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800000023

第23章 人民网汶川地震系列时评评论视角评析

王灿发、王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人民网从5月13日起,在“人民时评”的“观点”版块推出了抗震救灾系列时评。从时间上看,基本上每天都有新的评论,这些时评多由不同的评论员来写。截至到5月28日总共有22篇,平均每天一篇还要多。这一系列时评紧紧跟进抗震救灾情况,多层面地挖掘评论视角,拓宽评论领域,不忽视在这次强烈地震中任何值得评论,并且能够引起13亿中华儿女共鸣的评论对象,以其自身所具有的权威性,加上及时得当的评论言语,在舆论上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

一、时评彰显国家领导人在普通民众眼中的亲民爱民形象

地震灾难不幸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到救灾现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冒着危险指挥救援,与灾区人民一起共抗震灾。人民时评在灾难发生的第二天,就发出了系列时评之一:《天灾面前,有总理与网民的深情!》时评写到这样一个细节:温总理赶赴灾区后,看到广场上摆放的遇难群众遗体,总理心情十分沉重,他说:“我给遗体三鞠躬。”评论者选择这样一个细节并非是随意的,“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传播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从现实环境中‘选择’出它们认为重要的部分或方面进行加工整理,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受众”。作者看似一个随意镜头的选取,实际却是经过了精心挑选的过程。通过选取特定的镜头,加以事实化的原型报道,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的关爱,坚定了救援人员一定要多救出一个生命的决心,也使全中国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为救灾献血捐款,贡献自己的力量。5月16日的系列时评之六:《温总理来了!胡总书记也来了!》更加使灾区人民感觉到尽管经受了巨大的劫难,但是他们并不孤单,也并非无助,也使我们13亿中国人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们每一个平凡生命的重视,从而更好地引导了所有的中国人与四川受灾民众共同承担地震所带来的痛苦,共同为四川同胞重建家园而不懈努力。

二、审视记者职业属性与人性矛盾,时评彰显人性魅力

在人民网的这一系列时评中,在关注到众多评论对象的同时,也没有忽略对记者本身的审视。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救援过程之中,看到一些记者拿着话筒对着刚刚被救出来的灾民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一些网民在网上发帖对记者的这一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他们认为记者在这一时刻不能仅仅想到的是如何在第一时间抢到好新闻,而是应该如何更加人性化地采访。这一思想很快就成为了公众的“谈话议题”,大量网民对某些记者的这一行为跟帖。面对灾难,记者到底应该以何种姿态来报道,这是一种职业要求与人情道德的冲突与交锋,也是对一个记者本身素养的严峻考验。系列时评之十五:《灾难前·节制是记者采访的一种美德》适时地发出评论,使得这一公众的“谈话议题”更加明确化。“公众的‘议题’在本质上是受到传媒‘议题’的影响的”。时评中对记者究竟该怎么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就是:要节制!许多记者为了获取第一手好新闻,貌似兢兢业业,实际上却在无形之中伤害了被采访者的感情。正如本篇评论员在文章中所讲述的那样,一个原本唱着歌等待救援的9岁小女孩,却因为无数递在眼前的话筒和嘈杂的提问而变得烦躁不安,甚至于情绪失控而大喊大叫,以至于救援人员无法靠近,不但给小女孩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使得救援工作变得缓慢下来。此评论文章应该说是对从事记者职业的人员敲响了一记警钟。采访中,在职业属性和人性之间,记者更应该让职业属性让位于人性,毕竟生命高于一切!正是有了这种理念,在抗震救灾的现场采访报道中,才会有一部分记者丢开摄像机和话筒,伸出双手,触摸着片片瓦砾废墟,认真地挖掘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尽管记者面对着同行之间的竞争压力,但是仍需牢记:“如果不能做到体贴,那么节制和收敛也是一种美德。”

时评中充分地展示了人性善的魅力。面对灾难所带来的巨大苦痛,凡看到在废墟中可怜地挣扎着的生命马上就要无辜地消逝,我们不能不心痛!四川汶川地震已经不仅仅是四川人民的伤,而是全中国人民的痛。时评之三:《强震抗灾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和时评之二十二:《对志愿者应该深怀敬意》中将最可爱的人向我们作了展示:亲临一线的总理、我们的子弟兵、广大的医护人员、自发投入救援的乡亲以及献血的大学生和群众,还有那些从不期待回报,默默为灾区尽自己微薄之力的志愿者们,他们都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时评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善良是微小的,但是,当全中国13亿人民凝聚起来时,所有的善良让爱在全中国熠熠生辉!以至于外国人也为这份自发的大爱备受震撼!通过时评,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民爱民思想,但同时也沉浸于来自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们的博爱之中。时评将评论对象触及到了所有为抗击地震灾害而做出努力的人们,让我们在感受人性善的魅力的同时,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三、抨击网络恶搞,正确引导舆论

