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500000003

第3章 引言

文学理论的生成,是文学理论话语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的过程。向度指的是文学理论生成过程中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倾向特点等,隐含着研究者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他们对文学的功能、价值等的不同认识,并决定着理论话语是否能够产生意义、产生什么样的意义及其影响力的大小。

在文学理论生成过程中,理论主体视野中的研究对象既可能是单个的文学要素,也可能是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学作为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至少包括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基本要素,被称为“四要素”或“四因素”。这四个基本要素,颜元叔表述为作家、作品、读者和时空,张廷琛表述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Abrams)表述为宇宙、艺术家、作品和欣赏者,而美籍华裔学者刘若愚则表述为宇宙、作家、作品和读者。此外,有人把世界表述为“自然”,有人把读者称为“接受者”,虽然名称各不相同,但都没有脱离四个基本文学要素的范畴。还有人在“四要素”或“四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一些要素,如文化、历史、语言等,从而把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放在了更加广阔的背景下,但并不否认上述四种要素是最基本的。

具体到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是两两组合的,从而形成世界—作者、作者—作品、作品—读者、世界—作品、世界—读者、作者—读者等几组单线,也可以是三三组合或多重组合的,从而形成更为复杂的关系(复线)。

文学理论的向度即由此而来。综观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虽然理论形态千差万别,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其产生、发展、兴盛、消亡也没有简单的、固定的模式,但文学理论总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总是作为研究者的人对文学的特定要素进行观察、思考与阐释的结果,因此,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学在理论话语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总是通过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研究者所关注的重心,从而使研究者与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学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种种不同的模式。文学理论话语之所以五花八门,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换言之,关于文学理论是什么,文学理论为什么,文学理论应该什么样等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可能会有许多答案,但从文学理论的生成过程及其内在本质、基本特点等方面看,不同的文学理论又可能具有某种相通性。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文学理论的向度进行判断,并发现一些规律。“文学理论能不能总结出文学活动的规律,文学理论发展本身有没有规律性可言,这是在文学理论科学性认识上(另)一个有争议的焦点”,虽然有些人否认文学理论规律的存在,虽然文学理论的规律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阶级和阶层中各不相同,并通过不同的文学理论形态表现出来,但它既然作为一门学科,作为一种社会性科学活动,无疑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是本书选择以文学理论向度为视角进行综合创新研究的理论依据。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向导。但长期以来,相对于文艺创作的日益繁荣,文艺理论(评论)较为滞后。文艺健康持续的大发展大繁荣呼唤艺术哲学层面的大智慧。

这一见解,对于文艺理论的发展是至为重要的。文学理论向度研究虽然称不上“大智慧”,却是以哲学思维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进行综合创新研究的一次尝试,目的是为文学理论界存在的诸多众说纷纭的问题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其价值不在于提出了新的概念范畴和理论框架,而在于提出了一种使文学理论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思路。至于如何才能达到哲学层面的大智慧,以及如何才能真正解决文学理论自身的问题,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仅靠充足的材料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合理的研究方法及艰辛的劳动。

概念的明晰是理论研究的前提。为了论述的方便,第一章对“向度”、“文学理论向度”等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概览式的回顾探讨了文学理论向度的基本情况,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文学理论向度的特征,阐述了它与文学理论范式、文学理论形态的关系,并明确了文学理论向度研究的意义。第二章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构建了本书的理论操作平台,在对文学理论向度进行历史分析及理论阐释的同时,指出了综合创新研究的可能性、原则与路径,并确立了自己的理论立场,起到一种理论构架作用。第三章至第六章是将第一章的内容展开的具体研究过程: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在文学理论向度视野内对“载体向度”、“本体向度”、“读者向度”及相关问题进行了逐一研讨,对古今中外诸种文学理论话语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辨析;第六章着重讨论了后现代语境中文学理论转向文化研究、关注影像文化、瞩目网络写作等现象,指出这些现象造成了文学理论向度的泛化,并就文学理论向度的回归与超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照应开篇的研究思路,使本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是对文学理论进行理论探讨的一次努力,有人把它命名为“文学理论形态学”,有人则认为称作“文学理论学”更为合适。它不同于一般文学理论研究的地方,在于其研究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理论。换言之,本书不是一种文学理论著述,而是一种“文学理论的理论”,它所着重研究的是文学理论的生成过程、形态变化及其中所包含的向度与规律,而不是文学活动的性质或特点,尽管在对各个文学要素及其关系进行探讨时不能缺少类似的内容。当然,文学理论的发展不是线性的简单过程,而是由多种过程、多项因素构成的复杂体系,在文学理论发展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该体系本身所具有的规律并不决定文学理论的演化必然朝向哪个方向、必然产生哪种趋势等,而是只能提供文学理论演化的可能性空间,决定文学理论趋势的大致性方位。这就带来了文学理论向度的复杂性与向度研究的诸多困难。

