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000000035

第35章 大众媒介对大学生性别观念的影响(1)

第一节 调研意义与理论框架阐释

在媒介化时代的背景下,大众媒介作为社会公器和社会建构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实现社会化成长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大学生属于社会中接触传媒程度较高的人群,不同媒介形态所表现出来的选择功能、呈现功能、解读功能、塑造功能,也较为典型地反映在大学生的观念养成和行为表现中。

传播语境(communication contexts)包括七种类型:自我传播(intrapersonal)、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小群体传播(small group)、组织传播(organizational)、公众传播(public)、大众传播(mass)和跨文化传播(intercultural)。这种分类是为研究者和理论者分析现象而提供的参照,而在实际影响上,它们之间是相互重叠的,对受众的影响也是不能绝对分割开来的。

当代在校大学生最频繁、最普遍接触的语境类型是大众传播,最熟悉的媒介是包括报纸、影像、CD光盘、电脑、广播等的大众媒介。因此,选取大众媒介作为考察大学生受众群体的参照范畴,具有较为显著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由于大众媒介的传播类型和方式日趋多样化,传播效果日趋复杂化,传播效果研究和受众研究近年来一直是比较热点的课题。对大学生媒介接触与性别观养成的关系的调查,属于媒介与性别交叉研究的范畴,而这个课题是传播学研究和性别研究的空白之地。

2006年7月由笔者所在单位科研成员组成的课题组,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北京市十所高校的大学本、研在读生进行了“大众传媒与大学生发展”的问卷调查。

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认为,传播学是“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受影响,告知他人和被告知,教别人和受别人教,娱乐别人和受到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联系的。”因此,此次问卷分别从“道德观”、“性别观”、“学习观”、“娱乐观”等几个方面进行分主题设计,力求从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文化学以及性别学等多个角度深化本次调研的主题。

笔者所负责设计和分析的“大众传媒与大学生性别观念的发展”,是本次问卷调查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一章,也是近年来首次针对大学生的性别观念养成及其与传媒的交互影响所进行的一次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即是对这部分调研结果的概述。

传播学理论中的“5W理论”由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即: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说(to whom),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此即后来的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效果研究的雏形。

以分性别视角审视此理论框架,可以发现女性扮演的媒介角色分别是:女性传媒人、媒介文本中的女性、女性媒介以及女性受众。此次调查设计的问题即涵盖了对媒介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和气质的评估、女性媒介影响力的评估以及女性受众与大众媒介互动过程中观念与行为的相关评估。

根据受众研究的理论,对传播效果的评估需要通过受众的认知层面的效果、观念层面的效果、行为层面的效果三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此次研究着重分析了在学校教育环境下,性别观念、大众传媒、男女大学生这三个关系点之间如何发生了相互关系,以及每个单向关系的两端在关系链中的变化。对每个问题所呈现出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归纳本次调查的独特发现,提出仍需探讨和努力的问题,是本文期待呈现的重点。

在调查进展过程中,笔者发现:

一、大众媒介在不同传播条件下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影响力,对人的观念与行为的养成已经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1.大众传媒与个人观念与行动的养成之间,虽然动因复杂但具备逐级分解的逻辑层次

大众传媒对于个人生活和人生发展的作用,随着大众传媒急速的发展与个人对其依赖的加强而越来越明显。同时,受世界范围内媒介细分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影响,大众传媒也扮演了更为日常化的角色,即在各种传播语境的实现链条中,都或多或少融入了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一种媒介的内容可能是另外一种媒介”。

在高校生活中,大众传播的确已经具有了与人际传播相媲美的影响力。无论是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还是校园广播、校园DV、网络视频传输、收发邮件、BBS等,媒介使用形式的便捷化带来了媒介使用的日常化。使用过程也由传统的“单项接收”向“多项交流”转变。因此,学生的自主观念能够及时反馈,个体行为借重大众传媒传播也有了相应的平台与需求。

必须说明的是,单方面评估某一种传播语境对某些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势必是非常难以系统化和定量化的。因为人们接受信息、改造信息、传播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具有多重、复合的可选择性,并且不同的传播方式也发挥着特定不同的传播效果,所以对于不同的个体或具有某一类别共性的群体而言,考察传媒的影响,必须认识到其是由多种动因所致,且多种动因之间是相互交织、共同发挥作用的。

根据传播效果研究的原理,对于受众来说,传播者通过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可区分为三个层次:受众了解的信息、属于受众所有的信息和受众会使用的信息。这三个层面上的信息,前两种信息不会对受众产生影响,因而也就不存在传播效果问题。多年传播效果研究的经验告诉人们:(1)不应强调传播过程诸要素的个体作用,而应发挥由各个传播要素所构成的传播过程的整体作用的动态性;(2)传播过程作用的对象不单单指接收传播信息的受众,而且对社会,特别是对于传播者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3)强调检测传播效果的标准不是停留在传播内容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上,而是进一步强调传播对象接收传播内容后同接收传播内容前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这种根本性变化并不是靠传播者、传播媒介的权威性,而是靠受众熟练使用传播信息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以及科学的定量归纳,可以从学理的层面梳理出大众传媒作为信息工具在个人观念形成与发展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运用相关传播理论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归纳出大众传媒在何种条件、何种程度上对个人意识观念以及行动发挥了影响。

