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000000044

第44章 影像观念与性别凝视(3)

最后,来看图雅面对众多求婚者,她表现出的对于婚姻本质的一些看法:

细节一:在离婚办理处,图雅说:“巴特尔也跟我过。”办事员问:“那你们还离婚干什么?”图雅说:“我再找个男人跟我一块养活巴特尔。”办事员问:“那人家能同意吗?你愿意吗?”图雅沉默了一下说:“反正谁跟我养活巴特尔我就嫁给谁。”

细节二:图雅说:“今天来了第六拨求婚的了,还没有人看上我。”巴特尔说:“人家看不上我。”图雅说:“反正谁要我就得要你。今天下午来了几个求婚的,我还以为给他自己说,弄了半天是给他爸说。”巴特尔问:“多大岁数了?”图雅:“64了。退休的老师,有退休金。他说以后能给咱孩子辅导学习,将来能上大学。你说我嫁不嫁给他?”巴特尔沉默,图雅则盯着镜子中的自己。

从巴特尔和图雅相继丧失劳动能力开始,他们的婚姻便遭遇了自我生产和生活延续的困境。这是连马克思主义也不能作出解释的难题。图雅提出“交易自己”的婚姻设想,实际上是用伤害自身的代价来转嫁婚姻中情感、家庭义务、道德和经济所面临的重重压力。如果说她的抉择是出于婚姻道义,那么她提出的再婚条件实际上已经蒙尘于婚姻的神圣性;如果说她这么委曲求全是出于对巴特尔的爱情,那么当她爱上森格并嫁给他后,也伤害了她作为森格妻子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如果说图雅是希望保全对家庭义务的高尚奉献声誉的,但是最终她也逃脱不了引发争夺、暴力的命运。

如果你对自己的欲望是无意识的,由于你把欲望投射到他人身上并试图控制他人以便满足自己的需要,你就会不知不觉地成为自己欲望的俘虏。意识不到自己的愿望和需求,甚至于不知道自己有所需求,你就会执迷于成为他人欲望的对象,即迷恋于占有别人的欲望。于是,你再也不会觉得你是自己的欲望的主体即行为和感受的主人,而是感到自己受着别人的欲望和需求的控制。

《图雅的婚礼》以女人自觉选择交换自己作为故事的开端,以质疑这种行为的道德性和幸福感作为新的提问的开始。它也深刻地揭示出一种两性生存的丛林定律:一个为“高尚”而献身的女人,却不必然能够为自己“解套”。她将永远面对男人之间的战争,而她无论如何牺牲也不能平息争端的爆发。作为“劝架人”她注定是不合格的,即使输出、让渡自己更多的资源也不会改变这个格局。正如鲁宾三十年前所预见的:女人交易的过程中,无论实施者是谁,女人永远处于交易过程中,并承担交易的所有惨痛后果。她如果得到,也将是对自身命运的悲鸣,于整个社会和运行体制,也许只是不痛不痒的抓挠。

第二节 中国社会、影像镜鉴与性别——从《小城之春》、《爱情的牙齿》、《第三个人》谈起

在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的话语体系中,截取典型影片来阐述有关性别与社会、性别与文化乃至性别与任何抽象层面的形而上之间的关系,似乎具有某种按图索骥的意味:在颇具规模的性别批判的罗网下,电影的文本内涵被系统地提炼和概括出来。而这个过程也促成了某种事实的逐渐呈现,那就是“性别”作为一种话语,在边缘的位置上被建构得愈加宏大,生机勃发。

但是恐慌也在静悄悄地蔓延:观者(包括一般消遣性观众、批评家及其他)一边从单纯的性别角色中找寻关于两性关系的价值规范,一边历经着银幕上女性群体气势汹汹的控诉、乞怜;满眼皆是从忍受到封闭自我经验的“设定结局”,直要看得人恶心呕吐不可——这样过度单一、且被刻意塑造成某种范式的“经验性”要素,成了电影肌体里悄然入侵的癌细胞,也让女性主义引以为傲的敏锐钝化,尖锐不再。

如何在繁复的影像世界中发现性别政治与经验呈现的“变”与“不变”,从概述的性别角色与社会文化变迁中开启解决问题的通路,成为了“阐释期待”中最具挑战性的核心。而在像科学技术、剪辑技巧、观念叙事、画面语言等这样超越文本之外的范畴中,注入性别批判独特的视角,也将成为增益电影内外附加意涵的“再创造实践”。

《小城之春》(费穆版)、《爱情的牙齿》和《第三个人》这三部影片,貌似风马牛不相及。它们拍摄出品的时间、反映的社会问题乃至女性角色的设置,都有各自完整而丰富的系统,从性别研究的传统方式和思路出发,很难勾勒出三者之间清晰而具有新意的发现。不过,如果把广义的社会观念之嬗变、性别冲突之转移、女性成长主题与电影表现手法之间关系的微妙发展联系起来,将会得到一些有趣而新鲜的发现。

