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300000040

第40章 转型期中国电视节目议事框架的形成机制——以中央电视台《当代工人》为例(4)

市场的力量在改变节目常规的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市场压力所带来的对收视率的追求,以及“大众媒体一向流行的一体性大众化思维定式”和“等级意念”(南,2006)使得大量节目呈现娱乐化倾向。与之相关的,是庸俗化和低俗化。广电总局多次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希望扭转电视节目中的“低俗化”倾向。与此相呼应,中央电视台还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前者关注的主要是节目中的泛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而后者在应对这一问题的时候,使用的依然是一种市场化的概念,立足点是创造一种“健康”的市场环境,至于电视是否有助于创造一种利于大众深入思考的“公共空间”似乎并没有成为问题的核心。

对趣味性和故事性的追求,应当说是新闻媒体的一种专业化体现,寓教于乐而不是说教,才能够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节目中所出现的对于奇闻趣事的报道,或者对于事件情节的“渲染”,只是一种传达主旨的手段。而低俗化、庸俗化或者泛娱乐化的倾向,与其说是渲染细枝末节,倒不妨说是拒绝深入思考,导致的结果是公众在电视机前“娱乐至死”,而不是培养公民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因此,在节目从形式到内容“克隆”成风的时候,收视率不管被染上哪种颜色其实并不重要,问题的核心在于政策和文化为电视节目的生产提供了什么样的环境,在电视台的议事日程上,什么样的价值理念被认为具有优先地位。在一种终极价值标准仍然模糊的状态下,电视台作为一个独立的利益实体,显然会选择在“政治风险最小化和经济利益最大化”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凌,2006)这在《当代工人》节目生产过程中对选题的选择、话题的切入点以及对整体意义的确定过程中都能够得到体现。一个在主流话语空间内不具备话语权、在经济和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阶层,以及有关他们的可能是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话题,在政治上风险增大,在经济利益上被认为不具有市场价值(既不是二八原则所追求的具有购买力的群体,作为一个群体出现的时候也不会带来高收视率)。《当代工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同样也归入了“弱势”的群体。作为一种政治符号,节目的存在本身降低了电视台的政治风险,足以证明电视台的政治正确性,但将之安排在什么时间段,则是“可以商量的”。

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中,《当代工人》这样的政策保护性栏目处于尴尬的境地而无可逃遁。作为一种政治象征,“唯一的”工人栏目“需要”存在,但是保护的手段也是“象征性”的。虽然栏目不进入收视率排名,不会被“末位淘汰”,这种保护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栏目和人员的生存环境和制度保证上,保护性栏目与其他非保护栏目其实差别并不大。某些受到市场驱动但是打着“贴近观众”口号的做法,不但改变着节目制作的“常规”,同时也导致传媒自身社会象征地位的下降。在市场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压力下,《当代工人》既有打擦边球的冲动,又必须强调其政治属性。为了寻求突破,节目中“工人”形象不断被重新定义,变动不居。在“政治正确”范围内突破点不多的情况下,“利益最大化”自然成为节目生存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一个更加宽泛、意识形态色彩不再浓厚的“工人”群体形象,以及一系列的表现框架,由此在宏观政策语境和微观经济机制的双重压力下形成了。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电视台的扩张和收缩是提升竞争实力的一体两面。在赢利模式没有重大突破之前,扩大市场份额依然是最重要的目标;同时电视台对节目的资源投入有所侧重,名牌栏目被认为是电视台扩大影响和广告收入的主要支撑。根据统计,中央电视台90%以上的广告收入来自只占栏目总数10%左右的名牌栏目。与投入的资源相一致的是,名牌栏目也被寄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管理部门也希望这些名牌栏目能够更好地传达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另外一些受众面较小,但是能够表达文化多样性,以及像《当代工人》这样具有特殊政治色彩的节目,是党和国家更集中体现意识形态、维护社会稳定的窗口,也是电视台用以证明其政治合法性和社会责任感的标志。作为公共电视机构的典型代表,英国BBC虽然面临着越来越强劲的商业竞争压力,但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始终是其标榜自身社会责任感和“引导公众”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有一套特殊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架构,这是用以维护政治合法性的基本框架。也正因为这一点,《当代工人》能够成为一个“政策保护性节目”。但是这种保护,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并没有脱离商业化浪潮,而是同其他的非保护性节目处在同样的环境之中。明确的政治标杆作用和实际操作所面对的市场竞争,导致《当代工人》在十年间出现了诸多不适症状。对工人群体的再现,发展到后期几乎是以一种无序的状态达成与宏观文化背景和政策走向相一致的结果的。

