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100000066

第66章 学术调融与晚清礼学的思想活力(4)

针对晚清的礼制,皮锡瑞认为,朝廷的礼制如禘郊祖宗之类均可“斟酌变通”、“因时制宜”,而对于民间之礼,因“国异政,家殊俗,听其自为风气,多有鄙俚悖谬之处”,故宜为“画一之制”。他所谓的“画一”,并不是统一于古礼。

比如,他通过考证,认为古代婚礼确有“妇三月庙见”的规定,但他认为“古今异制。今既无留车反马之事,则亦不能行三月庙见之文。于是娶即告庙,与古大异。”因时制礼是皮氏维新思想的组成部分。同时的维新思想家谭嗣同、梁启超更激烈地抨击礼教,而其学术渊源也与晚清学者的缘情制礼和以仁释礼不无关联。

四、改良礼俗的思想

礼俗是在传统礼制和礼教影响下,经长期衍变、积淀而成的婚、丧、葬、祭等礼仪习惯。儒家《三礼》对礼仪、典制记述甚详。但因历史变迁,古代的礼制仪节势必与社会实际产生巨大反差,故儒家也主张“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这既肯定了礼制、礼俗可因时而变,又强调礼意的永恒性。后世儒家对其具体内容不乏论述,见解大同小异。朱熹、顾炎武、王夫之。张之洞认为,“不可得与民变革者”即指三纲五常。张之洞的《劝学篇》对此罗列甚详。清末学者也对礼的“可变”与“不可变”内涵多所讨论,一些学者着意的“与民变革者”较之前人更为广泛。

从戊戌到辛亥,清末先进知识分子对改良礼俗颇多见解,较早地冲击了传统纲常,研究者近来对此不乏论述。而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对西学知之甚少的传统学者(包括汉、宋学者)考礼、议礼并不完全是“以经典为法式”,而往往试图以古开新,寻找因时制礼的根据。传统学者虽不无泥古、守旧言论,但其议礼、论礼主张也蕴含某些改良思想。儒家认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因而丧葬之礼在传统社会中占有重要意义。乾隆年间,汪中明确反对女子嫁殇及未嫁守志。钱大昕也认为未嫁之女不必守志。嘉道年间,士大夫对汪中的见解毁誉交加。臧庸、俞正燮、袁枚等人提出了类似汪中的见解。咸同以后,一些学者更鲜明地倡导改良婚丧祭葬之礼,从而既贴近儒家的德性传统,又不同程度地契合时代思潮。

广西学者郑献甫治学广涉经、史、辞章,治经根抵于汉而兼采于宋。他的礼学论著很少,但阐发了汪中的思想。他指出:女子未嫁而守志或殉死,“汉未尝有,六朝未尝有,唐亦未尝有,‘自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正论昌明,而晓一孔者矫持过当,而女子之有志者惑焉,文人之无识者又从而奖焉!”他认为,“女未嫁,则名未正也。名未正,则礼未备也。礼未备,则情未生也。”那么女子守志、殉死既不合礼,也不合情。这些见解与前人所说并无大异,但蕴含了对宋学的批评,也较明显地体现了男女平等意识,如他指出:“夫婿未娶不以为妻,岂女未嫁而可以为夫?”他明确反对褒扬此俗:“未嫁而守,果父母之命耶?是嫁殇也,礼宜禁。如非父母之命耶?是私奔也,法宜禁。即不从而禁之,奈之何又从而奖之,致令天下之贤女怨,且死于无谓之贞节也。”他不仅否定“无谓之贞节”,而且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昌明”守节的士大夫。

贵州学者郑珍也是如此。他根据《礼经》的规定,辨明婚礼过程男女双方称谓的变化,认为举行“奠雁”的仪式后,女方才称为“妇”,而男方仍称为“婿”。“及婿入于寝室”,《礼经》才称婿为“夫”,曰“夫入于室,即席”。“圣人之于名,其不稍苟假若此,故夫妇之道顺。世之未婚守节,于三代或未之有乎?即有之,殆圣人之所难言乎?……一受其聘,终身不改,此于女子之道诚穷极不可为常正,圣人之教夫妇,亦断不若是其难”。这就是说,直到男女“入于寝室”,才有夫妇之名。此前的婚礼仪节均没有确定夫妇名分,故所谓女子守贞、殉死都是不合礼制。郑珍较之汪中、陈立进一步缩小夫妇名分的范围,与明清政府以“纳币”为准的律令规定及彰表未婚守节的取向显然不同。郑珍的《巢经巢文集》仍有表彰节妇的文字,但委婉地表达了对女子守节的不满,又通过辨析婚礼的仪式,辨明夫妇的名分,反对“室女守贞”。

