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100000078

第78章 刘师培的文字学(1)

陈奇

清代汉学兴盛,扬州学派以汉学家队伍最为壮观,刘师培祖上三代都是有名的汉学家。这个学派以训诂考证见长,认为训诂不明,则经义不彰,一切对古代典籍的研究也无从入手。因此,汉学家们普遍提出了“以字通经”的口号,普遍重视文字学的研究,开辟了小学、音韵、训诂等分支学科,从文字的形、音、义等不同的方面对汉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刘师培是古文经学家,从学术渊源上来说,走的同样是以字通经的道路,同样至为重视文字学的研究。“昔休宁戴氏有言,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成词者,未有能外于小学文字者也。又曰,训诂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我心自然之义理乃因之以明。嘉定钱氏有言,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求义理。”不明小学,非惟不能通经,也不能读周秦古籍,更谈不上作文。“作文之道,解字为基。……岂有小学不明而能出言有章者哉!小学之类有三,一曰字形,二曰字音,三曰字义。小学不讲,则形声莫辨,训诂无据,施之于文,必多乖舛。”刘师培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在文字学方面的著述很多,重要的有《小学发微补》、《尔雅虫名今释》、《理学字义通释》、《论小学与社会学的关系三十三则》、《中国文字流弊论》、《论中土文字有益于世界》等,代表作则是《中国文学教科书》。

《中国文学教科书》是刘师培编写的五种国学教科书之一。全书计划编写10册,内容包括文字、词类、句法、章法、篇法、古今文体及文选七个方面。由于政治环境多变,以及计划写作的课题过多,仅编成第1册。该册于1905至1906年间编成付印,7万余字,“以诠明小学为宗旨”,首论汉字的起源,再依次论字形、字音、字义。

第一,汉字的起源。古代传说伏羲画卦,神农结绳,苍颉造字,把汉字的产生说成是个别圣人的杰作,给汉字的起源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刘师培则指出,中国文字,先有字义,继有字音,然后才有字形。而字义起于事物,寓于事物。“字由事造,事由物起。”对汉字的起源作了唯物论的解释。

(1)字音的起源。刘师培指出,未有字形之前,先有字音,而“声起于义”,字音起源于人对外在事物的观察、感知,将这种感知的结果以口头的方式表达出来,即是字音。“人为万物之灵,人生于世,不能不与事物相接。口之于味,目之于色,鼻之于嗅,皆身与事物相感触者也。身有所感,则心有所知。有知而后有情,有情而后有意。情动于中则形于言,所以吐露其情感,发舒其志意,以表示他人者也。”具体说来,有以下两种情形。其一,起源于自然之音。如妈妈,“小儿之啼哭,口中即发此音,故即以之称其母。今西人之称母也,其字音亦与妈妈同。”其二,起源于对物象、物音的认识。如天字,训为颠。“颠、天之音古同。因天体在上,故即以颠呼之。后由颠音转为天音,乃别造天字”。又如火字,“风火相荡,其音近火,故火字之音即象火炽之声。”古人之造字,“音皆在观察事物之后,故能效事物以制音。”他反复强调:“生民之初,非能创造此音也。其所以成一确实之音者,必先具此物,乃锡此名。”

(2)字形的起源。虽有字音,但“不能达于千里之远也,亦不能传于百世之久也。及民智日开,乃造为文字,以辅言语之穷。”字形的出现,当在字音之后。字形的来源,计有六种,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称为六书。“六书起源,不外指事、象形二体。”象形者,象物形以为字形也;指事者,据事意以创字形也。文字日孳,乃有形声字的产生;而形声字的基础在象形、指事两种文字。指事、象形文字为独体字,形声字为合体者,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刘师培以为,“象形、指事、形声,皆文字之纲也。”会意、转注、假借皆由此而生:“两形并列者为会意,故象形为会意之纲;两字同意者为转注,故指事为会意之纲;一音两用者为假借,故形声为假借之纲。”归根到底,字形起源于物象、事意。它与字音一样,都起源于字义,都是对外在事物的一种认识,一种反映。

