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300000047

第47章 与激情相伴的时光

题记:

南广学院建院之初的几年里,从借用校区到建成自己规划风格统一的校园,从临时安排中国传媒大学校本部的教师轮岗到拥有了更多自己的教师,从最初的八百学生到如今的万人大学,从人们对其一无所知到如今在全国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想见有许多事情值得一提再提,而同样可以想见的是,创建之初的种种忙碌使得静下心来想想一路上的历程都显得异常奢侈,即便是在今天,重拾那些时光中的点点滴滴依然不是一件易事,因为有太多的经历值得回味……

李洪岩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原南广学院语言传播系主任

2004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50周年校庆暨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典礼刚一结束,我们第一批被派至南广的教师就出发来至南京。一切都显得那么仓促,似乎没有什么准备,包括时间上的、心理上的和工作上的准备都来不及调整安排,说走就走。当时的第一感觉是怎么这么急促怎么可能尚未有临战状态的调整就直接进入实战状态如何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并且几乎从零开始建设学校、系以及相关专业这种“不可能”的念头始终萦绕在我们这批老师的头脑中,几乎每一位老师当时都是带着对前路的未知离京赴宁的,当然很快,这种“不可能”就变成了“没有什么不可能”。

一行人抵达了一个熟悉的城市的陌生地区,六朝古都南京尽人皆知,而南京江宁区则是当时城市地图上都少有文字标注的区域。当时看着车马稀疏的宽阔街道,看着空荡荡的新开发的楼盘,根本想象不到仅仅几年后,这里的房价就被迅速趋热的人气抬高了,而这离不开包括南广学院在内的诸多大学对大学城经济、文化以及相关建设的拉动作用。

其实,这样一种随时踏上未知旅程的状态不仅仅体现在刚到南京的日子里,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很多事情并不乏计划性,但在时间上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心理上还没有调试好的时候,很多工作就已经开展起来了,犹如随时开始一个个不知何处为终点的旅程一样,以至于当我们完成一件件任务时,似乎还没有从最初的担忧中缓过神来。正是种种在人们眼中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接二连三地被完成,南广学院这所大学城里的新学校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人熟知了,“南广速度”也成为南广人时时提及并引以为豪的热门词汇。

第一届学生入学报到的准备工作是忙碌的,也是有序的。传媒大学派驻南广的领导、各个系的老师同南广学院自有的工作人员聚在一起召开了迄今为止对我而言都是密度最大、头绪最多的各种各样的应急会议,包括学生来校后的报到问题、住宿问题、食堂问题、开学典礼安排问题、教学问题、教室问题、教师问题、仪器设备问题,甚至于基建问题等。不少老师都是临危受命,包括班主任、辅导员、各专业教师,很多老师都是在接到任务以后才做好了完成此项任务的准备工作的,包括心理上的准备和相关业务工作的准备。

而这还仅仅是常规工作,更为关键的是如何确定学校的办学定位,如何明确专业建设思路和如何落实具体的教学工作。当时学生入学后,马上就要面临相关专业课教学工作的开展。记得当时教务部部长韩宪柱老师和负责技术支持以及播音室装修的老师们约我们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老师一起检查专业教学的相关教室、设备、基础条件建设情况,以便顺利启动教学工作,但是一看之下发现了问题。首先是播音室和操作监听室之间的空间安排并不完全符合播音专业学生上课学习的要求,也就是说学生一方面要在一个房间里录音,另一方面要在临近的房间里监听,而当时教室空间的设计使得两个教室都无法满足学生的上课需求。这既不符合教学需要,又与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一线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距,此非人为设计缺陷,只是因为基础建设和专业需求之间因为建校日程安排紧张等原因而无法提前沟通所致。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被技术性地忽略了,那就是我们所在的教室位于临时借用的江宁高级中学的教学楼,很多教室都不得不按照专业需求重新做一些改造,比如播音小教室是从大教室隔出来的。对一般的专业而言,空间上的隔断已经足够,但播音专业教学需要学生大声训练并录音回放,如果没有足够好的隔音,就会造成相邻两个屋子之间相互影响,而这是短时间内进行改造所很难完善的事情。当进行专业基础条件检查发现问题时,时间已非常紧迫,因此只有采取一些非常规的应急办法,比如在两个屋子间所有可以做隔音处理的地方填充隔音材料,包括天花板上相通的地方都尽可能地做了改造。

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录音设备上,哪怕是最简单的卡座式录音设备、数字式录音设备和回放音箱也都会出现不能完全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况。总之当时大家所遇到的问题都是那些在想象中完全不需要多虑的问题,但每每出现的异常状况又似乎都是很难避免的,毕竟教学的特殊性与常规的设计安排有诸多不同需求。这种状态在今后的几年时间里都在持续,因为在南广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新问题,没有规律可捕捉,没有前期的经验可遵循,也没有像中国传媒大学校本部那样以几十年的建设为基础,所有问题都要重新面对。

