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500000024

第24章 文学理论本体向度(1)

不同于载体向度的文学理论那样注重文学和现实、文学和生活的紧密关联,俄国形式主义者在某种程度上把文学和生活的关系“看做是对立的”。这一向度发端于1914年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针对未来派诗歌发表的一篇题为《词语之复活》的评论,使文学理论的生成指向了文学本体自身。

形式主义的出现主要不是为了纠正现有的文学理论,而是为了使关于文学研究独特性的观念能够成立,因此具有很强的向度意义。从这一方面说,俄国形式主义者对文学理论本体向度的提倡不仅是一种智性的偏爱,而且致力于创建一种新的理论体系,因为他们普遍感到难以容忍理论界的混乱状态,希望文学研究能够出现讲究科学性、井然有序的局面,才主张将“非文学”排除在外,尽管他们对文学与“非文学”的划分未必完全符合实际。

形式主义者不再认为文学是一种言志、载道、表情或达意的载体,而是把文学作为一种独立自足的本体进行研究。他们既以“主观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反对派的面目出现”,又拒绝“19世纪自由思想家的现实主义的和意识形态的批评方法”。因此,他们对世界、读者、作者等文学要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千百年来文学理论界争论不休的再现与表现、客观与主观、形式与内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等问题,要么将其“悬置”起来,要么对其持否定或批判态度,甚至提出文学作品是纯形式,它不是物,不是材料,而是材料之比。正如任何比一样,它也是零维比。因此作品的规模、作品的分子和分母的算术意义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们的比。类似的观点,极大地改变了文学理论的面貌,使文学理论的本体向度得以确立。

进一步说,本体向度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研究的意义不在于把文学当做某种哲学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反映,不必从文学中寻找作者或其他人的政治、宗教、道德等世界观;也不在于把文学当成社会现实的反映,从文学中去研究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或民族心理的变化;更不在于把文学当成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从文学中探寻作家的传记、轶事及心路历程,而是要把文学特别是诗歌和小说作为独立的对象进行研究。有的理论家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俄国形式主义者的目的主要在于探索文学研究的新理论,而不在于为文学寻找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本体向度的文学理论并不固守于某种传统的理论模式,而是将文学研究的兴趣聚焦于文学作品这一个“点”,将注意力集中在文学的语言或形式上,不断地向纵深开掘,使文学理论总体上呈现出脱离其他要素、以文学自身为本体的特点。

形式主义者排斥内容,强调形式,以“形式决定一切”取代以往载体向度的文学理论对内容的强调,并对传统的形式和内容二分法进行了激烈批判,因此,诸种“形式主义”倾向曾被称为“康德主义的翻版”,甚至被批驳为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后来,社会政治压力使俄国形式主义被迫告终,其标志是“什克洛夫斯基在1930年1月发表文章表示放弃形式主义”。实际情况是:自1922年托洛茨基在他的《文学与革命》中用专章批判形式主义之时起,本体向度的文学理论“事实上就一直不断遭到攻击”。

关于“形式主义”一词的由来,伊格尔顿提出:“因为形式学派坚持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颠倒的观点,才使他们从对手那里获得形式主义这个贬义的称号。”也就是说,“形式主义”一词并非是俄国形式主义者自己提出来的,而是其对手强加给他们的,主要原因在于有关的理论家强调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内部依据是其形式结构,否认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性及价值,只把内容看成是为形式的存在而必需的手段,即把内容看成是形式的动因,从而把形式的地位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关于这一点,雅各布森本人后来回忆说:“‘形式主义’这种说法造成一种不变、完美的教条的错觉,这个含糊不清和令人不解的标签,是那些对分析语言的诗歌功能进行诋毁的人提出来的。”