刘师培认为,既然文字产生之初,字音起于字义,则今日探求字义当从字音入手,义起于音,义决于音:“上古声起于义,故字义咸起于右旁之声。任举一字,闻其声即可知其义。凡同声之字,但举右旁之声,不必举左旁之迹,皆可通用。盖上古之字,以右旁之声为纲,以左旁之形为目。盖有字音,乃有字形也。且当世之民,未具分辨事物之能,故观察事物,以义象区别,不以质体区分。然字音既原于字义,既为此声,即为此义。凡彼字右旁之声,同于此字右旁之声者,则彼字之义象,亦必同于此字之义象。义象既同,在古代只为一字。”如仑字,凡声旁为仑之字,都隐含条理分析之义。“上古之时,仅有仑字。就言语言,则加言而作论;就人事言,则加人而作伦;就丝而言,则加纟而作纶;就车而言,则加车而成轮;就水而言,则加水而作沦。”字义起于字音是刘师培文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观点。在《中国文学教科书》第1册中,他反复申明这个观点;在其他著述中,他也反复阐述这个观点。《论小学与社会学之关系三十三则》:“古人造字之始,不独以字形象物之形,亦且以字音象物之声。”《小学发微补》:“造字之初,先有右旁之声,后有左旁之形,声起于义。故右旁之声既同,则义象必同。”《汉宋学术异同论》:“义皆起于声。声义既同,即可相假。况字义既起于声,并有不必举右旁为声之本字,即任举同声之字,亦可用为同义。”《正名隅论》:“古人制字,义本于声,声即是义,声音、训诂本出一源,由一声而散为众音,声从其类。既为此义,即为此声。凡字皆主声音,不主形迹。”《物名溯源》:“古代造字之初,字声咸起于字义。……既以名加物,则各物之状态形质已隐该于字音之中,后世之人正可聆字音以求其义。”“惟有此物,乃有此称;惟有此义,乃有此音。……故欲考物名之起源,当先审其音。盖字音既同,则物类虽殊,而状态形质大抵不甚相远。”声起于义,义决于声,那么,形旁的作用是什么呢?

刘师培认为,声旁反映的是物之音,形旁反映的是物之形。“古人造字,既象物形定字形,复象物音定字音,故字形与物形同,字音复与物音同。”又说,声旁反映的是事物的义象,亦即事物的形态和动静状态;形旁反映的是事物的质体,亦即事物的类属。“上古人民,未具分辨事物之能,故观察事物,以义象区别,不以质体区分。”及事物浩繁,“乃以右旁之声为纲,而增益左旁之形。此以质体区别事物之始也。”例如,凡从草之字,皆为草类,从木之字,皆为木类。以义象区别事物之字,多为动词、形容词;以质体区别事物之字,多为名词、代词。名词产生以后,又大量被借用作动词、形容词。“若介词、副词、助词、助动词、连词、感叹词,此即所谓虚字也,多由名词假借。”“义本于声”的思想,起自于明末黄生和清代黄承吉。刘师培推衍他们的思想,进一步阐述了声起于义,由字音探求字义的观点,指出凡声旁相同之字,其字义必相近的原理;进而提出,不仅声母相同的字,其字义相近,而且韵母相同的字,其字义也相近。他依据字义寓于字音的思路,总结出了古音演变为今音的一些规律,揭示了一音多字、一字多音、古今异言、各方殊语等语言现象出现的原因,为汉字、汉语的规范和统一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字义寓于字音的观点,有利于克服汉字研究中以声旁表字音,以形旁表字义,将字音、字形与字义割裂开来的缺陷,将字音、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的、整体的研究。不仅从字形探究字义,而且从字音探究字义;认为字形反映的是事物的质体,字音反映的是事物的义象;字义不仅寓于字形,而且寓于字音。例如火字,读音像熊熊燃烧的声音,字形(最初的象形字形)像火焰之状。又如河字,声旁像河水奔流的声音(可字古今音有异),形旁表示属水类。

刘师培义起于声的观点,有利于汉字研究的深入。他的缺陷,在于过分强调字音对于探究字义的作用,有时甚至发展到“义皆起于声”的绝对程度。他也承认字义寓于字形,承认形旁反映着事物的质体,主张将形、声、义三者联系起来,作综合的研究。“无论何字,均有字形、字义、字声。无形则不能笔之于书,无声则不能宣之于口,无义则不能施之于用。……既为此形,即为此声,既为此声,即为此义,不可移易,不可变迁。”自相矛盾,顾此失彼,好异新奇,不筹通盘,始终是刘师培学术思想及政治思想的大病。

