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900000017

第17章 日本妖怪文化在艺术中的体现(2)

物语文学,一直都是妖怪文化赖以生存的沃土,很多妖怪传说都是经由物语文学得以保存和流传的。从《宇治大纳言物语》、《宇治拾遗物语》到《今昔物语集》,都记述了很多与妖怪有关的传说。其中《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七卷为《本朝付灵鬼》,专门收录了有关灵怪、野猪、狐狸等妖怪的传说,共45则。除了这些取材自民间传说的物语文学以外,创作物语中也有不少与妖怪有关的章节。在描写贵族生活的《源氏物语》中,就有六条妃子变成般若伤人的情节。另外,从文学意味来看,物语文学与妖怪文化也有共通的意趣。本居宣长认为,《源氏物语》的本质就是“知物哀怜”。“物哀怜”是日本古代文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自然景象与人生际遇在人的情感上引起的反应和对人的心境的影响。比如说,人们看到残月会觉得感伤,这残月就是“物”,而感伤的情感,就是“哀怜”。杜甫所说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可谓“知物哀怜”。人们在世上经历着自然界的四时风景和人生中的悲欢离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优美、感伤、沉静、情趣……这些情感在心底沉淀、酝酿,会提炼升华成一种精致纤细的哀愁,并最终形成以这种情感为基底的伦理观、宗教观、人生观、命运观等。日本到了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物哀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观。许多人认为,“知物哀怜”的观念正是日本文学艺术的本质。可以看出,这种艺术观在妖怪传说中也有十分明显的体现。日本妖怪中,十恶不赦的不多,“逼上梁山”的不少;真正可恶的不多,十分可怜的不少。特别是那些日本女妖,无论是清姬还是雪女,是狐女还是桥姬,乃至以杀人卸尸为乐的安达原鬼婆,都是遭遇十分悲惨的“悲情妖怪”。至于《源氏物语》中化为般若的六条妃子,生平所遇也是十分令人痛心。可见,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一旦形成,就会渗入到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现代日本流行的都市妖怪传说,可谓是传统妖怪传说的发展和变形,也是妖怪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结果。以前的妖怪传说,常常是发生在一些人身上的奇妙经历,比如与天狗、河伯、幽灵、狐狸等有关的奇闻怪事,故事发生的地点也多为高山、河流、城乡交接的荒野、墓地等。一般来说,这些故事虽然少不了恐怖的因素,但也常常会有很多妖怪们恶作剧的逗趣搞怪情节。而现代的都市妖怪传说,发生的地点常常是在城市的超级市场、快餐店、停车场以及学校的音乐教室里、厕所里和学生们放学回家的路上,故事的恐怖程度也逐渐升级,妖怪们常常会要了人的命。

“都市传说”一词来自美国,是对“urban legend”的翻译。都市传说集合了奇幻、悬疑、恐怖、怪谈等类型的小说,描述的是发生在“不确定的地带,介乎想象与现实的中间”的故事。在美国,此类故事中常常出现鬼屋、狼人、吸血鬼等传统鬼怪故事的要素,在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上稍加转换,就成了发生在现代都市人们身边的故事。

在日本,类似的故事转换更是不胜枚举。著名的“裂口女”的传说还曾在日本社会引起过很大的惊慌。另外,日本传统妖怪“人面犬”也曾在1989年重新流行,一时间大有卷土重来、人尽皆知的势头。“人面犬”的故事最初流传于19世纪的江户田所町,被记载于《街谈文文集要》一书中。当时的江户也和今日的日本大都市相似,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随着商贾们四处流散的不仅有各种货物商品,还有作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妖怪传说,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妖怪传说的内容。

“都市传说”和那些传统的妖怪故事有很大的不同。首先,“都市传说”必须是发生在人口稠密的现代都市;其次,“都市传说”的传播速度很快,常常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热潮,流传地区也更为广泛。这些传说一般发生在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上和高大建筑物之中,比如高楼中的电梯、百货公司、超级市场、照相馆等地。另外,通过现代人的通讯工具——电话、手机和E-mail、ICQ、MSN等途径散布的灵异事件或妖怪故事也时有发生,颇有亦真亦幻、扑朔迷离的效果。

另外,发生在学校的奇谈异闻也是“都市传说”的一种。而且,“学校怪谈”一旦形成,往往不受地域的限制,能够在日本各地不约而同地流传着情节近似的故事。有网友曾将“都市传说”的定义归纳如下,引以参考:

