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200000012

第12章 论会议新闻及其改革(4)

二是穿插背景。会议消息主体部分有时可以穿插背景,穿插背景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所报道的会议内容,而且可以使消息主体显得生动活泼。背景不一定作为独立的新闻成分,它可以根据需要融于新闻的任何一部分之中。就新闻主体来说,如果背景运用得好,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所报道的会议内容,而且可以避免消息主体部分沉闷、刻板。例如1985年3月18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的新华社发的一篇会议消息,就是运用了穿插背景的写法:

据新华社大连3月17日电田纪云副总理在大连召开的东北三省粮食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在粮食问题上的视线要放远点,千万不要因一时出现“卖粮难”,就限制粮食生产。我国粮食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是:要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保持和鼓励粮食的稳定增长,增加优质粮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要在粮食增产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粮食转化成肉、蛋、奶,做好南方、北方粮食品种的调剂和交流,并根据情况,统一对外,组织粮食出口。

据这次座谈会提供的情况,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粮食生产现在出现了稳定增产的局面,去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000亿斤,人均占有粮食比全国人均占有量高出200斤。三省粮食的商品率达到50%,高于全国平均数的25%。但三省的仓库和运力都不足,普遍要求调出粮食。

田纪云把东北三省的这种粮食供求状况称之为“低水平的相对过剩”。他认为,从长远来看,我国现在的粮食不是多了,而是不足。对当前的粮食形势,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绝不能作出错误的判断,导致不切实际地限制粮食生产。

消息的第二段实际上就是背景材料。这段文字回答了为什么东北三省出现“卖粮难”的情况,为什么田纪云副总理专门要讲这番话。所以,这段背景材料运用得恰到好处。

背景材料类别很多,既有事物背景,还有人物背景、历史背景、地理背景,等等。记者写会议消息时,运不运用背景,运用哪种背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记者写起会议报道来,要想对背景材料运用自如,重要的是平时要善于积累材料,扩大知识面。

三是力求现场感。目前,我们报纸上多见的会议消息主体之所以往往写得沉闷、乏味,另一个原因是缺乏现场描写。在一些记者看来,会议除领导人的讲话、与会者的发言,并没有什么生动的东西可写,实际并不尽然。一个善于观察的记者是可以捕捉会议现场中生动的东西的,使新闻主体显得活泼生动。例如1959年4月29日新华社发的电讯稿《敬老会上尽开颜》中就有富有现场感的如下描述:

沈钧儒老人拿着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给别人看,他说要带回家作纪念,人们说这是“寿桃”,他乐哈哈地笑。李济深、陈叔通两位老人也和大家在一起欢聚交谈。

可见,会议新闻与“干巴巴”并非画等号。要写“活”,重要的是记者需要进行现场观察,特别要善于观察现场生动的细节,比如,会议讲话者的神态、听众的表情、会场气氛,等等。除了观察之外,记者还要有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即善于运用动词,把看似静态的会议写得“活”起来。

以上仅仅是会议消息主体写作的几个方面,实际上改进会议消息主体的写作还包括很多方面,为简便起见,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3.关于会议消息的结尾

会议新闻的结尾部分,是给读者最后印象的部分。结尾处理得好,可以使读者回味无穷;反之,则可能冲淡读者对全篇新闻的最后印象。

目前,国内报纸上常见的会议新闻的结尾往往是在“出席会议的还有……”这样老套的表述下,列出一大串名单(名单上的人员的身份较之新闻主体部分出现的名单上的人员稍微低一点)。这样的结尾方法,不仅显得千篇一律,而且有点多余。摒弃会议新闻结尾的程式化,无疑也是会议新闻改革的一部分。

现代新闻,大多采用的是倒金字塔式,会议新闻的结尾部分可有可无。倘若会议消息主体部分意犹未尽,也应在结尾部分力求简明扼要,以启发读者深思、联想;如果消息主体部分已把事实交代清楚,就无需硬加一个尾巴。这正如一部合奏曲,在恰到好处时戛然而止,比“拖泥带水”地结束,效果更好些。

