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600000012

第12章 电视使用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1)

心理发展学龄前儿童,一般在3至6、7岁,其电视接触特点以及电视对其发展的影响特点也是独具特色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学前期称作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进入幼儿园。在学前期,儿童的身心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与婴幼儿时期相比发生了许多质的飞跃。在语言方面,学前儿童在掌握正确的语音、丰富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结构等基础上,言语表达能力迅速发展起来;学前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或基本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当儿童逐渐成熟,他们对电视的接触和使用,他们对内容的喜好和品味,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学前儿童与电视的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其认知能力、情感水平随时间的增长所形成的社会能力与电视的互动。与婴幼儿相比,电视与学前儿童的关系发生了进一步的互动与转化。

一、学前儿童对电视的认知

学前儿童的电视认知是建立在其认知发展的基础上的,学前儿童的认知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基本特点上。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在婴儿期思维水平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的影响中,在其自身言语发展的前提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或基本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所谓具体形象性,就是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的,而主要不是凭借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也就是凭借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思维的。

1.学前儿童的电视认知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的认知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伴随儿童年龄的逐步增长,儿童的认知将逐步从感知处理发展到概念处理,从具体思维到推理思维。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学前儿童会仔细观察事物的外形和声音。比如,五六岁以下的儿童在给物体分类的时候,常常会用颜色、形状等标准来给物体分类;稍大些的孩子就会用概念特征,比如功能来给物体分类。把这一概念用到儿童的电视接触中,年龄稍小的儿童对节目的显著特征会给予强烈的视觉关注,比如生动活泼的音乐和音响效果。当儿童转入中期时,他们的关注才会变得更有选择性,他们会寻找对情节有用而非形式吸引人的信息。儿童的认知趋势表现为从具体思维到推理思维,对电视的认知也呈现出这一特点。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关注比较明显和切实的信息。因此,他们更可能关注角色本质上具体而明显的行为,而不是他们的动机。但是对多数媒介信息的全面了解需要的往往是从隐含而非明显的内容中找到相关信息,需要相应的推理思维。比如,看电视剧时,儿童需要在电视剧里找到不同的故事线索。儿童到了八九岁时,对连续的场景和次要情节方面的能力才会显著提高,他们还能通过媒介内容来推断原因和时间顺序。学前儿童对电视剧的推理能力往往会弱些,具体表现为当收看需要推理思维作用下的较为深入的理解内容时,将不感兴趣或者向成人询问,而多数情况下将转移其注意力。

2.学前儿童对真实与虚幻的区辩

学前儿童的电视认知发展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是否区分幻想与现实。

虚幻与真实的区分将对理解节目内容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二者的区分更重要的内部原因是认知的发展。很小的幼儿一般会给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并且在想象中与他们交友,这也使得他们不明白什么才是真实的。学龄前儿童时刻都可能对着电视屏幕招手说话。在本书第一部分中曾提及的一项实验中,许多3岁的儿童认为如果把电视机倒过来的话,电视中碗里的苞米花会撒出来。到四五岁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理解电视中看到的不过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但他们仍然认为看起来是真的就是真的。换句话说,他们只在与物质事实完全不一致时才能作出判断。比如,他们能很容易地区分出卡通不是现实,因为角色都是动物。然而,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生动的角色仍有可能成为他们眼中的现实。这反映了儿童早期对现实判断是较为不稳定的。到了七八岁,儿童才开始用多重标准来判断媒体中的现实。他们能考虑到媒介的类型、制作技术、甚至信息来源。大一点的孩子甚至能评价一个节目,一部电视剧,一个视频游戏的真实性,比如说它描述的角色和事件有没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

二、学前儿童对电视的注意

1.学前儿童电视注意的集中性

家长们一般会认为学龄前儿童对电视的注意是非常专注的,经常说孩子被电视给迷住了。然而,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对电视的注意通常表现出的是一种明显的经常性取向转换,在屏幕与周围环境之间频繁地转移注意力。但是伴随儿童的成长,认知的发展,节目内容和环境的变化,学前儿童对电视的注意力始终处于增长的趋势,长时间把兴趣集中在电视节目上的能力,以及自己关注电视和其他竞争性活动的能力都在提高。到了6岁的时候,儿童可以长时间关注电视,而且这种状态可以一直保持到青少年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理解能力的增强,其电视注意力逐渐增强。当然,如果遇到属于成人世界的内容或不能理解的内容时,这种注意力还会下降。比如,当一个六岁的女孩在看到电视剧中妈妈带孩子去公园里玩的情节时,一般会坐下来认真地看,而转到另外两个角色关于商业的交流的镜头时,由于对内容的不理解,则会将目光离开电视或者直接去从事其他活动。