1.把未经证实的传言当成是事实传播出去,类似电子邮件的转寄信。

2.以都市为主要传播环境,内容和都市生活有关。

3.经由口耳相传或利用网际网路进行传播。

4.传播速度快,短时间内几乎大家都听说过。

5.伴随着特定的地名或人名,被当做真实的生活经验来传播的故事。

6.无从查证它的真实性,甚至不知道最初是从哪里开始传播的。

7.传播的内容反映当代的社会现状。

传说的生命力往往是极为茂盛的。只有人们真正喜欢,才会乐此不疲地互相告知,它们也才能流传得起来。所谓“巧而多怪者老幼喜闻,平淡无奇者行之不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到了现代社会,这些传说的形态和以前有了极大的不同——大众媒体的出现,使它们能够以影像的方式存在,并传播到更为遥远的地方。于是,那些流传在民间千百年的妖怪故事开始活跃在荧屏上,在现代社会继续着它们的生命。

二、日本儿童文学中的妖怪文化

除了这些自古以来流传于民间以及形诸笔端的传说和物语以外,日本妖怪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对日本儿童文学的影响。文学按照主要的接受群体来分,可以分为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日本的妖怪传说,有一部分写的是成人生活中的事件,还有一些却十分富有童趣,这是因为妖怪本身就有不同的面貌。在看原惠一导演的动画片《河童之夏》时,笔者发现日本妖怪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和儿童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像天狗、河童、座敷童子、小豆洗等传说,有的是为了让孩子听话、守规矩,能够起到警戒儿童的作用;有的则寄予了让孩子平安长大的希望。至于狸猫、獭、狐狸等妖怪本身就带有十分浓郁的儿童特点,那种浓浓的憨厚、天真和稚拙,也正是它们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

儿童文学往往是动漫作品取材的宝库。由于动漫与儿童文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和相似性,很多动漫作品都是由儿童文学改编而成的。因此,了解妖怪文化在儿童文学中的表现,对研究动漫大有裨益。日本的儿童文学历史并不长,历经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四个时代,至今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在这一百多年间,日本的儿童文学发展十分迅速,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逐渐与欧美儿童文学发达国家拉近距离,并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在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牢牢占据着一块领地。日本儿童文学繁荣的原因有很多,当笔者试图从中寻找妖怪文化的踪迹时,满满地收获了大量的例证——这简直让人有“正中下怀”的惊喜。下面就从对几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分析中,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儿童文学中的妖怪文化。

(一)小川未明的童话与“人鱼”传说

人鱼,在很多国家的民间传说、童话中都出现过。安徒生这位伟大的童话大师,更是以一篇《海的女儿》,将人鱼的崇高和美丽推演到极致。日本童话作家小川未明也有一篇广为流传的童话《红蜡烛与美人鱼》,里面的美人鱼形象和海的女儿虽然不同,却同样震慑人心。然而这两种震慑力却又大相径庭:《海的女儿》是以一种纯净哀婉的细腻情感以及宗教般的牺牲和慈悲让人心折、叹服;《红蜡烛与美人鱼》透露出的却是对人类的贪婪、背信弃义等劣性的批判。如果说《海的女儿》中的人鱼公主像是一位纤尘不染的精灵,那么《红蜡烛与美人鱼》中的人鱼母女,就更像是日本传统妖怪的形象了:她们绝非不食人间烟火,有时候,她们的感情比世人要浓烈很多,法力只是帮助她们舒缓情感的方法和途径。如果她们心头漫溢着的是怒气、怨气,那么法力造成的结果极可能是灾难性的。

在各国民间传说中,人鱼的形象也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传说中的人鱼,大多是鱼尾人身的美丽生物,以女性居多。而在日本的民间传说里,人鱼是一种神秘的鱼族,被称为鲮鱼或发鱼。她们的姿态并不一定很美,甚至是奇形怪状的较多。人鱼只在狂风暴雨迫近时出现,若狭湾、九州、四国等近海,都是人鱼出没的地方。

自古以来,对于人鱼的出现,有人说是不祥之兆,也有人说是祥瑞的象征。关于人鱼最早的传说发生在推古天皇27年(公元619年),据说有渔夫在摄津国(大阪府及兵库县一部)的堀江这个地方捕获了一条人鱼,外形像是人类的婴儿。这样的事,江户时代也发生过,尤其是宽政12年(公元1800年)在大阪西堀附近的河里钓到的人鱼,据说很多人都看到了,造成了很大的轰动。这个人鱼身高一公尺多,并发出婴儿哭泣般的声音。

