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000000030

第30章 新闻、社会与媒介的性别批判(2)

近年来,参政人员的民族和性别比例一直是中国舆论比较敏感的问题。目前中国政界高层共有7位女性担任着党和国家领导职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3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顾秀莲、乌云其木格;2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郝建秀;1位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中,有正副女部长16人,而在全国的省、区、直辖市的党政领导班子中,女性有四五十人。她们体现出中国女性从政的基本特色:大多分管文教、卫生、科学及妇女领域。此外,中国女性官员的“副职升迁”现象也相当普遍: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1984年从政后即担任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四年后从副区长升任北京市副市长,1996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98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造成此局面的原因一方面与各级领导班子中女性和民主党派人士的配备规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女性官员担任正职过少的现实有关。

中共中央组织部2001年4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的意见》,提出了2001—2005年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目标,重申了“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女干部”的原则,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地、州、盟)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至少要各配1名以上女干部,县(市、区、旗)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要各配1名以上女干部。2001年通过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中,也规定了促进妇女参政的目标和策略措施。中央组织部规定“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应拿出部分职位定向选拔女干部”。各地也出台了一些确保妇女当选的政策,如北京市规定在公开选拔中,如果候选人中没有女性,应增加女性,结果在所录用的中高层管理者中女性比例达到30%。有了本国相当的政策支持和舆论导向,民众对女性参政的国外经验也日趋关注起来。某种程度上说,有关性别的新闻报道实际上测试出了国家舆论与政策参与的开放空间,也强化了公众关注女性参政问题的敏感性。

已经步入中国权力高层的吴仪,至今过着独身的生活。“我不是独身主义者,只是生活没有赋予我这个机会。”2001年全国妇联对317名女市长的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全部已婚,其中仅有1人离异。由此可以感受到,在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看重家庭作用的观念影响下,一旦拥有婚姻,便应努力保持稳定的局面,这对女性的事业发展,特别是政治生命的延续具有相当大的保护性,因此婚姻状况是女性参政的重要资源。

单身女性在当下中国社会已经不是一小撮人,她们的数量非常惊人。这些生于70年代的大龄单身女性被称为“3S”——single,seventies,stuck(单身,七十年代出生,被卡住)。她们不乏聪明、美丽,事业成绩也相当不俗,她们不畏世俗眼光坚持着不嫁。这些女性被时尚杂志称为“剩女”(left elite)。据统计,2005年北京30—50岁单身人数达到约50万人,其中女性超过六成;上海城市女性认同独身观念的有82.79%,在高学历女性群体中,这个比例达到89.94%;超过86万名香港适龄女性至今未婚,比十年前多了24万人,与此同时,男性独身比例却有所下降,由十年前的36%下降至现在的34%。精英单身女性逐渐成为社会上高知、高薪、高阶群体的主角,对于这个群体心理需求的贴近和现实需求的反映,已经成为新闻报道不可忽略的部分。《单身女性领跑秘鲁大选——微笑坦诚征服选民,最崇拜希拉里和撒切尔夫人》这则报道,正点出了当下社会文化中最热点的问题与民心向背的关系:单身女性已经不再成为受文化传统和家庭要求负荷重重的牺牲者和沉默者,她们也可以成为公众认可的成功者。报道的副标题巧妙地传达了一个信息,单身女性领导者与拥有“正常”婚姻家庭的优秀女领导者一样,都能对国家作出卓越的贡献;她们在治国政策和热情上,具有同等的值得民众认同的价值。这则新闻是以对世界政事和社会新闻中立、客观报道的方式,在社会身份上给予这些单身女性积极的信息报道与正面的价值肯定。

附录:女性国家领导人(1960—2004)

姓名国家职务任期

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锡兰(斯里兰卡)总理1960—1965、1970—1977、1994—2000

