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200000029

第29章 影像如何记忆——年鉴学派视野下的影像记录(1)

谢勤亮

缘起

2006年的中国内地电视传媒,选秀节目继续高歌前行。除了《超级女声》和《梦想中国》,又有十余档真人秀在各地卫视粉墨登场。不少原本以公共利益为旨向的新闻、法制、科教节目,则在生存压力下被迫“挂着羊头卖狗肉”,屏幕上充斥着越来越多奇怪的“社会乱象”。学者尹鸿以“电视的新闻硬功能越来越软,电视的娱乐软效应越来越硬”来评价这一年度的中国屏幕,“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中国电视除了挖空心思地娱乐,似乎很难有其他重要的事实可以供我们记忆和言说。电视作为公共媒介的雷达功能、晴雨表功能、镜像功能都无可奈何地湮没在狂欢功能之中”。[尹鸿:《2006电视大视野》,《南方周末》2007年1月11日。]

其实不尽然,在电视传媒的后花园,依然有一批深具公共意识与传媒理想的影像工作者,一直在思索如何运用手中的影像工具,对祖辈经历过的历史场景进行系统的翻检,对转型期的社会现实进行扎实记录,执著于另一种与当下媒介生态背道而驰的努力。央视《见证·影像志》自创办以来,自觉将历史学的意识、观念与方法注入纪录片的制作,用影视叙事的方法重新建构历史文本。继大型文献片《百年中国》之后,栏目又陆续推出将历时12年的影像工程《甲子——六十年中国社会生活图景》,从社会史、生活史和民间史的角度来展现中国社会的世俗变迁,并以此为基础在编年史、断代史和人物传记等影像历史领域开始了多向度的试验,先后推出多部在学界和业界口碑都不错的纪录作品,呈现出相当深厚的“侧影”形质与“时代”烙印,蕴涵着向历史的人本位回归的珍贵努力。[相关作品还有《时间的重量》、《时代的面孔》、《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1~1945》、《启蒙年代的歌声》、《现象1980》、《江南记忆》等等,有关《见证·影像志》在历史影像的探索,参见拙文《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参会论文)、《侧与影:文献纪录片的视角》(《南方电视学刊》2006年第4期)。]

此外,央视《探索·发现》致力于“用影像书写形象化的中国通史”,《纪事》执著于“记录行进中的影像中国”。凤凰卫视《冷暖人生》力求勾画“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清明上河图》”;《凤凰大视野》试图从历史脉络中寻找现实的答案,以当下的视野重新读解历史;《口述历史》以口述史的方式,从一批耄耋之年的亲历者口中抢救一系列重大事件背后的历史细节。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也从2006年起向更深阔的历史、人文、地理转变。这批影像作品与上个世纪90年代生活流式的纪录片已有了明显区隔,它们更强调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映照,现实题材往往建立在深厚的时代与历史背景之上,历史题材则寻求鲜明的现实指向。这种向人文历史的集体转向,虽然不排除商业利益的考量,但更重要的是暗含了人们在中国历经近三十年的社会变革之后,以“科学”、“和谐”的目光进行阶段性回顾与反思的集体心态。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影像工作者开启了对人文历史更为缜密、细分和多向度的影像试验,而且这种试验又或多或少建立在借鉴历史学、人类学等社会人文科学的学科视野上,呈现出浓郁的跨学科试验的整体特征。

