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000000067

第67章 前沿编(7)

口语至上的观点早已有之,并不是今人的发明。只是眼下又有了它生长蔓延的气候,它才直言不讳地亮出了自己本色的主张。本土的重文轻语的历史现象,域外的后工业社会的消费文化,对准了“语言艺术”联手攻击,以“大众文化”为口号,宣扬“生活”、“自然”,制造官能刺激,以一时的喧闹和欢乐,取代高雅艺术的恒久魅力和主流文化的崇高理想,以金钱拜物教和宿命论呼唤殖民地奴仆心理的复活,并取缔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民族美德。浮躁心态、物欲横流的恶果必然是高视阔步地去追利逐名,放弃专业的深钻苦练,大言不惭地叙述自我的神话,锋芒毕露地演绎语言的奴性,自给自足地张扬人格的魅力,不屑一顾地背对艺术的圣殿。

处于前工业文化的人民大众,不会容忍后工业文化的大量侵袭,短暂的官能享受缓解不了生命征途上的酸甜苦辣。艺术品位的俗化和语言能力的弱化,正激励着一大批有志者甘于寂寞和清苦,志存高远,发奋进取,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吸取世界文化宝库的营养,为众多学科(包括语言学、艺术学)做出自己世纪性的贡献。不必担心当下的文化垃圾传染给后代失语症,五千年艺术基因的抗体保存着强大的智慧辐射力,弱智的语言现象是历史的瞬间,灿烂的语言光华一定会永照人间。

任何存在都有其现实合理性。面对商业的炒作、利益的失衡,面对大款的一掷千金、大腕的一句千金,面对道德的滑坡、语言的贫瘠,面对时尚的浅薄、噪音的干扰,不必茫然,不应木然。只管去叙述英雄的故事,只管去敲打编钟的乐曲。真理的黄钟大吕正接受雷鸣般的掌声,艺术的有声语言已捧得鲜花般的敬意。广播电视传播在信息高速路的竞争中,一旦失去有声语言的艺术支撑,就会失去立足之地,让位于双向互动的多媒体,有识者一定会从今天开始,抛弃口语至上的蛊惑,专注于有声语言的美化,并形成集团优势,在网络文化中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

自然主义、形式主义的游魂并没有远去,它会在许多场合出现。有些理论阵地不断为它高歌“魂兮归来”,还历数其功业。口语至上成了一种主义,也不奇怪,但决定语言命运和前途的决不是它,这是毋庸置疑的。

试论新闻播音的创新空间

新闻播音是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知识面要广、政策性要强、心理素质需成熟、语言功力需扎实的一种创作。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驾驭能力,是其他类节目所不可比拟的。特别是在有重大新闻、突发新闻、抢发新闻、同步新闻的紧要时刻,无论凌晨深夜,不论长稿乱稿,都要无条件地泰然处之并应付裕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新闻播音创作背后的艰难苦涩,都化作“先睹为快”、“一吐为快”的创作喜悦,融入了铿锵有力的语句,但有多少人能解“个中滋味”?

新闻播音从语言表达样式上看属于“播报式”,其一般范式被表述为“字正腔圆,呼吸无声,感而不入,语尾不坠,语势平稳,节奏明快,新鲜感强,基调各异,分寸恰切,语流畅达”。其经典样式有齐越的朗诵式、夏青的宣读式、林田的讲解式、费寄平的谈话式。

新闻的叙述方式是服从、服务于传播需要的,其共性为“概括叙事、言简意赅”。广播电视的有声语言传播,要突出口语化特点。我国人民广播自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口语化工作,在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就设有口语编辑部,口语化是多年来编播实践中经常性的课题。随着广大受众语言文化素质的提升,随着文言文中活的词语日积月累地汇入白话,我们的广播电视中已经鲜有生涩晦暗、佶屈聱牙的新闻语言了。今后还要进一步提高口语化水平,但却不应违反新闻的固有叙述方式,不应杂入啰唆和拖沓,让新闻语言变味。

新闻播音,播报方式是主流形态,世界各国的新闻节目都以严肃新闻为主。严肃并非板着脸、端着架子,而是指庄重性,与随意和轻浮相对立。当人们急于知道事态发展时,新闻播音行为必须是严肃的、郑重的、认真负责的,由此人们才会产生信任感;当人们想知道事态的新状况时,新闻播音行为必须是积极的、迅捷的、干净利落的,人们由此才会产生新鲜感。播报方式可以满足这种需要。创作主体的心态是“刚刚收到的消息,马上报告给你”,受众的接收心态是“这是新消息,可信”。

播报方式还有利于信息的密集明晰。合理的密集可以加大信息量,密集得合理可以增强明晰度。

播报的方式并不排斥说,关键是怎样说。恩格斯指出,人类在共同劳作中到了“非说不可”的地步才产生了语言。这说是一种内心的要求和愿望,并成为由个体出发为群体的社会需要,通过声音载体实现人际交流。说的意念物化为语言形态,包容着诸种不同的叙述方式,像日常谈话、演讲、解说、朗诵、念书、朗读、播报、评述等,都是叙述方式中不同的语言样式、语言样态。说的意念属于有声语言发出主体的内省体验,语言样态属于有声语言实践成果的表现形态。内省体验有深和浅、简单和丰富等的差异,表现形态也有多和少、空泛和精微等的区别。这些,归根结底是有声语言发出主体的语言功力问题。有较强语言功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创作主体,其内省体验深刻丰富,其表现形态恰切精微,声与情谐,貌与神合,每一次新闻播音创作,每一条新闻播音作品,都能做到“这一个”。正如俗话所说:“只要功夫到了家,一枝笔画千朵花”。新闻播音所要求的语言功力也应如此。目前在有些新闻节目中的新闻播音,形成了固定腔调,以不变的语言样态应万变的新闻内容,令人听而生厌,这绝不是播报式的罪过。

