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300000012

第12章 “公共新闻”与公民的公共意识(1)

杨汉云

“公共新闻”释义

当前,我国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期,稳定、改革、发展、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逐渐由私人品的匮乏转变到公共品的匮乏”[张姗:《公共新闻:角色定位与话语权》,中华传媒网,2005年12月13日。]。随着经济、政治的改革,公共领域内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而关系到公民切身利益的诸多公共事务更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如目前公民非常关注的教育、医疗、医保等问题。政府与公众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互相沟通,媒体作为政府和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该怎样做才能使公共事务得到妥善的解决,而不是让政府成为公众敌视、不信任的对象?“公共新闻”提倡新闻媒体对报道客体的介入,主张记者到社会公众中去,发动和组织讨论,构建公共论坛,力图通过与公众的互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主要分析了“公共新闻”对我国公民公共意识的影响,以及地方媒体在实践“公共新闻”理念时如何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

“公共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前后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它被认为是美国媒体为改变当时民众普遍对政治丧失兴趣,对媒体不信任、不关注,媒体与大众疏离的情况而做的努力。

根据著名学者蔡雯的介绍,最早提出“公共新闻”理论的学者是纽约大学新闻系的杰伊·罗森(Jay Rosen)教授,他认为,“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新闻记者的工作还应该包含这样的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在他看来,新闻业是健康的公共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被公共生活包围着的人——记者、学者、政治家、市民、左派、右派、中立者……都应该认识到,如果市场取代了公众而成为现代社会中唯一的舞台,我们将全部沉沦”。[蔡雯:《“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探析美国“公共新闻”及其研究》,《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1期。]杰伊·罗森教授呼吁新闻媒介担当起更积极的角色,去加强公民的职责和权益保护,推动公共讨论和复兴公共生活。

“公共新闻”诞生10多年来,在美国一直是备受争议的,因为从新闻事件报道的层面来看,“公共新闻”的做法与美国长期以来强调的“客观公正”、“保持中立”的新闻传统格格不入,它提倡媒体对报道客体的介入。并且,直到现在,也没有有关“公共新闻”的确切定义。笔者认为“公共新闻”的内涵应该是,在公共事务上倡导媒体对新闻客体的介入,提倡记者到公众中去,发动和组织讨论,构建公共领域,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以培育和营造良好的公民社会。

对“公共新闻”的争议还没有停息时,美国的学者对“公共新闻”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仍然是杰伊·罗森教授,他认为网络技术为“公共新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因为网络博客的发展,很可能使每位公民都成为记者,从而在网络上形成一个迷你型的公众群体。杰伊·罗森本身的博客就能证实他的说法。由于其博客“新闻思考”(Press Think)的影响力,在2004年美国大选时,他就曾以“博客”身份列席了美国民主党在波士顿召开的大会,并进行了采访报道,他的评论文章更是通过自己的网站流传甚广。这次美国总统大选中也有一批“博客”参与了新闻传播。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由媒体发动公众讨论,寻求公共问题的解决方案模式,已改变为社会公众可以不依赖传统媒体,自主发表观点,形成舆论甚至组织,进而影响媒体、影响公共事务决策的新模式。于是,“公共新闻”在美国开始发展为“公共参与式新闻”,即英文中的“Participatory”,它指的是普通公众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主动加入到传播活动中去。目前,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对这一新现象的描述和总结。

“公共新闻”作为舶来品,在我国最早见于2004年第1期的《国际新闻界》,当时这份杂志同时刊发了蔡雯和李青藜的两篇文章,“公共新闻”理念的传播以及“公共新闻”实践开始的时间也不长。这两篇文章的发表,使“公共新闻”迅速成为我国新闻界关注的话题。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从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的转变向我国新闻界水面扔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头。

《1860新闻眼》于2003年10月28日在南京诞生,初期定位为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意义被认为是将10年前央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真诚面对观众”的口号落到实处。民生新闻追求的是平民性与新闻性的结合,反映民生民情。但在实际操作中,民生新闻的市井化、庸俗化、娱乐化、同质化、猎奇性大行其道,过于关注社会新闻,缺乏对公共问题的关注,而且在报道公共事务时缺乏客观理智认识矛盾、探寻解决方法的精神。