系列时评中对已评论过的内容继续深入再思考,重复评论话题,深入评论内容,从而在思想上给人们以正确的思考导向。媒介“在告诉读者怎样想这点上大多不怎么成功,但在告诉读者想什么方面却异常有效。”比如,在这次地震中,关于地震的发生,有些善于恶搞的人就开始了戏谑。在系列时评之十:《有一种恶搞叫丧尽天良》,就提到了三种地震恶搞版本。看到这三种恶搞版本以后,广大网民对此行为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各大媒体是无法得知的,但是却可以通过评论将正确的思想传达给网民,并影响他们对这种恶搞的态度。也就是说,“媒介难以左右人们的思想倾向,但却易于操纵人们的思想内容”。系列时评就是以这三个地震恶搞版本为背景,对恶搞地震者痛加批判,言辞激烈严厉,用语犀利尖锐,对恶搞者在全国人民极度悲痛之时的不合时宜的,甚至于泯灭良知的恶搞给予了极大的讽刺和痛骂!该评论员认为:“气可鼓,不可泄。庄重不容亵渎,良知不容侮辱,灾难不许恶搞,悲痛不可轻佻。每一起恶搞地震,都是对死难者的大不敬,都是对救援者的严重挑衅,都是对人类基本伦理的践踏。”整篇评论在字里行间充溢着的都是一种极度的愤怒和谴责。于是当评论一发表,就引来了无数网民的跟帖,恶搞者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指责。很明显,广大网民不知不觉中被时评中批判恶搞的行为同化了,他们的态度在潜意识里已经倾向了时评中的观点。那就是对恶搞者的不良行为要严厉打击,对恶搞者也要坚决惩处,否则就难以平民之愤怒。也许在看到时评之前大家所持的观点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当时评对恶搞者的本质做彻底的解剖之后,相异的观点也改变了。而系列时评之十八:《对“有一种恶搞丧尽天良”的再思考》中着重对这种丧尽天良的恶搞行为之所以会引起人们愤怒的原因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这种恶搞严重伤害了全国人民的感情,在举国同悲之时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弃全国人民的感受于不顾,将巨大的地震灾难拿来调侃,无疑是将自己立于全国人民的公敌之位。因此这种严重脱离人类道德底线的恶劣行为遭到公众的谴责是无可厚非的,而且该评论员还对恶搞者提出警醒,希望他们能够把握好自己内心深处的道德底线,回到理性的道德轨道之上。这种辨证的分析,闪现出独特的思想火花,从多种角度引导网民去理性地思索这种恶搞行为。从时评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评论者的这种再思考实际上也是对恶搞者的一种宽容,希望他们从中能够认识到究竟什么才是真正适合恶搞的对象,什么不能被恶搞,也让他们也对自身的行为做一次深度的反思;同时也是对我们普通民众在看问题时的一种正确引导。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跟着去骂,还要知道恶搞者错在哪里,在以后自己的言行中如何才能做到不成为众矢之的。因此,这种就同一论题所进行的再思考,无论是对恶搞者,还是对无数的网民而言,都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警醒。

四、评价信息公开的意义,体现生命之重

所谓“谣言止于公开”在这次地震灾难报道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在地震发生后,各大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向全国、全世界人民现场报道抗震救灾的每一个细节,做到不隐瞒一丝一毫灾难信息,一切关于地震灾难报道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事实证明,真正地做到信息公开,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灾区一线的具体情况,不但有利于救援工作的顺利展开,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同时还抹去了外媒对我国媒体的偏见。抗震救灾系列时评之二:《地震灾情信息公开体现生命之重》就抓住了信息的公开透明所带来的影响展开评论,实际上也是我国媒体的一种对外宣誓,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的的确确是向民主和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该评论无疑对重新审视我国媒体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五、感情基调积极向上,激发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人民网系列时评从始至终的感情基调都是积极向上的。尽管我们面对的是巨大的灾难,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抗争的信心和勇气。汶川人失去了家园,但是还有全中国的同胞们共同帮助他们重建美丽的家园;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还有新的关爱等待着他们,还有新的生活迎接着他们。篇篇评论让我们获得的不只是一种思想和认识,更多的是鼓舞和坚不可摧的信念!而这些,回头想想在抗震救灾中又是多么的重要!人一旦没有了信念的支撑,想要努力地走下去,困难是不言而喻的。而这篇篇评论就是催生我们为生命而战的精神支撑。“麦克卢汉认为,每一种媒介都构成一种人体的延伸,都塑造出一种感知世界的方式。”而网络以其在现代社会传播的优势在这次地震报道中产生了极大的传播效果。这一系列时评在网络力量如此强大的时代,就充分利用了网络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这种精神信念传递给网民,从而带给我们的是凝聚起来的必胜的信心!

