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300000026

第26章 构建“公共舆论空间”——试析和谐社会建设下传媒舆论引导实践创新(3)

二、公民社会开始成长

公民社会是指国家或政府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其组成要素是各种非国家或非政府所属的公民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公民的志愿性社团、协会、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和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等,又被称为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公民社会的概念是一个外来语,英文为civil society,最初译名为“市民社会”。改革开放后多采用“公民社会”这一新译名,更为侧重、强调civil society的政治学意义,即公民的政治参与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公民社会理论与实践均滥觞于西方,其结构性要素主要包括个人私域、自由的市场经济、志愿性社团及公共领域等。英国社会学家拉尔夫·达仁道夫在其《现代社会冲突》[达尔夫·达仁道夫:《现代社会冲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0页。]一书中曾指出,公民社会有三个特征:一是要素的多样性,二是很多组织和机构的自治,三是公民意识。

与西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政治批判精神相比,我国公民社会资源十分匮乏,大众传媒长久以来被国家所掌握,成为政治传播、政策动员、民心号召的重要工具,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因而高度一体化,民众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比较淡薄。由于话语权与参与精神的双重缺失,具有批判意识的公共舆论也就难以形成。改革开放为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打开了一个缺口。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启动,逐渐产生了市场因素、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中介组织、社区等社会因子,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雏形逐步展现。各种各样大量涌现的民间组织现已成为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据民政部的最新统计[俞可平:《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北京日报》,2006年8月24日。],截至2006年3月底,全国各类民间组织为31.7万个,其中社会团体16.95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4.64万个;基金会1035个。此外还有大量较为松散的群众组织、兴趣组织及形形色色的俱乐部等等。有学者曾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成就概括为七个方面:公民政治文化逐步形成,人们开始用现代民主价值观来作为自己的政治评判标准;党和政府开始适度分离;公民社会开始出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确定为政治发展的目标;直接选举和自治的范围在扩大;政企在分开;地方政府成为民主治理的创新主体并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何增科:《民主化:中国政治发展的模式与道路》,《中共宁波市委学党校党报》,2004第2期。]

公民社会与公民意识互为依赖,共同推动了公民对于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为国家进步、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精神和智力资源。“现代公民社会理论证明,国家单方的治理难以维系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求助于‘草根力量’。确立一种以公民意识觉醒为发端的公民社会,积极倡导公众参与公共治理,立法为公民的利益表达提供多种形式与渠道,可以弥补国家单方治理的不足。”[傅达林:《“广告参政”折射“公民意识”觉醒》,《法制早报》,2005年6月6日。]

尽管与真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相比,我国当前的公民社会还只是初具形态,与典型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尚有很大距离,但民众个人自由和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成长必将带来我国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如何为公民社会创造一个健康的制度环境,使公民社会与政府一道齐心协力建设一个民主、公平、向上、宽容的和谐社会?社会公共舆论空间的开辟或许将为此提供一种解答。

三、农民能否代表自己表达利益诉求?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数量之多为世界各国之最。农民理所当然应成为传媒受众群体的重要甚至主要部分。农村市场的庞大使得若没有广大农村人口的参与,我国传媒将难以理直气壮地被称为“大众传播”工具。由于对农民素质与公共参与能力的质疑从未停歇,笔者就此进行一点补充探讨。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文化素质已发生相当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的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文盲率从过去的80%以上下降到10%左右(1998年)。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已基本普及。即使拿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相比,农民文化水平的差距也不如人们想象中的大。

此外,与传统农民相比,当今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有了越来越强的权利和利益意识。他们不仅清楚什么是自己的基本利益,而且也懂得如何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基本利益。第二,逐步有了官民平等的意识。第三,有了一定的公民意识,即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时敢于表达和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程同顺:《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转引自郑欣:《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66~67页。]《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一书作者郑欣在其对某县的田野调查中也发现,“由于农村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农民维护自身利益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现象越来越突出,形式也日益多样化……他们以这些独特的政治参与形式,愈来愈广泛、深刻地向人们表达着他们的意志、利益、愿望和要求”。[郑欣:《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67页。]时代的飞速发展也将其影响或深或浅地投射到广大农村及数亿农民身上,以老态度、老眼光、老观念来看待、分析当代中国的农民早已不合时宜了。

2.文化程度并非农民利益诉求的必要条件

在关于农村基层民主的讨论中,始终存在一种流行的看法:农民素质太低,尚不具备自主议政的能力,实行民主其条件远不成熟。应该承认,虽然当今农民素质已有很大变化,但较之城市人口,其文化程度依然偏低。那么,在传媒公共舆论空间的构建中,农民是否真的就受限于文化水平的不足而无法代表自己表达利益诉求?