另外,对学前儿童的电视注意也并不总是像家长所认为的那样盯着电视就想着电视,也可能儿童眼睛在看着电视而却在想着其他的事情。比如,一个五岁的女孩在看电视的时候,也可能是在梦想和电视内容没什么关系的其他的事情。在学前儿童从事陪伴活动的时候,一般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或者潜意识的电视注意,他们会根据听到电视里的声音来判断内容是否已经发生改变。像他们喜爱的节目的前奏、突然的一个噪音、一个熟悉的嗓音或者动作信息,都可能导致学前儿童对于屏幕取向和注意力的转移。比如,一个四岁的女孩边坐在沙发上玩北京奥运会福娃,偶尔听到警报、熟悉的广告词或者是儿童的笑声时,往往也会瞥一眼电视。因此,对电视注意力也难以给予很确定的定义,学前儿童的电视注意是多种形态的。

2.学前儿童的电视注意与观看习惯

学前儿童的电视注意也受到观看习惯的引导。当学前儿童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时,往往会转移注意力,但也有的儿童无论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都在持续收看,这与其收视习惯极为相关。学前儿童收视的时间持续得越长,这种行为继续的机会越大,即使遇到阻碍观看的困难。这个过程反过来也适用:儿童越长时间不看电视,他们在以后的时间里想看电视的几率就越小。无论节目内容如何,观众年龄大小,这种过程都是现实存在的。比如,有些对学前儿童看电视有所控制的家长在闲聊的时候会说,总也不看电视孩子就不想看了。

3.引起学前儿童电视注意的形式特征

特征信息理论是由洛奇等人1979年提出,后由休斯顿和赖特加以发展,成立了一种引起受众注意的理论。该理论强调了形式特征在影响儿童电视注意中的作用,某些形式特征常常和一些有娱乐价值、可理解的节目内容一起出现,而另一些形式特征则伴随着无吸引力的、难以理解的节目内容。儿童一旦理解了形式特征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形式特征就可用来作为那些值得注意的节目内容的信号。

电视所提供的外部形式特征是指制作和编辑技术所带来的媒体特征。包括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听觉特征比如音乐、发声法和声音效果等;视觉方面,比如移动摄影,动画和特殊视觉效果、行动和速度等。在本书第五章中曾提及的鲜艳的色彩、特殊的声音等都属于吸引婴幼儿电视注意的形式特征。外部形式特征的复杂性与学前儿童的电视注意有关。静态视觉形式越复杂,儿童的视觉注意力越低;动态视觉复杂度则与视觉注意呈正相关。但也有研究发现,对儿童来说,不同的节目,同样的视觉复杂度对注意力有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画面转换时,如果新图像能够符合儿童基于前面信息所产生的期待,则所需注意的意志力就减少。

三、学前儿童对电视的理解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学前儿童对视频规律一般有着很好的把握,他们能区分不同的节目题材,包括节目和广告。比如,当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主题音乐想起的时候,或者频道宣传片播放的时候,即使不看台标,学前儿童也会高兴地说要看少儿频道。然而,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对电视内容和作为一种媒介的电视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的想法与小学儿童以及婴幼儿相比,都不尽相同。

1.学前儿童对电视真实的理解

在前面曾有提及,儿童对电视的认知发展涉及对真实与虚幻的区辩问题。大多数学前儿童能够区分真实物体和电视化的形象,也能对演员和卡通角色有所区分。他们能意识到新闻的真实性,但却只有在他们成熟以后,他们才能对电视娱乐中的虚拟维度作出判断。总的来说,他们仍旧缺乏这样一种理解力,那就是:电视节目始终是为了舞台编造的,电视角色都是演员塑造的。比如,一个五岁的女孩在看过电视剧后还在抽泣,并哭着问妈妈可不可以把电视中的那个没有妈妈的可怜的小女孩接到家里来。但是,学前儿童往往可以部分理解电视广告的劝说性意图,因为他们就被这种劝说深深吸引了。比如,他们可以迷恋海苔小吃广告、可以对巧克力广告馋得直流口水,而当真的吃到的时候,却说没有电视里那么好吃。

2.学前儿童的电视理解能力发展

学龄前儿童和婴幼儿以及小学儿童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成熟程度以及对电视的理解能力尽管比婴幼儿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没有达到小学儿童的程度。学前儿童需要逐渐地获得以下领域的能力:

第一,对故事主线和叙述的理解,包括重新组建事件,明白顺序,区分中心信息和随机信息,因果之间的联系等能力;

第二,对人物的理解,这不仅包括对人物外貌的描述,还要包括对其人格特征、动机、感觉、个人历史以及社会取向等的描述,而且还要指出某一角色是如何和他人联系的;

