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000000049

第49章 传媒与男性研究(3)

第三节 男性对传媒塑造的性别气质和角色定型的认同——以一次大型调研为例

2006年7月笔者所任职的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展开了“大众媒介与大学生发展”的调研,对北京市十所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本、研在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和对象首次按分性别比例进行了精心设计,问卷采取了调查员在各大高校半随机、半择选发放,被调查者现场填写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7%。调查样本的性别构成情况为男性42.13%,女性57.87%;年龄构成情况为15—20岁26.64%,21—25岁59.84%,26—30岁11.40%,35岁以上2.12%;专业构成情况为理、工、农、医类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9%、16%、5%,文科占42.68%(其中新闻专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0.8%),其他占7.4%。

1.调查发现

(1)“贤妻良母是女性天职”的观念认同出现了支持派、反对派、冷漠派各占三成的局面,但分性别数据显示五成多的男生更倾向于维持传统。图8-1显示: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以及“九五”世妇会后近十年来对于“男女平等”观念深入而持久的宣传教育,首都十所高校的大学生对于“贤妻良母是否是女性天职”的观念已经出现了非常典型的分裂趋势:非常同意此观点的比例是10.72%,比较同意的是27.81%,感觉一般的是31.85%,不同意的是24.67%,非常不同意的是4.95%。可以说,支持派、反对派、冷漠派三分天下,彼此各行其是。

但是从男女交互分析的数据来看,选择“一般”的分性别数据较为平均,男生29.9%,女生33.3%。但是其他选项的男女差异均很明显:选择“非常同意”的男生高于女生12.1个百分点,选择“比较同意”的男生高于女生9个百分点。因此可以说,一半的男生依然看重女性的妻职和母职角色扮演,并且这些男生在意识中依然维护着“贤妻良母是女性天职”的传统性别角色分工。

(2)四成多的男生倾向于认同“女性不如男性有管理和领导能力”。

对于男女两性在管理和领导能力上的差异,首都高校受访大学生中,不同意此观点的有36.36%,其次是持“一般”态度的有27.78%,比较同意的有22.12%,非常同意的有7.17%,非常不同意的有6.57%。虽然反对“女性不如男性有管理和领导能力”的人数比例是最高的,但是“非常同意”、“比较同意”的比例也不少,另外约1/3的人选择了“一般”,说明了大多数受访的大学生认同“女性不如男性有管理和领导能力”,或者对这个问题持漠视态度。男生选择“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由此可知四成多的男生倾向于认同“女性不如男性有管理和领导能力”。

(3)对传媒中“男人挣钱,女人花钱”的说法,七成多男大学生表示理解,超出八成的男大学生表示不赞同,说明了大部分男性受访者对传统性别文化中自身作为受益者和受压迫者的双重角色的清醒。

“男人挣钱,女人花钱”的说法是源自传统性别角色对男女两性价值的定型,因为作为社会资源的占有者,男性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而女性往往需要依附男性而生活。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52.28%的男性受访者理解“男人挣钱,女人花钱”说法背后的根源,与男性更多占有社会资源、得到更多价值回报,以及被赋予更多征服世界的理想期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并不赞同此说法。不理解并且表示反对的男性受访者比例也分别为20.05%和9.90%,只有不足五分之一的男性受访者(17.77%)既理解也愿意接受这样的说法。综合来看,表示理解的受访者比例为70.05%(52.28%+17.77%);不同程度表示反对的比例为82.33%(52.28%+20.05%+9.90%)。

可以说,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原有的男性特权受到了冲击,特别是女权运动的影响,使男性在现实生活中需要面对比以往更为严峻的生存环境和挑战,相当一部分男性在内化传统的男人标准时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出于自身现实的需要,较多比例的男生选择反对原有性别体制中令男性感到压迫的要求。

2.概括而言,这次调查的结果反映出男性对传媒塑造的性别气质和角色定型的认同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1)对于男女平等的理念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实问题,男大学生存在着观念上积极接受而行动上却消极对待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一方面与社会大环境中传统的性别秩序依然影响着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男大学生对性别问题不够重视、不够关注有关。