鉴于论题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有时候我不得不采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原因就在于“现象学并不纯是研究客体的科学,也不纯是研究主体的科学,而是研究‘经验’的科学,它不只是注重经验中的客体或经验中的主体,而且集中探讨物体与意识的交接点”,这与本书对向度的研究有契合之处。就像胡塞尔(Husserl)在其现象学研究中把外在世界的真实性“放入括号”、“悬置”起来,并用“还原法”(reduction)使研究对象还原到它的原始状态相类似,面对纷繁复杂、形态各异的文学理论话语,笔者也尝试撇开它们的表面现象,让具有向度意义的文学理论话语“浮现”出来,以期达到综合创新的目的。

尽管“现象学”理论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假定存在有一种永恒的‘实质’秩序,经验的个性化只是以后才加上去的”,这种观点所可能导致的绝对主义倾向可能造成理论研究的弊端,但现象学主张通过还原法“回归事物本身”,这一方法论是值得提倡的。胡塞尔用还原法把外在世界的真实性“放入括号”、“悬置”起来,使研究对象还原到它的原始状态,此即“回归事物本身”,目的是使不含任何经验内容的“纯意识”脱颖而出。回归事物本身和意向性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两个基本观点,这两个基本观点因带有方法论性质,使现象学产生了一定的实际意义。回归事物本身,也就是直观事物本身,即撇开事物的非本质部分,让现象的本质自己出来讲话。为什么要回归事物本身?这是意向性使然。由于现象本质上是“意向的”,即它总是指向意识本身以外的事物,意识自身即现象自身反而被遮蔽了起来,若要发现它的本来面目,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回归事物本身”。受此启发,我试图选择一个既简易又灵活的参照系,从向度这一视角对各种文论话语进行提纲挈领式的考察。关于资料的运用,主要选择对文学理论向度的生成或改变具有决定意义的理论观点进行阐述。

引言作为本书的简介,并未按照一般著述的习惯对书中所涉及的诸种问题全面铺开,或者对该书的价值、意义、可行性等进行逐一说明,而主要在文学要素及其关系的基础上引出“向度”一词,并在此基础上搭建本书的框架体系。当中外学者或者呼唤文学理论的“帝国化”,或者将自己的学术新著取名为《后理论》时,我却在写博士论文时尝试着从文学理论的向度回到它自身,不但显得不够“时髦”,而且实际上是走向了一条艰难曲折之路。因为国内外尚未有人以此为视角对文学理论进行研究,现成的、可以直接借用的资料非常少,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这一论题本身所具有的潜在价值,我的导师董学文先生及开题报告、预答辩和答辩过程中各位专家评委的鼓励与鞭策,还是促使我咬紧牙关继续攀爬下去。

同类推荐
  • 逍遥集

    逍遥集

    一个凡夫俗子闯进诗的殿堂,被那斑斓夺目的光芒刺得眼花缭乱,被古人慷慨的高歌、激愤的呐喊、委婉的吟唱和坦荡的宣泄所感染,于是喜欢上古典诗词。开始学古体诗词,写古体诗词,以为它精炼含蓄,是叙事抒情绝好的方式。用诗词来抒发一时的感受。有感则吟,临景则歌。
  • 岁月的风笛