2.大众传媒具有推动性别观念传播的功能,实践证明它能够提高妇女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能够提升妇女的生活质量

“性别观念”是基于“社会性别”(gender)的视角,对社会制度、文化习俗、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等所进行的分性别评估,并对人们在长期的价值活动中形成的男女两性分性别意识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呈现,以及对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性别存在模式的思考。性别观念的形成,既有其主流价值观在处理性别问题上一贯传承下来的理性原则,并逐渐形成了社会性、历史性、群体性、规范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又受到个体间差异等可变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别”是一种文化构成,也是一种社会组织的基本原则。它是分析的视角和理论工具,也是一种基于性别的社会公正、公平理念的体现。

基于社会性别的性别观念,是社会及人的个体观念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组成之一。对于性别观念的养成,国际社会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在联合国大会宣布的2005年至2014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纲领中,有专门章节提到了妇女和传媒的发展,对之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国国务院对改善妇女与传媒的关系也制定了相关的发展目标。《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规定:“为妇女在新闻宣传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使妇女广泛参与宣传媒体的管理、制作、教育、培训和研究。提高妇女对宣传媒体资源的占有程度。”《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第五十四条提到,“妇女联合会或者相关妇女组织对侵害特定妇女群体利益的行为,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揭露、批评,并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女性有途径实现自我成材的教育,有机会发表作用于公共社会的个人建议与主张,也有充分交流不同观念、行为的自由权利。因此,大众传媒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为女性争取权利和实现自我发展提供了积极、有效、有力的工具。

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在2005年派出了专业的科研人员,深入西藏日喀则地区进行调研,通过日喀则地区白朗县的先期调研发现。白朗县的藏族女性面临着种种问题。

2004—2005年底,学龄前儿童为401人,女童入学仅有93人。女性的就业形势比较单一,主要是从事家务劳动,只有10%的女性参加零售餐饮和保姆等行业。即使在餐饮等行业,具有知识能力的女性少之又少。这些现象与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妇女平等的发展是不适应的。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和白朗县广电局共同建立了“白朗县妇女媒介中心”,利用媒介进入藏族妇女的日常生活,使广大妇女利用媒介得到了很多好处。媒介传播的信息和相关知识使育龄妇女和她们的孩子获益匪浅,有效提高她们对于卫生保健的认识,并为其创造了劳动就业机会。乡村小学教师掌握男女平等知识后,将其传授给他们的学生和农牧区的妇女,乡镇政府部门的女性则在她们的日常工作中推广“男女平等”观念。这次实践,就是媒介与性别研究与广电部门联合行动,旨在改善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的妇女对媒介的接近度、使用度、利用率,并提高该地区妇女生存能力、生活质量的一次成功经验。

二、考察高等教育领域内大众媒介对受众观念的影响,需要谨慎分析在此特定环境内受众对媒介使用的条件、利用媒介的内容、期待达成的目的等

在教育环境这个特殊的生态圈中,大众媒介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其在形成特定影响时需要哪些条件?受众对大众媒介的态度与受众所形成的观念之间,发生了哪些同构?发生了哪些逆转的情况?

传播的基本含义是“交流”,意味着这一过程是一种合作,传受双方都对传播的影响与效果负有责任,并共建共享传播的内容。此外,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其过去经验的影响。也就是说,媒介传播面对的受众本身是非常多样化、认知程度不同、意识观念各异的。在概述媒介影响的效果时,不能忽略受众原有的复杂性而得出有限的、唯一定性化的结论。否则就是用先入为主的观念去布置问题的“陷阱”,用无效的数据验证已有的想象。

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环境中的受众与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休闲娱乐环境中对大众媒介使用和利用的情况,既有共同点,也有特殊性。

比如在信息社会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对大众媒介的依赖普遍占有较大比重,据2002年一项《北京高校学生媒介使用调查》的结果显示,互联网是使用率占第一位的媒体类型,其次是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而喻国明的《网络崛起时代:北京人媒介接触行为变化调查》却显示,北京市民使用媒体频繁度的排序是电视、报纸、书籍、广播、杂志和互联网。

可见,媒介环境和条件的不同,以及其他限定性因素的影响,都极有可能导致不同的受众对不同媒介类型使用和依赖的偏好差异。

第二节 抽样范围与抽样方法

一、此次调查锁定的范围及指标

1.北京地区10所大学

学校学科状况性质

中国传媒大学文、工、艺、管、理、经、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北京大学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清华大学具有理、工、文、艺术、历史、哲、经济、管理、法、教育、医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兼有部分理工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以法学为主,兼有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具有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北京市属重点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同时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金融学教育教育部直属院校

