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000000023

第23章 监测与评估:性别视角与传播视野(8)

第三,信息社会中经济的全球意识的缺乏

研究调查表明,信息社会中女工的角色更多的是不熟练的、半熟练的劳动力,如电话中心接线员、家务女工和工厂的工人(Vicki Belt,Ranald Richardson&Juliet Webster,2000;Proinusias Breathnach,2002;Sara Diamond,1997;NickDyer-Withe ford 1999;Ursula Huws,Werner Korte&Simon Robinson,1990;Ursula Huws,1996;James Tyner,1999;Juliet Webster,1999)。

一些学者不情愿将软件工程师、网页创造者、游戏开发者等人称为工人。如果这几类人被称为工人,他们也是被称为生产知识而不是生产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工人”。把高科技职业者称为工人的这种尴尬现实,似乎加强了后工业社会的迷思,即认为这种信息工人将取代大量的普通工人。

全球女性主义学者应该对信息社会的逻辑提出质疑。如果不对信息社会和技术的经济本质论提出质疑,女性与新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联系将不会被独立地去理解。

总之,全球女性主义政治经济分析,可提供至少三种方式来增加现有的新信息和传播技术的女性主义注解:

(1)把电信传播与新信息和传播技术作为工业来认识;

(2)展现电信传播与妇女的关系;

(3)在对技术的接近方面,描述性别意识形态如何使不平等的财富分配自然化。

为了理解妇女如何作为资源,以下将妇女在电信传播关系中扮演的14种角色归纳出来,它们分别是:

(1)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制造电脑硬件等产品的廉价女性劳动力(Andrew Ross,2004);

(2)作为电信传播业中服务提供者的女性劳动力,比如呼叫中心的接待员(Venus Green,2001;Ursula Huws,2003;Ursula Huws,Werner Korte&Simon Robinson,1990;Ursula Huwsetal,1996;Michele Martin,1991);

(3)妇女作为工人,在她们的工作中使用电信传播(Shade,2003b);

(4)妇女作为学生和研究者(Balka,1996);

(5)妇女作为发明电信传播科技和技术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学者;

(6)妇女作为工作在电信传播工厂里的操作员;

(7)妇女作为新技术和E经济的消费者;

(8)妇女作为电信传播与新信息和传播技术公司的股票的投资者;

(9)妇女作为学习她们的社群、政府和民主参与的世界政治的公民;

(10)妇女作为网络的实践者(Gallagher,2001);

(11)妇女作为小公司或大企业的所有者(Shade,2003b);

(12)通过电信传播被转化的媒介中女性的形象;

(13)非直接地被电信传播与新信息和传播技术影响的妇女,在发生了结构性调整的国家,电信传播的公共企业可能会被吞并,国家劳动力可能被解散(Joseph Sraubhaar,1995)。

(14)妇女作为知识拥有者被国内外产权法律所保护(特别是本土的和非西方的知识)(Kramarae&Kramer,1995)。

很明显,并不是每一个妇女都认为以上所概括的角色,在没有明确意识到的情况下,会被电信传播和新技术的优势所影响。因为,对她们来说,日常生活的信念是挣到足够的钱来为她们自己和家人获取食物、房屋(Kurian&Munshi,2003;Steeves,2003)。而且,那些从事着收款、旅行服务的妇女或普通的工厂女工,并不认为她们是信息时代下高科技的工人(Webster,2002)。

而且,从政治经济的视角看,在电信传播领域,妇女不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选择她所扮演的角色。这个研究强调的是通过金钱、科技、形象、观念和物质产品的全球环境(虽然并不均衡),妇女全球化地实现彼此之间的联系。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资本主义并不是造成性别不平等的全部原因。

而性别意识形态却可以为妇女的弱势地位提供充分的解释。

总之,为学者所接受的全球女性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在四个研究领域值得关注:

第一,全球政策和电信管理、新信息和传播技术、信息社会及它们与妇女的关系;

第二,妇女、新信息和传播技术的国家政策;

第三,跨国和国内电信传播,以及新信息和传播技术公司的性别政策;

第四,对技术女性消费的人种志研究,以及对全球经济逻辑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关系的理解。