在现有的政治架构下,无论是从党和国家,还是电视台的角度考察,政策性节目的维持都具有维护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作用。电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但是媒体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应被忽视。既然政策保护性节目的存在,及其政治正当性和重要性得到了承认,那么它们也许应当得到一个更好的指引,在资源上得到更多的保障。在“工人”更加务实地面对自身身份认同转变的同时,表现“工人”的节目也应当得到更加明确的政策指导和资源扶持,成为一个真正能够引发思考、提供信息、提升价值的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陈春声:《走向历史现场》,《读书》,2006年第9期。

陈共德:《如何股份制?如何剥离?如何产权改革?——澄清广电产业化的错误认识》,《南方电视学刊》,2004年第3期。

陈亚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怎样形成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12期。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1版。

胡正荣:《美国广播电视市场的细分与走势》,《中国记者》,2001年第9期。

胡正荣:《媒介寻租的背后》,《新闻周刊》,2003年第42期。

胡正荣、沈东:《我国广播电影电视业发展现状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所课题研究报告。

凌燕:《可见与不可见——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文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郭晋晖:《文化研究个案一种:“脱口秀”在中国——试评近年兴起的电视谈话节目》,中华传媒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xsjd_view.jsp?id=1286.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贾秀清:《“娱乐”:从功能到本体——电视节目类型构成要素分析》,《现代传播》,2005年第1期。

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1版。

李金铨:《中国媒介的全球性和民族性:话语、市场、科技以及意识形态》。《二十一世纪》,2002年12月号。

李金铨、黄煜:《中国传媒研究、学术风格及其他》,《新闻学研究》,第81期。

梁衡:《论报纸走向市场》,《新闻记者》,1992年2月号。

卢小丹:《流程优化决定结果》,《南方电视学刊》,2006年第3期。

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媒介二十五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版。

陆晔:《探析市场重构的范式与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广电业》,《现代传播》,2001年第3期。

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新闻学研究》,第71期。

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第1版。

露西·金-尚克尔曼:《透视BBC与CNN:媒介组织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南野:《电视:影像的重述世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1版。

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潘忠党:《大陆新闻改革过程中象征资源之替换形态》,《新闻学研究》第54期。

潘忠党:《新闻改革与新闻体制的改造——我国新闻改革实践的传播社会学之探讨》,《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第3期。

彭焕萍:《中国电视新闻的平民化进程》,《当代传播》,2005年第5期。

沈原:《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2期。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孙玉胜:《赢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现代传播》,2002年第2期。

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1版。

童兵:《市场经济:中国新闻界的新课题》,《新闻知识》,1993年3月号。

宣明栋:《收视率:特征还是目标》,《现代传播》,2006年第2期。

衣晓莺、颜红梅:《浅谈我国群言式谈话节目良好谈话环境的营造》,《齐鲁艺苑》,2004年第3期。

俞虹:《当代社会阶层变迁与电视传播价值取向》,《现代传播》,2002年第6期。

喻国明:《中国广播电视公信力评测报告》,《民主与科学》,2006年第4期。

袁清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既定新闻观念与新闻学、新闻媒介》论文手稿,转引自潘忠党:《新闻改革与新闻体制的改造——我国新闻改革实践的传播社会学之探讨》,《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第3期。

曾庆红:《我国工人阶级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4/2101366.html.

赵月枝:《中国传播产业与入世:一种跨文化政治经济学视角》。《中国传媒报告》,2005年第3期。

朱力:《变迁之痛——转型期的社会失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版。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学习出版社2003年第1版。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年鉴》2002、2003、2004、2005、2006年。

Agee,Warren K.,Phillip ault and Edwin Emery.(1982)Perspectives on Mass Communications.Harper&Row.Mass 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Wadsworth.

Akhavan-Majid,R.and J.Ramaprasad(1998)“Framing Beijing:Dominant Ideological Influences on the American Press Coverage of the Fourth UN Conference on Women and the NGO Forum”,Gazette 62(1),pp.45~59.

Bantz,C.R.,McCorkle,S.,and Baade,R.C.(1980).“the News Factory”,In Mass Communication Yearbook,Vol.2.

