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000000032

第32章 对外传播与“和平崛起”:国家形象塑造的视角(1)

倪建平

近年来,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和外交政策的关系,特别是国家形象在一国制定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系统的研究。在传播全球化的今天,国家越来越在更大程度上采用对外传播渠道和公共关系来改善其对外政策的内容,特别是其对外政策的形象。随着中国高层首次用“和平崛起”描述中国的未来形象并以“和平崛起”作为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呼之欲出并迅速成为海外舆论关注的焦点。我国近年来面临的国际和周边舆论环境诚然大有改善,但对国外的涉我报道以及舆论形势的整体评估却并不容乐观,有的甚至刻意地“妖魔化”中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主流传媒如何通过对外传播在国际社会塑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从而更好地为和平崛起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和周边舆论环境,是迫切需要做出解答的重大问题,兼具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拟从国家形象塑造的视角,通过理论阐述和案例说明来探讨对外传播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形象塑造的相关性问题。

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和外交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相关性问题之所以引起重视并成为本文的切入点,首先与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日趋显示出来的对外交政策的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与功能有关。随着传媒外交甚至媒体化的外交政策的出现,对外政策的决策和外交活动越来越呈现新的形式,越来越多的国家设法通过举办各国政府和公众均感兴趣的全球性媒介事件(如奥运会、联合国会议、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等)来寻求国际目光的注视,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声望,塑造美誉的国家形象。并且,在具有全球意义的论坛中成功塑造主办国的形象所赢得的国际威望,往往还会转变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的外交成果:签署的协议——无论是罗马行动宣言、里约热内卢宣言还是北京宣言——上的积极的媒介形象。

而塑造国家形象就是要塑造国家实力的形象,大国之间也主要是根据对对方实力的评估以及各自的行为和意图来构建对方的形象,因为一个国家所掌握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和谐发展决定了其在国际社会的合法性,进而也影响了其在国际社会的形象的塑造。国际传播的实践也表明,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实力很大一部分源于国家自身形象设计的能力,因为它能够卓有成效地表达自身的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水平;在国际传媒上塑造的国家形象对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通常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一个国家对外政策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变量就是其利用主要的国际传媒来确立其国家形象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国家的政府不惜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上投入重金的原因所在。

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毕竟同其外交政策的演变息息相关,自然也就成为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外传播通过聚焦大国的首脑外交,有力地推动和影响着国家对外政策的形象塑造;这些首脑和中心权力机构也充分利用对外传播来树立其良好的国家形象,控制国际形势的发展,积极推行其外交政策。而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宣示不仅关系到要让别国了解这个国家对某一国际问题的看法和将要采取的行动,而且也是建立一个国家对外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后者的重要性在于,一个国家的形象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对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大量的国际传播以及国际关系的实践业已表明,国家不仅仅是为追逐诸如国家安全和国家实力的物质利益的欲望所驱使,也为对国家荣誉和威望的追求所驱使;而追求美誉的国家形象对政府的外交政策行为具有因果效应。

国家形象,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从根本上说,应是通过一个涉及各种信源的复杂的传播过程而形成的;但是,广播电视传送的国际节目、报纸、书籍、新闻社等可能是最强有力的形象塑造者。由于政治事件的视觉化图解强化了语言所不能达到的渲染效果,对外传播所塑造的国家形象不仅可以对外交政策产生促进作用,有利于外交活动的开展,有时甚至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外交突破。例如,1977年11月15日,以色列总理贝京正式邀请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以色列时,萨达特还精心为媒体效应设计了许多细节,如,访问时坐敞篷车向以色列人民挥手致意和在耶路撒冷真诚地祈祷,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深入人心的国家领导人形象,同时也向全世界传达了一个清晰的信息:阿拉伯领导人是开明达理的政治家,是愿意为美国主持下的中东和平进程作出恰当妥协的。此后的1979年3月,贝京与萨达特缔结了《埃以和约》,首开了政治解决阿以冲突的先河。