《1860新闻眼》的猎奇性和庸俗化虽然备受争议,但较高的收视率是不变的事实。那么为什么在开播一年以后它进行了巨大的转型呢?用该制片人李建勋的话来说,就是“1860的公共新闻之路实际上是两步,先是大多数观众的意见决定了它之后的走向”。[张恩超:《公共事务比凶杀案更吸引: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南方周末》,2004年11月6日。]原来在1860栏目中,有一个观众参与的好新闻评选环节,观众评选出的好新闻并不是凶杀案、边缘化的报道,他们更关心与己有关的公共事务,比如生猪注水、医药回扣、假石灰流向高速公路等报道。“我们就有意识地根据观众的意愿加重这方面的报道。”[同上。]在《1860新闻眼》开播一周年的研讨会上,1860正式打出了公共新闻牌:“我们用公众的眼睛关注国计,我们以人文的精神关注民生,我们创造公共新闻话语,我们搭建社会和谐的公共平台。”1860所倡导的“公共新闻”就是,在报道基本事实的同时,新闻传播者还以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到公共事务中,发起公民讨论,组织各种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同上。]

显然,《1860新闻眼》的转型成功主要源于市场的引导,市场就是公众的需求,这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民公共意识的增强。公众希望就关系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与政府进行对话,而对话的最佳平台是媒体这个公共领域平台,因为它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舆论影响。公众的自动寻求触动了媒体的市场卖点,“公共新闻”理念的引入给国内媒体改革铺垫了理论基础,而媒体自身的生存和本身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使许多做民生新闻的栏目开始探索“公共新闻”之路。

“公共新闻”对公民公共意识的影响

美国斯坦福大学新闻传播系教授泰德·格拉舍(Theodore L.Glasser)在总结“公共新闻”的行动及目标时指出,“公共新闻是一种每天都在运行的新闻传播活动,它号召记者(1)将受众作为公民,作为公共事件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公共事件的)牺牲者或旁观者;(2)帮助解决社会问题;(3)改善公众讨论的舆论环境,而不是冷眼旁观这种环境越变越坏;(4)帮助公共生活走向更加和谐美好。”[蔡雯:《“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探析美国“公共新闻”及其研究》,《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1期。]看来“公共新闻”如果没有公民的参与,便很难有其具备的意义。那么我国公民的公共意识是怎样的状况呢?“公共新闻”理念对我国公民的公共意识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根据辞海的解释,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包括未成年人和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等在内。

“公民”一词在我国被纳入宪法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和不断的战争,使我们很难看到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公共意识”,这种意识是对公共领域的关注。“公共领域”根据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解释,是一种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不受官方干预的社会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或公共场所,其范围包括团体、俱乐部、党派、沙龙、通讯、交通、出版、书籍、杂志等,就是在政府控制之外的区域,通过自由的、批判性的商谈、讨论,形成大众普遍承认的“公共意见”。

我国公民缺乏公共意识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缺乏参政、议政的监督意识。如人们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谈论起来头头是道、义愤填膺,却又无能为力,不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如不敢主动举报、揭发贪官,而是期待着有清官出来维持正义,为清官叫好。人们缺乏参政、议政的公民意识,也是清官意识、清官戏自古至今广为流传而绵绵不绝的深层原因。人们开口闭口“咱老百姓”,一些新闻媒体也是“百姓”怎样怎样,而很少提到“公民”怎样怎样。人们缺乏参政、议政的公民意识,这一深层次的原因是历史的原因。我国历史上就没有“公民”这个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即国家”。君王是国家的主人,“圣旨”是最高的法律,臣民既没有独立的权利,也没有独立的能力。因此,在中国人的传统政治文化中,自主意识和参政意识特别薄弱,而国家意识、服从意识却特别强烈。政治自主意识的缺乏必然导致公共意识薄弱,民主政治根本没有生长的土地,公民所要做的只是一个安分的守法主体、顺从的义务主体而已。

“人的政治参与意识随着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具备势必会产生。”[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从整体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政治高度集权的模式开始解体,权力开始分化,党政分开的工作正在着手进行,人治逐步走向法治,民主从单纯的手段逐渐成为既是手段又是目标的统一。经济改革和发展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目前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当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并生活得比较富足时,他们就会有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的政治环境进一步宽松,国家逐步进入法治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对公共领域的关注因为媒体这个平台得以部分实现。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做过一项读者调查,请被访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自费购买或订阅一张报纸时所最看重的因素。调查结果表明,作为一张读者愿意自费去买去订的报纸,它首先是“报道紧扣社会关注的热点”(49%);其次应该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46%);之后依次是“知识含量大,有保存价值”(37%)、“目光敏锐,见解独到”(35%)、“贴近生活,实用性强”(34%)。[刘富、张未民:《晚报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第62页。]《扬子晚报》也曾在读者中做过一次调查,当问到读者的阅读目的与需求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了解国内外大事(70.4%);了解有关日常生活的实用信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52.7%);了解方针政策法规(25%)。当回答《扬子晚报》需要加强哪方面报道的问题时,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与要求;廉政和反腐败;改革开放的最新动态;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舆论监督。[刘富、张未民:《晚报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第63页。]

