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000000004

第4章 传播与性别研究概述(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主流”社会学理论持续最长的挑战之一来自持批判态度的女性主义理论家。在60年代中晚期发生妇女运动“第二次浪潮”后不久,女性主义的批判就集中在妇女代表不足、妇女在社会学界的人数不多、作为研究主体的妇女数目及创立理论学说的妇女数目偏少这些方面。与此同时,女性主义理论家们还审查在现代社会中对性和性别角色的建构,以证明迄今为止社会学界对“女性世界”的忽视。批判的女性主义理论家不是考察作为冲突后果层面的性别不平等,而是把焦点集中在性别和家长制的形式方面,以批判社会研究实践和社会理论自身的研究成果。批判的女性主义理论家将理论、方法、政治和实践的自我意识的混合与作为压迫和不平等主要来源的性别和家长制结合了起来,构成了从社会学理论中将女性主义批判区别开来的基础。

早期社会学研究和社会学理论的女性主义批判的代表之一奥克利(Ann Oakley)把内含于社会学理论和研究的性别主义归因于社会学创建者们的男性取向,归因于女性社会研究者和理论家们的势单力薄,也归因于在当代社会中赞成性别角色的意识形态的渗透。她认为有关性别的意识形态包括关于妇女社会地位和行为的陈腐假设,这些陈腐的假设在社会学中是没经过批判而不断再生的,也只有把分析妇女经验作为焦点,从妇女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才能得到克服。

还有一些女性主义学者甚至比奥克利走得更远。她们提出,社会是以将男性和女性区分成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互排斥的社会世界来划分性别的。齐美尔认为“妇女拥有一个不能与男性世界相提并论的自己的世界”,在此基础上,伯纳德(Jessie Bernard)在《女人的世界》一书中认为,社会已被划分成了“单一性别”(single-***)的世界。到目前为止,社会学、人类学、人文科学中的其他学科,几乎毫不例外地只涉及到男性的世界。伯纳德断言,社会学和其他学科对女性世界和女性经验的忽视剥夺了公众的或能为当代问题提供革新式解决办法和途径的众多观点。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比较激进的女性主义理论家越来越相信,如果仅仅将学科理论和方法论上的透镜再次聚焦于性别和女性领域,将不会对纠正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性的)偏见及内在于社会学著作中的家长制思维模式起多大作用。这种不断增长的信念进而引起了为女性而修正社会学的努力。女性主义学者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以解释社会学研究和理论中性别的“定格化”。在沃德和格兰特有关女性的研究中,她们强调性别理论化的相对缺乏,部分原因在于女性主义理论家的缺乏,以及露面的次数少。沃德和格兰特也推测,女性主义学者们在研究领域的分歧可能减少了她们著作得以发表的机会。她们还发现,社会学中的性别和方法之间有一个链条,即女性主义学者们在某些主要社会学期刊所发表的文章比她们的男性同事们更经常使用定性的方法。许多女性主义理论家们认为,定性的方法(例如广泛的会见和参与观察)在探讨性别和女性课题方面比较合适,而这些课题往往较具私密性,较多地被情境所约束,也因此更不容易探讨。然而二人都没有在主流社会学期刊中发表过的性别研究中找到性别和方法之间的联系。

一些女性主义理论家如史密斯(Dorothy Smith)、哈丁(Sandra Harding)和凯勒(Evelyn Fox Keller)都赞同以下看法:由于基础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给男性经验的正当性赋予了权利,于是女性主义理论家们不能进一步改变目前盛行的主流理论范式。正如斯密斯(Smith)、罗斯(Hilary Rose)、哈索克(Nancy Hartsock)及其他一些人所说,女性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把女性及其直接经验作为分析的核心。持女性主义观点的理论家认为,运用女性的经验分析来分析社会关系,可以克服启蒙运动提出的“实证主义”的以单一性别为中心的两分法——例如文化对自然、理性想法对非理性情感、客观性对主观性、公共性对私密性——即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建构知识产品的方法。

所有批判性的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是相信性别分化是建构社会关系的首要基础。马修斯(Sarah Matthews)对性别两分法的重要性提出质疑,同时认为“这种两分法与所假想的较接近的社会现实并不一致”。她提出,运用发展的范式,即“不要妄断性别有其优先意义”,就可以使社会学家克服偏见。