与此同时,社会人文科学也开始陆续认识到影像丰厚的文献价值,并自觉地将之引入学术研究中。在人类学的成长历程中,尽管影像曾长期遭到传统观念的排斥,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人类学传统的文字作业方式,不仅遗漏了大量人类学信息,也无法应对传统文化迅速消亡的局面。于是,作为声画并茂和方便快捷的记录手段,摄影、电影、电视等影像工具陆续被运用到田野调查中。早在1973年,第九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大会就呼吁,“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只是一个变化的时代,而且是同一性增强而文化大量消失的时代。为了阻止这一过程,同时为了纠正这一过程可能导致的人类的短视行为,按现存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记录人类遗产就非常必要。”[〔意〕保罗·基奥齐:《民族志电影的起源》,《民族译丛》1991年第1期。]时至今日,视觉人类学已经成为人类学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人类学电影也在“文化救险”和保护文化“活化石”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历史学中,影像这种被视为“市集的余兴节目”的非文书产物,同样长期被排除在史学这个属于大人物的圈圈外。历经影像工作者在历史剧情片和纪录电影两个领域数十年的自发探索之后,影像独有的记录特性才逐渐被史学家所接受。特别是在以法国年鉴学派为代表的新史学主导了西方史学的发展潮流之后,开阔的总体史观和宽容的史料视野,才使得影像在史学界的地位有了根本的改观。史学家不仅开始参与历史影片的制作,尝试运用影视手段来撰写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而且意识到,史家与其甘于利用典藏文献,更应该要创造并贡献史料,“去拍摄并访问那些从未有发言权及无机会替历史做见证的人”。[〔法〕马克·费侯:《电影与历史》,麦田出版公司1998年8月初版,第71页。]1988年,海登·怀特(Hayden White)在《美国历史学评论》上发表《书写史学与影视史学》,首次提出“影视史学”的概念,即“以影视的方式传达历史以及我们对历史的见解”。[Hayden White,“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ophoty”,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88(5),pp.1193~1199.]这意味着影像将不再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是一种主要通道,甚至是一种新的史学范式,参与到构建和还原一个更具丰富性与复杂性的历史原貌的多元努力中。

无论是影像创作在注入其他学科视野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全新风貌,还是视觉人类学、影视史学这两个交叉学科所展示出来的生命活力,均让我们看到了在两者之间进行更紧密勾连的广阔空间。笔者曾在《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一文中提出,“如果能把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思维、观念和方法,有效地引入影像记录,进而更全面、科学和有效地记录现实社会,对于面临发展瓶颈的影像媒介,不仅是一个全新的机遇,更是一个负责任的表现。”[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中国传播学论坛参会论文,2006年8月中国深圳。]本文希望延续这一思路,在更具体的切口上进行尝试,即把20世纪最富创见的历史学派——法国年鉴学派的史学精髓,引入到影像媒介的日常记录活动中来。

年鉴学派及其本土适用性

19世纪的西方世界,充满着科学的气息。此时在史坛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以德国兰克学派为代表的实证史学。这个学派倡导把史学改造为由专业上训练有素的史家进行操作的一门严谨科学。这种史学科学化的进程,首先表现在对史料的苛刻要求上。然而,对史料的过度强调,甚至主张“史料即史学”,一方面导致史学研究的微观化、碎片化,另一方面史家也不得不过度依赖可供考据的官方文献。到了19世纪后期,实证史学的根本性缺陷已相当明显:研究视野狭隘,集中在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和精英史,忽视了经济、社会、文化诸领域;史料单一,仅限于官方文献。更致命的是,实证史学自身学科的封闭性,导致其在分析更为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演进问题上,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新兴社会科学相比显得捉襟见肘。法国新史学先驱人物西米昂(F.Simiand)甚至将实证史学形象地比喻为崇拜“三个偶像”,即政治偶像、个人偶像和编年纪事偶像。[何兆武、陈启能:《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

1929年1月15日,《经济社会史年鉴》问世。它的诞生,正是出于对实证史学的某种反叛。在《致读者》中,第一代年鉴学派史家布洛赫(Marc Bloch)和费弗尔(Lucien Febvre)以谦逊而又不失朝气的笔触写道:“我们相信,与声名显赫的先行者相比,它将占有突出显著的地位。它受益于先行者们的榜样,但它又拥有本身所固有的精神和个性。”[姚蒙:《当代法国史学主流》,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8年版,第38页。]

这种“本身所固有的精神和个性”正是第一代年鉴学派试图打造的新史学范式。在本体论上,主张历史是关于人的科学,而且是复数的群体的科学;在认识论上,强调现实与过去的关系,即通过过去来理解现在,通过现在来理解过去;注重分析、提问对史学方法论的重要性,以问题史学代替叙述史学,后者的弱点在于用描述和叙述代替一切,以单线的因果逻辑遮蔽历史本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当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均发生根本变化时,年鉴史家意识到,必须跃过学科间的高高围墙,广泛运用其他学科的思维与方法,倡导科际整合。“唯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法〕马克·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0页。]他们首先以被传统史学所忽视,但视野更加广阔、影响更为深远的经济史和社会史作为突破口,构建他们心目中的总体史。

“二战”结束后,年鉴学派进入第二代,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成为领军人物。1949年他出版了《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这本史学巨著以三种时间层次对地中海的历史进行重新架构。序言写道,地中海“是一个复杂、庞大、颇不寻常的人物。他超出了我们的计量和分类的范围。对于他,只写‘他生于……’这样简单的历史是无济于事的;对于他,单纯就事论事地加以叙述也是无济于事的”。[〔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9页。]全新的观察视野和多层次的史学架构,重新还原出地中海缓慢发展但却强有力的历史风貌。