美国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传播的反效果

近几年来,美国的形象危机使得美国更加推崇以一种全新的手段、方式和投入,建立对外传播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对外传播来实施“形象工程”已成为其外交战略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002年7月出台的美国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向世界其他国家发送关于美国对外政策更强烈、更具针对性的信息不只是美国形象的增效器,而且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战略支柱。”.]据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资料显示,“9·11”事件以后,美国政府在2002年秋专门成立了“全球传播办公室”,建立了向世界各国宣传美国外交政策的专门网站,资助出版了一份旨在介绍美国通俗文化的杂志《嗨》(Hi),并在20多个国家同时发行。国务院还为美国官员和专家组织了1000多次与外国观众进行交流的数字化可视会议,并在全球范围内共赞助了三万多个学术性、职业性或其他各种类型的交流项目,等等。然而,所有这一切并没有改变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每况愈下的趋势。2004年9月至10月间,法国、韩国、以色列等十个国家的新闻媒体相继举行的一场关于美国形象的民调数据显示:有68%的人认为美国入侵伊拉克是错误的;57%的人认为在过去的二至三年间里美国变得越来越糟。这表明,美国政府自“9·11”事件以来所推行的旨在改变本国形象的对外传播取得了反效果。

在传播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以美国对外传播的反效果为案例,探讨对外传播如何能够在跨文化传播的意义上提高不同民族的人们和平共处的能力,有助于我们考察那些对不同文化成员之间的人际传播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因素,有助于免除国际冲突,进而服务于国家的外交政策。从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和外交政策相关性角度来看,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大打折扣的事实,至少可以说明以下三点:

第一,美国国家形象与其外交政策已难分难解地绞合成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没有太大的改善,另一方也自当岿然不动了。而就美国外交政策而言,在冷战结束后的十余年时间里,美国以各种名义进行的对外干涉活动就达20多起。而美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表现出来的唯利是图倾向和在军备控制、环境、人权和国际刑事法庭上表现出来的傲慢态度,以及对阿以政策的双重标准等,在相当程度上引发了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反美主义情绪,尤其是阿布格莱卜监狱的美军虐俘丑闻以及关塔那摩美军监狱的看守和审讯人员亵渎《古兰经》的行径更使其国家形象大大受损。传播学认为,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会影响传播效果的有效性,信誉是政治传播建立有效说服力的核心所在。美国如果在关键问题上拿不出能说服人的理由,任何政治传播手段都无法弥补美国的外交政策对其他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二,对外政治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自己的信息反映外国受众的文化敏感性和需求。对外政治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跨国家和社会制度、跨文化层次的沟通,是在广阔的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背景中进行的,必须体现特定环境下的特殊社会规范和社会实践特征。它也是国家进行外交决策和实施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和手段。而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政治传播恰恰没有表现对中东地区文化和民族象征的理解,其实践中对交流过程中正常期望的违背导致了错误的跨文化传播或跨文化冲突。除非美国对外政治传播的对象感到美国真正把他们作为平等的受众对待,而不是持“双重标准和双重语言”,否则,布什政府对中东的政治传播战略也根本不可能为美国赢得人心。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政治传播只有更加贴近阿拉伯世界受众的兴趣和需求结构,才能够引发他们的认同感,才能有助于从根本上扭转其在阿拉伯世界的江河日下的国家形象。

同类推荐
  •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1997年1月-2011年5月)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1997年1月-2011年5月)

    本书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谭慧编著的《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分为基本行政公文、规章制度、通用文书、会议文书、传播文书、专用书信、法律文书、经贸文书、社交文书等九个类别,以“实用”为出版理念,内容涉及各类公文的概述、写作模板和常用语汇。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公文种类,可以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公文写作方面的帮助。本书集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通俗性为一体,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俗易懂、体例新颖,一册在手,必能帮助您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文体写作!
  •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全书100万字,分认知之路(引论)、新闻之路、新闻本质论、新闻复杂论、新闻价值论、新闻表现论、新闻超越论七大部分。这是一部构建新闻哲学大厦的奠基之作,一部揭示新闻深层奥秘的鸿篇巨著。它以一线新闻记者的探索和感悟为基础,吸收了新疆经济报20年新闻改革的理论成果,集中西新闻思想之大成,以最新科学哲学理论成果为支撑,填补了中国大陆“新闻哲学”领域的学术空白,为信息时代新闻理论创新做出了新的探索,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热门推荐
  • 军长独宠傲妻