第二,字形。汉字造字方法有六种,即“六书”。其一为象形。“有形名词乃物类之可实指者”,故象形字皆为有形名词。其二为指事。“有形者物也,无形者事也。物有形,故可象;事无形,则古人创意以指之。”如疒,“人有疾病,象倚著形。”其三为形声。刘师培重申义寓于声的观点,以为声旁不纯为表音,而且兼表义。“说者谓形声之字,左旁象形,右旁象声,不知古人造字,仅有右旁之声,未有左旁之形。字声者,即字义之所寄也。故形声之字,以声义相兼者为正例,左旁为形,右旁为义兼声。”其四为会意。“会意者,两形并列之字也。”如伐字,从人、从戈,“即画一人荷戈之形”。其五为转注。许慎《说文解字.序》:“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意义相同的字,同属一类。刘师培赞同许慎的见解,以为戴震“转注犹言互训”之说与许慎同,“然于转注之起源,言之颇简。”他认为,转注就是一义数字,互相训释。他详考转注的起源:“盖上古之时,有语言而无文字,一义仅有一字,一物仅有一名。然南北东西之语言不能尽同,故有同一义而所言不同,亦有所言同而音之出于喉舌间不同者。及有文字时,乃各本方言造文字,故义同而形不同者,音必相近,则以在未有文字前仅为一字”。如懿、颐二字均训为深,二字同韵。其六为假借。“许君之言曰,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朋字,本义为神鸟,借作朋党之朋。“盖古无朋党之字,故取神鸟之朋字代之。”借用之后,始终未造新字。又有借用之后又另造新字的,如诐字,借作偏颇之颇,后另造颇字。又有引申之假借,如理字,本义为治玉,含有条分缕析之意,借作道理之理。

刘师培认为,六书之中,基本的造字法是象形与指事,二者成为形声造字法的基础;而象形、指事、形声又成为会意、转注、假借的基础:两形并列为会意,两字同义为转注,一音两用为假借。研究造字法,研究字形,有助于探究字义。“中国之文字,察其偏旁,即可知其所含之义,此又字形与字义之关系也。”不过,后人所见到的字形,与字义已很难联系到一起,其原因在于古今字形的不同。“欲穷字义,当求之字形未变之前。”最初的造字法为象形与指事,描摹实物形状以造字为象形,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事义为指事。其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字字形经历着不断的变化,其间大的变化有五次。其一,古文阶段。西周以前的汉字,包括传说中伏羲所画之卦,神农所结之绳,苍颉所造之字,及甲骨文、钟鼎铭文等,均属古文的范围。不同时期的古文,形体已有所不同。“有唐虞之古文,有夏商之古文,有西周之古文。凡文字造于大篆之前者,皆古文也。”秦始皇焚书坑儒,古文消亡殆尽。西汉中叶,鲁恭王刘余从孔府壁中发现旧籍,古文得以复现。其二,大篆阶段。大篆又称籀文,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秦国。这个时期,诸侯国各本方言造字,形体各异,“然咸为古文及籀文之变体。”其三,小篆阶段。秦一统天下,取大篆、古文,或省或减,创为小篆。“自汉迄今,好古者多用其体,故相承不废。”其四,隶书阶段。这种字体始于秦朝,为隶人程邈所造,盛行于汉魏。至此,汉字基本定形。其五,楷书,又称正书。由减省变更隶书笔画而成,始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起来,通行至今。在汉字变迁的历史上,从古文到篆文,虽几经变化,但最初的形体仍依稀可辨。自篆文易为隶书,“然后字失其形。”考察汉字变迁的历史,探求其最初的形体,有助于考求汉字的意义。

同类推荐
  • 姓名的故事

    姓名的故事

    本书道出姓名背后的故事,为学文史的青年朋友提快一点文化知识,为学科学技术者提供一点“谈助”资料。初民社会时,任何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姓一名,表示她或他属于某一氏族的成员,因此每一个氏族成员都能背诵自己祖先的名字和世系、谱牒,可以背诵四五十代以上至七十余代。姓从女生,最初人类父家长为首的宗族成员,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及其妻妾、奴婢等人,这父家长及其族人不常称姓而称为氏,就是说,姓是氏族的分支,氏是宗族的称号。
  • 中华茶道(第三册)