以上信息透露出一个趋势:公民在关注公共事务,他们渴望通过媒体这个公共领域来探讨。因为在社会的转型期,也是一个矛盾的凸显期,公共利益可能受到更多的损伤,民众渴望通过一个平等的平台来与政府进行对话,以保护自身权益。“孙志刚事件”很具有典型性。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的报道,披露了孙志刚惨死于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的内幕。孙志刚是在有身份证、有工作证、有住所,只缺一张暂住证的情况下被毒打而死的。媒体对孙志刚事件的报道从“找出凶手”发展到对相关制度的关注,焦点就在于国务院1982年出台的一项旨在维护城市治安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通过媒体的大量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论。5月16日,许志永、俞江、滕彪三位青年法学博士以普通中国公民名义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对《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以民间形式启动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违宪审查权的程序,这在中国还罕有先例。此举可谓引起了极大的震撼,传统媒体的关注,网络论坛的舆论整合,要求终止执行《收容遣送办法》已成为主流的声音。其最终的结果就是2003年6月22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办法》终于被废除。

同类推荐
  •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有四个特点:一是知识性。特别是俗语,它的产生都和历史、传说有关,每条俗语都有它的历史根据或传说故事。俗语的形成,本身就是知识的积淀,这本书就是用知识积累成的小小“知识库”。二是趣味性。俗语的来源,既谐且雅,趣味无穷。如“宰相肚里能撑船”,源于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是宰相,是为大雅,可这则俗语的产生却十分有趣。三是工具性。它可以像词典一样查阅,用起来十分方便。四是收藏性。它不是应时性、流行性书籍,过时不用,它是知识性书籍,可以永久保存,飨及后人。
  •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从对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的剖析,且着重从负面的剖析着手,引向对这一问题的正面思考。在转型期这一有限时段内,探求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的规律、趋势,以期优化、提高电视新闻媒介的生态质量和信息传播效果,继而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范围内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本书是大学“大学生GE阅读”第3辑,书中具体收录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人性新说:不要忘记我们是人》、《论苏轼的文学创作与禅宗之关系》、《“自由立兹”的周德伟》、《短语评点51则:中国古典诗词的另类品题》等文章。
  • 最草根生活

    最草根生活

    本书是一部反映中国平民阶层生存状态的纪实力作。以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为时代大背景,展示了一些特殊人群的生活经历,他们身处社会底层,历经动荡曲折,遭遇种种不幸,然而他们处惊不乱,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世态万象,作为“小人物”艰难而韧性地活在这个巨变的大世界。
热门推荐
  • 秘制甜宠:校草我错了

    秘制甜宠:校草我错了

    可可是新人,有不足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教,可能我更的不多但是肯定会好看,有人在看这本书吗,可可还会不定期抽奖送小礼物哦
  • 笑唱天下卿奈我何

    笑唱天下卿奈我何

    她,表里不一,辣手摧花;他,身残体弱,暗中蛰伏;乱世动荡,八方势力层起涌出,她笑靥如花,素手指点天下;层层阴谋,此起彼伏,他不入尘世,玉手调棋,杀机四现。她说,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这一世,我再也不会手下留情,伤我的,陷害我的,都给姐等着!他说,乱世浮华,暗潮汹涌,谁敢动她一根毫毛,天堂地狱,绝无他容身之处!
  • 鬼医宠妃,冷傲王爷请走开

    鬼医宠妃,冷傲王爷请走开

    她是镇国公唯一的嫡女也是京城贵族人人皆知的傻子,每天只懂得追着秦王说要成亲,疯疯癫癫,痴痴傻傻。无意中让秦王错手杀死。再次睁开眼睛浑浊褪去,寒光乍现,满脸孤傲。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特工军医,为了任务英勇牺牲,灵魂却落入了傻女初夏的身体。丞相府里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各怀鬼胎,阴险自私,既然初夏已经重生岂是要你们任意欺凌的。既然你们要陷害我,我就让你们生不如死。他是京城里最大的扫把星,废物王爷残疾重病缠身,南江之战失去父亲和未婚妻一夜之间满头白发,年仅十六岁的他一身缟素,身染剧毒,硬是挑起天朝防线的防守,重建风云骑,军医已经告知他还有一年的寿命,一道诏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星耀圣痕