菊冈沾凉著的《诸国里人谈》中也有关于人鱼的记载。说的是18世纪初叶,若狭之国有渔夫加害人鱼而招致天灾的故事。若狭之国的大饭郡有一座御浅岳是御浅明神的居所,人鱼被当地的百姓视为御浅明神的使者。宝永年间的一天,乙见村的一位渔夫去海里捕鱼,发现有东西躺在岩石上。凑近一瞧,这个“怪物”有着人类的头,胸前有像鸡冠一样的红色肉褶,下半身是一条鱼尾。渔夫看了觉得很恶心,拿起船桨就把它打死,扔到海里去了。很快,海上掀起大风大浪,剧烈的海啸整整持续了十七天才停止。海啸过后,发生了猛烈的地震。从御浅岳的山脚下直到海边的地面都裂开了,乙见村也因此沉入了海底。这次大灾难,据说是御浅明神为了惩罚人类而制造的。

在人鱼的传说中也有类似“动物报恩”的故事。据《广大和本草》记载,有位渔夫捕获了人鱼之后,又把她放生了。三天以后,人鱼又游到岸边向渔夫告别。

人鱼到底是什么模样?其实,究其根源,日本的人鱼与中国有很密切的关系。《山海经:海内南经》中记载的“氐人国”,“其为人面而鱼身,无足”,即是神话传说中人鱼的形象。在《山海经》里还有一些文字,描述了诸如鲮鱼、山椒鱼、大鲵(娃娃鱼)、鳗、鲶鱼之类的水中生物,长得像人形,全身覆盖着鳞片,接近半人半鱼的怪兽形象。这些人鱼的动物性较多,而《搜神记》中记载的“鲛人”则更具有人性和神性。《搜神记》卷十二有一段关于鲛人的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类似的记载在《博物志》、《述异记》中也有。另外,《太平御览》上还有这样一个故事:“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太平广记》中也有对人鱼的描述:“海人鱼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皆为美丽女子,皮肉白如玉,发如马尾,长五六尺。”这些故事里的人鱼已经越来越接近于人,与北欧童话中的人鱼形象已经相去不远。可见,“人鱼”这一形象是经过了鱼——兽——人的转变的。这些传说流入日本,为日本人鱼形象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在日本七世纪完成的《日本书记》里,有“像人一样的异形之物”、“既是人也是鱼”之类的文字,描述了人鱼当时的形态。在13世纪的《古今著闻集》里,人鱼被描述成“头部像猿猴,有着像鱼一样细细的牙齿”的怪兽。而《古今奇谈莠句册》中的记载是:“头部有像人脸一般,眉毛眼睛俱全,皮肤很白,头发是红色的,红鳍之间有手,并且指间有蹼,下半身为鱼形”。

在江户时代末期,西方的人鱼像传入日本,研究荷兰文化的学者大槻玄泽所写的《六物新志》(1786年)中附了人鱼的图片,上半身是人的模样,下半身是鱼形,有鳞片和鱼尾。人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由此渐渐确立。这本书中也记载了“人鱼之骨”,据说是可以入药的珍品。曲亭马琴(1814~1842年)的长篇历史奇幻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中写到人鱼的油脂很有用。书中对油脂的具体用途没有清楚的描述,但当时出版的古本上有人鱼上半身的插图。这段时期,还传说有人发现了人鱼木乃伊,可见当时的人们相信人鱼是真实存在的动物。

到了明治时期,作为植物学家和民俗学者的南方熊楠,将“儒艮”以及“海牛”等海洋动物的生态陆续写成了专著发表。根据书中的描述,人们普遍认为人鱼就是以这些海洋动物为原型幻想出来的动物,但是冲绳地方的人们依然相信人鱼是真实存在的。也有人不敢捕捉“儒艮”,以食用“儒艮”的肉为禁忌,因为他们仍认为人鱼有神性,食用人鱼的肉会招来噩运。在日本的民间传说中,吃了人鱼肉的人可获不死之身,但这样的情况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吃了人鱼肉都会被毒死,而身体强健的人则会变成怪物。