一、超性别视角与阐述

1.《小城之春》(费穆版,由李天济编剧、费穆执导,1948年在上海公映。)

《小城之春》的故事内容并不复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城里,乡绅戴礼言和他的一家,太太玉纹,妹妹戴秀,还有老仆,面对着战后家宅破败的局面。太太因为丈夫生病而与之长期分居,觉得生活重复而无聊。小妹活泼喜爱歌舞,与哥哥的沉静孤僻完全不同。一家之主的戴礼言,自觉无力振兴家业,整日抑郁不欢。戴礼言的旧时朋友章志忱从上海来访,发现已为人妻的玉纹正是自己战前的情人。故事于是微妙地展开,忠信仁义与爱错综复杂,又掺入妹妹戴秀对章志忱的钟情,剪不断,理还乱。戴礼言企图以药了断却没成功。最终,章志忱离开小城,戴秀长大成人,玉纹仍在绣花,变化的也许只是玉纹再上城楼散心的时候有了戴礼言的陪伴,夫妇俩相伴的剪影为影片留下了很多余白。

此片一直以来被阐述和关注最多的,一是它富有女性独白特色的画外音:“他说他有病,我看他是神经病。我没有勇气死,他好像是没有勇气活了。”“推开自己的房门,坐在自己的床上,往后的日子不知道怎么过下去。一天又一天地过过来,一天又一天地过过去。拿起绣花绷子,到妹妹房里去吧。”这样喃喃自语而又贴近女性经验的旁白,甚至替代了电影故事传统的结构手段。而且,不是用激烈的、仇恨的方式来展现生活中的压抑,而是用文质彬彬的、像工笔画一样细腻的清淡笔墨来展现抱怨,使得此片的格调完全跨越了当时时代的主流,而呈现出耐人寻味的别样意韵。此片另一个引起众说纷纭的重要特色,是表现家人之间隔阂和奠定影片冷漠基调的各种中、远镜头和长镜头的运用。这样的镜头语言也起到了拒绝观众自身过于投射进影片的企图。这就令人好奇了:一部影片不是唤起观看者的感同身受,而是采用极端的手段让影片与观众保持距离,其用意何在?或者,这是影片内容与形式刻意保持的一致,以便向非大众化所能熟悉的那么一种感情、不能忍受伪和谐婚姻的那么一些声音的致敬?

费穆曾这样说:“我为了传达古老中国的灰色情绪,用‘长镜头’和‘慢动作’构造我的戏,做了一个狂妄而大胆的尝试。”他所谓的“古老中国的灰色情绪”包含了哪些内容?我们可以肆意地揣测,仅从费穆别具心意的镜头语言即可体会个中一二精妙。比如志忱到来当晚,戴秀唱歌那一段,费穆只用一个长达1分40秒的长镜头来完成这场戏;配合人物走动,镜头左右6次横摇,而礼言、玉纹与志忱三人始终都没有在同一个画框里出现过,总有一个人在画外,三人的微妙关系无形之中溢于言表。

而此片对光影美学的构思运用,是引起人们对此片久久隽永的又一大特点。如玉纹第三次来志忱房间,击碎玻璃离去时走廊上的斑驳月影,比多少语言都更传神地凸显出玉纹痛苦和绝望的心情;而礼言决定自杀前夜,志忱和玉纹来房间拿药时在蚊帐上投下的巨大黑影,像是礼言无声的苦痛独白,他承受的压力和忍耐的底线,似乎就要跟着这两个黑影的来临而崩溃了……影片就这样摆脱了语言叙事的琐碎,而通过视觉的细腻去挖掘影片中人物复杂深厚的心理内容。

2.《爱情的牙齿》(2007年,由庄宇新制片、编剧并执导。)

这个电影的故事围绕着一个女人所经历的三段情感记忆展开了回溯:30多岁的美貌少妇钱叶红经常去看牙,她跟熟识的牙医刘军讲起自己背上受过伤,一到阴天下雨就会疼痛发作,由此引出了对往事的回忆。70年代末,少不更事的中学生钱叶红当众“揭发”了一个男生对自己的暗恋。后来当事人意外离去,她只能把复杂的情愫随着背部的伤痛深埋心底。大学快毕业时,实习医生钱叶红因为玩牌认识了一个中年已婚男病人,两人展开了热烈的爱情。在这段感情分崩离析后,她飞速进入了无爱的婚姻。而她的丈夫在无法温暖她的心的情况下,自行拔掉一颗虎牙来记录他对这份婚姻的重视。他的举动令钱叶红想到,伤痛是否能够让她麻木的心重新苏醒?于是,她来到诊所想拔下一颗“爱情的牙齿”……