英迪拉.甘地印度总理1966—1977、1980—1984

吉尔达.梅厄以色列总理1969—1974

伊莎贝拉.贝隆阿根廷总统1974—1976

伊丽莎白.多米蒂安中非共和国总理1975—1976

玛丽亚.卢尔德斯.平塔西尔戈葡萄牙总理1997—1980

利迪娅.盖莱尔玻利维亚总统1997—1980

玛格丽特.撒切尔英国首相1979—1990

玛丽.尤金尼亚.查尔斯多米尼亚总理1980—1995

维格迪丝.芬博阿多蒂尔冰岛总统1980—1996

格罗.布伦特兰挪威总理1981、1986—1989、1990—1996

阿加莎.芭芭拉马耳他总统1982—1986

米尔卡.普拉宁茨南斯拉夫总统1982—1986

玛丽.利贝里奥.彼得斯荷属安的列斯群岛总理1984—1986、1988—1994

科拉松.阿基诺菲律宾总统1986—1992

玛利亚.利贝里奥.佩雷斯尼加拉瓜总统1984—1985

贝娜齐尔.布托巴基斯坦总理1988—1990、1993—1997

维奥莱塔.查莫洛尼加拉瓜总统1990—1996

埃尔塔.帕斯卡.特鲁约海地总统1990—1991

卡济米耶拉.普伦斯金立陶宛总理1990—1991

玛丽.罗宾逊爱尔兰总统1990—1997

埃迪特.克勒松法国总理1991—1992

卡莉达.齐亚孟加拉共和国总理1991—1996、2001—

汉娜.祖赫卡波兰总理1992—1993

苏珊娜.卡梅利亚.罗梅尔荷属安的列斯群岛总理1993、1998—1999

金_坎贝尔加拿大总理1993

西尔维.基尼吉布隆迪总理1993—1994

马里塔.彼得森法罗群岛总理1993—1994

阿加莎.乌维林吉伊马纳卢旺达总理1993—1994

坦苏.西勒土耳其总理1993—1996

钱德里卡.库马拉通加斯里兰卡总统1994—

克劳德特.韦尔莱特海地总理1995—1996

谢赫.哈西娜.瓦吉德孟加拉共和国总理1996—2001

鲁思.佩里利比里亚总统1996—

帕梅拉.戈登百慕大群岛总理1997—1998

珍妮特.贾根圭亚那总统1997—1999

詹妮.希普利新西兰总理1997—1999

玛丽.麦卡利斯爱尔兰总统1997—

露丝.德莱富斯瑞士总统1998—1999

詹妮弗.史密斯百慕大群岛总理1998—

海伦.克拉克新西兰总理1999—

米雷娅.莫斯科索巴拿马总统1999—

瓦伊拉.维凯.弗赖贝加拉托维亚总统1999—

塔里娅.哈洛宁芬兰总统2000—

格罗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菲律宾总统2001—

梅加瓦蒂.苏加诺普特里印尼总统2001—

第二节 女性领导人在媒介拟态中的影响力与公信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女性领导人的实力,女性和政治的角色关系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和调整。它不意味着女性重复扮演着政治的美丽花边,也不意味着由于一定数量女性的参与而使政治显得中立和平等。当一个女性当选为国家总理、总统,她作为一类性别的典型代表,书写的是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历史的新篇章。德国自从默克尔2005年11月出任总理后,德语的“总理”开始出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新名词——Bundeskanzlerin。这个附上阴性字尾的新造单词,已经被全世界所接受。特别是2005年末到2006年初,频频传出女性领袖当选的好消息:智利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巴切莱特;利比里亚也选出非洲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国家元首——女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

亚洲的女性领袖更多的是在继承家族政治事业、解救国家危难的情况下产生的。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的父亲是前总统;出生于意大利的索尼亚—甘地是嫁入印度显赫的甘地家族而得到人民的爱戴;库马拉通加是斯里兰卡遇刺前总统的后人;孟加拉前总统拉赫曼遇刺身亡,其妻子卡丽达—齐亚步入政坛,现为孟加拉总理;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托被送上绞刑台后的八年,他的女儿贝.布托当选为总理……欧洲政坛上女性领导人往往没有家族政治的背景,却受益于宽松的政治文化和女权运动多年不懈的斗争基础,在扩大妇女参政比例的权利争取中,获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6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祝词中指出,今年国际妇女节的主题是“妇女在决策中的角色”以及它对提高全世界妇女地位和全人类进步具有的核心意义。并重申了《北京宣言》所确定的“赋予妇女权力和能力以及她们在平等基础上充分参加社会所有领域,包括参加决策进程和掌握权力的机会,是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的基础。”

安南说:“全世界还开始认识到,赋予妇女及女孩权力,是促进发展、健康和教育方面最有效的政策。而且我敢说,这也是在预防冲突或实现冲突后和解方面最重要的政策。截至2007年各大洲国家中共有11名女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有3个国家——智利、西班牙和瑞典——在政府人员构成上实现了两性均等。让我们确保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妇女在世界决策中占据她们应有的地位。”