4.女性日记博客阅读中身份认同的过程与偏好

Lena Karlsson在《女性日记博客阅读中身份认同的过程与偏好》中认为,网络通过网页(webcams)、个人网页(personal websites)和博客(blogs)提供了一个自传性自我表现的过剩的平台。有太多关于网上自我表现的研究,尽管这之中对网上自我表现的消费的研究少之又少。这篇文章关注的重点是日记博客的阅读行为。即谁是特定博客的实际的读者?她们为这种阅读行为赋予了何等价值?是什么促使她们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日记网页,又有什么机制导致她们再次访问这个网页?为了解析日记博客读者的阅读实践,作者对四个30岁的妇女所撰写的四个独立的日记博客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关注人们“如何/什么时间/为什么”阅读博客。

这些博客的消费似乎被以性别、年龄、居住地、种族/人种、教育水平为基础的相似性的指标所指导。“证明自己”的诱惑促使读者进行自传性写作。然而,这些主要为女性的日记博客读者通过参与和感受,以及对博客内容留下的悬念的猜测,使自身获得了身份的确认。这篇文章探究了连续的、纵向的、一致的、女性自我认同的建构与消费之间的松散的联系。

作者在“2004年博客年:类型和性别问题”一节中写到,当前,除了具有稳定性的基本格式(比如有时更新,按逆时间顺序排列)外,在内容、使用工具、特征、作者和读者等方面,博客是不定型的。那些雏形博客和吸引了流行媒介和研究组织相当大注意力的典型的渗透性博客,主要被当成任意延伸对话的知识建构或/和可改变的新闻(Herring,Scheidt,Bonus&Wright,2004a)。而个人信息的公开,促成了媒介文化的“窥淫”(Calvert,2004,p.20)。

职业白种男性被认为是渗透在公共空间的博客的主要制造者,妇女和儿童更倾向是日记博客和网上刊物的制造者(Herring,Coupet,Scheidt&Wright,2004b)。这里所发现的是流行文化的性别分工的旧有表述中的新问题吗?在妇女所制造的事例中,是否这样的发现被学术界忽视并具有普遍的尴尬?日记博客的典型特征如下:深度的个人化,充满了感情,以阅读吸引为兴趣;它在看不到结局的结构中发展,与电视肥皂剧的特征相似。“无限接近而不是远离,消极、过度投入和过度标志,这些是对女性气质的典型描写”(Donane,1987,p.2)。

作者的研究表明,在很多网上公共空间中流行的身份表演(identity-play),并不是这样的日记博客的写作者和读者所预料的。因此,这篇文章的作者的研究主题包括:

第一,博客对你意味着什么?你对它有何感觉?

第二,你是否曾经对Winnie(被本文所调查的其中一个博客写作者)

的身份的真实性产生过怀疑?

第三,如果你同时是一个网下的自传的读者,你能描绘一下两种阅读经验的区别吗?

在“接受研究和阅读的面向”这一议题下,作者引用了霍尔(Hall,1980)、费斯克和哈特利(Fisk&Hartly,1978)参考帕金(Parkin,1972)的分类,将媒介文本所建构的意涵,根据受众解读的接受程度分成三类:(1)支配式解读(dominate hegemonic decoding),或称偏好解读(preferred reading);(2)协商式解读(negotiated decoding);(3)对抗式解读(oppositional decoding)。很多经验式的研究均采用了霍尔的研究范式,关注于消费者如何建构文本的解释性阅读(Liebes&Katz,1993;Morley,1980)。更关注于意义的生产的研究趋势,在文学的接受研究中表现得也很鲜明,典型地体现在非经验性的方法论上(Barthes,1975;Iser,1974)。

文学接受研究保持了对经验性框架的深切怀疑,它是探究实际的接受过程而不是文本中刻画的阅读可能性。一般而言,流行类型的妇女消费的接受研究被指派为消费的文本方面的重要角色——在她们所消费的特定环境里,特定类型(浪漫小说或好莱坞电影)的使用价值。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家Pearce使用浪漫的说法来表述读者和文本的关系。她提出“把读者作为一个情人,她们的对象不是用来去理解文本,而是参与在文本之中”(1997,p.6)。传播学者Shroder(2000)发展了一种多面模式来解释读者对文本的参与,这个模式并非仅说明文本消费的阐释和意识形态方面,也处理相互交叉的阅读“六面向”:动机、理解、辨别、立场、评估和执行。

