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800000064

第64章 《北京晚报》全国哀悼日视觉传播特点分析

王彩平

此次全国哀悼日报道由于不是突发事件,赋予了报纸编辑更为充足的策划时间来对报纸版面进行设计,《北京晚报》经过精心策划,契合受众情绪的发展变化,运用丰富的版面语言和编辑手法,恰当地表达了哀悼日的主题,该报在视觉语言上的革新,不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营造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视觉传播效果最为突出。下面具体分析《北京晚报》全国哀悼日期间报纸版面的视觉传播特点。

一、视觉传播统一化

全国哀悼日期间,《北京晚报》三天的版面设计用同一个框架来做总体相同和局部的变化,既营造出哀伤的氛围,又哀而不伤,哀伤中包含着理念,包含着决心和生命的希望,不仅向读者传递出报纸对特定新闻事件的态度和立场,更能感受到报纸的个性特色和情感色彩,受到业界和读者的称赞。

1.主题统一

报纸版面视觉设计的本质是新闻的视觉化,是以视觉语言表达一种情绪,表达一种判断,表达报纸所要传递的价值观和哲学思考。这次全国哀悼日期间,《北京晚报》把三天的报道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有一个共同的设计理念和共同的版面框架,还有相对统一的视觉传播主题,连续三天的报道具有主题纵向延伸式的发展趋向。晚报头版的主题从哀悼到国恸到永生,经历了一个从哀悼到鼓劲再到救助的转化过程,这个主题的转化也是一种情绪的流动与转化,是从悲观到乐观,从消极到积极,从鼓劲到救助,从言语到行动的情绪转化。报纸尾版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因为32版打开以后和头版在同一个平面上,哀悼日期间《北京晚报》的尾版由三幅富有生命力的植物图片构成——鸽子树从北川来到北京;都江堰大百合北京开放;阿坝的小叶平枝栒子安居北京。鸽子树、都江堰大百合和阿坝的小叶平枝栒子这三种植物都是灾区的植物,如今已经落户首都北京。《北京晚报》在哀悼日期间用了这三种植物的彩色图片,体现了不要一味表示哀悼、肃穆、哀伤,而是要哀而不伤,生生不息,在困难中奋进的报道主题与理念。

2.版面统一

报纸版面吸引读者,主要是借助对人的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的分析与判断,充分运用报纸版面的视觉元素,使之对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理震撼。哀悼日期间的《北京晚报》就在统一的主题思想指导下,运用多种视觉元素,使三天的报纸头版和尾版版式连贯地、流畅地表达了内容和意义。

首先是在哀悼日的三天里,报纸的头版和尾版都采用了同样的白色背景、黑色边框;其次是根据从悲观到乐观,从鼓劲到救助的报纸编辑思想,晚报采用了降半旗悼念、女孩含泪的眼睛和多方救助灾区的三张图片,并配以“哀悼”、“国恸”、“永生”三个同样字体、同样字号、同样位置的黑色大字;再次,就是将报头移动到中间。报头的移动看起来是件小事,可是对于《北京晚报》这样比较传统、比较老牌的党报系统的报纸来说,此举非同寻常。这是很重要的一次改造,也是《北京晚报》正报头版50年来第一次将报头放到中间,从而使这样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报道显现出端庄和庄严的氛围,完成了报头在左上角完成不了的视觉功能;再次,就是尾版的三幅灾区植物图片,配以同样字体、字号的标题和背景说明,与三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报纸头版共同组成了完整的视觉传播的图像,更好地诠释了晚报的整体设计理念。读者打开报纸,风格一致、美观大气的两个版面在视觉上延展在读者面前,效果非常好,非常耐人寻味,非常发人深省。

二、视觉传播中心化

从人类眼球的生理构造看,人的视线是不可能同时停留在两处以上,只能产生一个视焦,这就是视觉中心。在欣赏绘画作品时,我们都会遵循这样的欣赏次序:先通观全画,产生总体印象后,视线便会迫不及待地停留于画面上的某一处,然后,视线移动,读遍全画。这个“视线迫不及待地停留”的地方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视觉中心理论运用于报纸版面编排,主要是加大版面视觉中心的处理,让读者在几米之外就能被它吸引。但是,长期以来,报纸被大量文字和图片挤得满满的,很难在里边找到一个视觉中心,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被冲淡与弱化了。