同类推荐
  • 河西教育史

    河西教育史

    本书论述了从远古时期到2005年河西地区的教育史,主要内容为各个时期的学校设置,教材选用,教育管理机构以及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肇始于1980年年初,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广播电视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作为突破口的,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势在必行。
  • 你才神经

    你才神经

    这是一本颠覆你世界观的非常态人群心灵访谈书。书中收集了国内最离奇的非常态人群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22个经典案例。包括透视眼、多重人格犯罪、不眠人、潜意识训练、楔齿蜥眼、世界末日论、自我变性人、灵魂存在、智商转移、心脏移植与记忆跟随、阅读强迫症、四维空间的蚂蚁、人卵说、梦境控制、预测学等许多目前科学无法解答的行为和现象。
  • 酷短信之至理名言

    酷短信之至理名言

    这是一套最新、最酷、最炫的沟通手册。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幽默逗闷的搞笑专家、情意绵绵的爱情攻略、温馨感人的祝福满堂,随时随地幽默搞笑,时时处处富有哲理。轻点拇指,传递无限情谊吧!
  •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以全球化为切入点,结合当今世界主要传媒集团的发展现状,对国际传播发展战略进行详细评析,并以对国际传播能力的评价体系为基础,对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等发展战略,进行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在编写过程中,《国际传播发展战略》力图做到宏观战略与中观策略、微观措施相结合,既充分体现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全球眼光,又体现出国际传播实践的中国视野。
热门推荐
  • 无花蔷薇

    无花蔷薇

    不是所有感情都会有始有终孤独尽头不一定惶恐可是生命总免不了最初的一阵痛旧的过去新的生活______无花蔷薇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横行异界

    横行异界

    一个普通宅男,被判人格分裂。绝望时穿越异界,看他如何横行异界,怀抱美女,走上人生巅峰
  •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将为广大读者重现历史的风云际会,再现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鲜活生动的刘邦。阐释帝王的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的传奇画卷。
  • 娇染嫣华烬

    娇染嫣华烬

    长门芳草萋萋,金屋空留余恨。谁许金屋结发,谁冷宫独坐。昔日海誓终归尘土。待,天娇冠盖满京华,一袭红裳一世妆。看大汉皇后陈阿娇重生归来,誓要凰倾天下
  • 神魔叩首

    神魔叩首

    远古大陆,神魔大战,天地倾覆,血流成河,传闻得造化,能得永生,然造化却昙花一现。亿万年后,造化再现。少年天才,历经磨难,如何斩断阴谋,念断星河,拳破万古,登九天之颠,众生齐拜,神魔叩首......
  •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万域诸天

    万域诸天

    五百年前,神域惊天一战,让拥有“神域第一天才”美誉的风潇陨落人间,魂魄附身在一少年身上,凭借着脑海中的那些逆天功法,风潇再度踏上了问鼎诸天的路途。这一世,他笑尽天下英雄,成就万古至尊传奇。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王者大陆游历记

    王者大陆游历记

    乱世开始,一向稳定的大陆秩序终被打破。这是最好的时代,又是最坏的时代,诸侯们竞相争霸,人们为了在乱世中生存也走向修仙之道。乱世开始,刘文等人的到来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惊喜?一场看似意外的事故,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历史的车轮被一双无形的手推动着,缓缓地脱离它原本的轨迹,不停地滚向那不为人知的一角。是谁策划了一切?目的又是为何?是人?是“神”?是“魔”?跟着车轮走下去,一切都会浮出水面。ps:本书主卷是第一卷。
  • 潘宫的预言8:死神的黄金棺

    潘宫的预言8:死神的黄金棺

    经历了组队以来最艰苦卓绝的一战,斗鱼和他的小伙伴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地狱凤凰城。在迷宫似的紫禁宫内,处处暗藏危机。斗鱼他们伪装成杂耍团伙计,与一个身份成谜的“外交官”签下了生死契约书,没想第一个任务就是运送一枚足以炸毁整座宫殿的定时炸弹。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伙伴们进入藏满骸骨的死亡冰窖里,却被意外反锁在里边,危险朝他们一步步逼近。地底深处恐怖的怪兽吼声、被奉为死神的神秘黄金棺、走不出去的镜面迷宫……种种迹象表明,这里隐藏着一个惊世骇俗的秘密。多重危险来临,斗鱼能否率队战胜藏匿在黑暗处的敌人,获取重要的灵戒讯息。加油,了不起的冒险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