如何用科学标准来评价女性主义批判理论,艾尔.巴比认为这个问题是,作为纯粹的批判,女性主义批判理论将走向何方?其中一个走向是试图将女性主义纳入各种各样的理论传统,如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理性选择理论,甚至帕森斯功能主义。而艾尔.巴比最终选择用哈拉威(Donna Haraway)的看法作为对批判女性主义理论的总结:“……我们的问题是如何同时为所有观念的纯粹历史偶然性提供解释……这一认清我们自身用以寻求意义的‘符号技术’的批判实践,以及一种对‘真实世界……’进行忠实解释的并非毫无意义的承诺。”

美传播学者小约翰(Littlejohn,S.W.)所著的《传播理论》在第二篇“传播理论介绍和研究”中,将“女权主义研究”和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研究等一起,纳入“批评理论”予以分析。开章即明确他对女权主义研究的社会学式的概括:“女权主义研究是一个通用的标签,它是指探寻社会中性别意义的研究”。认为“女权主义批评理论的目的是揭示这个性别化分割的世界的力量与局限性。”他以社会学家的眼光一针见血地指出,女权主义在许多方面是一种“对两性间权力分配的研究”。尽管他对女权主义的诸多看法现在看来受限于时代的局限,但他详细介绍了两个著名的传播方面的女权主义理论,第一个是无声群体理论,第二是男权的全域。

无声群体理论

无声群体理论由人类学家艾德温.阿登纳(Edwin Ardner)与雪莉.阿登纳(Shirley Ardener)所创立。他们发现一种文化群落的实际语言中有一种内在的男性偏见,也就是男性为一个群体创立了意义,而女性的声音受到压制或“销声匿迹了”。特别是当男性和女性的意义与表达方式发生矛盾时,男性的意义与表达方式往往会占上风。传播理论家切瑞斯.卡拉玛拉(Cheris Kramarae)扩展了无声群体理论。她把这一理论与对妇女和传播的研究结合了起来。她归纳了无声群体理论的以下三个基本假设:(1)因为根据社会分工,男女各有不同的经历,所以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也就不同。(2)男性在政治上居支配地位,因此,他们的感受系统也居支配地位,这就不能使妇女的感受得到公开地接受。(3)为了参加公共生活,妇女必须把她们的认识方法转变为男性世界观的语言。

根据研究结果,卡拉玛拉提出了几个关于妇女传播的假说:第一,妇女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方面比男性有更大的困难。第二,女性理解男性的意思比男性理解女性的意思容易。第三,女性在占支配地位的男性系统之外已建立了自己的表达手段(信函、日记、意识觉醒小组等)。第四,女性往往比男性对传播表达更多的不满。表现在女性比男性更多地谈论她们在使用语言方面的问题。第五个假说是对第四个假说的延续:女性常常努力改变传播的统治规则来绕过或抵制传统的规则。妇女解放的倡导者已创立了一些新词,比如女士(Ms)和历史(Herstory),并开发了不同的传播形式来包容女性的经历。第六,女性在传统上不太可能创造在整个社会获得流行的新词,并因此感到被排除在对语言的贡献之外。第七,女性觉得幽默的事与男性不同。因为她们有不同的思想与表达模式。而对这些假说的例证可以在《女性谈话:女性生活的口才》中找到。

小约翰认为,无声群体理论是批判传播理论的一个极佳的例子。它专门研究社会中特定群体的经历:它揭示了导致压迫的潜在结构并提出了积极变革的方向。

无疑,无声群体理论借助了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使传播学研究中妇女对传播的接近和使用方面的不平等状况具有理论和例证的说服力。

男权的全域

男权的全域是由朱莉娅.彭尼洛普(Julia Penelope)这位极具声誉的女权主义传播理论家创立的理论,并用这个理论研究语言如何成为男权压迫妇女的方式。所谓“全域”,是一整套反映对现实的特定定义的语言规范。那些接受某个语言的人也就基本上接受了该语言关于真理的范畴。根植于男权的全域之中的定义、意义和解释宣扬了男性的利益而压制了女性的利益,大多数女性没有对她们的语言范畴发出疑问,所以她们已被同化入男性统治的系统内了。