导演这样阐述此片:“我力图勾勒女人的内心史。主人公钱叶红有着随时代而变的身份,动乱年代的女老大,医学院的天之骄子,倒霉的女青工,平淡婚姻中的少妇……但真正构成她内心体验的不是时代的风云,而是伤痛、爱情和记忆相互缠绕的复杂关系。经历了十年,三个男人之后,她忽然发现,伤痛是通往爱情的捷径。在讲述七八十年代生活的电影浪潮中,本片的意图不在于时代的怀旧、反思或质询,而是力图将个人从时代和社会中突出出来,寻找剧变中的不变。如果电影是记忆,本片力图对抗的遗忘不是逝去的时代风貌,而是在各个时代一直流淌的深刻人性。”

可以说,这样赤裸裸用伤痛为女人的感情经历做墓志铭的影片,至今还没有一部当代影片能够超越《爱情的牙齿》。就像一个巨大而沉重的现实,以往不敢或不愿甚至不屑去触及和书写的现实,用写实的笔法、洗练的叙事风格,予以展现。既令人惊愕,也令人叹服!

影片引人注目的是对“手术”、“伤害”等的不断复现。这一系列的命题既构成了影片的情节本身,也成为了题旨之外欲语还休、欲言又止的标志。

直到这部影片如此密集而寒冷地展现与女人身体相关的伤害与生产(堕胎)手术,那些以往影视文本中惯用的“痛苦”的表现范式顷刻间显得苍白而浮浅。在以往那些文本中,女人用痛苦的呻吟,手脚痉挛一般的扭动,细雨般遮了脸庞的汗珠,最终换得了新生命的诞生。这种叙事逻辑是,女人的短期痛苦有个美满的结局。而这个过程中,那个与此场景息息相关的男人却无法进入这种痛苦之中。他只有焦虑、担心,却无法体验痛苦。而在《爱情的牙齿》中,痛苦是“笑”着展现的,是叶红用轻松的姿态引导着去完成的。不是刻意隐瞒痛苦,而是直面它,让自己和那个男人都达到这样的境界。因此,孟寒在帮助叶红引产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杀死自己后代的过程。他的内心也许非常痛苦,但他不能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因为他必须要领叶红为他们“解决麻烦的好意”。在无形之中,他的痛苦体验也不亚于身受苦痛的叶红了。

叶红呢,她被何雪松一板砖打出了背痛沉疴,而每次背疼都会想起对方;爱上了有家的男人孟寒,在他的协助下自己完成了引产。这次疼痛不止在于子宫,更在于心灵。因为她永远得不到对方名正言顺的爱与守护。

因此,每次心疼,就会记得孟寒,就会不自觉地在街头寻找他的身影。第三个男人是她的丈夫,但心里还念着孟寒,钱叶红已经无法再容纳一段哪怕是真挚的爱。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她受到了来自丈夫、婚姻、妻职母职各个方面的焦灼和自我谴责。这次疼痛不仅仅腐蚀到她的身心,还蚕食着她作为一个人对基本的道德信念和价值认同的恪守。三次疼痛,从外伤到内伤,从有形到无形,从忍耐到不可推延。

3.《第三个人》(2007年,程耳编剧、导演。)

《第三个人》被程耳定位为“为城市小资拍摄的都市爱情心理悬疑片。”因为故事的脉络中既涵盖了两姐妹同爱一男这样具有情感伦理的线索,也涵盖了翁婿两个阶层之间仇恨、杀害、占有的鄙琐一面。同时,它又讲述了一个男人从“‘文革’时的少年”到“当代都市生活中的丈夫”的重要的角色转变和心灵成长。

三十多岁的保险评估员何伟干净斯文、气质儒雅,妻子肖风刚刚怀孕,生活平静而从容。

肖凤的父母早年间死于非命,留下肖风和妹妹肖可相依为命。自幼年起,肖可一直被脑瘤折磨着,这个可怕的东西几乎和她一起在成长。再一次的病理报告呈现,她的日子不多了。她一直都对姐夫心存爱意,把他对自己的体贴照顾当成是爱的行动。但是她也知道这不会改变生活中所有人的角色。因此,二十岁的肖可希望能够在她有限的生命里感受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她遇到了一个和她同样郁郁寡欢,行为怪异的林先生,他们的爱情开始升温。

突然间她发现了一个恐怖的线索,让她发誓要找到当年杀害自己父母的凶手,她把追踪目标锁定在自己的姐夫——当年只有十三岁的何伟身上!

