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200000014

第14章 美剧的跨文化接受研究——以中国大学生对《六人行》的解读为个案的分析(2)

在三个人中,小欧对《六人行》的态度是最“热”的,因而无法从价值中立和客观的立场对这部情景喜剧作出批评式的解读,对情景喜剧的叙事风格和幽默等戏剧化成分也明显地认识不足。小欧的解读模式应该被归为参照式解读/严肃一类,而且是完全倾向式的接受。他是三个小组成员中受《六人行》影响最深的一个。

更为有趣的是,小欧承认自己以前“非常保守”,而现在“非常开放”。

为了解释小欧的“有趣”的解读行为,笔者进一步了解了他的家庭背景和受教育情况。小欧高中毕业于江西省的一个县级中学,母亲是农民,父亲是县城里的小学教师。小欧在入大学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美国影视剧,虽然“当时上大学的哥哥”曾经推介他看《六人行》,但由于不能接受剧中的“开放”情节,收视行为并没有被延续下来。小欧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时,用了“很封闭”、“很无聊”这样的字眼,“感觉很压抑”,“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没有消遣和娱乐”。从小欧的描述中得知,小欧的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父母对他的教育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能够走出“落后和封闭的农村”。

中国人民大学其他像小欧这样的“来自偏远保守地区”的学生,思想观念相对保守,无法接受《六人行》里的开放观念。无法接受的结果是拒看《六人行》。从不接受、拒看转变为接受、收看上瘾的人不是很多,因为这是两个极端。家庭的确对孩子的媒介品位和偏好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一名学生跟我讲,他从来不看美国影视剧,不是不爱看,是看不懂。里面的人物行为和生活方式他“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原因是从小父母就与他一起收看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外国的影视剧对他来说太陌生了。通常情况下,对某种特定媒介的接触量少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文化隔膜太深,拒绝收看,或者是即使看了也不能接受,对里面的异文化信息采取对抗式的解读。但这种对抗多表现为较多情感投入的、严肃的和参与式的。收视者往往并不能把虚构的故事情节和现实区分开来,因而所受影响很大;另一种后果就是,对“异国情调”感到新奇,很快上瘾,但又因为以前接触得少,不了解,因而缺乏免疫力,缺乏批判解读的能力,因而所受的影响最大。小欧就是后者,虽然如此典型的热的/严肃的/参照式的解读模式在大学生中并不常见。

热的/语用的/批评式解读

与小欧相比,小刘对待《六人行》的态度比较理智。首先,他对里面的价值观信息做了协商式的解读,在肯定某些价值观的同时,也拒绝了一些。他是三个人中爱憎最为分明的,在肯定或者否定某个人物的某些行为时,参照的多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小刘在谈论《六人行》的过程中经常在参照式解读和批评式解读两种解读类型之间转换。在与小欧谈论剧中人物时,他的态度很严肃,但也不忘了“游戏”一下,例如,“我可不想找个老婆放在家中,三天两头跟别人跑了。”小刘对情景喜剧的类型、叙事方式、人物线索、故事情节等戏剧性成分都有一定的认识,例如,他是三个人中对《六人行》中的“幽默”理解最为深刻的一个,但这种理解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

美式幽默和中国幽默不一样,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这有什么好笑的,但看久了就会笑起来了。很多人看《六人行》起点特别高,进不去,一看前几集,完全笑不起来……开始的时候,几个人就哈哈哈地笑,我觉得美国人都傻帽儿啊,有什么好笑的。慢慢地发现他们不笑的时候我都在笑了。

从最初的“难以理解”到后来的“真正理解”美式幽默,小刘对《六人行》的接受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实根据小刘自己的分析,他最初对这部网上下载的情景喜剧比较失望的原因就是它不是想象中的那种“爆笑片”,根本就笑不起来。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渐渐地就能笑出来了。由此可见,小刘的批评性解读能力并不是一下子就具备的,而是被慢慢“培养”出来的。但这种“培养”是完全自发和自省式的,而非经过“专业解读训练”的结果。

小刘最初收看《六人行》是为了娱乐,但在收看的过程中开始关注剧中人物的命运,开始思考。他的解读态度相对严肃,但与小欧的区别是,他并没有完全接受剧中的价值观,虽然时不时地把自己的生活和剧中的生活联系起来,但并没有把它们当做真实的来对待。总之,小刘对《六人行》的主导解读模式是语用的/批评式解读。

你不能否认,任何一个笑料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可能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可能发生在别的家庭里。这样的事情肯定是有的,只是它把它给放大了。美国的肥皂剧肯定是这样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被夸张了,但它肯定体现了一个生活的本质。