    中华茶道(第三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中国文化博览3

    中国文化博览3

    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了解过去,有助于理解现在,展望未来。这套丛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物,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爱国主义感悟,提高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 中华谚语(第一卷)

    中华谚语(第一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祠庙陵墓对联(下)

    祠庙陵墓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热门推荐
  • 我家嫂嫂是仓鼠

    我家嫂嫂是仓鼠

    沈落要是知道事情会变成这样,就不会养仓鼠,就不会出去乱跑,就不会出去乱跑还把自家的仓鼠托付给自家老哥。谁可以告诉她,现在躺在自家老哥床上衣裳不整害羞茫然可怜惹人心疼的女孩子为嘛是自己养的那只胖嘟嘟爬笼子都会被卡住的仓鼠!!!!“主人……”女子有点茫然的发声。“沈方你简直禽兽!”沈落咆哮。男子坐在床边,摸着女子软软的头发,全然不在乎自家妹妹的愤怒,淡定的笑道:“多谢夸奖。”
  • 最强小农民

    最强小农民

    小农民的大人生,且看赵铁柱怎么逆袭白富美,成为CEO,走上人生巅峰……
  • 快穿之怪盗基德

    快穿之怪盗基德

    她既是一名普通的高中女学生,也是一名忠实的基德粉。不巧遭遇车祸,醒来时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还穿越成了怪盗基德的妹妹!
  •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轮回之逆天之战

    轮回之逆天之战

    刑天大陆;一位少年在天门中的历练改变了他的一生;因为最爱的人一句话;从此便有了那一生的约定;面对另一位为着自己付出生命的少女自己又是该何去何从;面对自己最好兄弟的出卖自己又是如何面对;还有古玉之中的老师!一切从这里开始!
  • 《轮回尼玛》

    《轮回尼玛》

    故事便是由此开始:佛教初盛行,道教刚兴旺,各拥有芸芸教众,修行之人奉行“正则正,邪则邪”之道为圭臬。在此种思想潜移默化下,少有人会思考正为何邪又为何了。信仰,有时很重要,有时又可有可无。信则仰首仰心,仰则信之。
  • 圣灵天心传

    圣灵天心传

    天心破灭,混沌始开,太素无量,转生阴阳。乾坤初定,真灵潜藏,生杀消长,自有衡量。万里独行的恐怖魃灵、遇坟而哭的修道奇才、自我放逐的道宗巨擘、隐迹藏形的圣灵遗族……天道有常,红尘无常,必知舍弃,方能执着。
  • 追风化成雪

    追风化成雪

    秦追风出生贫寒,寒窗苦读,为一朝科举中榜,改变命运。但他天生却隐藏着神奇的身世,意外获得绝世武功——心剑。考中状元的秦追风,发现朝廷内忧外患,无奈卷入江湖和权利的斗争。他深感黎明百姓之苦,朝廷争斗之弊,立志驱逐外侵、造福百姓。他最终扶持六王爷登上皇位,协助他驱逐外侵。而江湖中归鸾宫势力极大,上官飞燕的归鸾神功天下无敌,并被四王爷所用,危害朝纲,秦追风、宇文化成、上官飞雪三人潜心修炼心剑,三剑合一,最终杀死上官飞燕。
  • 仙侠情缘之沽海传

    仙侠情缘之沽海传

    一片神界之海,一个洞中天。一场千年血泪的爱恋,一场三生情。一个生来与邪恶为缘的巫女,一段乱世修度。封印沽海地宫,她与魔珠合为一体。出入玄股之国,她寻得前世记忆。如何抉择?梦月,浮泱,六世巫女的命运被魔珠修改。尚姬,她创造了魔珠,没有人知道她究竟是谁。神界之海下,封印着怎样的世界。她别无他求,只求素淡一生。但轮回终是不允。“你因珠而生,终会因珠而灭。沽海洋洋,救世大任交付于你。”“是冥界深渊,还是十亿凡世,我都要寻到你。”慕雪温柔的眼光望着她烟消云散的身影,一滴清泪自眼角划下,化作无尽柔情。
  • 武轻国

    武轻国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