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500000028

第28章 冲突的平台——国际碰撞加剧本土裂变迭起(4)

意识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西方摄影艺术使我国本土摄影艺术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在不断挣破传统封闭的摄影意识的束缚,走向开放。网络的开放、自由特征给摄影艺术以极大的解放,使中国传统的摄影意识自由地呼吸着扑面而来的现代摄影空气。

网络就像一个巨大的讲坛,给本土摄影进行着一次大规模的培训。网络对摄影艺术的介入主要是把各种摄影观念、信息交汇在一起,对摄影创作者或爱好者产生耳濡目染的熏陶。正是摄影观念的改变,使传统摄影不断地接受现代艺术风尚的洗礼,逐渐脱离禁锢,视角更加走向开放。逐渐被国人接受的深圳、广州、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人体摄影艺术展,也正说明一个道理:开放的摄影艺术观念已经开始挣脱网络的狭小圈子走向现实生活,并在扭转着人们的摄影观念。

在2005年11月的济南人体摄影艺术展上,一位78岁的老人深有感触地说,原来他在报纸上看到不少有关人体艺术展的争论,今天到现场一看,亲身感受到人体艺术是高雅的、美的艺术。在上海举办的人体摄影艺术展厅内一名八九岁的女孩问她的母亲:妈妈,你的身体跟照片里的阿姨一样吗?母亲回答:是的,你将来也会像她们一样漂亮的。这意味着不仅中国摄影家的观念发生着巨大的转变,摄影受众的观念也在突围传统,走向现代,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由此看来,展览的社会意义大于作品的完美,影展的举办超出它本身的意义,因为文化的开放将会促进经济的繁荣。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狭隘、封闭的禁锢正在被打开,民众的审美意识正向开放、多维、多样化发展,审美天地将更加广阔。而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平台上,西方现代的、开放的摄影观念与本土传统的、封闭的摄影观念的冲突与融合势必起到了铺垫作用。

网络语境下,西方现代摄影观念对本土摄影产生了极大感染,使本土摄影创作的视角从传统的单一、扁平走向立体、多元。这种变化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本土摄影的创作实践。在上海展出的百余幅人体摄影,是从全国各地五千幅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展出作品多表现年轻女性的人体之美。而这次摄影展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幅在众多美女中显得十分另类的作品,它的名字叫《母亲》。作品中的人物是一位枯瘦老妇,她花白凌乱的头发、浑浊的眼神、干瘪的乳房、脸上身上刀刻般的皱纹,浓缩了中国妇女千年的沧桑。这意味着,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本土摄影的视角与思想性都与以前产生了极大的反差。而受众平静的心态仿佛也昭示着西方现代摄影艺术观念对本土文化的感染力度。

网络承载着现代的、开放的摄影理念,而且这种理念已经开始渗透到本土摄影艺术的土壤之中。视野开阔了,理念丰富了,意蕴深邃了,思想解放了,视角也更加多元了。

第二,从摄影创作原则上,网络语境下,传统摄影与数字摄影的艺术原则开始分离。

在传统摄影中,摄影是光学、化学和人的艺术灵感的完美统一。也就是说,传统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取决于光学和化学条件下摄影家的审美素质、审美实践和对摄影对象的感悟的影像化。以影像处理技术、远程数据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电子与网络时代的来临,使传统摄影的两大基础——光学和化学发生了动摇。由于数字化高科技的发展,使一些程式化的重复劳动逐步被计算机所代替,这标志着人类体力劳动这一最后工序将被大规模地压缩,创造性(创意)劳动将成为人类的唯一劳动。这样的结果使摄影艺术本源的权威性得到破坏,划分摄影艺术与非摄影艺术的标准日趋模糊。数字影像破坏了影像反映客观世界的权威性,题材选择、影像构成和拍摄时机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需求,更加强调人的情感存在,而世界的客观存在被放在了次要位置,最终导致数字影像的审美价值呈现出多元的不确定性,摄影作品的产生方式、审美的接受方式、影像的传播方式和摄影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数字影像的这种审美转型,使数字摄影与传统的机械摄影的创作艺术原则发生背离。

(1)“前期的制造性功能降低”与“后期的创造性功能增强”的背离,导致审美价值的不确定性。

传统摄影基本上是摄影师利用自己的审美原则和经验,来发现客观世界影像的结构、光影及其与环境的对应关系所构成的造型,然后,使用具有一定成像标准的摄影机把这种影像造型“制造”出来。虽然也要经过后期暗房技术的处理,但是,基本上是一个成型产品的“定影”和“显影”环节,对摄影机制造出来的影像创造余地很小。网络的数字化传播使数码摄影彻底改变了传统摄影的“制造”功能。因为网络上的诸多增值功能,使数码摄影不再拘泥于前期拍摄过程中的影像约束,后期的“创造”功能可能使前期的影像从审美价值上产生更多的影像结果。