黄式三也委婉地阐述了类似思想。他撰文解释《周礼》禁止迁葬与嫁殇的习俗,说:“《周官.媒氏》禁迁葬者与嫁殇者,依郑君注绎之,‘迁葬者’,谓生时本无婚议,各葬一处,后议迁之为夫妻,是无论其未成人已成人,皆禁之也;‘嫁殇者’,谓生前有婚议,女未嫁而死,死而归葬于男家,必禁之也。”他指出,依孔子之礼,则不仅禁止嫁殇,而且“女既娶三月,夫妻已成矣,未庙见舅姑,虽成妻,未成妇,主既不祔于皇姑,墓亦不葬于夫家”。他认为,迁葬嫁殇的习俗始于魏,而近时迁葬之风盛行,不仅有违古礼,且引起许多紊乱纠纷,更使贪官污吏曲断是非,败坏风俗。当然是应该反对的。

晚清学者改良礼俗的另一主题是简化礼仪。孔子重礼乐,但又强调:“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可见并非一味偏重礼文,而是主张文质相符。古代士大夫的婚、丧、祭祀,仪节繁复,后世官宦之家也难以遵循,民间礼俗与古礼规定反差更大。晚清世变风移,学者简化礼仪的言论不绝于耳。

古礼最重服制,而儒经的记载并不一致,有的不无矛盾。对此如何取舍?郭嵩焘认为,“古礼残缺多矣,儒者各以意拟之,恐有未尽然者”。基于此,他主张“准量人情”,简易丧礼。比如,《礼经》有“居丧之礼,不饮酒食肉”的规定,但又云“丧有疾,食肉饮酒”。郭嵩焘认为“圣人亦自准量人情以为之制”。“《经》言行吊,而不言所以待行吊者,哀与礼亦各自尽其义焉而已。他不赞成以哀统礼,认为行吊者可以“食肉饮酒”,这样既不悖儒家“准量人情”的制礼思想,又反映并切合民间已经存在的丧礼习俗。

古礼对庙制规定甚详,郭嵩焘认为,遵守古制势有不能,汉代以后士大夫的家礼有的已不适用,因为汉以后“士无世官,田无永业,自非五等世袭,凡品官之子孙皆庶人也”。世袭制不再盛行,士大夫祢祭之礼自然废弃。所以,他不主张遵循古代家礼,而提出将士大夫的祭礼统一于庶民的宗祠祭礼:“今士、庶人通行之庙制变而为合食,而飨堂立焉,而士大夫之家不必行。此又古今礼制之为宜为称,非能强而同之者矣。”郭嵩焘肯定宗祠祭祀,旨在以此收族,整合民间社会。但他主张立祠不应过多,祭祀次数不应太频繁:“予谓宗祠,收族者也,其制乃若古之祧庙。近人建祠多别书一主,非宜。”“故祖祢之主必祭于寝,而不可重建于祠。曾祖以上,寝隘不能容,则附于祠,以寝室时节荐享。”他认为宗祠的供主不应限于四代,而应包括更远的祖宗。这样少立宗祠,既能简化祭祀,又可使收族的范围更广。其议礼的主旨是“考古今之时势”,没有固守儒经和圣贤旧说。

清代学者重视嫂叔服制问题。根据《仪礼》、《礼记》的记载,嫂叔无服。而自唐太宗议改礼制,增厚服制,乃将嫂叔服制定为小功。唐、宋到明、清律令均沿此例。清代汉、宋学者为此长期争论不休。清初长于礼学的顾炎武认为嫂叔无服。稍后,毛奇龄、万斯同、朱轼等人认为嫂叔有服;姚际恒、程瑶田、胡培翚等人则认为嫂叔无服。双方引经据典,各执一词。晚清一些学者继续了这一论题。黄式三对嫂叔无服说进行了全面申述:“《仪礼.丧服》‘大功章.传’言‘夫之昆弟无服’。《礼记.檀弓篇》曰‘嫂叔之无服也,盖推而远之也’,又曰‘子思哭嫂也,为位’。《奔丧篇》曰‘无服而为位者,惟嫂叔’。嫂叔之无服也,经固了然矣。”他还借鉴汪中的学术经验,认识到经文因有委婉之辞,“君子之言不径而致则有曲焉!”而“小功服称兄弟服者,正曲辞之类耳”。在他看来,以嫂叔为小功之服,是后人误解了《礼经》。

同类推荐
  • 月锦绣,锁清秋

    月锦绣,锁清秋

    这是第一本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线索,并结合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深蕴文化进行唯美解读的品质读物。这是一本主题明确,风格明媚的古典诗词赏析书。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经,历代经典诗词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嘉典

    嘉典

    本书由十三章组成,分别介绍了我国各大节日的庆典的由来,风俗习惯,以及如何策划和操作。
  •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它反映了楚人特有的葬俗和文化心理,它为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是辉耀华夏的荆楚文化的代表。
  • 吃茶去