    星耀圣痕

    第一次星系大战后的人类已经岌岌可危,这时一本修炼书的出现拯救了剩余的人类。随后又出现了神秘而又强大的星座使,这是福气还是灾难?从何死亡星球传送出来的凌羽会是什么身份?他的身世到底蕴含着什么秘密?而他又有什么命运等着他?嘿嘿……想知道么?
  • 天子冢之发丘中郎将

    天子冢之发丘中郎将

    传说人死之后,如果没有及时去投胎,灵魂就会在三界漂浮,如果灵魂被心术不正的术士利用,那此人将永不翻身正因为如此,那些拥有无上灵力的法器,不是天生就有灵力的,而是这些法器中禁锢着灵魂,所以才会有灵力爆发......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那些被禁锢的灵魂,如何才能逃出生天,再续轮回重新做人......
  • 重生之帝女来潮:妆轻意重

    重生之帝女来潮:妆轻意重

    前世被国家高级秘密研究所实验培养二十年。转眼成为了偏僻村庄里胆小懦弱的“结巴”学生。不要相信一切的表面平静,时辰一到,风起云涌,该来的终究会来。她的本想过过平平淡淡的生活,可总是事与愿违,于是有了一条艰辛刀俎的路要走。入校园,展初芒,结强帮,家人伤,明报恩,暗报仇,邀她官敬,请她商尊,艰行途,成王路!重生前不是很安宁,重生后遇到了这个人更不安宁。这样的男人,是他上呢,还是她上呢?青落:“作死,轮不到我,一直都是你上!”这一世,且看她如何立足于世界顶端,刹世惊华!且瞪大双目看清此女如何玩转都市,风生水起,登峰阶顶,帝女来潮!简介很逗比,正文很高冷;你若奔我来,我便让你圆;你若冲我来,我便让你完。
  • tfboys的王俊凯之我爱你

    tfboys的王俊凯之我爱你

    十年前的他们一起玩耍,却因为种种原因分开;十年后他们相遇了。。。。。。。。。。。。。。。
  • 有你在我身边

    有你在我身边

    “我一直都没有动过,只是你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你,我站在原地等你的时候你在哪儿?!”吴婷哭着说道:“我好想再好好的去爱你,去等你,可是心却离开了,或许她再也没有体力去支撑看到你抱着别的女人说着山盟海誓吧。”爱情在的时候生死都不曾分开彼此,爱情离开的时候曾经的一切都是过往云烟,似乎什么都不再重要。
  • 归云妃

    归云妃

    十年前,为避祸端,母亲带着她远离故国家乡原以为从此可以苟且偷生,谁知换来的竟是她们母女悬崖生人作死别十年后,她一袭白衫,束发成髻,从此巾帼成须眉回归故土揪小人斩仇敌兴风云搅波澜腥风血雨擦身过万千惊涛入梦来姻缘事且随它撵尽山花共倚叙相思
  • 梦红楼之痴心宠玉

    梦红楼之痴心宠玉

    神瑛卧病,偷梁换柱薛女如愿。到头来事事总成空。潇湘祭祀,险遭暗算巧遇良人。开始一段缠绵悱恻。一个是肩扛万里江山,身系千万苍生的太子爷。一个是向往天高云淡,纵情青山绿水的俏佳人。试看他们如何演绎红楼的生死大爱。新文出炉《红楼鸳梦玉舞蹁跹》http://www.*****.com/?info/379727.html推荐俺的完结文http://www.*****.com/?info/278372.html《红楼之还珠与溶》顽皮的水溶http://www.*****.com/?info/289219.html《红楼之霸乾坤》智慧的水溶好友文http://www.*****.com/?info/358911.html《幻黛之红楼情劫》晟世锦莲http://www.*****.com/?info/296905.html《情牵红楼绛珠魂》长河出品http://www.*****.com/?info/300743.htmlhttp《红楼之禛心锁玉》心随碧草http://www.*****.com/?info/292847.html《红楼之蝶玉雍祥》纳兰蝶儿http://www.*****.com/?info/319059.html《红楼之禛》http://www.*****.com/?info/295041.html《红楼之雍帝禛情》泪语忧潭http://www.*****.com/?info/298828.html《水掬黛心醉红楼》雨若菲彤http://www.*****.com/?info/298834.html《墨戏黛之笑红楼》雨若菲彤http://www.*****.com/?info/319429.html《红楼续梦之水黛情》竹梦鹤影http://www.*****.com/?info/324101.html《红楼之慈父》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