    岁月的风笛

    本书是部诗歌集。以我解读的方式看诗人,陈国祥是自信的。而我非常看重自信,偏执地认为自信是人生最好的春药。因了自信的前提和基础,诗人的生活态度就表现出积极的层面。在《同学聚会》里,他“让熟悉的公式与符号/演化为跋涉人生的足迹暠。在枯燥的公式与符号之后,同学聚会上的内容已不再是简单或是诡秘的一张笑脸了。阅读后,可以得到快感,但是,留给读者更多的只能是思考了。
  •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本书包括了亲情之暖、友情之暖、爱情之暖、陌生人之暖四部分。全书收录《十四岁少年失忆事件》、《永远的粉丝》、《不寻常的生日礼物》、《神秘的刘教授》、《我欠父亲一颗真心》等36个故事。
  • 在夏日里画场雨

    在夏日里画场雨

    《在夏日里画场雨》收录了闵凡利自创作以来的20年间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的200余篇作品中精选出来的78篇风格各异的散文佳作,共分《故乡,和我的父亲母亲》、《看看咱的庄稼去》、《开放我们心花的万紫千红》、《人生是一棵爬满猴子的树》、《让狼舔舔你的手》、《阅读的芬芳》六辑。《在夏日里画场雨》中的这些散文作品情感饱~满,视角独特,想象开阔,内涵深邃。在这些作品中,对生活的感悟和描述绵细而稠密,对情绪的挥洒和开拓激烈而诗意。他给我们诠释了生命的迷茫与希望,剖析了疼与痛的根源,开启了人生的禅机与觉悟,直抵心灵,绽放着感染和感动。
  • 中华歇后语(第七卷)

    中华歇后语(第七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热门推荐
  • 我的喵呜生活喵呜日记

    我的喵呜生活喵呜日记

    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明媚青春,有那么一份晦涩不明感情,有那么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然而一去不复返,我们只能怀念着留恋着,静静成为一本厚厚的日记本。
  • Letters on England

    Letters on Eng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证道大荒世界

    证道大荒世界

    大荒世界,群山遍布,连接无尽时空。妖兽密布,更有绝世妖王,智慧通天。一神秘少年,穿越时空来到大荒,成为一名普通的家丁。开始了一段不得不说的传奇。
  • 易烊千玺之我很爱你

    易烊千玺之我很爱你

    袁:千玺,我爱你。千:我一直都在爱着你。两人的爱恋如蜜一般甜,可是却没有那样一路风顺,父母的阻挠,情敌的破坏,两人的吵架和不信任,他们还能在一起吗?请关注【暖心少年之易烊千玺我爱你】
  • 英魂之灵

    英魂之灵

    掌控灵气者,撼天震地,破碎虚空,练体者,淬炼自身,纵横九霄,踏灭乾坤,力破苍穹魔神复苏苍生荒,万灵掌者控江山因为一场密谋而穿越的枫炎开始了他一步步至尊的传奇,拥有灵气与魔气结合的灵气之首魔灵气,还有具备超级文明的古怪系统一段奇妙之旅就此展开,,
  • 阿烦

    阿烦

    一个连自己不知来自何方的女孩,她突然闯进我们这个高度文明的世界。她有点懵懂、彷徨,她不明白我们这个世界的道德、世俗、情爱、甚至游戏规则。她似乎不属于这个世界,但又好像存在于我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十生一世

    十生一世

    十生一世:世间就算有再多的苦难,都有我为你扛,你的笑容是我永世的幸福
  • 次元反派

    次元反派

    我只是发现了,这个世界的违和感,然后在以最为平常的一部穿越小说的方向进行推理,没想到,我就变成了人人叫打的过街老鼠!聪明一点有错啊!我是宅男很对不起啊!
  • 凯源之夜店王子追爱记

    凯源之夜店王子追爱记

    这个夏天我们一起毕业~这一天都是蓝天白云,随着相机“卡!”一声,印在照片里的是我们最美好的笑容。
  • 翻来覆去又逢君

    翻来覆去又逢君

    溪夏:“别打我,我是废柴,不会洗衣不会做饭。”洛潇:“那就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