    吃茶去

    本书内容包括茶史、茶叶、茶道、茶艺、茶馆、茶具、茶叶的多用途、高山茶与平地茶等。
热门推荐
  • 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的故事

    由王艳娥主编这本《爱因斯坦的故事》以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刻画出爱因斯坦传奇的一生。深入浅出的物理学理论、有趣的故事、饱含哲理的启示都会让读者受益匪浅。爱因斯坦就是一条真理之河,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去看,都会震撼感喟。这就是巨人的力量、人类的骄傲!
  • 所罗门学院

    所罗门学院

    大概每个人曾经都幻想着收到一封霍格沃兹的录取通知书,可真当你收到一所魔法学院的录取书你该怎么办?“魔法学院就算了,还黑魔法!我连分院帽都没戴过就被扔进斯莱特林了吗!重点是——是魔法学院就该用猫头鹰寄入学通知啊混蛋!为什么是快递?还送ipad和iPhone!友情赞助么?”终离末,容貌平平毫无特长的普通高中女生,由某天在课堂上收到一个不明包裹开始,开启了未知世界的大门:令学生复活的钟楼,撒娇卖萌的教室,守护建筑物的石像鬼,让人看了就毛骨悚然的选课表……搞笑与黑暗并存,温馨而残酷的幻想故事拉开帷幕。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噬心:为你而跳

    噬心:为你而跳

    古堡顶层的阳台上,噬依旧穿着那一身黑色长披风,如果不是那快到月圆之夜的月光足够明亮,他几乎要和夜色融为一体,他就那样静静的站在夜晚的风中,虽已初夏,但这森林万物生机勃勃的气息掩盖不住那浓浓的悲伤!现在还有心痛,他~好像舍不得一个人!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十羽

    十羽

    一羽长生;二羽不老;三羽永生;四羽不死;五羽不灭;六羽造化;七羽齐天;八羽化道;九羽轮回;十羽恒常。源初之物——十羽!破碎的安玛!坚强的卢苏!拼搏的奥菲!复苏的曼莎!天国的云天!血痕累累世界两分!绝望新生的黑色海洋!古罗列撒西路格!冥土血沙死界枯寂!幽玄陨坑神魔陨落!
  • 神偷皇妃之爱的考验

    神偷皇妃之爱的考验

    1岁,她牙牙学语,咬了他一口。10岁,她无法无天,偷了他的钱袋和最珍贵的东西。15岁学成归来,冰雪容貌,倾国倾城,一身武艺,只想在乱世中可以像侠女劫富济贫走一回。片段1:“你真的确定你真的要上来?”某人邪笑问到“上来,干嘛不上来!”哼,和我抢床。看我上来不压死你!说着便手脚并用的爬上去,压在了他身上。轩辕夙怔了下,随后开朗的笑道,这丫头~因为是初次写文,后续章节变动很多,我也不确定简介写的会不会出现在文里。大家看文文吧~芯语是第一次执笔写作,也是业余,跟新会比较慢。我在写作上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大家可以给予支持和帮助。不喜勿喷多多包涵~谢谢!倾世年华,爱的考验!洛芯语愿牵手大家,共同呈现!
  • 我是文艺青年

    我是文艺青年

    这是一部关于两个80后文艺男青年在大学中成长、成熟的故事;记录了一代文艺青年的心灵轨迹,凸显他们那心灵深处的记忆与感动。作品表达了他们的追求、困顿、爱好,以及拒绝平庸、发现自我的成长经历;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在爱情中纠缠,摆脱束缚,活出自我;他们醉心于可以带来快乐、实现自我价值的爱好中,重视心灵的美好,并赴之实践,挥洒青春,无限美好。
  • 智战三国之盗版女侠迷糊小神偷

    智战三国之盗版女侠迷糊小神偷

    一次无意的冒险,我结识了刘关张赵四兄弟。一段歌舞过后,十四岁的我成为一些人眼中的才女。一场与关张赵三人的较量,让我从才女进化成圣女。一闻言父亲的离世,为什么被我整得最惨的他会来安稳我。这到底是结局还是开始呢?为什么碰到最完美的他,心中却还在想着与他的往事。为什么在我被他人欺辱时,他会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我。为什么在知道我成为二手时,他还是不顾一切的娶我。我和他真的会有未来吗?终有一天我们之间会不会相隔千年,永远的见不上你。
  • 空间源力

    空间源力

    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各种生物都有可能会随着战争的洗礼而逐渐消失,不过,人类已然在这场争霸赛中站稳了脚步。一个人类小孩拥有最神秘的源力能量却懵然不知,人人也都不认为他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常受白眼,只是,终究有一天,这小孩会以最强的实力,站在所有生物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