中央戏剧学院以戏剧影视艺术教育为主的艺术类大学教育部直属院校

此次问卷发放的对象被特别设定在北京地区最高层次的高校教育的范围内。

同类推荐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以宏大构架、多维视野和立体思维,全面勾勒中国和谐社会视野下舆论传播的特点、模式、影响、作用,对舆论传播学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特点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系统描述、客观介绍和深刻分析,探讨当下舆论传播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以及舆论传播成功引导的方法、手段、机制等,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精的见解和观点。全书结构完整,论证严密,语言简洁,涉及广阔的国际国内背景,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意义。适读对象:宣传教育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学术研究者。
  • 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本书描述了一位农村教育者眼中、手中、心中的中国农村教育,是一部真实的农村教育人的人生写真。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 教育的逻辑

    教育的逻辑

    《教育的逻辑》立足现实和本土,着眼未来与世界,努力构建与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相适应,以人为根本,以教育公平为基础,以价值教育为灵魂,以能力教育为核心,以教育制度为保障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有机构成的现代教育价值建设内涵,充分表达现代教育的切实性和引领性有机统一的现代教育功能特征。
热门推荐
  • 我只爱你好不好

    我只爱你好不好

    唐喏琳和高子轩有着三年的相恋时光,唐喏琳以为她能和高子轩走进婚姻殿堂,可最终高子轩还是离开了她。三年前决然离去,三年后却在最好的姐妹婚礼上相遇,同时也认识了富家子弟顾阳……。
  • 恰如朝暮

    恰如朝暮

    红尘滚滚中的爱恨情仇,马蹄辗转间的峥嵘岁月,四国大陆上的风云乍变。软帐朱唇,香车美酒,曲笑逢迎。这场东风花雨中,最终不能明白,繁华如锦抑或是洗尽铅华,到底哪一人是我?
  • 爱情折线

    爱情折线

    lovecorner.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 一个人生活的小镇

    一个人生活的小镇

    一个人的小镇,有的是通往过去的门。门后,是小镇那些诡异往事。
  • 超级存取师

    超级存取师

    楚飞手里的银行卡突然变成一张黑卡,系统提示,他成为了可以在天地各界任意存取的超级存取师!一套普通的衣服就能换取神仙穿的仙衣?一把普通的枪支就能换取修真者修炼百年的法术和灵器?一辆普通的汽车竟可以换取魔兽妖兽来帮忙?望着手里的黑卡,楚飞忍不住大笑道:“真是一卡在手,天下我有啊!”
  • 去,过你想要的人生

    去,过你想要的人生

    为什么同学都找到好单位,你却连面试通知都收不到?为什么同事稳步升迁,你却不停跳槽,职位永远原地踏步?为什么朋友都成家立业,你却一直形单影只?为什么别人能买房、买车,你却沦为悲催“卡奴”,财务状况一塌糊涂?一站式解决方案,囊获11项最重要人生大事,完美导航成功方向;便携式工具指南,在涂鸦、练习、思考中轻松搞定人生规划。不管是求职遇到坎坷,还是恋爱遭遇挫折,或是搞不定的财务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为你而写的有效又实用的解决方案。
  • 重生在你身边

    重生在你身边

    15岁的时候我通过QQ喜欢上了远在G省的他,起初只是觉得好玩后来却喜欢上了他,于是我千方百计见到了他。只是我却爱上了他的好友陈康.....多年后才知道他原来一直爱着我,但我却爱上了别人当他结婚时才知道,原来我一直爱的不是陈康是他。也许老天可怜我给了我一次重来的机会,只是我锁骨上的妖姬是怎么回事?
  • 绝殇之浮生若梦

    绝殇之浮生若梦

    生命,或许从来便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没有尽头的旅行,在这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的繁华或者荒凉,一次次的明媚,一次次的苦涩,一次次的遗忘,然后追求着心中的一个许是卑微许是无知的理想一路的走到天昏地暗,不愿意去想得到了什么,也不必去执着经历了什么,一切的一切,或许真的就像是一场梦一样简单,透彻。一句不悔,一路执着,就已走出了一段传奇,一段只属于自己的,哪怕是到了生命的尽头也能微笑着看着流水一路逝去,此生不忘,回首阑珊的传奇。
  • 当魔修穿越到圣母身上

    当魔修穿越到圣母身上

    一个杀人如麻的魔修穿越到法治社会,装神棍、看风水面相、虐渣渣、破案的现代故事……
  • 九壹归尘

    九壹归尘

    封神一役道统从此衰落,西游一行佛法东传至此佛道昌盛,佛兴道衰?大劫一起,佛道再起争端,域外教派乘虚而入,且看英雄逐鹿,鹿死那家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