是肖可身陷绝境的妄想猜疑?还是何伟另有隐情的连环圈套?一连串不择手段的追索逼供终于揭开了真相,救赎与拯救、赎罪与原谅,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同类推荐
  • 中华句典4

    中华句典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鲜活精彩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
  •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本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普及课题的成果,列举了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的生平、职业生涯、新闻思想,其中有梁启超、王芸生、林肯·斯蒂芬斯 、亨利·卡迪尔·布列松等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这些人也正是中外新闻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这些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为当代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引。
  • 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中国教育史导论

    中国教育史导论

    本书介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内容包括学校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教育、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传统学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西学东渐与传统教育的危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及其本土化历程等。
  •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钱学森之问,使得教育的问题更加凸显。如何站在历史、人生和全球的高度,找准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基于大量教育教学实践和案例,结合我国当下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和普遍认识,结合自身理工科学术背景,采用工程过程、方法,结合人从婴幼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提出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教育工程设计的核心原则、主要目标、体系框架、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工程中的作用,并对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热门推荐
  • 赖皮王妃会耍宝

    赖皮王妃会耍宝

    一朝穿越,天真烂漫的她会如何选择?啊啊啊,美男们,我来啦!
  • 梦回西三

    梦回西三

    魔界一日,人间十年,当英雄们重归天云村之时,那些熟悉的景象早已是沧海桑田............久违了的和平年代,大家都在幸福而充实地忙碌着。没有了魔族的扰乱,但曾经大家彼此作战的友情,还是念挂在心端的..可是,有些事情远没有结束....为了摆脱过去的人.........夙愿始终未了的人........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追求超越法则力量的人......等等.....当这些人汇聚在一起的时候,会激发出什么样精彩?
  • 历代律令(下)

    历代律令(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洪荒之神道

    洪荒之神道

    宅男李浩好不容易出门一次,却在海上冲浪时离奇消失。李浩重生洪荒逆天开天,开创无上神道。从此洪荒之中不再是玄门一家独大,而是仙、神、魔、妖、巫、彼此争霸。
  • 说谎的人要吞一千根针

    说谎的人要吞一千根针

    “如果爱忘了泪不想落下,那些幸福啊让她替我到达如果爱懂了承诺的代价不能给我的请完整给她”北初影本就是一个不喜欢争不喜欢抢,安安静静却又不讨人厌的女孩。“北初影最后一次问你,是不是你做的”上官泽狠狠地瞪着她。小影扬起嘴角“你相信我吗”上官泽不语,北初影绝望的后退一步仰天大笑,笑出了眼泪。“对,就是我,是我要杀了上官佳佳,呵呵,你也杀了我吧”“砰”子弹穿心。小影摸了摸心脏,满头大汗,还好是场梦。“北小姐,恭喜你产下一名男婴”护士抱着一个小孩。四年后“北嘉嘉”“北初影”“小鬼别学我说话”“小鬼别学我说话”“你你你”“你你你”某女气的吐血,一定要给这个小鬼找个爸比管住他,也不知道他随了谁三岁就要逆天了
  • 枭雄之铁血峥嵘

    枭雄之铁血峥嵘

    他活了,从此无所畏惧,踏着浪踩着梦,演绎着一个老兵的历史,更扮演着一个只手遮天的枭雄,有人说他是流氓,有人说他是富二代,更有人说他是屠夫,在江湖上流传着一个名号烛龙之才,古语有云,龙有逆鳞,触之必死,古语又云,龙生性好淫,在他身边御姐萝莉百花争艳。在这百花争艳的生活里他如何运筹帷幄的参悟人生呢?
  • 倾世将军,独孤贵妃传

    倾世将军,独孤贵妃传

    她是周朝战无不胜的少年将军,生而荣耀,战而获赏,碧玉年华便封为将军。她也是周朝皇帝的贵妃,皎若秋月,夭桃浓李,后宫荣宠集于一身。她更是女贞氏族的皇后,风华绝代,才思敏捷,终帮夫君成千秋霸业。她不仅是独孤将军的独子,更是独孤将军倾国倾城的女儿。本以为将戎装一世,没曾想到当年桃花树下,烟雨梦中,他执手相看便改变她一生的命运……
  • 主人,她来自东方!(1)

    主人,她来自东方!(1)

    她一个女巫的女儿为了找到母亲,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陌生的年代却阴错阳差的成了他的战利品。他是个英勇善战,高傲的将军,发誓一定要驯服这个特别的战利品。于是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 南风未至,何以心动

    南风未至,何以心动

    少时懵懂,年少轻狂,其实,爱对了或是爱错了,最终都败给了一个个本不该有的意外。何予樱说:喜欢可以有很多,但是爱只有一份,给出去了,也就意味着,或喜或悲,都要一辈子受着……
  • 重生平安喜乐

    重生平安喜乐

    35岁的老妇女关乐乐,重生了,当然关乐乐生前除了给老人让座,并没有做什么大好事迹,至于能够重活一次,关乐乐很是珍惜,只想好好活着,平安喜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