷雾,她只能谨慎行事,步步为营。好嘛,在这么谨慎又危险的情况之下,一个听力不好的乞丐老头儿莫名给她算了个命,说她命有五劫,全是桃花劫。桃花劫?您开啥么子玩笑!
  • 情途漫漫:庄主别闹了

    情途漫漫:庄主别闹了

    他是她心中的朗月,也是她小姐的竹马。一纸圣旨,小姐为了家族入宫为妃。而他,按照小姐的嘱托娶她为妻。十里锦红,八方来客,他为她置办了最盛大的婚礼,却在新婚夜,让她独守空房……既然不爱,又为何在她想要逃离的时候紧紧抓住不放?庄主别闹了!
  • 邪恶女巫:血色双瞳

    邪恶女巫:血色双瞳

    第一世,助好姐妹登上皇后之位,却被她过河拆桥,命最亲密的人毒杀她。临死前她诅咒:天上人间,天涯海角,三生三世,此仇必报!第三世,她找不回记忆,却找回了那双血色双瞳,一次车祸让她意外借尸还魂,回到清乾隆时的第二世。她慢慢想起前生的事,复仇使她变得冷漠,爱恨纠缠,情路绵绵……紫禁城的围墙内外,他们为爱几经纠缠,几经折磨……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你舍必有得,当你得必有舍。
  • 灵犀之意

    灵犀之意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她是现代才女,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一次穿越改变了她的命运,她会选择留下还是回去?他表面玩世不恭、放荡不羁,事实却是才华横溢。是什么让他如此浪费自己的才能?相隔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们的相遇是偶然还是天意?能够认识他(她),对他们来说到底是好是坏?老天说他们两是天生一对,而他们是否会否定命运的安排?原来一切都因一场恩怨而起,他们最后能否冰释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