在农民素质的衡量标准中,文化水平的高低是其中决定性因素。文化水平与自身利益表达真的是决定与被决定、前提与结果的关系吗?

一个历史的鲜活例子早已雄辩证明:利益诉求取决于生存状态,而非文化程度。当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偷偷“包产到户”,为此甚至写下了“生死合同”。这份合同现已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保存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18户农民中没有任何一个文化领域的专家,更没有所谓的改革精英。但正是从他们开始刮起了后来席卷全国的改革风暴。[参见陈庆立:《中国农民素质论》,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174页。]无独有偶,重庆荣昌县清升镇楠木沟村包产到户甚至比小岗村整整提前了两年[朱明跃、周时开:《荣昌县档案揭秘:楠木沟包产到户早于小岗村》,《重庆晚报》,2005年5月13日第5版。]。中国的改革开放肇始于中国的农村、农民。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农民比谁都懂得,如果不把地分下去,自己就可能被饿死。“包产到户”背后所反映的是广大农民一种普遍而迫切的要求和愿望。这正是利益诉求的基本表达途径:话语言说,或者身体行动,它与文化程度的高低并不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当然,文化素养对于农民提高表达水平和参与能力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若因此而与权利表达盲目对应,将文化水平视为表达参与的必要条件,那是错误的。

公共舆论空间建构所着眼的正是利益诉求的话语“表达”渠道。无论是口头表达(如记者下村采访或电话交流)还是书面表达(如农民来信),不必奢求话语组织的华丽、文字修养的深厚,只要摆意见、发议论即可。文学创作尚有一句箴言:写作的最高境界是说话。是的,说话——这样一种基本的表达能力,当今农民是早已具备了的。

在郑欣重点研究的两大村民上访个案里,其主人公之一李殿松为小学文化,家境虽十分贫寒,但家里却装有电话,为联系上访用;另一主人公陈洪利为初中文化,曾入伍。尽管文化水平还不高,但并未因此降低他们利益表达和公共参与的热情。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等印刷和电子媒介几乎每天都在和广大农民的日常生活产生联系。笔者曾有近两年的农村采访经历,发现即使在宁夏西海固地区、贵州国家级贫困县等地,所随机访问的贫困家庭也大都拥有一台哪怕是黑白的电视机。“他们日常所津津乐道且能叫出栏目名称、时不时也能说上两句的电视栏目除了一些农业类或与农村题材相关的节目外,则要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郑欣:《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176页。]农民并不缺乏公共交流意识,问题在于,传媒是否给过他们充分的参与机会?

传媒“受众意见类”报道现状分析

公共舆论空间实际上是一个以受众意见为主的公共交流平台。目前我国传媒对于受众意见的刊登主要有以下两大形式:一是传统的“读者来信”类专版、专栏,二是编辑部以话题形式组织的各类读者意见专版、专栏。以下分别选取其中较为典型的相关专版或专栏来分析其话语平台建构之不足(以平面媒体为例)。

一、传统“读者来信”类版面(以《湖南日报》为例)

《湖南日报》“读者来信·编读往来”版(2006年4月6日)

栏目篇名

请您注意:《维修电子产品当心吃“哑巴亏”》

调查报告:《关注农村纠纷违法处理现象》

社会新风:《感谢这样的工商干部》

新闻背后的故事:《值得回味的故事》(配图一张)

编读连线:《两则读者来信:舆论监督要追踪报道效果》、《几点建议》

请您评报:《〈大山挡不住真情〉是篇好通讯》

咬文嚼字:《“美轮美奂”不能用“仑”》

有错就改:《“港奥台”、“接”有错》

无栏照片:《建筑施工人员无防护工作》“读者来信”版(2006年4月11日)