彭尼洛普深刻地指出,语言实际上是一个活着的、变化着的系统。但大多数人不能认识到语言是人类创造并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她提出,根据生物的性把事物分为两类完全是男性的倾向。甚至在性只用于实际上有性别的动物和人类(比如,母狗、丈夫、公牛、女儿)的英语中,它也暗暗地把特定的态度、特点称作性别双形。性别化是最彻底和最没有疑义地被接受的语言特征之一。但问题在于赋予了阳性和阴性不同的地位。比如语法的特点,其中一个例子是男权全域中缺少了执行者。这指的是不能确认对某个行为负责的人,这在被动语态中尤为常见。比如,当有人说,“这个女人被强奸了”,这句话回避确认这个行为的执行者。比较直接的说法则是,“这个女人被五个男人强奸了”。这种类型的建构使说话者可以牺牲女性和其他集团的利益,因为它们强调的是某个行为的客体而没有让人注意犯罪者。

解决男权全域问题的方法首先是拒绝语言的范畴是正确和不变的这样一个假设;第二要意识到语言压迫的方式;第三要拒绝强化语言的范畴或抵制压迫性的规则。切瑞斯.卡拉玛拉和波拉.特莱切勒(Paula Treichler)编撰的《女权主义词典》中可以看到女权全域的一些特点,这本词典试图建立一个真正的女权全域。

小约翰在随后的评论和总结中指出,女权主义理论指责男权制给女性带来压迫。但问题是女权主义围绕着阴阳两性的概念上的分割,可能过于简化,这种划分法事实上可能物化了或强化了女权主义者也正在试图克服的差别。而且,这种理论一方面强调女性与男性有同样的素质和力量并能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似乎又在说女性与男性是不同的。女权主义理论内部不同的流派带来了不同的主题,而且这些主题似乎都是有效度的。但它们之间又构成了悖论。而这也是批判理论所共同面对的一个理论挑战:在没有一个统一主题的情况下确定自己的立场的问题。

但也正如小约翰所指出的,几乎所有不同流派的女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都认为解决统治与压迫问题的方法就是意识提高和赋予权利。女权主义者认为,当女性意识到对她们的压迫时,她们就被赋予力量来创立一个表达她们自己利益的自己的现实。在这个意义上,女权主义理论为传播学带来的不仅是性别视角,还有属于独立分析系统的知识、观念与分析范畴。

此外,李银河在《女性主义》中,列举了六种女性主义的微观理论(实是不胜枚举),包括:

(1)交换理论:它假设人是相互联结的、利他的、有情感的;

(2)网络理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他的社会关系的综合;

(3)角色理论:双重角色(家庭和工作)冲突问题;

(4)地位期望理论:群体对男性的期望值高于女性,降低了女性在群体互动中的自信心、威望和权力。如果某位女性想反潮流而动,群体内的两性都会反对她,敌视她。

(5)符号互动理论:人的心灵、自我和社会都是通过符号交流和话语制造出来的。

(6)新弗洛伊德理论:男女两性发展出不同的道德和理性模式,男性强调抽象原则,女性则更加关注具体情况。

关于女性主义的理论贡献,有学者总结为以下五点:

第一,研究妇女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扩展了女性主义的研究领域,并对传统的社会学和社会政策理论提出了挑战。

第二,注重发挥市民社会的权利和强调社会民主,倡导妇女的政治参与。

第三,女性主义研究深入探讨了福利国家制度与妇女解放的关系,认为福利国家制度对妇女解放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女性主义研究把家庭制度和社会制度联系起来。妇女的社会地位高不能说明妇女的家庭地位高。只有同时关注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才能真正提高妇女地位。

第五,女性主义研究具有意识形态的意义,在社会政策的制定上,女性主义支持国家干预。即支持社会民主主义的普遍主义政策。女权研究者强调公民权和妇女儿童的福利权力。

同类推荐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书是人类认识的载体。有价值的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表现于这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中,也储存于这个民族长期流传的典籍书册中。书——人类生命的灯。读书是学,学习前人的经验与知识。在学习的同时还要思,进行独立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在今日看来还是正确的。在读书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参阅古今中外的名著,这是研究学问的必由之路。
热门推荐
  • 叶无言