一、本体向度的由来

如引言中所述,“本体”概念从词源上说来自于“ontology”一词,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本体”是一个重要范畴,他认为只有“本体”才是能够独立存在的。17世纪的郭克兰纽首次使用了“本体论”一词,从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本体论学说。最早把“本体论”这一术语引入文学理论批评领域的是美国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约.克.兰色姆,他在《诗歌:本体论札记》中认为,诗歌的主题“可因其本体即其存在的现实各不相同。因此,批评或许再次像康德当初想做的那样,是能以本体分析为依据的”,兰色姆极力倡导“本体论批评”和“文本中心论”(textual criticism),对20世纪文学理论本体向度的生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前所述,在兰色姆的理论中,“本体”常与“实质”、“根本”等词并用,他总是在需要强调什么时就称被强调的对象为“本体”,可见他所言的“本体”已与哲学上的本体概念有所区别。本书中的“本体向度”与郭克兰纽、兰色姆的“本体”概念都有所不同,特指把文学文本当做研究重心的理论向度。20世纪初期,索绪尔所倡导的共时性语言学研究方法启发了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进而推动了以什克洛夫斯基、普罗普等为代表的俄国形式主义的发展。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将文学研究的注意力引向了文本本身,普罗普在《故事形态学》一书中对俄罗斯童话故事的深层结构模式的分析更是将文本放在了文学理论的核心位置。这种对文本本身的关注在欧洲很快形成了一种潮流,罗曼.雅各布森、托多罗夫、罗兰.巴特等将符号学与结构主义结合起来,对各种各样的文本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和分析,推动了以文本分析为中心的潮流。在美国,则形成了著名的新批评派,这一学派反对以往的文学研究对文本的忽略,强调应该以文本“细读”(close reading)为基本手段对文学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符号学和结构主义为思想源泉的文学研究将文学的本质视为“文本的世界”,也就是“写作活动的形式和结构的世界”。至此,本体向度的文学理论正式出现了。

形式主义理论最初主要来自于对传统文学理论的载体向度所进行的批判,批判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俄国学院派,二是象征派。俄国的学院派文艺学形成于19世纪中期,19世纪下半叶达到了高潮,包括神话学派、历史文化学派、历史比较文艺学、心理学派等,研究者受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某些文艺思想与欧洲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双重影响,其主要观点是现实主义与实证主义的混杂。以历史文化学派为例,他们的一个根本原则是把文学视为民族的历史生活与历史发展的反映,强调文学与现实的必然联系,把文学作为研究历史时代和社会生活的手段。他们认为,要对一个作家做出评价,首先要看他反映社会现实的程度,这就有必要研究其全部作品,掌握大量的原始资料,比如书信、手稿、日记、回忆录、自传等。在俄国形式主义者看来,历史文化学派的上述理论见解不仅把文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搞得模糊不清,而且把文学作品等同于历史文化文献,把文学史等同于文化史、社会思想史、宗教运动史等。因此,形式主义者对历史文化学派的理论观点提出了尖锐批评,从而为本体向度文学理论的生成奠定了基础。

俄国形式主义者除了反对以历史文化学派为代表的学院派之外,他们也不满于象征派对文学作品的主观解释,反对一切把文艺研究变成主观解释或烦琐考证的观点,坚持文学研究的客观具体性。出于对实证主义的纠正,他们认为实证主义以文学作品生成的根源与过程作为研究重心,使文学研究变成了哲学、历史、心理学、美学、种族学和社会学等的松散结合体,从而造成了文学理论的独特性被相邻学科淹没的局面。比如,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批评家们致力于对个别作品的渊源、传记、历史道德和思想等进行“外部研究”,忽视了对文学内在特征的探讨,从而使理论家们变成了一种从事“手工织布”工作的人,将文学看成是一种能提供无足轻重、漏洞百出的考据学证据的历史文献,有的批评家甚至将大量精力放到对“普希金到底抽没抽过烟”之类的问题进行考证上,给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带来了不良影响。本体向度的文学理论极力扭转的,正是这种偏颇的理论倾向。

形式主义者认为,搞清一部作品何以形成它的结构,即搞清作品运用了一些什么样的技巧和惯例(“什么样”),远比搞清作品究竟反映了什么(“有什么”)更重要。艾亨鲍姆因此称其研究方法为“形态学”方法,以区别于一般的心理学、社会学等方法,因为后者研究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换言之,他们努力论证文学研究的独立性,并试图改变以往研究者将自己变成二流的“人种学家、历史学家或哲学家”的状况。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任务,因为它不仅是选用某种方法而不用另一种方法的问题,而且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质的问题。正如艾亨鲍姆在概述自己的理论原则时指出的那样,形式主义理论面临的“不是怎样研究文学,而是文学研究的题材实际是什么”,他们企图创建的是一门独立的“文学科学”,这是将其称为本体向度的现实依据。