    军长独宠傲妻

    他是军队一不败神话,她是白道之人。本无交点的两个人因为一场故事而有了交点更因为自身的缘故而签订了军婚契约。“你确定了吗?”民政局门口见。他停下问道...
  • 波罗蜜多心经挟注

    波罗蜜多心经挟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流类手鉴

    流类手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巫蛊颂

    巫蛊颂

    在你眼中平凡的人却有着不凡的故事,我只是一个听故事的人,也有说不完的故事…历史长河奔腾不息,终将汇入汪洋平平无奇,也许,终点,才是起点!
  • 萌宝来袭:总裁撩妻无下限

    萌宝来袭:总裁撩妻无下限

    惨遭霸道竹马强上也就罢了,还有了战果怎么办?揣着娃跑路啊!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眨眼间便被孩子他爹堵在男厕所。宫擎:“偷了我的心,生了我的种,还敢不对我负责,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那你想怎样?”宫擎沉吟:“小爷心宽,准备让你合法的生!跟我去民政局!”原本天天撩妻无下限的孩子爹傲娇了怎么办?伊小姐当然是趁机反撩,“我肤白貌美大长腿,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宫少:“我财大……气粗姿势多,你不是也不满意!
  • 蓝色血液之神秘公主的爱情

    蓝色血液之神秘公主的爱情

    她冷漠、孤傲;他玩世不恭、放荡不羁。又都深深地把自己的悲伤埋藏了起来、那份感情因为各自的身份、各自的立场、无法突破的自我不得不选择不勇敢……然而又因为坚持,因为在乎,因为放弃不了,又不得不选择坚强面对。信念就在那么一瞬之间,当去触及时,已来不及逃避……
  • 你不该进入的世界

    你不该进入的世界

    ?僰人地宫的残余幻影,苗寨古屋里潜藏的金光,西楚王那令人迷失的诅咒,塔里木人鬼蛇的较量,东海禁地的神秘蓝洞,大兴安岭的黑暗沼泽,乃至昆仑的天绝雪域……每个都是不该进入的,每个都是不该探寻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没想到,这不仅仅是一张探险地图,还是一个局,一个复杂至极的局。寥寥数人,和布局者的较量,一触即发。工作?宿命?螳臂当车又如何?但为了解开最后的谜底,我们,不遗余力。这是一场险象环生的地下暗斗,这是一本妹子墓底生存的成长史,这里的你,不是旁观者。一起开动脑筋吧。
  • 星河前传:新世纪学院

    星河前传:新世纪学院

    新的世纪,新的面貌。。。19世纪的人民并没有想到今天会有飞机、悬浮列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一系列看似荒繆的事物,那二十世纪的我们是否也会有想不到或者觉得不可能的未来事物?
  • 语言与认知译丛:认知的边界

    语言与认知译丛:认知的边界

    弗雷德里克·亚当斯和肯尼斯·埃扎瓦在本书中对认知科学领域的争论斥以严厉的批评。他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延展认知系统假设与延展认知假设的区别,以及最为重要的是提出了“心智标志”这一概念。借以批判安迪·克拉克和丹内特等人的理论。
  • 绝代风华之妙手神医

    绝代风华之妙手神医

    倾尽天下,为她画眉绾发。拱手河山,讨你一展颜欢。乱世纷争,硝烟四起,双雄角逐,党派割据。穿越时空的一场寻觅。她不求悬壶济世,但愿妙手回春。狭缝求生,她惟愿安身立命,却不料腹内锦绣,终令她冠盖京华。是家国天下,抑或爱恨情仇。他横刀立马,笑傲天下英豪;他拈花侧帽,俯看世间苍生。山重水复寻找柳暗花明,行到水穷又如何坐看云起。谁对她青眼相加,谁陪她浪迹天涯,谁为她四海为家,谁等她花前月下曲终人散,看这一场盛世繁华,终究花落谁家谁同她携手天下,谱一曲绝代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