记者调查:《让贫困高中生感受社会温暖》

投诉直通车:《岂能强行开通“来电显示”服务》、《为何我妻子不能按规定休产假》、《新生儿须在一个月内上户》

读者论坛:《清明祭祀见荣辱》

答疑解难:《企业工会不能强制职工购买股份》

转信回复:《常宁落实乡镇畜牧水产站退休职工养老保险》

照片两张:《大学生捐资助贫困儿童上学》、《装修垃圾倒往湘江》

以上两版主要不足在于:(1)意见指向分散,难以形成舆论规模。如4月11日读者来稿涉及五个方面的问题,4月6日版读者意见稿只有两篇(其他为对版面本身提出的意见)(2)意见所涉问题、对象层次较低,缺少较大范围、较高层次的公共事件与问题。4月11日版反映意见为擅自开通电话来电显示、能否按规定休产假、新生儿上户、某公司强制职工购买股份等问题,这些问题国家大多已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且所涉范围仅限个人或某地局部。由于意见、问题的低层次与分散性,受众难以就此展开充分争鸣,以形成话题强势或在交流中彼此吸纳、激发达成某种共识。

二、话题性专栏、专版(分别以《南方日报》、《长江日报》为例)

《南方日报》“热门话题”专栏(2006年11月16日“观点”版)

话题缘起:《房地产调控效果为何不理想》

专家来稿:《低利率政策致房地产调控效果不佳》

(作者易宪容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研究员)

专家来稿:《未来房价转入相对稳定期》

(作者方建国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

专家来稿:《改善供应结构是稳定房价的关键》

(作者王幼松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设经济管理与房地产研究所所长)

专家来稿:《完善的住房改革政策比调控房价更重要》

(作者陈琳系广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同类推荐
  •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市场化管理机制和集群信息服务运行机制的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下的企业信息服务的协同组织,基于企业信息需求和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集成化信息服务流程重组及其集成服务模式的实现等。
  • 记录南广

    记录南广

    钟灵毓秀,虎踞龙蟠。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天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为创建南广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地利:“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为南广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人和: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的大力支持为南广学院的创立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从“南广”构想的提出,到选址南京江宁方山脚下;从第一栋建筑破土动工到四季芳香的美丽校园;从800学子入学江宁高中的租借校园到万人大学目标的实现,南广学院为中国民办大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采用夹叙夹议的编写风格,叙述的是事例,议论的是道理。为了最终能让读者更广泛、更深刻地明白教育道理,本书一般通过“生活事例—生活道理—教育道理—教育案例”这种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行文方式,实现“顺理成章”的阅读品质。
  • 新编社会学大纲

    新编社会学大纲

    《新编社会学大纲》按照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新要求,根据作者20年的社会学概论教学经验,参加国内外同类最新和最成熟的研究成果,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集国内外业内关注的最前沿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实现了教学内容重组。全书共18章(每周1章),每章以核心核念为主导,知识点系统、清晰,构筑线索新颖,信息量大,既适应学生自学,又为课堂教学留下空间,是社会学概论的创新版。本教材既适用于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也可以用于新闻、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学。
  •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研究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吸收了与该研究相关的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领域的信息,力图使整个研究既有理论的思辨力,也有对现实问题的穿透力。
热门推荐
  • 阮小姐

    阮小姐

    “看到她和前男友深吻,他愤怒地举板砖,瞪着赤红的双眼,狼一样阴狠地砸向前男友的后脑。“我的伤口是怎么回事?”在病床上刚苏醒的前男友问。陈夙愿递给白楚昊一张名片,“是我干的,这是我的名片,你可以告我,该赔偿的我都会赔偿。”不是说好要撇清关系吗?为什么还要知法犯法?难道她女追男的戏码来了个惊天大逆袭?对,没错!她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和陈夙愿修成正果。可事与愿违,养父的离奇身亡,国宝画的失踪,让她接近崩溃。她换个人爱好不好?可突如其来的“我爱你、我要你”, 又瞬间让她不知所措。亲,你到底要闹哪样?”
  • 情与末凉殇天下