本体向度的文学理论在定义其研究对象时既然要考虑文学研究的特殊性,那么这一定义势必要把文学是“模仿”或“表现”的所有其他定义都排除出去。形式主义者指出,“文学‘手织布’说把文学或是看做表现作者的个性和世界观,或是看做模仿地(也即现实主义地)再现作者所居于的那个世界;或者,最典型的是,看做两者之混合,凯瑟琳.贝尔西(Catherine Belsey)把它描述为‘表现现实主义’”。形式主义者对这些观点是不认同的,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一旦把文学文本看做是表现或再现的一种工具,就很可能忽视文本的文学性质的特殊之处。在此理念指导下,俄国形式主义者普遍认为,把文学视为作家个性的表现,必然导致从传记和心理方面研究作品;而把文学看成为一定社会的画面,必然导致从历史、政治或社会学方面对作品进行探讨。形式主义者甚至也不能容忍“艺术是形象思维”的象征主义观点,原因在于,虽然这一观点承认艺术中的思维不同于传统哲学思维,但它终究会导致艺术研究超越艺术自身而成为一种知觉形式,成为认识论和心理学,从而导致丧失文学自身。这是本体向度的文学理论主张作者、现实、客观世界等要素在文学中的地位并不重要的原因,并通过对作家、现实等要素的阐释表现出来,分述如下:关于作者。作者的地位在俄国形式主义者那里,相比于传统文论来说大大有所改变,因为他们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具体的文学作品而是文学性,从而使作者再也不像在以往的文学理论中那样居于主导地位,正像奥普西.布里克指出的那样,“‘奥波亚兹’主张,没有诗人或文学形象,只有诗和文学”。也就是说,文学同作者的个性、想象力及创作倾向没有什么关系,一部文学作品只和一般的文学有关,其中具有理论意义的不是作者,而是文学性。形式派主张以文学性作为研究对象,是立足于文学独立自主性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而“作者只不过成了他那一行的里手、工匠和文学借以或多或少独立发展的媒介,仅此而已”。麦舍雷、布里克等人都持相同的观点,布里克甚至声称,没有普希金,《叶甫根尼.奥涅金》照样会被写出来,正像没有哥伦布,美洲早晚也会被人发现一样。

因此,形式主义者不再把作者看成是善于幻想和具有天赋的人,而看成是能工巧匠,可以把他们偶然发现的材料随心所欲地加以安排,只要他懂得文学,懂得文学性,是否懂得生活无关紧要,因为生活是和作者的写作任务不相干的。他们认为,文学的独创性仅仅在于现有的手法重新产生作用,并不在于以过去作家们的实际经验为基础发挥个人的想象,这一观点不只是新批评派在攻击“意图谬误”论时所使用的绝招,而且是形式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因此,他们强烈反对文学研究中的传记批评,并且提出,传记的作者决意要确定普希金所痴恋的那位女子是谁,结果却破坏了它的传奇地位,随之也破坏了它在诗歌阅读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把传记和文学、作者和作品等之间的关系颠倒了过来。

同类推荐
  • 五洲见闻

    五洲见闻

    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外交官,在外事和外交战线工作多年,足迹遍及五大洲,退休以后,根据自己在世界各地的见闻,用散文的形式写了不少回忆文章。作品平实严谨,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对于多国的风土人情、风光物产、地理地貌、历史沿革,乃至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等,均有所介绍,其中尤其对他曾经常驻过的荷兰、英国,以及任过大使的葡萄牙的记述较为详细,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新中国的一些外交史实,也可以了解许多国家和城市的概况概貌,可称为一本有关世界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3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3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共4册)(精)》由李康学所著,这部汇集李康学数十年文学创作作品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地区历史文化集大成之作。李康学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地区留下的印记,拾掇民族地区传奇的历史;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并用散文笔调创作游记美文,把武陵地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描绘得惟妙惟肖。
  • 钱玄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钱玄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近来看见《上海时报》上登有广告,说,有《灵学丛志》出版;此志为上海一个乩坛叫做什么“盛德坛”的机关报。其中所列的题目,都是些关于妖精魔鬼的东西。最别致的,有吴稚晖先生去问音韵之学,竟有陆德明、江永、李登三人降坛,大谈其音韵。我看了这广告,觉得实在奇怪得很,因此花了三角大洋,买他一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怪事。
  •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是女诗人余秀华的首部个人诗集,共收录其精选作品100余首,内容始终围绕爱情、亲情、生活感悟和对外面世界自由的向往。余秀华一直生活在乡村,出生时脑管肢体的部分受了损伤,但这一切似乎与她的诗人角色毫不违和,她以为“就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诗歌)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她的诗有着大胆的想象和刻骨铭心的爱,语言也具有直击读者内心的力量,她的诗苦痛但不阴暗,大胆而又清纯,给人信心,充满阳光。
  •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尤以为“清风”呐喊的篇什多些,故而作者许咨新把书名取为《呼唤清风》,也表达了本书的倾情关注,寄托了笔者的真诚愿望。 全书分为三辑,共99篇。“清风篇”,以反腐倡廉为主题,劲吹清正廉洁之风的杂文、时评。“随想篇”,多为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感而发、不妨一说的杂谈、随感。“拾贝篇”,则为杂文、随笔、散文及数篇初涉文学的萌芽之作。
热门推荐
  • 绝代风华:倾世绝焰