Walker指出,博客的互动性使读者能够通过超链接,通过文本,有机会创建自己的路径。Bolter则认为,在电子写作空间,文本的每天的阅读实际上是对文本的理解或实际的再写作行为,阅读就是理解(2001,p.183)。

在“样本和方法论需要考虑的事项”这一议题里,作者对四个独立的日记博客的读者进行了分析,共采集了923个有效样本。作者认为,文本将呈现的特征以及带给读者的感觉,依赖于我们用什么话语去解释它(1997,p.17)。

调查发现,在性别、年龄、种族、教育水平、职业和居住地等方面,日记博客的消费者似乎有着与博客作者相似的特征。当吸引相同价值观的读者阅读时,博客的特征是具有规律性的、持续的(似乎这是永无止境的)。而阅听主观经验与博客描述经验的重合与并置,促发建立一种相关的、关系性的阅读模式。参与博客、阅读博客被看成是一种认知的过程。其中,身份认同发生在对独特群体身份的感知和理解上。身份特征的拥有被日记博客的世俗特征所加强:持续地、规律地、叙述性地发生,且伴随着个人自己的生活。

对于博客作者而言,在头脑中要给自己博客的那一群读者留有位置,持续保持博客内容的“真实”是留住现实中读者的法宝。阅读者在调查中谈到参与博客的目的之一,是在其他人(博客作者)身上寻找自己的喜好和偏好。身份认同的话语,牢固地建立在性别化的主观位置和群体属性的身份认知的基础上。

三、中国网络与性别研究的新议题

1.笔者梳理来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文献,得出以下结论:

(1)以“性别”为关键词,检索到2007—2008年优秀硕博论文发表情况:硕士论文447篇,与媒介研究相关的共31篇,与网络相关的文章4篇,且均为2007年发表;博士论文37篇,没有与媒介研究相关的文章,也没有与网络相关的文章。

2007—2008年期刊发表的文章情况是:与媒介与性别研究相关的论文103篇,与网络研究相关的论文8篇,亦均为2007年发表。

(2)以“性别、传播”为关键词,检索到2000—2008年期刊发表的文章81篇。其中,属于媒介与性别研究范畴的文章48篇,与网络有关的文章6篇。从发表时间来看,2002年2篇,2005年1篇,2007年3篇。

(3)通过对以上两种检索方法搜集到的网络与性别研究的文章进行文本分析,发现此类研究的主题主要如下。

综合来看,虽然从不同的渠道可能找到更多关于网络与性别研究的文章,但就CNKI的统计数据而言,网络与性别研究近年来在学术研究总量中处于非常劣势的位置。而且,在传播类刊物上发表的数量只占全部发表数量的三分之一,体现出在传播学学术研究中性别问题的边缘化研究现状。另一方面,尽管所发表的论文中采用定性研究的占到一半比例,但论述深度不够,往往是在已众所周知的研究框架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有所展开。从学者的角度看,亟待涌现一批跨越传播与性别研究的学者自觉形成研究队伍,扩大研究影响。总之,无论采用定性还是定量的研究方法,由于缺乏更新鲜、更适当、更有力的理论支撑,故而没有达到研究广度与深度上的扩展。

同类推荐
  •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肇始于1980年年初,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广播电视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作为突破口的,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势在必行。
  • 大山作证

    大山作证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论及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大量倾心之作。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的广阔知识视野,更提供了一种将文化传播放在“外部”社会权力关系中考察的理论路径。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作者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清晰地确立了“权力”与“社会”这两个富有解释力的柱心范畴而且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覆盖了全球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现代政治中最重娶的议题。
  •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以全球化为切入点,结合当今世界主要传媒集团的发展现状,对国际传播发展战略进行详细评析,并以对国际传播能力的评价体系为基础,对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等发展战略,进行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在编写过程中,《国际传播发展战略》力图做到宏观战略与中观策略、微观措施相结合,既充分体现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全球眼光,又体现出国际传播实践的中国视野。
  • 在牛津和哈佛求学