第三,是对视频语言的理解,包括对视频表达的惯例和方法的理解,如特殊的效果,拍摄的角度,快慢的运动等;

第四,对任何一种电视都是制作品的理解,即使是现实题材的类型;另外,就是每一个电视内容的出演都需要许多对白和角色,等等。

学前儿童所难以理解的内容还表现在,在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以及各种形式的人为限制的复杂系统中,电视内容是受到限制的,电视作为一种产业受到系统中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这就更使得电视和现实之间有所区别,电视中所呈现的内容是有所选择的,是创造出来的角色,其中也就蕴含了超越于内容本身的对儿童世界观、价值观所起到的影响作用的因素。

3.学前儿童的负面电视理解效应——恐惧

因对有些电视内容难以理解,学前儿童往往会对电视内容产生恐惧。在生活中,学前儿童会对动物、鬼魂、魔鬼等超自然能力,或者那些看起来、动起来反常的东西感到恐惧,同样,他们对电视中的相关内容也会表现出恐惧。学前儿童也会对电视中看起来危险的内容而感到恐惧。比如,一个五岁的女孩在看一个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人在高空中走45度的钢丝的时候,会钻到妈妈的怀里,表现出为挑战者的担忧。学前儿童对虚幻节目的恐惧会表现出比现实节目更多的恐惧,比如对于新闻报道中自然灾害的报道的恐惧要低于对动画片中的怪兽的恐惧。家长面对学前儿童因对电视的难以理解而发生的恐惧时,往往会说“这不是真的”或者“这不可能发生”等来安慰孩子,而这些策略往往并不奏效;这个时候或许可以尝试抱抱孩子或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4.电视形式特征对学前儿童理解的影响

电视形式特征不仅可以吸引学前儿童的注意,对学前儿童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学前儿童可以依据动画、笑话或者音乐等电视节目的形式特征来区分哪些节目是给小孩看的,哪些节目是他们认为有意思的。有经验的学前儿童观众会找像动画、笑话或者音乐等这些特征,并且认为这些特征就表示该节目是给小孩看的或者是他们认为有意思的那类节目。其次,学前儿童可以根据电视的外部形式特征来判断节目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比如学前儿童明白带有动画就意味着不是真的。最后,外部形式特征对学前儿童理解媒介内容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外部形式特征显示了电视内容的结构,标志着像时间、地点的改变等叙述的重要因素。当用视觉和听觉的特征来突出中心信息和陈述抽象概念时,学前儿童可以从电视上理解更多的信息。对于教育节目而言,适当的速度、歌唱以及孩子们的对话等技术可以帮助孩子们详细说明信息和主题,有思考的处理信息和练习新技术。

但是,年龄小的孩子在理解外部特征尤其是那些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出现的事物的特征的含义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例如,研究显示,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常常把电视上的即时重放理解为对事件的真实再现。他们在理解标志着电视节目的结束和广告开始的代码上也有困难。广告和商业节目的相同特征使孩子们更难区分这两者之间的差别。

同类推荐
  •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佳航同志的专著《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研究》即将付梓面市。作者经过悉心淬炼,对其毕业时获得好评的同名博士论文加以梳理、充实和提高,以更具科学性、系统性的论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为她的博士生导师和书稿第一读者,我深为自己所带的第一个学生的刻苦精进和可喜收获而感到欣慰。记得初次与佳航见面时,她刚从媒体调入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踌躇满志地要从记者、编辑转型做新闻学学者。三个春秋过去,她虔敬地捧出这本十几万字的著述,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人生角色的转换,其间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甘肃省陇南市是2008年我国重大地震的一个重要区域,在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人口迁移和异地搬迁安置,是重建工作的一个重点。陇南市又是我国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地区之一,也是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研究这个区域的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对策问题,有着非常现实
  • 新编社会学大纲

    新编社会学大纲

    《新编社会学大纲》按照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新要求,根据作者20年的社会学概论教学经验,参加国内外同类最新和最成熟的研究成果,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集国内外业内关注的最前沿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实现了教学内容重组。全书共18章(每周1章),每章以核心核念为主导,知识点系统、清晰,构筑线索新颖,信息量大,既适应学生自学,又为课堂教学留下空间,是社会学概论的创新版。本教材既适用于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也可以用于新闻、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学。
  •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记者招待会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或个人邀请记者参加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开特殊会议,是宣传与新闻结合的较好样式。记者招待会为举办方提供了在同一场合面对众多媒体发布信息、宣传自己的机会,也为记者提供了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权威、全面信息的便捷途径。政府记者招待会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和新闻价值最大的记者招待会形式,它所传递的信息相对直接、权威和丰富,是新闻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
  • 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与教育