全国哀悼日期间,全国人民都处于悲痛与哀悼之中,读者对情感的需要远远大于对信息的需要,只有通过全新的视觉体系才能够反映与表达全国人民内心最充沛的情感宣泄,大情感的冲击促使报纸的美术编辑在头版版面的设计上几乎都使用了大字号、大图片、大标题等编辑手法,《北京晚报》也不例外,而且表现更加突出。

1.大字号

这次全国哀悼日国内报纸头版版面的设计中,大字号的使用非常普遍,达到200磅甚至300磅,有的报纸头版整版只有一个字,既是标题也是最强烈的视觉中心,所表达的文化冲击和心理冲击一点也不低于满版文字的效果。《北京晚报》在文字的选择上用了两个字,即“哀悼”、“国恸”与“永生”。《北京晚报》美术部主任李耀林在谈到这次晚报文字的选择时说,在进行文字选择时,编辑部认为,一切的语言都显得比较苍白,经过地震发生后一段时间的传导,对媒体有相当认识的大都市读者都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时候仅仅需要气氛,需要心理的对应,因此,他们最后把所有的字都放弃了,只保留了两个字,在版面设计时将这两个字以黑体大字号安排在了版面下方三分之一处,作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氛围,或者说是一种心灵的提示,给人以力量支撑。

2.大图片

图片打破了时间、空间及人际间隔阂,能够增加读者的直接感受,比文字容易激起阅读意愿,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不同语言的读者。1988年,美国学者曾做过试验,他们利用微型摄像机拍摄了读者读报时视觉移动的路线,结果发现大多数读者拿起报纸视线的第一落点是大幅图片。这次全国哀悼日国内报纸头版的设计不仅突破了传统的版式,也突破了比较流行的导读式版面,甚至比杂志化的版面更进一步,将整个版面当成一个整体来设计,出现了海报式的版面。这些封面化、杂志化、海报式的编辑处理手法,大量都是通过大图片来完成的。

如前所述,《北京晚报》头版用的降半旗悼念、女孩含泪的眼睛和多方救助灾区的三张图片,尾版用的是已经落户北京的三种灾区植物鸽子树、都江堰大百合和阿坝的小叶平枝栒子的彩色图片。值得一提的是5月19日那天《北京晚报》图形的选择。哀悼日期间很多报纸都选用了新华社的这张有地面、有天安门、有人,有国旗的照片,但是《北京晚报》把所有干扰视觉中心,干扰主题的东西全都放弃,最后读者看到的就是所有地面的东西全都被剪裁掉了,整个版面没有颜色,只留下降了一半的国旗一点点红,营造出了肃穆、庄严又不失生机的哀悼气氛。

3.大标题

大字号、大图片、大标题,形象鲜明,情感集中,既能够完整表达信息,也能深切表达心理感受,胜过千言万语,在深切的哀悼之外,还表达了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

《北京晚报》头版的大字同时也是哀悼日新闻的标题,粗黑的框线,直逼读者视野,刺激着读者的视觉神经,标题语言的情感基调是哀悼而又不失乐观与积极向上的。尾版的大标题“鸽子树从北川来到北京”;“都江堰大百合北京开放”;“阿坝的小叶平枝栒子安居北京”更是表达了编辑的观念、思想以及期冀引导读者情感走向的主观努力,显示了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北京晚报》等国内报纸在全国哀悼日期间注重视觉心理设计,突出视觉中心的做法,显示出这次自然灾害的大冲击和举国上下情感的变动,使读者心灵与版面内容自然融合,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穿透力和震撼力,由此我们以管窥豹,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报业正在从“编辑中心”时代走向“读者中心”时代的大趋势。

三、视觉传播艺术化

在这次全国哀悼日的报道中,《北京晚报》头版和尾版的版面设计在尊重视觉传播规律的基础上,追求报纸版面设计的艺术性。通过对形象和色彩有力度内敛的控制,形成了极强的版面视觉张力,尽情表达了“哀悼”、“坚强”、“希望”等这场灾难特有的新闻价值,为报纸塑造出了一张具有生动表情的面孔,极富创意和艺术感染力的版式设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

1.色彩艺术

色彩在报纸当中,特别是彩色报纸当中的表现能力很强,不像字号、字体、图片和标题等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够无限放大,色彩表现出的张力是可以无限延伸的,无限向读者心理增加渗透力,唤起读者强烈的心理与情感反映。在彩色印刷时代刚刚来临时,国内报纸版面曾出现对色彩不加节制地使用的现象,今天,一张设计很好的报纸,色彩的运用越来越节制,越来越少,越来越雅,越来越是同色系,越来越善于使用典型色。全国哀悼日期间,《北京晚报》就运用了黑色、白色这些带有哀悼意味的典型色,间或调和一点彩色,在特定的时期使这些颜色表现出特殊的表现力,最大限度地表达了人们的内心情感。