有关数据显示,在拉美或非洲,62%的人相信女性执政在与贫困作斗争方面要强过男性;72%的人认为女性会比较注重教育;53%的人相信女性更善于外交事务,并且会比较少产生腐败现象。

对女性赋权的呼声已经从最初的理论层面到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构成要素。对于女性在家庭和职场各方面的贡献,其评价也开始变得多元和丰富起来。女性无论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开始随着大众媒体的深度报道和广泛传播而出现了新鲜而真实的内容。随着商业文化日趋发展成熟,以服务于女性群体为目标的各类产品在企划和推广过程中,也起到了宣传女性能力和魅力的积极作用。虽然以女性特征和女性形象为卖点的思维和表现一定程度上复制并强化了传统两性文化制度对女性的刻板塑造,但是公众在面对和接受各种各样的与性别有关的信息时,已经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具有了选择和批判的反馈。特别是在现代商业制作和传播信息的流程中,还没有设置和观众反馈直接发生作用的环节,一般情况下只要政策和技术符合一定的规范,就能保障某一种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商业信息的传播。因此,一切传播的信息既有“女权的”,也有“非女权”和“反女权”的。

女性领导人要提高自身影响力和公信力,就必须意识到媒体对性别塑造和传播所具有的无限丰富表现。如何建立扭转刻板、偏见和歧视的策略,如何与媒体形成有效的互动合作关系,正是对女性领导人驾驭传媒的能力和智慧的考验。

一般来说,任何有父权文化影响传统的国家都具有相似的对女性领导人质疑甚至是敌视的观念,特别是针对与生俱来的女性气质中温柔和与世无争等特性,常被认为是直接导致女性领导人缺乏领导力和决断力的根源。凡是有女性参与的政治性竞争和选拔活动,总使人感到胜出的几率比较小。从有人类文明开始,女性英雄和领导的榜样就少之又少,传统家庭角色的期待和对女性的教育培养模式,造成了人们对女性持家和温婉情性的信赖,而缺乏对其把握大局运筹帷幄的信心。对为数不多的女性领导人的报道,无论角度如何,都基本脱离不了“个案”式的介绍,即不把女性领导力的普遍有效作为宣传的重点,也不深究女性领导人的出现和作为是否是女权运动自然延伸和发展的结果,而是注重对女性领导人家庭情况、政治手段上的“软/硬”大做文章。虽然女性领导人的数量的确堪称“个案”,但是这种现象正有力地说明了畸形性别文化和体制仍大行其道,并导致民众对女性领导人在“质量层面被个案化”的偏见,这是应当受到批判和期望早日有效扭转的局面。

同类推荐
  •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华报道是美国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这种趋势越发明显。就整体而言,美国媒体涉华报道以负面为主,批评多于赞扬,指责多于肯定,在报道台海问题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本书引用英文报道原文,通过解读1992年以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台海问题报道,揭示其对两岸报道立场的严重偏差。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但梁晓声一直坚持创作,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推出自己的作品,其中饱含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情怀,一直为大众所喜爱和尊敬。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作家、大学教师、读者等立场,对这个时代的文艺、文学等问题作了多维度的沉思。
  •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和谐家庭建设,古往今来积累了丰厚的和谐家庭建设的宝贵经验。本书有目的、有计划、有章程地介绍和谐家庭建设,并总结出系统经验。全书分前言及家规、家风、家长、家教、家庭关系、家务管理六章,全面规范了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
  • 信仰追问

    信仰追问

    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信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恪守的个别信念或信条,而是关于信念的系统化的理论思考,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信仰问题的不懈探求与追问。在论述信仰这一哲学味很浓的较为玄奥的问题时,作者梳理出101个问题,采用哲学随笔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何谓信仰、谁在信仰、信仰什么、怎样信仰、信仰何用,极富哲理的语言,给人以思辨的体验和一种精神的愉快。
热门推荐
  • 古国奇缘(上)

    古国奇缘(上)