(2)对于性别平等的认同存在着宏观认同而微观不认同的差别,反映在多个维度的调查中都有相当数量的男生表现出维护传统性别秩序的态度。这说明了男大学生在认同性别平等观念上具有功利性、片面性和两面性,不能应对传统性别体制下既有利益和性别平等的干预措施所带来的利益受损之间的矛盾。

男大学生尚未全面进入社会参与的各个层面,即抱有如此两面性的态度,惶论在社会参与的各个方面享受着传统的性别秩序和性别文化所带来的利益的男性,特别是精英阶层的男性,他们更缺乏自觉反思既有性别秩序的自觉性和迫切需要;当性别平等推进以政策贯彻和行政方式推广时,难免陷入机械性、表面性、应付性的循环之中,不能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的性别秩序,也不能将性别平等理念真正渗透到人的观念和行为之中。因此,改善生存环境、提升观念意识的效果并不显著,很多复杂而深切的问题还得不到解决。

第四节 对传媒促进男性文化健康发展的建议

目前,男性研究在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本土化、学科化和系统化不足这三个方面,因此需要有效利用国外成果并开发本土学者的研究成果,鼓励各学科各领域的学者关注男性研究,将男性研究作为中国性别研究的一个有力同行者,从男性研究特有的理论、方法以及相关领域深入下去。

传媒的选择功能、呈现功能、解读功能、塑造功能,决定了其作为一种社会建构途径的相应权利与义务。为了更好地促进男性研究、推动中国男性文化健康发展,媒介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改建和自律。

1.改善媒介生态环境,加大性别平等的宣传力度

在中国,由于男性研究历史性、阶段性地并入了女性研究/性别研究的发展轨道,并且从研究力量和研究影响来看均呈现“小众化”的局面,因此借助女性研究/性别研究已经搭建的各种研究、实践和监测平台,展开先进而健康的男性文化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传媒的生态环境,继续加大性别平等的宣传力度。

2.丰富性别研究和监测的层次

在已有的媒介内容的监测中,增加以男性研究为主体、以男性研究的议题为主题的视角和方法,促进中国本土的男性研究进一步发展。

成立于1996年的妇女传媒监测网络作为国内首家专注性别和传媒议题的NGO,开辟了专栏连载社会性别读书小组讨论的精华摘要,2002年12月研讨的主题即为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著作《男性统治》。

2003年2月,社会性别读书小组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了座谈,由荣维毅主持,围绕女性文学研究专家盛英最新的研究成果,即“对男性作家的男权话语批判”这一主题进行。20余人参加了此次座谈,并邀请了男性学者参与。这些活动标志着妇女传媒在性别研究方面已经进入到男性研究的初步领域。

3.加强专业教育与学术研究影响力,提升媒介工作者的平等观念

长久以来,媒介塑造的男性和女性形象均存在着刻板化的问题,对两性报道也存在着议题差异和力度差异等不均衡和不平等的现象。通过对媒介工作者进行性别培训,可以增强其性别敏感意识,消除“颠覆男权就是用女权压倒男人”、“只报道女性就是性别平等”等误解,提升媒介工作者平等积极报道性别议题的意识。

同类推荐
  •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钱学森之问,使得教育的问题更加凸显。如何站在历史、人生和全球的高度,找准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基于大量教育教学实践和案例,结合我国当下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和普遍认识,结合自身理工科学术背景,采用工程过程、方法,结合人从婴幼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提出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教育工程设计的核心原则、主要目标、体系框架、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工程中的作用,并对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本部著作对新世纪中国在战略部署、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民生问题、领土主权、人文社会、生态环境、外交格局和改革方向等领域面对的种种成就和挑战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与透析,对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成就与挑战逐个进行客观理性地梳理,是一部对中国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解读的战略性、前瞻性、可读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战略性著作。
  •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即中国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怪现象。“超现实”即中国今后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改革。这是一本时政普及读物,核心为点评当今各色社会问题,专注于点评当代中国各色现象与事件,也有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近代史专家雷颐,通过通俗的讲解、评论、分析,使读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政府改革的努力与期望落空,什么样的力量使某些事件像轮回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反复演出。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本书是一本探讨角色理论的学术专著性教材。全书的基本框架分为三编:第一编角色总论,第二编角色分论,第三编角色建设,每编由若干章内容所构成。本书对就读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志于探讨角色问题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家有狐仙是美男