1958年,布罗代尔在《长时段:历史与社会科学》一文中全面阐述了他的长时段理论。这一理论历经十年打磨,日臻成熟。文中他将历史时间分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短时段是政治、军事、人物活动的时间,常以一天、一月或一年为计量单位,更多的是事件史,是“惊人的新闻”,“爆炸掀起的烟雾充满了当时人们的头脑,但爆炸本身却很短促,火光一闪即已过去”,因而也是最任性和最富欺骗性的时间;中时段是社会、经济、人口、文化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化而形成一定周期和结构的现象,以10年、20年甚至50年作为度量单位;长时段是地理与生态环境、文化与心态结构、经济与社会结构的时间,一般以世纪为计量单位。这是一种几乎不动的、框架性的时间,在这一时间范围内人们可以观察到历史演进的深刻内在运动。

人类社会包罗万象,宫廷政变、区域战争、政治体制、价格曲线、人口增减、文化观念,乃至地理生态,从微观到宏观,历史分析需要更宽广和富于变化的衡量尺度,“无论研究过去或研究现在,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社会时间的这种多元性”,新史学只有“在其乐队补充完整后才能开始合奏”。长时段理论——时间的多种形态和长时段的特殊价值——的意义,正在于超越了平面、单一和缺乏变化的传统史学时间。它不仅是简单的观察视野扩大、考察时段拉长,更是一种范式的改变,“意味着改变作风、立场和思想方法,用新的观点去认识社会”。[〔法〕费尔南·布罗代尔:《长时段:历史和社会科学》,《资本主义论丛》,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5~183页。]只有洞悉到这一点,历史学家才能相应地重新思考历史的总体。

布罗代尔在此后两部重要著作中[分别为《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1979)和《法兰西特征》(1986)。]又强化了另一个向度的变量——“经济世界”。所谓经济世界,是由一个已开发到相当程度的中间地带和广大的边陲地区所组成的,核心与边陲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差异,这种结构促成了该体系内上下层级之间的经济交流。它给历史书写增加了明确的地理空间要素,以及一个从地域间相互关系的整体角度理解历史。长时段的时间维度与经济世界的空间维度相互映照,使布罗代尔的史学体系更趋立体与完整。台湾学者赖建诚认为,布罗代尔的总体史至少有三个方面:

(1)主张跨学科的研究,超越专题研究的限制;

(2)提倡从多层次、多角度来探讨和观察历史现象,并且尽量地把所观察的时间拉长、空间拉大,以便进行比较性的研究;

(3)强调透过时间(三种历史时段)和空间(地理史学、经济世界)的整合,来探究历史的多重复杂面向。[赖建诚:《布劳代尔的史学解析》,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23页。]

同类推荐
  • 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而中国如何能把握好这一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如何顺利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
  •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共分十一卷,包括做官为政要讲究实实在在、赏罚分明才会天下安定、为官做事要讲究方法、严惩奸邪之人以正法制、处理政事要顾全大局等内容。
  •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本书不仅讲述了一座小城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更可以看做是一次探讨城市品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尝试。有什么样的水土,就有什么样的人群;有什么样的人群,就有什么样的区域未来。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回忆录,它第一次站在国家的视野和更久远的时空坐标中,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变迁,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基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讲述了石狮人所特有的人文精神。或许以石狮为代表的闽南是这样一块土壤,它以自身为支点聚焦了两个巨大无比的文化扇面,一面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另一面则是广阔无边的海洋文明,数百年来,正是这两种不同特质文明的千百次撞击与交融,终于铸就了闽南所特有的魂魄与传奇,而这场传奇只是刚刚开始。
  • 党的基本知识

    党的基本知识

    党的性质是党的本质特征集中而科学的体现,它指一个政党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义。”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的集中概括。
  • 普京八年