    在牛津和哈佛求学

    近年来,与世界名校相关的书籍确实出了不少,但是本书与众不同的是作者从她在牛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亲身经历出发,结合高等教育的经典理论,向读者道出了高等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在阐述牛津和哈佛这类名校严谨的培训制度和优越的学术环境的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当今世界各地高等院校的通病和共同面临的困境。本书不仅能使读者切身感受到海外求学的细节和经历,而且还会引发他们对高教领域内诸多遭受忽略、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的思考。
热门推荐
  • 清明之战歌

    清明之战歌

    神州大陆出现“业火红云”之异象,历经千年浩劫的修仙门再度崛起。烽烟四起,爱情依旧在遍地开花;国仇家恨,林凡终将一步一步踏上征程。
  • 神仙大佬在都市

    神仙大佬在都市

    天神司武炎与众神打败天帝,但司武炎厌烦宫廷事务,把职权重新交给天帝,自己优哉游哉的穿越到大学生身上,从此,美女上司,校花萝莉,源源不断的从身边涌来......(作品内容纯属虚构,请不要与现实混交)
  • 谁翻乐府凄凉曲

    谁翻乐府凄凉曲

    本书内容包括1999年后新作、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影响或争议最大之作、印象记、对话录、后记、著作目录、大事年表、影集、手迹、小传等内容。
  • 永幻无境

    永幻无境

    刚开始写书,请大家多多支持我吧,有了大家的支持才有动力,在此先说声谢谢
  • 斗罗大陆唐门情缘

    斗罗大陆唐门情缘

    上一世,她暗恋他,终随他而去。这一世,她重生了,有了截然不同的身份地位,她和他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结局是喜是悲...
  • 总裁大人是我老师

    总裁大人是我老师

    一张婚约,让17岁的林熙鹿措手不及。谁知未婚夫是腹黑的总裁大人,“宝贝,你逃不掉的。”
  • 矢志不渝:幸运草之恋

    矢志不渝:幸运草之恋

    她(夏初瑶)、他(圣凌轩)、他(安逸恒)他们之间的爱情会有怎样的纠葛,到最后会选择哪个男生呢?是霸道圣凌轩?还是温柔的安逸恒?拥有着被诅咒的四叶草胎记,她能否拥有幸福?命运的安排,会发生怎样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的爱情能否经过时间的考验?敬请关注《矢志不渝:幸运草年华》!
  • 异恋

    异恋

    [花雨授权]她是他的异母妹妹,他俩血脉相连。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阻挡他对她疯狂的痴恋!为了得到她的人她的心,他使尽了一切手段。然而,他的痴情换来的居然是她的背叛!她跟另一个男人走了!他狂怒!她注定是属于他的……
  • 活法儿

    活法儿

    生活在21世纪,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不是老死的、病死的,而是自己折腾死的。古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什么保养知识都没有,活得心宽自在。现代人看各种养生书籍、各种养生电视节目,却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活了,这个说绿豆养生,那个说饮料致癌,养生方法更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不仅误导了普通百姓的健康意识,更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活法儿》从每个人都曾坚持着的那些“道听途说”的坏习惯入手,从生活中的几个方面以故事的形式一一纠正人们在无意中给自己埋下的健康隐患,作为一本集大成的“纠错本”,针对现在养生书籍中漏洞百出的养生箴言,给读者指明一条正确的活法儿之道。
  • 黑灵肢

    黑灵肢

    自身的那些缺点,总有一天会变成你强大的根本!王林灼为外乡人做向导,却意外觉醒灵肢,从此拥有了关于眼睛的各种异能!王林灼说:“我的灵肢能同时瞪五个打我的小怪兽!”王林灼又说:“我一个眼神能看穿小怪兽遮羞的鳞甲!”王林灼骄傲的说:“你见过用眼睛瞪小怪兽,小怪兽羞红脸身体太热自爆的么?!”超前的科技叫黑科技,黑色的灵肢叫黑灵肢!都市中的异界大场面,你的灵肢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