小刘的父母是国家公务员,曾经出差去过美国,这就使得小刘在评价《六人行》时更加自信,例如,当被问及“你觉得电视剧所反映的生活与美国人的现实生活是否一致还是有差距时”,小欧的回答是:

我觉得不是真实的。至少环境有差别,纽约是很现代化的城市,但电视剧没有表现出现代化来。建筑物很旧。

而小刘则对此回答作出反驳:

这个倒不完全是。因为我父母去过美国,美国和中国不一样,十年来的变化从楼上看不出来,车上也看不出来,因为十年前美国的车和现在中国的车的品牌是一样的,在中国觉得有车有房,常搬常新,是一种比较时尚的东西,但在美国好像不是这样。

很明显,小刘的生活环境相对开放,父母去过美国,回来会向他讲述那里的风土人情。另外,小刘在高中的时候来北京学过英语,他对《六人行》的态度的转变就是源于这次北京之行。这些经历使得小刘的批判式解读能力成为三个人中最强的。

冷的/美学的/批评式解读

小邢的解读是三个人中态度最冷的。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她一直与电视剧文本保持着距离。小刘和小欧有关人物的激烈争论也没有使她更多地参与进来。沉默过后,她非常中立地表达自己对剧中各个人物的看法,既没有对哪个人物表现出特别的喜欢,也没有对哪个人物表现出特别的反感。小邢认为自己收看《六人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娱乐,“刚开始时为了娱乐,现在还是为了娱乐”,除此以外,这部情景喜剧对她没有别的意义。她既不会相信剧中人物的生活是真实的,也不会把它们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美国人就算有钱,也不能每天游手好闲,尤其是在前几季的时候,所有的人大量的时间都是坐在咖啡馆里,围在一圈沙发周围,什么事都不干,在那里聊,喝咖啡,而且好像咖啡也不要钱,就那么一杯接一杯地喝,出一个一个的故事。而真正的美国人还是上班的比较多,应该有一个正常的规律的生活。再怎么样也不会大白天闲得没事坐那儿就聊天。而且美国人也不能说今天一个男朋友,明天再换一个,频率太高了吧。

而且,在整个讨论中,小邢经常提醒的一句话就是“这毕竟是一部情景喜剧嘛,人物情节上肯定有夸张”。

小邢的解读中“游戏”的色彩比较浓,她对情景喜剧的类型和叙事模式也比较了解,能够认识到“里面的‘多角’恋爱和性开放都是为了‘幽默’”。如果对小邢的解读模式进行定位,应该属于美学的/批评式解读。这与小邢来自北京的地域背景有关。信息来源的多样化、自由开放的成长环境和比较丰富的早期接触经历,使得小邢非常熟悉欧美影视的文本类型和文本发生的文化环境,因而从一开始接触这部情景喜剧时就持接受的态度。但是接受并不意味着受到影响,她从《六人行》中收获的除了“被娱乐”之外,就没有别的了。由此可见,越是熟悉文本类型和文本所发生的文化环境,对文本信息的抵制能力就越强。小邢是三个人中所受影响最小的。

【总结】

根据利贝斯和凯茨对解码方式的分类,小组成员的解码模式中缺失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类型,即意识形态的/批评式解码。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从意识形态批判的角度出发,对《六人行》作为美国情景喜剧,在全世界范围内热播所造成的文化影响、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文化渗透的论述非常罕见。而且,小组成员中将媒介现实等同于生活现实的论述所占比例很大。通常来讲,将媒介现实等同于生活现实是批判性解读能力较差的表现。而且既承认了剧中人物生活的真实性,又未质疑节目的霸权议题(即意识形态信息)的收视者,更加容易受到节目的影响。这些发现反映了知识和技能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的精英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

本研究显示,青年大学生是外来文化信息的很好的接受者,却不是很好的分析者、判断者和批判者。当代大学生具有的媒介素养尚处于自发状态。也就是说,大学生不是通过科学的媒介理论指导以及系统的训练获得媒介素养,而是在日常媒介接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直觉感悟来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这种自发状态最直接的后果是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层次水平较低。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同类推荐
  • 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

