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200000005

第5章 中日关系·大众传媒·代际差异——以上海大学生及其父辈的比较为例(2)

(2)有关靖国神社问题

有关靖国神社的问题,主要从两方面考察,一是对靖国神社本身的认识,二是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评价。在这两个问题上,学生与家长的差异并不明显,认识相对比较一致。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大约五分之一的学生和家长并不认为“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以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不可原谅的行为”。

(3)有关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认为历史由当权者书写、为当权者服务的学生和家长超过了一半,相对来说,学生持此观点的更多。在评价日本政府在教科书问题上的态度时,学生比家长更为苛刻,认为日本态度不够端正的比家长高出了11个百分点。

(4)有关钓鱼岛问题

可以看出,对于钓鱼岛在历史上的归属问题,家长比学生更趋向于认为钓鱼岛自古就属于中国,而在中国政府的立场判断上,学生又比家长更趋向于认为不应有丝毫让步。这其中的矛盾从本研究中很难得到合理的解释,或许我们可以大致猜测,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一代对于日本政府的敌视情绪更强,在争端问题上不容妥协。

(5)对中日关系的评价

有约40%的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日本是中国未来最大的威胁,一半左右的人认为中日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同时,在中日争端中应区别对待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也获得了四分之三左右学生和家长的认同。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抵制日货问题上,持肯定观点的家长比学生多出12.3%。联系前面的诸多态度比较,可以发现,学生在战争赔偿、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钓鱼岛等争端问题上的立场都比家长更为强硬,但在抵制日货问题上要比家长更为温和。

2.两代人对中国媒体涉日报道的评价

对中国媒体涉日报道的评价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对报道量的评价,二是对报道立场的评价。

在涉日报道的数量上,学生和家长的评价都不高。相对来说,学生的评价更低,仅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认为中国媒体对日报道是全面、充分的。另外,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和一半家长认为中国媒体的涉日报道中主流是积极正面的。值得关注的是,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认为中国媒体应加强对日本普通民众的报道,可见,受访者所接触到的涉日报道中更多集中在政府层面,有关日本普通民众的信息量远远不够。

在涉日报道的立场评价上,虽然认为客观、可信的家长比学生多,但仍然只有一半左右。仅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中国媒体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日本,家长的比率略高,但也不过只有40%。此外,仅有23.7%的学生和39%的家长认为中国媒体的报道缓和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对立气氛。可见,在报道立场上,整体评价较低,学生的评价更低,大部分人都认为中国媒体应采取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的立场报道日本。

以上分析表明,无论是在报道量上,还是在报道的立场上,学生和家长对中国媒体涉日报道都不满意,尤其是学生的评价更低。值得思考的是,媒体的可信度对于学生来说更弱。

3.媒介接触与对日评价之间的关系

“接触假设”(contact hypothesis,Allport,1958)预测,不同种族人士的紧密接触,会助长正面的种族态度。除了亲身接触,“两个环境”理论(1922,李普曼)亦认为,大众传媒为受众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环境,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来自于大众传媒的间接经验。由此,考察媒介接触与对日评价之间的关联,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验证大众传媒在中国人认识、评价日本及中日关系上的影响。按照媒介接触的渠道区分,本研究着重考察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接触与网络媒体接触的不同,对于日本评价之影响。

首先,从家长对报纸新闻的接触来看,通过相关分析可以发现,报纸新闻的接触与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不可原谅的行为”、“日本在教科书问题上的态度不够端正”、“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不应有丝毫让步”以及“日本是中国未来最大的威胁”等问题的回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对来说,对报纸中有关日本报道接触越多,对日本的评价就越苛刻。同样的相关性亦存在于学生之中。

通过分析发现,电视、广播新闻的接触与对日评价之间的关系,与报纸新闻并无明显区别,两者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对于网络媒体中有关日本的报道,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其接触的频率也都与对日评价之间呈现显著相关,相对来说,学生的相关性更为明显。可见,虽然无论学生还是家长,对于大众传媒中有关日本的报道并不满意,但其对日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媒体相关内容的接触。

四、简单结论及讨论

对应第一个假设——“家长与孩子在评价中日敏感问题时的立场有所不同,相对来讲,孩子要更为多样”,可以发现,无论是在日本对华战争、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还是在教科书、钓鱼岛等问题上,家长与孩子的立场并无明显不同,但相对来说,学生的评价更为苛刻,反而家长的立场略显分散。

对应假设二,“家长与孩子在评价中国媒体涉日报道时的态度有所不同,相对来讲,孩子的评价更为积极”,分析发现,无论是对报道量还是报道立场的评价,整体评价都不高,而且学生的评价较之家长更低。因此,本假设不成立,孩子对大众传媒的评价更为消极。

对应假设三——“媒介接触,尤其是对有关日本报道的接触,影响着两代人对日本的评价,接触越多,评价越积极”,分析发现,媒介接触的确对两代人评价日本及中日关系产生了影响,且均表现为正相关,即对有关日本报道接触越多,评价更趋向于积极。

本研究提醒我们,对于不同种族的认识和判断,很大程度上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一般来说,解除相关报道越多,评价越积极。但是,整体来讲,受众对于现在中国传媒中涉日报道并不满意,无论是在报道的全面性,还是在报道立场的客观公正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李双龙、张国良:《传媒报道与中日相互形象的形成》,《新闻记者》2002年第12期。