关键要有改革的精神状态

会议报道改革能否立见成效,说到底还是由新闻工作者的精神状态决定的。

首先要振作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胸中要有读者。我们的报纸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人民,是报纸工作者的“上帝”。既然报纸是为人民服务的,就应该研究读者的需要,考虑他们的兴趣。一个会议的内容一旦形成新闻,就具有公开性,就应该是面对公众的讲话,而不仅仅是对会议代表讲话,因此会议新闻应有别于会议文件,它应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平心而论,笼而统之地说广大读者根本不关心会议,这未免过于偏颇。事实上,人们对涉及党的方针、政策,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重要会议还是关心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把会议新闻写得更适合于广大读者阅读,而不仅仅是适合部分党政干部的口味。

多少年来,国内报纸上会议报道种种痼疾之所以不易革除,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一些做报纸工作的同志只是注意对上负责,对某个部门领导负责,而忽视对我们的“上帝”——读者负责。当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按理说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是一致的,因为各级领导是代表人民利益而工作的,但是,现实中由于人们认识水平、工作能力的差异,上级领导部门的工作方法和群众的接受兴趣不尽一致的现象是时常存在的。比如,某领导部门觉得应该刊登的“应景式”的会议新闻,广大读者却不大感兴趣;某领导部门觉得会议新闻长些才能显示会议的分量,而读者则喜欢看短新闻。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最重要的是要依据新闻规律办事,要从广大读者对象考虑。刘少奇同志说得好,记者写稿子“要考虑这篇稿子大体上是写给谁看的”,“他们需要什么,对于他们哪些东西是多了,哪些东西是少了”(《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会议新闻既然是写给广大读者看的,那就应该尊重读者,尽量满足他们的阅读要求。当然这样做不仅要求报纸工作者尊重新闻规律,而且需要各级领导理解并支持会议报道改革。

改革会议报道,要求编采人员具备勇于进取的精神。会议报道大多出自记者之手,因此记者要有改革的紧迫感。对没有价值的会议,记者宁可不写新闻,也不要为“付人情账”而争版面;对有价值的会议,记者则应设法“沉”到会议中去,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平心而论,有时会议记者是很辛苦的,下午开会,晚上赶发稿。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想把会议新闻写得不落俗套,不是一件易事,这就需要有一股不甘循规蹈矩的勇气,需要有一股过硬的写作作风。近年来,以一系列颇具特点的会议新闻而引起新闻界注目的新华社记者郭玲春有一段耐人寻味的体会:“在新闻写作上,有些人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束缚在自己织成的‘茧’里”,“下决心咬破自己织的‘茧’,你必须有突破常规的想法,才能有突破常规的新闻”(见《新闻战线》1985年第9期)。这种咬破“茧”精神,就是一种进取的精神。

记者的采写作风直接影响着会议报道的质量,与此同时,编者的精神状态也直接影响着会议报道的改革。因为无论哪个记者写的会议报道,最终都要通过编辑手段在报纸上体现出来。在现实工作中常有这类情形:有的编辑不能正确运用他选择稿件的“权利”,明知没有多大新闻价值,不值得发表的会议报道,碍于记者或某主持会议领导的“面子”照发不误;有的编辑习惯于按老一套、老章法办事,比如记者另辟蹊径,用比较新颖的导语写法,但编辑为求“四平八稳”,非得修改为老一套的表述方法才放心。这种囿于老框框的编辑方法不仅使编排的版面缺乏清新气息,而且也压抑了有所创新的会议记者的积极性。一个有改革之心的编辑应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精选精编,大胆突破,为改革会议新闻开绿灯。只有编辑和记者互相配合、协同作战,会议报道的改革才不至于成为空话。

改革是一场革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状态。自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各条战线改革的热浪冲击着、感染着广大新闻工作者,大家强烈地感受到新闻不改革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可以相信,经过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努力,会议报道的改革将如同新闻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样,会获得累累的果实。

(写于1986年,收入1988年1月出版的

《新时期新闻业务讲座》一书)