    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

    本书对责任政府的学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责任政府作为一种理想型政府。其本质含义在于政府组织建设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作者系统阐述了责任政府责任本位的意义,提出责任政府作为一种理想的政府形态,其根本特征是政府遵循责任本位的逻辑厘清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政府组织以权力为本位的政治逻辑;提出责任政府的组织建设从责任开始,根据政府履责的需要决定政府权力的配置,以责任勘定政府权力的约束边界。按照履责的需要建构组织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因此,责任政府的建立实现了政府与公民关系向民主政治的根本回归。
  •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本书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界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作者着力探究了三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一,是如何维护公众的舆论权,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问题;其二,是如何对公共舆论进行适度干预,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有限性或边界问题;其三,是政府如何在前两者基础上,正确引导公共舆论,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价值取向问题。最后,在我国,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舆论管理,旨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可见,研究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不仅仅是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入发展的呼唤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

    本是书作者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领域的学习、科研与教学心得的集中展现。虽然一本小书难以承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的历史及辉煌成就,但多年来,笔者结合教学和科研经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些理论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思考,尽管有些思考还是初步的。今天将其成书,着眼点是对自己过去思考做一点总结,以期能静下心来做点更有深度的理论思考。
  •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发生变轨,即从以往的“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作者综合对比了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理出了中国城市化战略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得出了中美两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结论。
热门推荐
  • 仙域天穹

    仙域天穹

    长生仙歌万古殇,问道途中遍凄凉.几度轮回寻仙阙,不朽之路起苍茫!这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少年,追寻长生问不朽的热血故事!
  • 美男夫君请息怒

    美男夫君请息怒

    相貌平凡的现代人牧神月无意中被抓到古代成为了一名弑王候选人,还没有见到主人便被主人的徒弟嫌弃并抛入下界自生自灭。牧神月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各位美男相识相交,终于得到了主人的认可并获得了地狱之火紫焰,成为弑王的关键人物。牧神月秉着一颗爱美之心,只要是美男总是要瞧一瞧,看一看,摸一摸,究竟她能否拥有自己的美男后宫,能收获几颗美男心呢?敬请关注!
  • 澜雨晨花香

    澜雨晨花香

    她非为他而来,他却与他相遇,在千万个回眸中沉沦了各自的心。但她知道这是一份无果的情,她不懂到底该坚守,还是放弃。【假如:“澜儿,快滚回来,有你的任务。”澜:“没空,找别人”】全剧终:)
  • 王俊凯之四叶草之恋

    王俊凯之四叶草之恋

    叶璃她很喜欢四叶草,因为小凯和他说过,有了四叶草,就有了幸福。小凯说过不会丢下她,却一夜之间移民美国,走的时候并没有和她说。迫使自己忘记他,却在开学遇见,而且竟然还忘记她……“小璃,我找到四叶草了!”“在哪?”叶璃疑问着。“在我心里。”王俊凯拿起叶璃的手,放在心脏的位置,温柔的说道。
  • 中国粮食市场研究(第二辑)

    中国粮食市场研究(第二辑)

    本书内容包括:宏观篇、粮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吗、雪灾引发的销区粮食安全的思考;政策篇、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成本—收益分析及其启示;市场篇;资料篇等。
  • 科学至尊

    科学至尊

    武魂大陆,武魂人人都皆,韩长生没有,被村民视为天弃之人、厄运象征逐出村落。绝望之际融合一段来自科技宇宙的超级智能,科学代替武魂让他拥有超凡力量,从此一路逆袭,登临无上巅峰。韩长生说“这不科学”,诸神俯首!韩长生说“这也不科学”,诸神惶恐!韩长生说“这尼玛还是不科学”,诸神崩溃!
  • 阳光色

    阳光色

    地球那么大,什么颜色都有。可是为何没有阳光色呢?我被困在这狭小的星球,投入了一个专属的拥抱,喂宝贝,想什么呢?!某男勾起唇,宠溺地笑起来。你真是个大笨蛋啊!
  • 快穿之男神拯救手册

    快穿之男神拯救手册

    美女颜青青意外绑定系统云龙,为了能让灵魂回到自己的身体,接受任务穿越各个时空拯救各路男神......
  • 卓小凡的异世奇缘

    卓小凡的异世奇缘

    有时候,事实逐渐会变成传奇,而传奇又会慢慢地变成了传说。这时,人们已经忘记了这曾经存在的事实。谁也想不到把卓小凡带到这奇异世界的,竟是神仙制造的东西。是一次意外?还是冥冥中的召唤?和卓小凡一起走进这奇异的世界,揭开真相吧。
  • 这个江湖套路深

    这个江湖套路深

    一场屠杀带走太兴镖局上上下下二百多条人命,自己被推下悬崖.......一场大雨带走了他所有记忆......武林大会上初出茅庐,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家门为何惨遭灭门?......江湖又将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