黑色:黑色是无色,所以黑色的包容力在所有颜色里面最大,它掩藏着一切希望与激情的宁静,是深邃悠远的未来,是伟大和未知的力量,带来至尊的权力跟魔力,同时也代表极端的死亡。这次哀悼日的《北京晚报》版面选取了黑色报头、黑色边框和黑色大字,对人的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烈。

白色:白色是一种纯洁的色彩,它代表着生命的安息与归返。人们通常认为白色不是颜色,而是空白和虚无,因此白色的运用对报纸编辑来说有着更大的挑战和难度。事实上,白色有很强的表现力,《北京晚报》美术部主任李耀林说,在确定版面是做成全黑还是全白时,他们选择了白。他认为,虽然这次很多报纸都把黑色做得很精彩,但是黑和白比起来,全版黑太压抑了,而白是有空间感的。地震发生后,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已经让受众有点受不了了,因此,在举国哀悼的哀悼日,运用白色版面能够给受众带来希望和空间感。

红色:红色是一种团结的色彩,承载着凝聚的力量,也是中华民族最喜欢的颜色,有民族象征意义,有一种红色就被命名为中国红,同时,红色还象征着希望、励志与奋进。虽然说红色一般来讲和致哀主题不一致,但是,5月19日,《北京晚报》在黑色、白色为主的基调上,非常谨慎地运用了红色,很好地突出了主题,起到了良好的视觉传播效果。那半空垂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彰显着中华民族对生命最真实热烈的向往,让这个突临灾难的五月变得异常的温暖和坚强。

2.符号艺术

在这次全国哀悼日期间,很多报纸通过版式设计和各种各样的符号化处理,使真实的视觉元素,真实的视觉图像承载了特定的意义而被符号化。这些视觉符号有着很强的文化表现力,创造出了深厚的视觉文化。比如,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的那只废墟中紧握的手已经成为汶川地震的经典符号,它象征着灾难,象征着生命和不屈,也象征着孩子们对生活和知识的向往。又如,哀悼日期间全国各大报纸在蜡烛的使用和处理上都下了很大工夫,有的是一支蜡,有的用蜡烛摆成心形,使蜡烛成为表达哀思的符号。《北京晚报》哀悼日期间的版面设计中也运用了符号艺术,这些承载着不同的内在价值与意义的视觉符号,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

5月19日,国旗。为地震中死难的平民降半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来没有的。因此,迎风飘扬、意味着坚守与力量的国旗成为一个关注民生、关注生命的符号。5月20日,小女孩含着泪水的目光。既悲痛,也很坚毅,成为哀伤但要坚强的符号。5月21日,医护人员、武警战士、消防队员、人民解放军共同抬起担架的图片。象征着同心协力的民族精神,成为团结奋进、共度时艰的符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在版面内容和市场营销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与之相比,报纸版面的语言却依然是古板的,应该说,这次汶川地震重大事件的诱发使全国报纸在版面设计方面有了很多优秀的表现,其中很多的创作观念、成熟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在很长时间内逐步学习、效仿和发扬光大。这不仅体现了中国报人在报纸版面设计上取得了突破,更反映了他们积蓄已久的改革意识在遭遇全国人民的大情感、大悲恸时喷涌般地释放流淌。目前,大多数的报业都面临着市场转轨,在激烈的竞争中,是否能够在五步之内吸引读者的眼球,主要在于报纸的版面是否具有足够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我们希望《北京晚报》等报纸在这次全国哀悼日积累的既有信息量又有文化底蕴的视觉传播理念和手段,能够在以后的报道中得到延续。也希望报纸编辑人员能够提高视觉传播意识,不当业务上的“啃老族”,尊重传播规律,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视觉享受,掌握读图时代的主动权。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同类推荐
  • 玩的就是调侃:打造你的金牌博客

    玩的就是调侃:打造你的金牌博客

    本书主要介绍现存的思想,情感,娱乐,艺术等八大类博客与其佼佼者的成功经验,集欣赏性,实用性于一身,为普通博客与准博客们提供指导与借鉴。
  • 中华句典3

    中华句典3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浙江省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论述媒介地理思想、试图建立媒介地理学体系的学术专著。本书运用媒介地理学原理和方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合一、天学地学人学同源”的思想,坚守“天地人媒”整体互动、和谐平衡、共存共荣的研究方针,对媒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领域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对中外媒介地理学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媒介地理学中的空间、时间、地方、景观和尺度等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对媒介地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描述和阐述,为科学了解、认识、研究和实践媒介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思想观点和独特的理论视维。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全书共八章。内容包括:憧憬与求索、凯歌行进中胜利与曲折、改革与剧变、改革与辉煌、继承与创新、让历史告诉未来等。
热门推荐
  • 女神的贴身龙少