同类推荐
  •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选取了这些年我写的一些影评。尽管它们只占观影总数的五分之一都不到,但仍旧能代表我的观影轨迹。经典的电影值得收藏,浪漫的爱情电影让人落泪,无意间偶得的电影令人惊喜,还有代表台湾的城市电影和代表香港的警匪电影。我们热爱电影,更尊重像伍迪·艾伦和彭浩翔这样的天才电影人。我一直认为,对电影的好感来自非常私人的个人感受,源于一种生活的积累、审美的习惯和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你可能无法完全爱上我的电影院,但望你能重新审视电影,重新爱上电影这门艺术。别忘了,电影是我们每个人的异想世界。
  • 古化石(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古化石(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全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全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中国折扇

    中国折扇

    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扇文化也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折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秦腔

    中国秦腔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热门推荐
  • 梦中剑

    梦中剑

    梦中不见梦中剑,梦中无君梦难圆。剑芒彻骨梦已碎,梦醒时分泪涟涟。主人公谢晓荻从方外五大剑客之一的谢梦得之处学得“大梦剑法”后开始闯荡江湖,却无意中得罪了一个神秘的门派——“无量门”。绝世武功,阴谋诡计,权势之争,儿女情长……一个妙彩纷呈的武侠世界。
  • 辰印

    辰印

    本书主要写修炼印记和修炼境界,还有上古百大凶兽!喜欢此书的读者们求赞吧!
  • 我的超能男友

    我的超能男友

    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但在后来的一次意外中,获得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超能力,他运用这些超能力做了一名救世主一样的人。
  • 为霞尚满天

    为霞尚满天

    曾经,这几个无忧无虑的少女,有的策马扬鞭风风火火,有的慵懒赖皮招猫逗狗,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各自精彩。斗转星移,她们并肩扛过万劫荆棘,一步一步从无名走到荣光,用各自的命运交汇成了一曲没想要谱成的华彩乐章。志得意满,爱人相伴。然而盛名之下,她们心里,仍然住着那个喜欢吐槽、情怀不高的,自由自在的小姑娘。
  • 宫廷政治(中国文化史丛书)

    宫廷政治(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易烊千玺:微笑成殇

    易烊千玺:微笑成殇

    “姜雨沐,我喜欢你”其实你不知道说出这一句话的时候我真的很开心,开心中又掺杂着一些无奈”昨天,今天的姜雨沐都在深深地喜欢着你,但是明天的姜雨沐,累了,想要休息了,不想再喜欢你了,所以你要好好的,姜雨沐也会好好的“你看着我的背影一点点远去,没有挽留我。我离着你越来越远,想要回头拥抱你,却还是不回头的走下去,我们都没有挽留,因为我们都深深的明白我们回不去了
  • 怪眼李强

    怪眼李强

    高三在读的李强;只因爸妈的公司被骗公司倒闭,曾经的风光就如过雨漂云。亲情,友情,爱情,学业,何去何从,李强能够帮爸妈的公司逆转乾坤吗?一次偶遇前世佛缘,《神奇的怪眼视解率》看穿人间善恶。横扫贪官米虫,赌赢千王赌赢赌石,赢万亿身家,战胜吸血鬼,男女间的情感行云流水,一腔热血只为亲情,友情,爱情,家园,国家世界和谐而守护,从此李强走进自己人生的万种坚险之路……
  • 工作革命:透视未来工作世界

    工作革命:透视未来工作世界

    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随着人类自身的解放逐步开始形成了工作,人们发现自然的秘密,发展文化的力量。在现代社会里工作已成为文明的中心。从历史角度看来,在我们现实生活和意识里,工作世界的作用几乎已无法继续上升。
  • 异世神戒

    异世神戒

    从岚月帝国一个小小的四方城走出来的孱弱少年。一人一兽一黄昏,一剑一杖一乾坤!携灵剑、持法杖,下九幽,破修罗,大战幽冥神殿。轮回出,风云变;法杖起,荡乾坤!叱咤风云莫道悔,主宰天地我为尊。
  •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

    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帝国的大门。自此之后,帝国主 义国家纷纷效仿,神州大地一时间硝烟四起。1883年12月,法军向驻扎在越 南北圻的清军发起进攻,中法战争正式爆发。中法之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 挥之不去的伤痛,为后人留下了万般的无奈与叹惜。 宋莉莉编著的《中法战争》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之一,图文并 茂地讲述了晚清中法战争的全过程。 《中法战争》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