总的来说,系列时评紧紧跟着抗震救灾形势的发展,多角度、多侧面地选取评论对象,以思想上的新颖独特,语言上的洗练精简以及逻辑上的严密论证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同类推荐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8)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111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本书是一本探讨角色理论的学术专著性教材。全书的基本框架分为三编:第一编角色总论,第二编角色分论,第三编角色建设,每编由若干章内容所构成。本书对就读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志于探讨角色问题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现代化、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加快了“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市场失灵、社会道德缺失等则令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都市所遭遇的治理危机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构建高效型城市和维护城市生态文明必须强化卫生风险的监测预警,推进卫生危机的事中处置和善后修复,需要各级政府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共同重视卫生风险的防范和危机的治理,强化危机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热门推荐
  • 烟花散尽依无缘

    烟花散尽依无缘

    人生最美的时候是?青少时代?错,实际是童年时代。某只成熟的大大----自从遇见一位妹纸后便决定,这便是他的媳妇儿了。然而,作为当事人是并不知道的。几年后,男友劈腿被甩,该!还是回到我身边吧。一无所知的小白兔----自从母亲去世后,这个世界模糊了许多:眼前总会浮现樱花树下的场景,一个男孩,一句看似诺言的话。夜郴:我像被爱判了个刑,即使被你忘却,能守护你,便已满足。含芯:或许当一切大白时,我才敢面对自己的心。繁华未尽的时候,心早已沦陷。
  • 至尊战圣

    至尊战圣

    中国成为修炼大陆,主角不仅是天才运气也爆表,过五关斩六将,拯救战魂世界
  • 我的青春我的街

    我的青春我的街

    一个乡村七零后的混街记忆。不好不坏的人,晃荡迷惘的曰子。似曾相识的街道,耳熟能详的歌曲。80年代的激情,90年代的实际。我是街霸,我不是传奇。
  • 盛夏宠恋:明星男友带回家

    盛夏宠恋:明星男友带回家

    【盛夏的宠恋】:第一次见面,他被她的美,她的单纯所吸引;他从没有看过如此乐观向上的人,渐渐的迷失了心。她的低调,温柔,让他感动,让他好想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都捧到她手上。因为爱,所以爱。
  • 恶魔的宠溺

    恶魔的宠溺

    群:15939100QQ:476146483司雪依在一个早上被保镖追赶,偶尔碰上了冷死人不偿命的霍达炫,并且在此后,频频相遇。而雪依的哥哥司高泽这天也从国外回来了,并且还和炫一起转到雪依就读的学校,米媛知道后便兴奋不已,她好像忘了泽已经有了未婚妻Susan。可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雪依没能和炫见面。随后又因种种原因,使泽误会雪依和炫是一对。可是,在这时,炫的前女友蓝菲也转到了这个学校,得知炫和雪依在一起后,她会使出什么手段呢?炫和雪依将会怎么样呢?
  • 冷帝与狂后

    冷帝与狂后

    穿越生死的恋情,他们的相遇是对还是错。当命运的次轮再次转动,她是否还会离开。终究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冷帝变为暖男,当她被人陷害时,他是选择相信,还是抛弃,他是要证明帝王无情是传说还是事实?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老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老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神魔恋爱学院

    神魔恋爱学院

    一封通知书,彻底改变了祝晓莜的世界。吸血鬼?对不起,你是个好人。变种人?对不起,我们不适合。仙尊?对不起,我们年纪有点差距。魔尊?对不起,我只缺个小弟。狐妖美男?恩.......还是对不起,你比较适合做宠物。师傅?恩......我想想......还是不行,虽然师生恋听起来很诱人。
  • 昆仑晓月

    昆仑晓月

    二十世纪末,冷战结束以后,地球迎来了自人类诞生以来,史上最长的一段和平日子。这是一个与真实世界相似的地球,分为表裡两界,而在里界活动的人,一般被称之为异能者。时值正曆(O.D)纪元2016年,75亿表界人民以及为数若干的里界人类与其他生物,相安无事的相处著。但在一片祥和的背后,某些里界势力,将随著大中华圈的三大里界异能者名门中,一名少年─宇文玉19岁生日之期日近,而即将进行一场牵动世界表里两界发展的大阴谋...
  • 模拟星球

    模拟星球

    莫名其妙获得一颗星球模拟权,格雷的生活却开始了苦逼的模式。为了修路,还要带人去深林捉野兽。为了赚钱,还要不时被卷入一个个阴谋,“露丝,汇报就汇报,别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