(2)“传统摄影过程的瞬间决定性”与“数字摄影后期加工的任意性”的背离,导致创作过程的审美体验消失。

传统摄影的功力重在能否犀利地把握客观影像的“决定性的瞬间”。现实之“决定性瞬间”乃是一个极致基点,由此引导着理想意味的另一端观念极致。没有坚实的现实根基,影像的线索便飘荡不定。在传统摄影中,“决定性瞬间”就是决定性的意义。对“决定性瞬间”的认知质量,直接导致对“决定性瞬间”拍摄的影像质量。影像质量不理想,来自对“决定性瞬间”认知的仓促浮浅。“决定性瞬间”在摄影时空中具有质量深度,同为对瞬间的拍摄,既有入木三分与浮光掠影之别,也可以被认作是时空观念的差距。“决定性瞬间”是光,图像是影,无光即无影。摄影作品的飘和薄,在于感“光”不足,对摄影意识的时空观念两端极致的认知不到位。若心灵感光的观念质量浅薄,就没有厚重的影像。所以,优秀的摄影家特别珍视“决定性瞬间”的那一刻灵光。

基于网络的数字摄影既是“人人成为艺术家”的时代的到来,也是传统摄影艺术家的终结。因为,在数字影像时代,数字摄影的反复性和后期处理的任意性,“决定性瞬间”惊心动魄的艺术冲击力在摄影者心中突然滑落,摄影者仅仅是影像的拷贝机器,那一刻的灵感不会像传统摄影那样弥足珍贵。

由此可见,随着数字摄影对后期加工的依赖性增强,前期拍摄中的“决定性瞬间”的哲学、美学和心灵的震撼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3)“前期的创作意识降低”与“后期的制作技巧增强”的背离,导致创作实践功能降低。

正是因为网络技术的介入,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的创作原则发生背离。传统摄影中,前期拍摄主要靠摄影家的创作意识、创作经验、创作技巧综合完成,后期处理仅仅是把这种创造价值提炼出来。而数字摄影中,摄影家的创作意识减弱,前期获得的仅仅是后期制作的素材,所以,数码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对后期“制作技巧”有着极大的依赖性。

(4)传统摄影材质使用的一次性与数字摄影材质使用的反复性的背离,导致摄影艺术原创价值降低。

传统摄影胶片无法重复的一次性功用,确定了摄影艺术版权的独立价值,这也使摄影艺术的创作价值更加珍贵;而数码摄影反复性、再生性和复制性使摄影艺术的原创价值彻底丧失。网络传媒中的数字影像传播是以开放的、虚拟的、平等的和互动的形式进行的,其影像的拷贝,可以通过广泛运用电子复制技术、电子仿真技术、拼贴影像技术和空间变形技术多次加工。从这里可以看穿影像的客观性从来就不在摄影影像本体里面,其“摄影真实性”已经被不同的主观意识扭曲得面目全非。数字化操作的深度介入直接破坏了影像反映客观世界的权威性,摄影艺术的原创价值被降低。

(5)文学艺术——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意识与传统文学的现实意识形成反差。

全球化网络语境不仅加速着文学艺术的“世界大众化”,也加速着文学艺术的“通俗化”。“大众文化的滥觞和对精英文化和文学的冲击并非中国语境下发生的独特事件,而是一个具有全球化特征的时代的普遍现象。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进程自然使得有着传统人文精神的高雅文化和文学创作再度被边缘化,精英文学的领地变得越来越狭窄,高等学校中的人文系科也不得不经历萎缩、重新结构和重新组合,从事纯文学创作和研究的人变得越来越少,高谈现代性大计已成了后工业现代社会的一种奢侈行为”。