    绝代风华:倾世绝焰

    一代杀手王居然穿越成奶娃!她悲愤,姐很安静,但姐闹起来很要命!且看她如何搅乱七大家族,收获美男心,一步步成长,与心爱之人站于巅峰,傲视武神路!
  • 诺戏美男

    诺戏美男

    他与她生死相随:错爱,爱错,她伤人伤己。他为她痴迷无悔:她罪不该如此招惹他,伤害他。他因她甘愿毁灭:情何以堪,心本木石,偏偏为她赴汤蹈火。他逃避她的爱:爱上她不自知,自知时却是失去时。他与她笑看人间:谁让他遇见她时,她已然遍体鳞伤。他路过她的人生:他爱过,但终究无果。红颜知己教她正视自己,尽管知己也是情敌。为爱,知己学会成全,却是她永久的伤。
  • 饮水知冷暖

    饮水知冷暖

    红色的眸子里无一丝情意,“若这天下容不下我,那我便不容这天下”“我非妖非魔,为何你们都想除掉我?”“哦?我会为一个女人失去理智?”
  • 姑娘,我真的不是黑社会

    姑娘,我真的不是黑社会

    我叫陶霂,今年十九岁。大二医学生。一名来自贫困山区的黑二代,靠着自己的努力拼搏脱离了自家的黑势力范围,以为从此就可以过上幸福快乐的大学生活。呵呵。什么?!三姨开了新盘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才大二在校黑社会?!!多出来的妹妹什么鬼?!!!哦喽!我的大学我的日常!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李小龙传奇异界行

    李小龙传奇异界行

    武术家李小龙先生在奇异世界复生了,看一代伟大灵魂,如何在异世再创辉煌,重塑巅峰!群号:59176584
  • 实干,比空谈更重要

    实干,比空谈更重要

    实干是实现梦想、成就事业的力量。本书以“实干”为主线,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全面阐述实干胜于空谈的意义,实干在工作中的价值;下篇提供了紧抓实干的21个切实有效的方法,旨在培养职场中人实干的优良作风和工作理念,戒掉空谈的毛病,提升行动力与执行力。
  • 冷心情僵

    冷心情僵

    雪墓之内,我自黑棺之中坐起。一睁眼,世间已过去十万年。陌生的世界,科技修真共存。曾经无敌的我,成了蝼蚁。我本一心求死,直到女儿在我怀中神形俱灭,我的人生才有了意义。当今最强的叶家圣人叶星河,便迎来了岳父的复仇。
  • 墓至冥

    墓至冥

    穷困潦倒之际,我和刀子被迫干上了挖图的买卖,却不曾想近期的一桩生意,竟然与我失踪已久的祖父有关。最为离奇的是,一名半人半妖的神秘女子居然贯穿南北中国,始终在我们的视线之中。最后,所有证据都指向结余中日公海上的一座无名小岛。我和刀子本着为国争光,发扬人道主义救援精神的原则,当即拍板决定即日启程,挽救这批文物于水深火热之中。
  • 废材逆袭:异世结界师

    废材逆袭:异世结界师

    世人皆知,“他”是凤家最纨绔无能的废材小少爷,废物之身人可欺之。谁知一朝魂醒天才复苏。万年一见的灵武法三修天才从此闪瞎眼,就问你打脸不打脸。从此组团打怪、升级收小弟,大神混得风生水起。只是,“他”竟然还有一名未婚夫?!小伙伴们表示世界观被刷新了。“他”笑,“他”是无辜的。某美男也笑。“九月,我们可是两小无猜呢,你忘记了没关系,为夫一直都记着。”“……”“来,谈完婚事,我们该谈谈孩子的事了……”……某魔君默默拔刀。柳家少年捂眼:花花,我眼睛疼~卓家少年拉过对方,眼不见为净。众人伤害+N。齐问,我的好朋友们经常当场秀恩爱怎么破?!在线等,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