    普京八年

    普京执政八年。是俄罗斯对外政策逐渐成熟、地缘战略日臻明晰的阶段,也是俄罗斯对世界政治和国际格局影响不断增强的时期,因而这段时期的俄罗斯外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00年初,普京面临的国际环境相当恶劣,科索沃战争使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关系降至冰点。围绕美国企图部署全国导弹防御系统和退出苏美《反弹道导弹条约》问题的外交斗争进一步加剧了俄美紧张关系.而在第二次车臣战争等问题上的分歧也更加恶化了俄欧关系;美国的渗透加剧了独联体地缘政治多元化,俄罗斯在其传统势力范围的领导地位遭到严重的侵蚀;俄罗斯在“第三世界”的传统盟友因为此前俄罗斯奉行的“自动放弃”政策而疏远离弃……
热门推荐
  • 女神的王牌保镖

    女神的王牌保镖

    他为兄弟卸甲,回归都市,奈何阴差阳错进入满是桃香芬芳的圈子内。他隐姓埋名,怀抱绝色美女,享受着吃软饭的乐趣,但是他的女人却声称没有他,自己也不活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江湖被他用铁拳砸开,重新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统治的江山!《王牌保镖》唯一书友群:454312921
  • 绝世无双:草包七小姐

    绝世无双:草包七小姐

    她,苏若惜,师傅说过,她命中注定颠沛流离,充满挑战,不过她最爱的就是挑战和虐人。一朝穿越,来到玄天大陆成为苏家的废柴,草包,白痴七小姐草包?白痴?废柴?谁见过把丹药当糖豆吃的草包?谁见过拿着神器片烤肉的白痴?谁见过神兽上赶求契约的废柴?不过谁让她最喜欢的就是扮猪吃老虎,虐人无底线师傅还说过,若是那个珍惜疼惜她的人出现,那她会幸福一生可谁能告诉她,那个冷酷邪魅,强势霸道,强大到无与伦比的人到底是不是她等的那个人啊世人接传她是草包废柴女,唯独他誓死不放手,强者遇强者的碰撞,追逐与被追逐的好戏
  • 恋爱下下签:先生自重

    恋爱下下签:先生自重

    『暹罗猫·Club』谁人不知L市是迷醉的天堂,尽是浮华与纸醉金迷。她是生下来就注定未来的傀儡,本想低调过活。却不想自家先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人前他是莫家家主,嚣张霸道,人后他是无底线‘欺负’她的无耻流氓,满身痞气。祈音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她家先生远一点,再远一点,可现实是她只能被老老实实的‘欺负’的毫无反抗之力。这是一个关于腹黑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
  • 大明宫之盛世悲歌A

    大明宫之盛世悲歌A

    这本小说讲的是初唐与盛唐交替时,发生的故事。自神龙革命后,一代女皇武则天被迫退位,传帝位给三子李显。由此武周倒台,李唐复归。但是,李显登上帝位以后,李唐朝廷内部各种政治势力暗流涌动,各色政治人物粉墨登场,李唐政局动荡不安。本书正是以在这种动荡不安的政局之下,先后发生的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为历史背景。描绘了在这两次政变发生前后,那些政治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这些政治人物最终的命运结局,试图解读出困扰中国历史在“一治一乱”中交相更替的根本原因。本书在构思上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李隆基为主线,另外虚构了三个主要人物李鉴、刘江玉、林妍儿。
  • 剑笔

    剑笔

    一代名将的爱恨情仇,一段曲折离奇的遭遇,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他该何去何从
  • 奇境幻想录

    奇境幻想录

    奇境,与大陆共同存在的另一空间,每一天都有无数的人前往探索。一个少年,从一千年的沉睡中醒来,只为寻找当初的真想。另一少年,从复仇中醒来,寻找活着的意义。两个少年相遇在星空奇境团,又会有怎样的故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辰木大陆

    辰木大陆

    一个开朗少年的热血少年行……一个异世大陆的风云变幻史……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英雄纪……一首宛如新月的铿锵胡琴曲……“未来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现在……”
  • 独家专宠:男神老师太腹黑

    独家专宠:男神老师太腹黑

    “老师,我以前不认识你吧”。男人慵懒的靠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修长白皙的手指轻轻摩挲着下巴,略略沉吟,“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请用确定的语气说话,谢谢”,女孩无语的白了他一眼,打断他毫无意义的回答。男子微微笑了笑,如同百花绽放,风华无限,“认识,不过……”,他顿了顿,站起身子,伸出手指放在女孩的面前,“现在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我姓顾,你的新老师”。某年的新书《影帝独宠:国民男神太高冷》http://www.*****.com/?bk/xdyq/11432271,娱乐圈文,各位感兴趣的童鞋们可以去看看O(∩_∩)O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为了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维护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海上运输和经济贸易的发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