    情与末凉殇天下

    Ⅰ.我情不自禁,爱上你,是因为你的温柔,为什么最后要负我。——皊浠Ⅱ.山崖下,你敢赌的神情那么认真,我不禁动容,最后的放弃是我们的劫数。——南宫璟Ⅲ.我守候你,他负你,你可回头,我一直在等你,你为什么只守他一人,你为何不回头。——顾初凉Ⅳ.你一直追寻她,可你知不知道,你后面,还有我,可回头看我,我一直在你身后。——离殇
  • 棺材铺掌棺人

    棺材铺掌棺人

    天亮之前不回家,天黑之前不出门,棺材常伴左右,五指能分阴阳。我做棺材铺掌棺人那些年的往事。
  • 医毒杀手

    医毒杀手

    寒欣慕刚穿越,就遭人追杀倒霉。这还不算,路遇别人打架被人误伤中毒。还被人称为:“废材三小姐”。但谁又知道在这个平凡的背景下,竟然,藏着那样令人仰望的身份。身世成谜,等待着人将这一层谜底揭晓。不过我寒欣慕不愿这样低贱的活着,我要改变。以后谁在敢说是寒欣慕是废材、白痴、丑女。哼!就把你丫的揍成一个白痴。遇到危险,就会有一个人在暗中保护自己,被人暗中相救还不自知。
  • 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

    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偷心萌妻

    偷心萌妻

    她偷东西偷到了男人的床上,犯下技术性失误被一夜强欢。从平凡的女大学生变成了传说中的豪门少奶奶。他娶了一个女贼回家,从此金库上缴桃花赶跑,冷酷总裁开始了他的漫漫宠妻之路。当她知道自己只是豪宅里的消遣工具后,果断选择逃之夭夭。霸道的怀抱将她再次囚禁。她拼命反抗:“我这么普通,你为什么不放过我!”他的嘴角却噙着一抹势在必得的邪肆:“虽然你是这世上最多余的人,但对我而言却是最重要的人。”
  •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对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着手,论述传播学从拉斯韦尔、李普曼、施拉姆等早期学者到最近的阿什德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运用议程设定、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框架理论等多种传播理论,梳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与学科脉络。通过默顿大众传播“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理论,论证大众传播传统四大功能(监测、协调、教育、娱乐)中的“隐性”功能-安全,并使之显性化,同时论证安全作为现代功能,独立于传统四大功能的特征。沿着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论证媒介安全的基础是媒介安全话语。
  • 妖怪的悠闲生活

    妖怪的悠闲生活

    妖怪也有青春,妖怪也有热血妖怪也会冲冠一怒为红颜妖怪也会青梅煮酒黄昏后妈蛋,妖怪们平时到底都在做什么?
  • 异界中的铠甲大陆

    异界中的铠甲大陆

    一个现代的屌丝男,突然穿越到了一个以铠甲能力者为主的异界大陆,请看主角是如何从一个大家公认的废物,变成大陆上闻风丧胆的铠甲大帝的,铠甲能力者分九个等级,赤、橙、黄、绿、青、蓝、紫、暗金,大帝,每个大阶段还分九个小阶段,每个天才都会天生一个天赋,铠甲能力者还可以在自己铠化出来的铠甲上镶嵌武器符文和属性符文,铠甲能力者到了黄色等介,就会觉醒铠甲特性,《巨人铠甲》《重力铠甲》《洪荒大力神》还有各种铠甲特性,每个人物就会有一个不一样的铠甲特性。喜欢的请给个推荐吧,谢谢大家。
  • 一眸倾城

    一眸倾城

    一块青石,一座孤桥见证的却是千年的情缘忘川河畔一眸的回首仿佛穿越的时空,只因一句承诺一个花一样的女子,有着花一样的笑容,更有着花一样的魅力只是曾迷失的时间里,灿烂是为谁而开如果这天下容不下我们,我就反了这天下谁敢阻止我们在一起,是神,我杀神,是佛,我杀佛看见眼前的这片土地了吗,以后这块大地就是你的了待我成皇时,你亦成妃我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