如果全球化把本土文学创作推入了嘈杂的创作时空的话,那么网络的自由开放空间,使文学创作更加我行我素,呈现出强烈的后现代反叛意识,与忠于现实的高雅文学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文化上说,网络文学创作骨子里透着一股后现代主义的气息,它和高雅文学界限分明,它远比高雅文学的“现代主义”更加愿意接受流行的、商业的、民主的和大众消费的市场。它的典型文化风格是游戏的、自我戏仿的、混合的、兼收并蓄的和反讽的。戴维哈维在《后现代主义》中谈论到一些关键词:“分裂与混乱”、“不连续”、“对元叙事的怀疑”、“承认分裂、多元论与他者声音和他者世界的本真性”、“拼贴和蒙太奇”话语形式、“一系列纯粹的和无关联的现在”、“事物在时间上的秩序的崩溃”、“各种价值和信念中的历史连续性的丧失”、“丧失短暂性和追求瞬间冲击力的另外一面是相应地丧失深度”、“时间纬度的崩溃和专注于片刻”……在网络文学里似乎到处可以看到这些语汇的影子。这使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冲突表现得越来越泾渭分明。

同类推荐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中国生存启示录

    中国生存启示录

    这是一本面对现实如何生存的启示录,一本发现人生智慧、追寻幸福生活的指南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培育健康价值观”为专题的心灵励志书。作家、教授梁晓声把他用心灵发展出的生存智慧反哺到精神境界中,再用他从社会生活中发展出的知识浸透到心灵里去,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寄托与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以平常心去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大众的现实生活寻找借鉴,在现实与精神的总作用下,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广播影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坚持导向和面向市场并不矛盾,受众就是市场,占领市场就能够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
  •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一名智慧的教师展开了讨论。全书分为实践篇、理论篇、业务篇、感悟篇、语录篇进行阐述,包括:“春风”化雨“自我”悔悟“克敌”制胜关于班主任的修养等。
热门推荐
  • 说好爱下去

    说好爱下去

    因为一句誓言,他们牵手一起走过只有两块钱的日子,以为只要有爱,就可以跨越任何障碍。然而学校和社会有着太大的差距,他们努力、坚持着,爱情和现实,谁会妥协……
  • 后会有期爱无期

    后会有期爱无期

    吴晓事业做得顺风顺水,逐渐成为人们眼中的黄金单身男,但是他始终保守着放不下初恋的秘密。他从未停止找寻她的脚步。终于有一天,在一次叔叔刻意安排的他与酒店老板的孙女林嘉文的酒席上,吴晓无意得到了许昭昭的消息。二人再次相遇,很快坠入爱河。可是在二人准备婚礼的时候,吴晓却发现许昭昭已经不是当年自己爱恋的那个人,甚至和脑海中的那个女神相差甚远。他做了爱情的叛者,同时他的伤害也让许昭昭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命运再次眷顾她,当她再次赢得万众瞩目的眼光时,却不知如何面对后悔不已的吴晓。
  • 阴阳玉两将臣

    阴阳玉两将臣

    所谓江湖,常伴着悲伤与痛苦,离弃与背叛过往如云烟,只盼初心莫忘书名问题,故新开《阴阳玉之将臣》
  • 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

    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

    源远流长的中国五千年历史,扑朔迷离的众多未解之谜。每个未解之谜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震动古今的重大历史悬案而这些悬案也使得更多的人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与体验,也让更多的痴迷者体验到了探索历史真相之后的美妙感觉。还原历史真相,让后人了解一个真实的历史。
  • 最后的歌者

    最后的歌者

    斗转星移,我眼前的世界,是一个智能化冰冷的世界,这里我们可以读取彼此的思想,言语是多余的功能,在进化论中慢慢被淘汰。我曾爱慕的少年领袖,他似乎是一片海,海上有阳关波澜起伏的鳞片,给我最大的温暖,可是自从当上了他的研究员后,越来越多的肮脏和丑陋浮出水面,他是剥夺现代人声音和思想的幕后元凶,在查明这一切的时候,忽然,亦少离奇失踪,所有证据毁于一旦,同时我被指控与他的失踪有关。。。
  • 三国之凉人崛起

    三国之凉人崛起

    汉失其鹿,谁人逐之。凉州大马,横行天下。霸西州虎视中原,凉人少年志问鼎。幽幽羌管,奏一曲豪杰勇士共谋江山。道一句:凉人悍勇,天下英雄谁人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新家小玉为君欢

    新家小玉为君欢

    作为新上任的小家碧玉一枚,盈头皓齿,举手投足间贵气浑然天成。她巧笑嫣然,不显疏离,年轻的将军征战沙场,却敌不过这个深闺女子!(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一世倾心丶捕获夫君一枚

    一世倾心丶捕获夫君一枚

    “干嘛!”“把你带回去。”“我不嫁你。”“谁说要娶你了?”“帅帅帅!帅了不起啊!”吃瘪。一甩袖,回家!
  • 炙寒

    炙寒

    Nankedream一款游戏,让人感动,让人心碎,人心相悖,尔虞我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