    女神的贴身龙少

    远离都市的龙族部落的少族长龙辰,为了振兴荒废的血脉,一个人来到都市寻找一位皓月印记的美女。这一切看起来都太过简单了,于是便出现各种奇能异士想要夺取龙辰身上的龙血。苗疆的蛊术美女,西域来的幻术美女,以及四面八方来的绝世美女都想从龙辰身上得到龙血。想得到龙血?统统都到怀里来吧!
  • 鬼火时钟

    鬼火时钟

    有一个女孩,在被打乱的轮回之后,带着前世的记忆,与纯真的天性,来到了人间。围绕着她的故事,她的身边,又将出现怎样形形色色的人儿?而万丈红尘中,今生前世,爱恨情仇,她的心,又终将归属于谁?而她最终的梦,又去了什么地方??“我不知道我这辈子能有多久,又能记住你多久……但,只要我心里,还有你的影子,我就不会放弃……直到,你又站在我的面前……或者,我变得和你一样。”含着泪的女孩,独白到这里,又泛起了淡淡的笑意。
  • 九转成皇

    九转成皇

    你给我一把刀,我还你一个江山!你传我一部功法,我还你一个世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迷雾少年——沙罗著

    迷雾少年——沙罗著

    痛苦,我不想要痛苦!那些记忆,我都不要了!——落穗,时间:2009年。这样完美的生活,没有痛苦,没有伤害,但是你觉得它们好吗?它们真实吗?——迷雾少年,时间不详。世界上真的有一个公司能够帮人弄走不开心的记忆吗?落穗丢掉了让她落泪的过去,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开始新的生活。生命里有新的惊喜,新的让她开心的人。直到那个树林里迷雾少年的出现,质问她:这就是你要的生活吗?离开这里,你还可以离开!不要像我一样永久地留驻!迷雾少年到底是谁?落穗以为噩梦已经苏醒,谁知梦才刚刚开始——心痛和感动的迷雾之梦。
  • 柏杨的智慧忠告

    柏杨的智慧忠告

    柏杨先生对人生,社会,民族等多方面问题都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本书详细阐述他对生活,人生,处事等方面的心得体会,以其特有的智慧给读者以启示和忠告,使读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激励。
  • 甜宠来袭:青梅竹马不恋爱

    甜宠来袭:青梅竹马不恋爱

    阔别三年,她负伤归来。校园重逢,他左拥右抱。一次次的挑逗与调戏。终于…她再次离家出走!“我凭什么跟你回去!”她拉下脸色,甩开他的手。“就凭我会对你好一辈子!”他信誓旦旦。“哦?”她来了兴趣“我可是什么都不会的呢!”“没关系,你会的我都会,你不会的我也会努力去学会!以后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她瞬间失笑,趴在他耳边低低的问了句“那你会生猴子吗?”谁知他非旦不窘,还邪邪的笑了起来“这个嘛…我是怎么都学不会的,不过…我倒是可以让你会!”微风拂面,她笑靥如花。是谁告诉她青梅竹马就不用恋爱了的!我这是什么?
  • 办公室实用资治通鉴

    办公室实用资治通鉴

    本书以《资治通鉴》中具有借鉴意义的事件为素材,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润滑剂,将一部古典巨著打造成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实用职场工具书。更为难得的是,通篇以讲故事的形式贯穿始终,并穿插有精彩的职场案例,寥寥数语就能起到醍醐灌顶的效果,让读者学到如何在职场人生中进退自如,获得成功。
  • 呼唤同志

    呼唤同志

    我叫新红旗,新中国的新,一颗红心的红,五星红旗的旗。我叫新红旗,我的名字很伟大,我的人生很渺小。我叫新红旗,我来自2016,我现在站在1950年新春的北京城中,我面临着一个选择。我是要闷声发大财,还是要成为一个爱国者?答案是肯定的,我要做一个爱国者,所以我需要呼唤同志,需要同志们的力量,来完成一个梦想,一个伟大的梦想!
  • 莯色笙花

    莯色笙花

    短篇小说,我叫岑笙,敬请期待!我叫岑笙,在今夜我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