同类推荐
  •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幸福与优秀兼得,品位与财富共存,这样的梦想在怎样的城市可以实现?能否以版权为枢纽,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动“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铸就宜居宜业之城,让人们文化地诗意地栖居?敢为天下先,成都人,在探索!《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首次将版权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来加以研究,是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与版权理论的双重创新。(版权兴市),站在时代前沿的城市领导人不能不读,奋斗在版权工作一线的实践者不能不读,追求理想生活的现代人不能不读!
  •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研究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吸收了与该研究相关的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领域的信息,力图使整个研究既有理论的思辨力,也有对现实问题的穿透力。
  •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本书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状况,以发展阶段、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等五个方面为主要专题,以群体为线、个体为点,勾画出了这一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学在各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走向作了初步且大胆的预测。
  •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以自然教育法的原著版本为基础,参阅了近年来自然教育法的多种国内译本,介绍了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书中介绍了自然教育法的宗旨,并对自然教育法中涉及的众多领域做了介绍,描述了数学、外语、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的游戏学习方法,对孩子的感官能力、思维动力、动手能力、品德素质的培养都提供了训练方法及操作原则。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偶遇

    TFBOYS之偶遇

    女主在机场时,偶遇三只,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蝶恋花之等待

    蝶恋花之等待

    她,好似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孩从天而降,救了他,从此,他便深深陷入那回忆之中,等待他们之间缘分的降临......
  • 浴火狂妃

    浴火狂妃

    她,只是因为怀了不该怀的孩子,爱了不该爱的人,却被他害死,一尸两命。她,只是宅院庶女,爹不疼,娘不爱,却因为一道圣旨,变成了十五王妃,却在王府里香消玉殒。一朝醒来,她亦是她,睁眼所见之人,竟然是他。只是一颗炽热的心早已被伤的体无完肤,再见,已无爱,只剩下恨。一纸和离书摆在他面前,冷傲逼人。“王爷既然不爱,那便签了这份和离书吧,从此嫁娶婚否,我与你毫不相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共生修罗

    共生修罗

    作为武修者,你修炼千百年又如何?我有大神相助,血脉丹药随便用!作为兽魂师,你有十阶灵兽又如何?魂戒在手,灵界灵兽随时待召唤!作为炼药师,你怀绝品火焰又如何?数百种火属性灵兽早已认我为主!作为傀儡师,你有顶级傀儡又如何?我只需一个念头傀儡大军立现身!作为占卜师,你通天彻地又能如何?全大陆最顶尖的占卜师是我媳妇!与修罗达成共生的我,注定不能平凡!善恶一念之间,斩尽伪善之源!
  • 妖孽式神

    妖孽式神

    在这个以拳头说话的世界里,重生的她以一身锋芒,成为威震傲尔兰大陆的超神人物。可谁还记得她本是秦家废弃的“七少爷”。
  • 爆炎术士

    爆炎术士

    地球的机器人科研狂人与异界复仇男孩的融合。暗黑势力的不断逼近。善良与邪恶的碰撞。包罗万象的灵眸让敌人心惊胆颤。华丽的法术,狂暴的变形金刚。李凌的传奇,我们一起见证。
  • 飘渺仙路之冥恸吾欣

    飘渺仙路之冥恸吾欣

    昆吾脚下,绿地小村,忘晴川河,初见明缈。五年锻剑,终出剑池,试剑大会,惨烈至极。泪颜问情,不忍下手,自毁经脉,终出幻境。偶遇少女,摇身一变,遭遇陷害,堕入魔道。攻上山门,抽魂炼魄,逼问众人,误下杀手。看破天机,终成大道,放弃仙身,一生相伴.......
  • 英雄联盟之铁血德莱文

    英雄联盟之铁血德莱文

    都市宅男莫名其妙的穿越到瓦罗兰大陆,变成了德莱文。
  • 种尸人

    种尸人

    都市中频频发生尸体背偷事件,半夜外出,发现人身怪物捕食人类,从而发现尸体背偷的背后事件……从而发现自己不知道的过去……他该怎么办…………是帮人类还是帮同类……
  • 太子刷护经

    太子刷护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