头几届学生尤其第一届学生是最艰苦的,但无疑也是最幸运的。艰苦,是因为他们见证了南广学院的成长,学校遇到的所有困难事实上都是和学生们一起共同面对、共同解决的,包括对专业学习和新的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一个学校的传统没有办法在第一届学生身上得以沿袭,学生来到这所崭新的学校以后,所有这个学校需要赋予他们的精神、气质、风貌等,他们都无法从上一届学生身上获得,而完全要靠自己去培养、体验和塑造。在各种各样的专业学习中,在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中,在每一天的大学生活中,他们逐渐把握住了相关专业的特点和传媒院校的本质特色,逐渐形成了既有中国传媒大学优良传统,同时又有自身特色的风格气质。而这种精神气质的获得必须经过若干年的熏陶浸润才能逐渐实现,不过可能这也恰恰是这届学生的幸运,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创造力与这段时间的磨砺不无关系。

南广学院创办一年后,也就是2005年,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方山脚下的新校区初期工程基本建设完成,这是草创时期又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学校开始着手搬家事宜,当时正是第二届学生入学之初,9月底10月初的时光,于是大家在同一片土地上以同样忙碌的方式,揭开了新里程的序幕。老师学生一起负责这个学校的搬家工作,所有教学设施、所有个人物品,包括工作、教学、住宿、生活等用品都要从老校区搬至新校区,加之阴雨绵绵,而且新校区的建设还处于半工地半落成的状态,因此初入新校区的每个房间都感觉像是到了建筑工地一样,需要重新收拾整理,这也包括办公室和公寓。有不少老师和学生的东西在很长时间里都无法安排到位。而我们搬过来那天,因为考虑到教学工作绝不能受到影响,确保教学设施安全到位,不少老师都来不及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在办公室里和衣而卧的情形也很是常见。直到工作方面的安排完全落实后,才又整理个人物品,安排住宿。

第二届学生的到来与第一届学生相比有了很多不同的学习生活主题。第一届学生刚入学时大都充满一种期待和憧憬,期待崭新的学习生活阶段早日到来。老师和学生经常在建院第一年的时间里抽时间到新校区的建设工地看一看,记得当时我还同现任的语言传播系主任严翔老师一起走进建设中的工地,感受那里的气氛。而第二届学生入学后就直接到了初步建设完成的新校区,好处是他们一来就看到了此后四年学习、生活和活动的地方,包括教学楼、宿舍楼,但问题也存在,就是他们心中的憧憬与幻想会被眼前建设中的工地所影响,虽然规划不错,但毕竟有许多规划尚在图纸上——铺设过程中的草坪斑斑驳驳,刚刚修完的校园道路尚有不少未清理干净的工程杂物,甚至于有些楼还搭建着建筑用的辅助板材。令人鼓舞的是师生们依然心存美好的期望,并愿意陪伴她一同成长。

在南广学院建成三四年后,也就是2008年前后,学校已初具规模,所有到过南广新校区的人都会说,这是一所风景优美的学校,整体规划、校园景观、大片的草坪、天然的方山背景,以及整体建筑风格统一的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楼、食堂、学生活动场所。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能完成如此规划并能建设到目前的状况,实属不易。当我们后来有机会重回南广故地时,总是感慨不已。其实当时在这里的每一天也能感受到学校的变化,只是一段时日过后再来此地,那种感受更加强烈,这也包括对外在校园建设和内在精神气质建设的感受。如今校园里的学生总是自信阳光的,那体现了他们对学校的认可,那是人与学校在精神层面上契合的体现。

我有幸见证了第一届学生的毕业典礼,看着毕业生们渐趋成熟的面庞,总也不能忘怀几年前他们还是一群少不更事的男孩女孩。当问起他们的前路如何规划时,不管回答是自信满满,还是偶有彷徨迷惑,从他们口中传出来的声音都充满了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他们的笑容同几年前一样,但笑容背后的成熟感却是这几年中逐渐积累的,这些都源于他们在这里学习生活的经历。

2008年教师节以及2009年元旦收到了不少南广学院战友们的问候短信和邮件,有在读和已经毕业的学生发来的,也有同事们发来的。一声声问候让我感慨良久,让我回想起学生们在“花开的声音”专业汇报朗诵中的稚嫩与真挚,回想起一群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年轻教师们的坚持与执著,回想起曾经和现在依然工作在南广学院的开拓者和耕耘者。

回想那些时光,总感觉有一股激情在胸中激荡。五年回首,可堪回首。相信多年后,一代一代南广人的激情会化作校园里的参天大树,荫及后来的莘莘学子。

2009年4月于中国传媒大学

同类推荐
  • 给教育燃灯

    给教育燃灯

    本书旨在介绍民国教育家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实验及对教育症结的探索,细致再现民国教育思想的美丽景观。书中收录的文章包括:“从智识阶级的剩余来分析现代中国教育”、“教师的自救”、“教育感言”、“今日中国之教育”、“中国现代教育之症结”、“中国学校教育之史的观察”等。
  • 楚辞选评

