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000000094

第94章 党报理论的三次突破(2)

从“扩大报道范围”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对报刊角色定位的转变。在这里,读者是具有不同需要的有差别的个体。同时,重视读者需求也不再是口号式的空喊,而是被落实到了具体行动中。《人民日报》改版前,报社曾采用专人访问、小型座谈会、写信和发表公开信等方式,广泛征求读者意见和建议。在4月中旬到6月中旬的近两个月中,报社共收到读者来信357件。这样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读者征求意见,在新中国新闻事业史上还是头一次。[14]

“开展自由讨论”则体现了党报对读者言论自由的尊重。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批转了《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呈送的报告,“认为《人民日报》改进工作的办法是可行的”。文件指出:“为了便于今后在报纸上展开各种意见的讨论,《人民日报》应该强调它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报纸。……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的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我们党的各种报纸,都是人民群众的报纸,它们应该发表党的指示,同时尽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如果片面强调它是党的机关报,反而容易在宣传上处于被动地位。”[15]

这一文件“体现了党尊重新闻规律的科学态度,表现了党报政策与宪法关于言论、出版自由规定的一致性,标志着党报理论的重大发展”[16]。

从过去“一字一句都必须代表中央”,要求“报上发表的言论都必须完全正确,连读者来信也必须完全正确”[17]的“党性”思想,到党报“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允许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18],这里也包含了党对新的历史时期报纸功能的重新认识:报纸不再仅仅是党的宣传、组织工具,而应更多地作为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公共平台。这表明,党报开始探索报纸作为一种新闻传播媒介所应履行的社会职能,侧重点已从作为党的机关报而履行的党的组织、宣传功能转变到作为新闻传播媒介而履行的满足读者的社会需求。

遗憾的是,随着1957年反右斗争的扩大化,这场党报改革很快被政治淹没,成为政治斗争的“陪葬品”。“文革”时期,党报的“党性”被“阶级性”所置换,“群众”(人民)则被“无产阶级”所替代。在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具体化和对象化的同时,党报的“党性原则”成了其必须无条件为党权机构(或个人)服务的有力借口和合法包装。人民的声音和要求已无法通过党报党刊传达出来。

三、1978年至今的新闻改革,目的是通过理念与制度的创新,力争使党报党刊“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各行各业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在新闻界,以“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对报刊党性与人民性问题的争论为起点,党报理论在继承以往优良传统的同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1979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上,有新闻界人士提出了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问题。基于前几十年“党性原则”被一再滥用的事实,主张把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区分开来,并提出了“人民性高于党性”的观点。这一观点甫一提出,即在新闻界引发了强烈反响。为此,党中央几次下发通知并召开会议,统一认识,彻底否定了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看法,并多次强调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回头看,这一论争的起因,显然不是理论意义上的“党性”与“人民性”孰是孰非、孰高孰低的问题,而是报业实践中一再发生的一个冷酷事实:当报纸被某些以党的名义掌握权力的个人或小集团掌控,人民大众失去了任何监督和约束的权力时,党报又该如何去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可见,作为一党喉舌的报刊要想健康发展,树立科学的传播理念固然重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并确保其贯彻实施才是更为切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党报党刊不被少数人以党的名义任意操控,沦为服膺和服务于某些小利益集团而不是人民大众的工具。

改革开放前,除了1949—1956年的短暂时期,党报机关是纯事业单位,经费由国家拨付。报社不必考虑经营创收,也就不必关心一般读者(广义上的人民)的阅读兴趣和信息需求。这样,服务和满足于政治层面的要求就成为报业的第一法则,而处于政治笼罩下的读者/大众的需求、声音和意愿则是报刊相对漠视的一个领域。

改革开放后“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制度设计显然对上述“唯上不唯下”、“唯官不唯民”的体制性弊端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这种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改善报界的经营状况,但客观上却引发了学界和业界对党报“走市场”这一与其前截然不同的理论课题的持续关注。

党报“走市场”,意味着其将作为市场上“自由买卖的商品”,每日面对亿万读者(人民)的品评。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党报的政治宣传功能不能改变;但身处市场的党报还需遵循市场规律,对其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做出调整。从受众需求出发,要求党报完成从“宣传纸”到“新闻纸”和“实用纸”的转变,不仅要实现政治功能,还要实现服务和信息传递功能。

对于上述种种变化,三十年来社会各界的理论探讨不断深入。上自中央领导,下至一般理论工作者和普通百姓,都对如何提高党报质量,增强其舆论引导能力建言献策。党报领导层和政策制定者则虚心听取各方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报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决策机制。报界、读者、理论界和领导层的良好互动,是三十年来党报理论建设的一大亮点。

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新闻宣传“第一,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还进一步明确要求《人民日报》,要“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这一讲话,“既是党的新闻宣传理论创新的典范,又是新闻宣传工作实践的指南”。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新闻宣传的重要思想,把我们党对新闻传播规律、舆论引导规律、媒体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不难看出,党报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实质上都是改革那些滞后于时代、阻碍党报发展的旧观念,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新理念的结果。三次新闻改革的事实也表明:党报理论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自身才能不断完善,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艾红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后;宋丽琼:中国传媒大学2008级硕士生〕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31页。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26页。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2页。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98页。