    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与教育

    中小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要从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热门推荐
  • 神级无敌仔

    神级无敌仔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打工者,他的工作地点遍布全球。他在西亚盖过楼,非洲修过路,欧洲摆过摊,日本打过炮(呃……别想歪)。总而言之,为了美好的未来,向钱看!!向厚赚!!!
  • 变身感悟录

    变身感悟录

    一名毕业生由于一次意外,偶然投胎重生,他(她)都会干些什么,做些什么!且看吊丝男,变身极品美少女得快乐生活欢迎加入!作品讨论欢迎加入/讨论,群号码:513926055有什么想法进群说!你得想法会作者采用哦!亲!要封面的话加群!群相册里有!
  • 青蛙弗罗格

    青蛙弗罗格

    他本是身份过亿万的商人,可一夜过后,他惊讶的发现他变成了一只青蛙。被人无情的丢入被污染的河水中,为了生存,他选择安安心心的做一只青蛙,并且为了改变河水的污染程度,做出了惊人的举动......
  • 惊醒的青春

    惊醒的青春

    盛世的繁华之下,永远都只是黄沙,没有鲜衣怒马,也可以潇潇洒洒,她叫婧丽,他叫杜兴,且看她俩如何在命运的泥潭中挣扎,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 不悔修仙

    不悔修仙

    得到千年的散修紫阳仙人,被心爱女子背叛,流落凡尘,转世轮回.云龙九现,麒麟乱世,四方云动,他们将如何抉择?
  • 异变纪元之霸者天下

    异变纪元之霸者天下

    异世时期,由于远古大陆的终结,整个大陆成为了虚无。这时候世界本源法则开始重新排序从而诞生新的纪元,可是就在排序的时候异像突变,世界本源法则居然化成实体凝聚在这大陆上诞生了这个纪元开始最重要的产物——能量果实。而我们这一个纪元名为混沌。混沌时期,大陆分为了三陆一海,分别被后世之人取名为,天王大陆,光明大陆,黑暗之森,乱世法海。而我们的主角就诞生在了天王大陆之上。段晨的强者之路注定会不平凡,看他如何横扫乾坤,震荡四方,霸绝天下。群号:194115412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 罪三生情三世

    罪三生情三世

    他追她三世轮回,只为报当日灭门之仇一世,她听信小人言,错杀他满门后逃逸他追她百年最终只找到她满含悔意的血书和一颗千年修为的内丹,他不甘。二世,她投生战乱之年,尘世动荡不安他只略施小计,便置她与万劫不复,终死与乱刀之下,他仇心未泯。百年后的都市喧嚣中,他终盼得她再次投胎,苦寻二十载,终让他找到了她。而我要讲的,便是这第三世的故事……
  • 行读的快乐

    行读的快乐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企业任职时期在国内外游历的40余篇散文,如秦淮河、成吉思汗陵、香格里拉、湘西边城、独秀山、美国、俄罗斯、罗马、荷兰、法国等国家和旅游目的地,文字大多以记事抒怀咏物为主,也不乏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遗迹的评价,能够从侧面反映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趣向,对读者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中国式艺考

    中国式艺考

    这是一部反映艺术生高考生活的长篇纪实小说,也是一个讲述莲儿等有志青年追逐艺术梦想的励志故事。中国每年有艺考生上百万,这是一支庞大而奇特的考试大军,他们的艺考之路充满艰辛、曲折和泪水,也有拼搏的激情、快乐和欢笑。莲儿是位极普通的女孩,她没有天赋异禀,学习成绩平平,但她有着对艺术梦想的执著追求。这部作品描述了莲儿走过的一段艰难艺考路,从选择艺考捷径、北京封闭集训、赶赴各地校考、冲刺文化高考,到最终成功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描述了莲儿和她的同学们对艺术梦想的执着追求,表达了望子成龙家庭的父女情深,也以小见大地展示了我国高考的宏大画卷。读来令人感动,催人泪下,发人深思。加Q交流哈3371340600
  • 异界之养鸡专业户

    异界之养鸡专业户

    李彪者,屌人也,时初御兽,英姿风发,人人爱之,惟菊爱三人组以其唯异,嫉之,尝欲爆其菊于室,李彪不以为意,以情动之,三人顿悟,皆服。古人云:能者,无所不能,不因外物耳强之,亦不因内情而夺之,谓之屌。今观李彪,古人诚不欺我。注明:此作品出现的所有人物包括主角名字都来自作者现实中的同学。如果有一天看见作者不再更新,也许作者已经被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