    叶无言

    她叫祁羽夏。他叫叶一。夏天快结束的时候相遇。秋天快到来的时候重逢。吟一曲冬天的尾声。又一个春天,我想起了你的话,一切,都会好好的。
  • 曾国藩成就大事的谋略3

    曾国藩成就大事的谋略3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一个充满矛盾颇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他以一介书生领兵,纵横疆场,剿灭太平天国,中兴清廷,堪称奇伟;他以汉人位居清廷要职,功高震主,而得以善终
  • 异能学生会

    异能学生会

    在一个夏日炎炎的海边,海浪拍打着礁石沙滩上有两个小孩子在追逐打闹着“阿轩,等等我,不要跑那么快。”后面的女孩边跑边叫着,而那个男孩子说到“韵,你快点我们马上就到了。”随后就一路跑着,过了不久天色慢慢的暗了下来。
  • 失控时代

    失控时代

    碧霄余鹤,有梦来龙。苍风聚海,竖岭皆无。阴谋和野心的血色舞台,钢铁与术法的殊死较量。命运变成破碎的定式,未来是场失控的旅程;欢迎来到《失控时代》若干年前我以笔名渊璃写过一本《斗魔传》,本作是其续集。两部作品世界观设定相同,剧情有一定联系,但并不影响单独阅读。
  • 天下最为超群的谋算术

    天下最为超群的谋算术

    本书意在全面破译天下超群的谋算术,给读者一种智力参数,书中列举了历史上那些拥有大谋算的成功巨人,解读他们沉着的心力、冷静的判断和果敢的行动。
  • 千金宠妻

    千金宠妻

    她,是最拙劣的间谍、无情拜金女,被“恩人”卖了,还搭上清白替人数钱;他,是腹黑霸道首席,被“拜金女”吸引,还被她骗去感情。有仇不报?No,这绝非总裁大人作风!就算她逃到天涯海角,他也势必将她抓回来。背叛他的下场就是:被他囚禁一辈子!
  • 火线王者:暗星国际神秘组织

    火线王者:暗星国际神秘组织

    她叫权蘅,出身不凡,平身的经历更不凡。她会架子鼓,会所有吉他,会篮球,会鬼步舞。她天性,就被一个“权”姓,培养为“天生毒姬”。她经历过不同同龄人不为所知的喜欢与爱,经历过同龄人不为所知的危险……她有与她并肩作战的同盟伙伴,还有她内心所向往的人。权氏家族,如何发展,关键的主角,究竟是谁?
  • 美食的时代

    美食的时代

    由此开启美食的世界。收藏、推荐增加食运哦。
  • 寻龙—盗墓传奇

    寻龙—盗墓传奇

    自古倒斗寻穴之门,世人所知,仅四派留名于世,发丘,摸金,搬山,御岭。然其中各者,发丘渐亡,搬山难觅,摸金只剩寥寥数脉以余喘息,更有御岭力士众人,手艺尽衰,落草为寇,佩刀响马绝迹于江湖之中,其余不在四门之列者,零星散盗,土夫地人,多为亡命天涯之徒,更不必细表。然则西汉有名为刘云者,著《葬经》云:“自巴蜀三百余里处,群山纵横,绿水环绕,有‘寻龙’一脉尚存于世,此中门人,以‘寻龙少将’加身,精通奇淫巧术者,如天上繁星,不可胜数。然其门规甚严,行踪诡秘,加着所行之事,翻山倒斗,为世人不齿,以致名不载世,盗不为谋……”后民国时期,有一寻龙少将,姓张名觉号穿山,持《攻字诀》一书,集各派之长,凭一己之力,驰骋于绿林江湖之中,皆封魁首,蔚为壮观。然则事无定数之理,存亡之数,乃非人力所能改之。故风水轮转,桑田沧海,时至今日,已非旧时天下,愿得稍后细表,以陈云云。新人写书,求关注,求收藏,感谢
  • 凤绕九天

    凤绕九天

    【女强文,一对一】她,是现代腹黑强势的佣兵界女王。一次任务中,队友的背叛让她感到心寒······死后重生,从此天耀大陆上少了一个废物,却多了一位天才!墨色的长发随风飘起,当她看到风华绝代的他时,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了···乱世中,是谁杀尽了天下···朝堂上,是谁语惊了四座···花海里,是谁许下了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