    楚辞选评

    本书是对伟大诗人屈原作品的研究和介绍。其方式是除对各篇作品作题解和简注外,并对作品分章逐节地加以点评,具有较高的学习及研究价值……
  • 创意南广

    创意南广

    何谓创意或指有创造性之想法、构思,或指提出有创造性之想法、构思并付诸实施。本书取“提出创造性想法、构思并付诸实施”之义。为何冠名“创意南广”其内涵有二:其一,乃谓南广是创意之产物。南广系我国高等教育探索新机制新模式之产物。“新”即创意闪烁,另辟蹊径,独具一格;不循前人之足迹,不落旧有之窠臼。其二,意指南广是创意集散之地。南广是教育培训创意人才、传媒人才之基地。南广设置各类创意工作室,吸引国内外传媒创意精英汇集江宁,推出原创影视作品;引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私立大学生态环境及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国际传媒领袖论坛”落户江宁,使江宁成为影视文化创意和传媒高等教育思想的集散地。
  • 迷思为何存在

    迷思为何存在

    如同人类生存的压力可能是自然生态恶化的原因,但不能成为人类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借口一样,激烈的商业竞争可能是新闻一时无顾伦理的原因,但不应该成为新闻伦理道德肆意缺失的借口。
  • 魔鬼成语

    魔鬼成语

    本书分为人性的张扬、世态的感悟、思维的花朵、文化的传承四辑。从生命的价值、做人的真谛、审美的情趣、合作创新精神等方面理解成语蕴含的文化精华。
热门推荐
  • 毗尼毋论

    毗尼毋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人要懂一点交际心理学

    女人要懂一点交际心理学

    现实中,一个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女人,即使有知识、有技能,恐怕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无数的事实一再证明了,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胜于专业本领。所以聪明的女人会知道,从一进入社会的那一刻起人际关系就是不可或缺的了。
  • 葬夜

    葬夜

    简介后面补上,先发书。。。。。。。。。。。。。
  • 系统穿越发放者

    系统穿越发放者

    恩!第一个小说,绝不太监!我学生一个,星期6左右更,一章.暑假,寒假补更。让我们看看主角如何把系统通通收入囊中。(杨凡:还我手机!主角:啦啦啦!)外:我突然有个好决定,开一个系统制作的分系统,呵呵!有可能我没钱,所以有的小说没看完。所以,求打赏。可能有的剧情瞎编的。勿喷!
  • 忆痕之邂逅

    忆痕之邂逅

    一个传奇的女人由弱小走向强大的一生。他与她,她与他。一生中邂逅恋人无数,感情之路波折起伏。“一个注定伟大的人本就无法成为普通人,而我,又怎么能置天下人而不顾?就算,放弃我的爱情…”看冰山美人之成长之路。
  • 请认真对待

    请认真对待

    雍容华贵时,尝尽甜;一再颓废时,浅尝哭当你昏迷醒来后,我笑着对你说:“我是你的未婚妻。”你惊讶:“真的吗。”我含着泪,“嗯。”
  • 网联天下

    网联天下

    简介:一次意外,让情场失意的陈凡重生,并拥有了能够接收无线电波信号的异能。回到高中年代的陈凡,是否能够与朝思暮想的女孩在一起?他的人生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敬请关注,执牛耳者,倾情打造都市类小说——网联天下。本书刚开始有点慢热,主要是为了情节打开,大家多多支持。
  • 噬血惊奇

    噬血惊奇

    云天再次醒来,一切都变了。不入五行,不坠轮回,是命运的捉弄?还是永生的诅咒?动乱的陌生之地,异族林立,诸圣争雄,伴随而来的是一路热血与战歌,既然老天都收不了我,终有一日,我会站在这九天十地之上,亲手打破诅咒的束缚,撕裂命运的枷锁!
  • 爹的袜子,娘的狗

    爹的袜子,娘的狗

    《爹的袜子娘的狗》精选了作者殷会平近年来刊 发在《读者》、《意林》等杂志的文章若干篇。文字 干净利索,感情纯美真挚,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热 爱、赞美、怜惜与感恩,是《爹的袜子娘的狗》的几 个关键词。而这些,恰恰又是人类灵魂中向善的最重 要的那一部分,同时也是最有力量的那一部分。女性 天性中的敏感与知性,使得作者更愿意把目光投向温 暖、投向朝阳的那一面,相信读者亦是!
  • 天使之吻:腹黑竹马宠上瘾

    天使之吻:腹黑竹马宠上瘾

    千不该万不该,唐晓染就不该帮闺蜜送情书!这下好了,一下子就坠入到大恶魔的邪恶计划之中!譬如说怎么把她吃干抹净然后天天粘着自己。譬如说掐掉她身边的一群群男人然后自己稳坐后宫。譬如说怎么计划求婚然后让她死心塌地。“染染,我想你了怎么办?”某染一本正经:“踹你赶你再亲你。”OK计划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