    家有狐仙是美男

    “大哥,我有点接受不了啊,我这承受能力也不强,你不要吓我行不行?你是哪个真人秀剧组跑来恶作剧的吧?”啪……突然停电,房间里变得黑漆漆的,夏子瑜觉得心脏要跳出自己的身体了。男人走向窗户拉开窗帘,月光洒了进来,他转过身对着夏子瑜伸了个懒腰,然后夏子瑜看见了他身后冒着幽蓝光环,一条条白色狐狸尾巴像花般散开出来,发着蓝光,男人双手交叉:“我叫白初禹,不叫什么狐仙。”
  • 步步惊婚:总裁的心尖前妻

    步步惊婚:总裁的心尖前妻

    前男友抛弃自己,娶了更有钱的女人。婚礼当天她才知道,那个女人竟然是自己的继妹妹。他说,你需要报复吗?我可以帮你。她却不知道,他也是带着目的……
  • 网游之重生狂神

    网游之重生狂神

    上一世他碌碌无为,重生之后他发誓要改变自己和兄弟的结局,于是带着三个过命兄弟在游戏里面开始属于他们的传说,当别人辛苦砍普通怪的时候,他们在打boos,当人家还在为白银装视为神装的时候,他们已经满身白银装了,,,,,,白手起家塑造传奇,且看他们在游戏里面如何成为传说
  • 黑色与白

    黑色与白

    失去四年记忆的景白又再一次回到校园,回到校园后的她周围不断不断发生意外和诡异的梦境,学校坠落事件、楼顶的眼睛、泳池意外、梦里诡异的女生、跟在景白身后的男生!这一切和她失去的记忆有什么关系?她该怎么寻找她失去的记忆,她又该怎么选择?这部作品,只是所有故事的前言,更多的解释与谜题都在《黑色与白之灰》里,如果喜欢那就多多收藏吧!
  • 社会常识全知道

    社会常识全知道

    本书汇集了2000条人生必备的社会常识,内容涉及形象常识、礼仪常识、场景口才常识、语言沟通常识、社交心理常识、与人相处常识、识人常识、人脉常识、办事常识、送礼常识、宴请常识、潜规则常识、职场生存常识、创业常识、理财常识、休闲常识、安全常识、防骗常识等。只有掌握这些社会常识,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拥有优雅的礼仪、卓越的沟通能力,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人际关系,办好各种难办的事,建立广阔的人脉,获得财富和成功的青睐。
  • 鼠探

    鼠探

    纵横世界各地的江洋大盗遭人下药陷害,变成货真价实的小白鼠。为恢复自己原来的身体,被迫与慵懒男孩李毅林一同前往孤岛旅馆完成下药人“L先生”所要求的游戏。慵懒男孩万万没有想到美丽闲适的孤岛旅馆上完成的游戏,竟是破解杀人恶魔掩盖真相的诡计,三天两夜,孤岛旅馆究竟会有多少人成为杀人恶魔的祭品,侦探又能否揭开迷雾,揭示杀人魔伪善的面纱...................
  • 洪荒玄清道

    洪荒玄清道

    一个现代学生,重生到洪荒世界,成了三清的弟弟。从此,他开始了不平凡的人生。巫妖大劫,三皇五帝,封神演义,西游记。。。诸多神话,一一上演。敬请关注。
  • 斩鬼录

    斩鬼录

    一个神秘的同租女子,一件件深埋于泥土中的往事,那些善恶难辨的真假故事,全都在告诉我,鬼,远远比不上莫测的人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情感写真:寂寞白领

    情感写真:寂寞白领

    爱情是什么?寂寞是什么?在都市的森林里,我迷失了自己。或许望向更遥远的地方,我会找到我的爱,可是上了网的爱情就了无遗憾了吗?收拾心情,我踏上寻爱的路……
  • 重生之追美传奇

    重生之追美传奇

    在自己初恋的婚宴上,张讯不幸醉酒身亡,醒来却发现自己到了一个黑暗阴森的大殿——阎罗殿!阎君是个小老头?好吧!认个大哥好回家。前世错过的爱不再错过,前世没得到的今生要得到!幕后老板,地下黑帮老大,外星科技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