[6]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5页。

[7]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3页。

[8]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页。

[9]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22页。

[10]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234页。

[11]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233-237页。

[1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09页。

[1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09-111页。

[14]方汉奇、陈业劭:《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1949-1988)》,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83-84页。

[15]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483页。

[16]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63页。

[17]《中共中央批转〈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向中央的报告》,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8页。

[18]《中共中央转批〈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向中央的报告》,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8页。

同类推荐
  •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为领导干部以及各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事文书写作与文书处理工作提供了方便,让读者能轻松应付工作中的文书写作诸多难题,为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这是一部既有严格规范标准,又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工具书,一本在手,书写公文无忧!
  •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肇始于1980年年初,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广播电视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作为突破口的,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势在必行。
  •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毋庸讳言,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其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新闻作品,政治色彩是十分强烈的,是那个时代中剧烈动荡的政治在他新闻作品中的折射,反映了那个时代中社会变迁的某些方面。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新闻事业,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中普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是值得一看的。
  • 教师医疗预防手册

    教师医疗预防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呆萌小兽不契约傲娇狐王万万岁

    呆萌小兽不契约傲娇狐王万万岁

    神马!!!堂堂杀神女皇因睡觉打哈欠穿越成了古代只会卖萌不会修炼的“四不像”小萌兽!!!没有关系大不了修修炼、收收美男再收收小弟当然还要灭灭炮灰拉。“收美男!”某狐王大大生气了,后果很可怕!(偷笑(>^ω^<)无良小兽只能带上笨笨的青龙小弟和可爱的哆啦A梦跑了可…………谁能说说抱她大腿的人是谁!?还有那是我的桃花放下!!!一朵一百万黄金!你一同灭了我10000以上的桃花要多少自己算!
  • 魔刀屠九天

    魔刀屠九天

    天才的对决!热血的战斗!这里没有废物!这里是妖孽的集中营!我有一刀!可杀天下!可镇九天!可证大道!你敢战吗!
  • 九葉传

    九葉传

    她为爱,他为恨,爱恨情仇万事难免;她为善良,他为残忍,不阿中却柔中济刚;她为正义,他为邪恶,正邪相交天崩地裂;她为救赎,他为罪恶,他与她注定有一段三世无法磨灭的距离。醉一次,梦一场,浮生半梦,付浊酒。她为他愿负天下人,负自己,负心;他为她愿付寸肝肠,付尊严,付泪。四海隽州,沧海桑田,问世间情为何物?敢问又要付出多少血与泪的代价;群山崩裂,炼狱血海,问情亦深亦浅?她温婉一笑,说,纵天下覆灭,奈何,她愿为他倾尽万物。
  • 女人出走

    女人出走

    《女人出走》讲述了一个置身于浮躁、拥挤都市的年轻女孩儿落河,在一次雪域高原旅行中,与藏族康巴汉子扎西的相遇相知,相恋分别的故事,由此引发的身体和心灵上的“出走”。故事以“出走”、“回归”为情感脉络,讲述了麻木、冗长的都市,和鲜活、明快的雪域高原;消沉、鸡肋的都市感情和淳朴、狂野的高原爱情;以山谷路、虚空境地、湖泊、舟、等等为潜意识意象,层叠交叉出现在现实与虚拟,真实与梦境中,展示了落河内心所经历的困惑、挣扎与成长。
  • 第五姑娘的剑

    第五姑娘的剑

    阿吉说:“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星魂说:“有流星的地方,就有我。”叶心说:“我叫叶心,树叶的叶,开心的心。”陆小鸡说:“叫我陆小鸡就行,虽然我很讨厌这外号。”“......”第五小楼说:“为什么我觉得好像在哪听说过你们!”书友群399,010,636
  • 九指丐神

    九指丐神

    造化弄人,天生九指。被迫离家族,沦落丐帮。机缘巧合,一指终现。变强非梦魇,初露锋芒......过关斩将,踩压无数天才之光环。灭妖除魔,打破万古无神之传说。精彩内容尽在《九指丐神》。拜求“推荐”!!!
  • 青春不败之血

    青春不败之血

    他曾经是华中国神秘903特种部队让人闻风丧胆,令人胆寒的魔鬼教官,就连曾经受训于他的超级特种兵们谈起他黄龙飞都会为之颤抖。就算是整个华中国最优秀的特种兵见到他,不得不为他黄龙飞折腰三尺,鞠躬一瘁。而他林磊,曾是全班受尽欺负的初二学生,本是两个命运无法交集的人,却又因为一次跳楼事件而紧紧牵连着彼此。“我想变强,变的很强,守护我想守护的人。”林磊言。自此龙城中学史上第一个特种兵学生林磊就此锻造了。
  • 邪王宠妻:废物逆天七小姐

    邪王宠妻:废物逆天七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苏氏的总裁。没想到却被自己的男友与自己最亲近的姐姐背叛。一朝穿越,她变成了京城里的傻子人人的笑柄。傻子?废物?!哼!姐今天就让他们看看废物是怎样炼成的。虾米?这个男人是怎么回事,为毛初次见面就夺走了她的初吻。。。第二次见面不小心顺手扑到了这个妖孽(虽然最后没成功)他居然要她以身相许。这个玩笑一点也不好玩。。
  • 罪恶之城

    罪恶之城

    徐凤,一个大我十几岁的大龄女友,此言一出,真是罪恶,而我一个19岁的小屌丝的奇妙生活就开始了……
  • 素履子

    素履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