    考古系高材生童谣被千年前的古尸所诅咒,变成了洪玉国的七公主,去到了良渚时期的诸良国。她一方面被咒怨所控制,一心想要去毁灭洪玉国,一方面又深深爱上了诸良国的国王润玉。可润玉却视七公主为杀父仇人,恨之入骨,童谣百口莫辩。宇君的出现,给了童谣实现咒怨的机会,她承载着无比的痛苦和压力,去了菊凉国,想借用菊凉国的力量毁灭洪玉。童谣与润玉,两个相爱却难以在一起的人,他们的结局将是怎样?
  • 重生全职猎人

    重生全职猎人

    莫寒,这个新世纪的古武世家的天才,因为突破摄魂咒第十重的时候走神,内力跟不上,灵魂脱离了身体,在全职猎人的世界重生了。秉持着‘跟着主角走,死神不拦我’的原则,和小杰、奇讶等人一起展开了与之前故事或相同或不同的情节。她拥有着不同于这个世界的灵气功夫,也因为很小就吸收了很多自然灵气,她成了这个世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系能力者,作为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她的命运会怎样呢?是一帆风顺?还是磕磕绊绊?
  • 走向绚丽的人生(人生篇)

    走向绚丽的人生(人生篇)

    有人认为若要成为强者,则一个人的硬件和软件均要具备。硬件是扎实的知识功底且不断更新,丰富的社会资源与智慧加上健康的身体。软件是健全的心理与乐观的心情富有生命激情,有冒险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不时创新;不怕任何困难,能挑战极限;能与大家和睦相处,有协作精神。
  • 霸道拐婚:陆少娇妻

    霸道拐婚:陆少娇妻

    新书:《惹火新妻:总裁大人请放过》他是年轻的财团继承人,英俊帅气。她刚离婚。他把她拐回家,告诉她:“我们已经领证了。”她说:“可是我不认识你、、、”他说:“老婆,那我们晚上好好认识认识……”别后重逢,她带着三岁小包子。小包子指着他说:“妈妈,为什么叔叔这么丑?”
  • 奥特超银河传说

    奥特超银河传说

    远古复苏的巨人,来自未来的存在,神秘的天外来客。地球已被黑暗笼罩,宇宙危机降临。一个少年因一个人偶而改变命运,踏上守护各个宇宙的道路。“当所有人都放弃时。我,会成为最后的希望!”
  • 大明酷吏

    大明酷吏

    张华天,他穿越之后不想做什么名相,不想做名将,他只是想要做一个遗臭万年的酷吏!钱谦益:“张华天勾结阉党,屠戮东林,与民争利,到处抄家,搜刮民脂民膏!他让无数东林官员人人自危,大家好不容易弄些钱容易吗?”侯方域:“张华天,实乃一代酷吏。苛待文人,不尊先皇,重商轻农,甚至打压天下士子,真乃酷吏啊!“皇太极:“大明那帮饭桶,怎么连一个酷吏都灭不了?你们再不灭了这个酷吏,他就要打进沈阳了!”当张华天带着部队西征的时候,欧洲各国纷纷大喊:“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狼来了!”
  • 丈二人生

    丈二人生

    活着需要勇气,如果全世界都希望你逝去,你该怎么做?
  • 一剑惊鸿破苍穹

    一剑惊鸿破苍穹

    苍茫蜀山觅仙踪,挥剑难断未了情;千载之下同晓梦,生死不渝共鸳盟。永忆江湖初相逢,欲回人间共形影;海枯石烂心不弃,誓补情天鬼神惊。万历十一年,万历皇帝清算刚去世首辅大臣张居正,被抄的张家有一人逃出,无数的锦衣卫出动,将所有帮助过张家的人全部杀尽,年幼的南宫焱机缘巧合逃过一劫,自此走上了复仇之路,当得知清算张居正真相,是选择复仇还是选择让无辜的百姓安居乐业?面对着复仇路上众多妖魔鬼怪,看少年如何应对。
  • 闲人修仙记

    闲人修仙记

    在龙哲22岁那年,地球遭受不明太空巨兽攻击,父母化身圣人,为保护人类而战,世界观崩溃的龙哲不得不在已经陷入末日的世界中求生成长,而后无意间开启了父亲为自己所留的修仙之路.........
  • 我和太子小弟

    我和太子小弟

    天降仙桃,必是大能。可......“站住,对,就是你,放开那姐姐......的糖葫芦!”马季看着从仙桃中走出,站在流氓面前义正言辞的不大点儿小弟,他竟无语了。马季与天界太子小弟小天,在繁华的都市中发生的一段啼笑皆非,笑料不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