顾玮程:《媒介对中国人“日本观”的影响》,2006年中国传播学论坛,深圳。

鲁义:《中日关系现状与两国媒体的作用》,《日本研究》2006年第1期。

谭绍兵:《北京大学生眼中的抗战历史与中日关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吕耀东:《舆论中的中日关系:症结与分析》,《太平洋学报》2005年7月。

〔李双龙,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魏一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标准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标准

    党员标准就是党章对党员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它由入党资格、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以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三部分组成。坚持党员标准,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不同角度对党员标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认真对照党章的要求,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符合党员标准,哪些地方还存在差距,从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
  • 零距离:与政府面对面

    零距离:与政府面对面

    本书囊括户籍问题、婚姻登记、生育收养、子女教育、买房住房、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各类维权、司法仲裁、证照申领、税务缴纳、交通出行、退伍转业、出境入境、社会治安、电子商务等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您可以了解到中国各种政府部门的职能,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流程、方法和途径。中国入世,经济全球化,关注民生成为大势所趋,百姓与政府之间面对面的现实态势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往往“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使得老百姓在办事过程中充满了疑难与困惑。
  • 安全决定成败

    安全决定成败

    安全于小事,安全问题大于天。安全不仅仅是一种保障,更决定着大到事业、小到每件事情的成败!无论对于政府、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无论是对于集体,还是对于个人,安全都是第一原则。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要把握方向做好大事,对于每一件事关安全的“小事”,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高度落实,才可能最大程序地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只有真正认识到“安全决定成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认真实践,所有的工作才能有保障地得以实现。
  •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本书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界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作者着力探究了三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一,是如何维护公众的舆论权,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问题;其二,是如何对公共舆论进行适度干预,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有限性或边界问题;其三,是政府如何在前两者基础上,正确引导公共舆论,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价值取向问题。最后,在我国,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舆论管理,旨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可见,研究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不仅仅是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入发展的呼唤
热门推荐
  • 许你倾世繁华

    许你倾世繁华

    其实,不是你喜欢一个人,他就会喜欢你,有些东西,也不是努力就可以得到的。她为他守候一片江山,不计血海深仇,只是守候在他身旁。穷极一生,直至死,都把爱葬在心底。她死于二十五岁那年的夏日。黄沙漫天的沙场,她把他安置好,遣散了所有人,独自一人守在他床前。附身在他俊气的眉间轻轻一吻,腹部的血,漫出了铠甲,滴在他的衣袍上,她没有发觉,只是在纸上留下寥寥几字,捂着涌血的伤口,渡步到营帐旁的万丈高崖上,放下了执了十年有余的长剑,起身,回首看了一眼营帐,下一秒,却跳入了深渊。那日,沙场七月飞雪,掩住了一切,她的曾经,她的生命,以及她埋葬在心底的爱
  • 首席求抱抱

    首席求抱抱

    朴知薇的爱情开始于一场意外,她早就知道不会有什么好结局,但她没有想到,这个意外来得这样快……
  • 万古战神

    万古战神

    天地机运,集于一身。废物青年王枫,夺天地机运,受不朽传承。闯三界,杀四方,成一世威名。左手伴雷,右手持兵,翻云覆雨,掌生缘灭。天若有怨,便撕碎这天。地若有异,便踏碎那地。我名王枫,谁敢不从!!!脚踩魔族,手掌三界~动乾坤,碎苍穹,踏天地,掌生死。筑不朽传说,创万古战神!
  • 浴血大道行

    浴血大道行

    苍穹之下皆蝼蚁,芸芸众生悲苦多。万千大道堪难破,唯有己命可为辙。人身本就是天地大道,神魂为天,肉身为地,魂天当清明无垢;身地当可宰万法,天地合一可谓超脱。超脱自身方可感悟大道,登临彼岸方可超脱天地;传说之中彼岸存在于茫茫宇宙之中,浩瀚九天之上,唯有明悟自身之命途,以命途为辙,方可登彼岸,掌苍穹。
  • 天罚——人类的觉醒

    天罚——人类的觉醒

    天罚降世,面对丧尸的威胁,幸存的人类觉醒了血脉。修真者、牧师、骑士、儒士、先知、狼人、罗汉、德鲁伊、召唤师、圣骑士、圣斗士......所有你想到的都会一一登场,比丧尸更可怕的威胁在等待着他们。
  • 龙佑三国

    龙佑三国

    当毁灭出现的时候,就会有创造横空出世……
  • 无上修仙界

    无上修仙界

    凡人一个,误食朱果,踏入仙途。半生坎坷半生缘。仙途易登,仙果难求。一骨功成万骨枯,弱者莫入。
  • 小染缸

    小染缸

    本来偷懒起的书名叫《染缸》,发现书名被占用,后来发现《大染缸》这个书名也被占用,只好如此了。这本书只是体现出一种社会现象,用旁观者的角度来叙事。这种现象体现在人们的薄情寡义,唯利是图,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当然这本书一语是概况不完全的,或许是我的文学功底太潜吧。此书如有雷同,算我抄韩寒的!
  • 都灵大陆

    都灵大陆

    只有灵器的觉醒,拥有灵力,就可以成为灵师,灵师分为五种职业,战士、法师、射手、肉盾和炮手。
  • 元凝纪

    元凝纪

    在道法为主的世界,百家争鸣.层出不穷的修行者主宰了这片无垠的星空,强者不尽,谁又能寻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