新闻播音的创新空间十分广阔,正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节奏日益拓展。世界的风云、历史的车轮总会在新闻节目中得到反映与回应,新闻播音义不容辞地成为这反映与回应的生命居所。面对这反映与回应,它从未表现过冷漠与麻木,有时反倒显得过分热情与痴迷。

信息的密集传播,是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获得的一种期待。在单位时间里,有效信息的容量越大,越能满足这种期待。新闻播音语流速度从最早的平均每分钟160个字到现在的平均每分钟280个字,证明提高语速也是信息密集传播的一种需要。不过,如把这作为唯一的方法,甚至不惜损耗信息,那就南辕北辙了。无效信息的堆积,无异于对信息密集的背叛。

新闻播音的风格化,是美学时代人们对有声语言创作的一种呼唤。要在新闻播音范式的基础上,在“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的总体风格中,充分展现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要大力提倡独特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美学理想和独特的表达样式,在“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传播层级观照下,努力把党性原则的刚性同语言表达的弹性融为一体,让各类新闻节目和新闻播音创作姹紫嫣红、百花齐放。新闻播音的共性要求并不会抹杀创作主体的个性呈现。否认、取消新闻播音共性的要求和否认、遏制创作主体的个性表达,就殊途而同归,成了“播音无学”、“念稿无能”论调的注解。

新闻播音的民族化,是新闻播音风格的逻辑起点。要弘扬汉民族共同语的民族性潜质,坚持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发挥汉民族共同语准确、丰富、优美、精妙的功能,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吸纳百川的文化底蕴,彰显源远流长的高风亮节、落落大方的人文精神。要区分汉语和欧美形态语言的差别,要祛除“港台腔”在正规汉语中的斑痕。

新闻播音创作的美学追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任何浮躁心态、急功近利的操作都会与此背道而驰。有的新闻节目,属于闲聊的语言样式,以零零散散的信息罗列,加上拉拉杂杂的中性话语,作为对“播报”的改革。这种闲聊式,缺乏应有的积极态度和报道热情,狭小的生活空间、懒惰的生存状态,正是对信息密集、明晰的颠覆。确实有一种新闻节目,不以信息的新鲜、密集为目的,而重在信息的认知价值,满足受众的信息诠释期待。这一类新闻节目可以采用轻松的讲说、舒缓的节奏,甚至允许有一定的冗余词句。即使如此,也不能无动于衷、漫不经心,离开新闻节目的总体要求。有的新闻节目,采用调侃的语言样式。用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破碎的现实图景,杂以插科打诨,拼凑成貌似活泼亲切、实则哗众取宠的板块。新闻播音的调侃,是“过把瘾就死”的调侃文学的泛化,意味着调侃主体的自我膨胀,显现出鄙视世态、藐视世人的智者形象。无疑,新闻的真实可信,新闻播音的认真负责,都在调侃的自我燃烧中化成了灰烬。

这两种新闻播音,模糊了新闻的边界,滑入了非新闻的怪圈,企图用游戏的幻影引导前“工业社会”的人们去欣赏后“工业文化”的感官刺激,迎合一些人求异思维的猎奇取向,制造用过一次就扔也在所不惜的快餐文化,让人们进行一番简单、浅薄的官能享受的漫游。这还是新闻么?这不但远离了新闻,更远离了现实。

所以我们说,新闻播音的创新空间,绝不应闲置社会责任,绝不应填充无论内容和形式、思想和感情都不属于新闻的东西,而应该不断增加历史的厚度、时代的高度、视野的广度、语言的力度和美学的尺度。21世纪正是造就新闻播音美学的新世纪。

广播电视的网络优势

广播电视发展至今,有些问题好像已经比较清楚了,有争论的,出于某些原因过早下了结论的,似乎可以再考虑一下了。

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互联网和多媒体的发展,网络文化的进步,都为广播电视提出了新的课题,提供了新的视野。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不能不认真对待。

广播电视的传播模式,到底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这是首先要明确的。

自从有了广播电视,一直都是单向传播,这本来是事实,没有怀疑的理由。不管是什么时候,是哪一个地方,以时间为线,以媒体为始端,以接收器为终端,进行带有强制性的分时段传播,然后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反馈,如此反复,姿态万千。

所谓以时间为线,当然是指随着分分秒秒的流动,节目一个一个地传送,受众一个一个地收听、收看,而根本没有可能逆时针方向接收,或跳跃性接收。就传播的始端到终端来看,这是一条线,而这条线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发展的,一般叫做“线性”或“单向”传播。

以时间为线,是指整体,包括每一个电台、电视台,每一个频道、每一个频率的播出。实际上,各台、各个节目,都是分时段进行的,或早或晚,或长或短,十分精确,长一点就超时,短一点就空播,有时,刚播到“这次节目……”就中断了,“播送完了”已经被下一个节目冲掉了,这就是分时段播出的严谨和苛刻之处。

以时间为线,是指流向,包括任何内容、任何形态、任何手段、任何方式,都不会改变传播的方向。现场听众、观众当然就在媒体之中,处于传播始端,他们的言行属于“传者”范围,这是毫无疑义的。像“热线电话”这种情况怎么辨别呢?我们认为,听众或观众打来电话,在没有传播的时候,仍然属于“受者”的范围,但是只要他的话进入传播,他便立即成为“传者”,作为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广大的受众接收了,有人说这是“双向交流”,恐怕不准确。

所谓“强制性”,也不难理解。电台、电视台播送节目是预设的,早已安排妥当,受众只能从这些节目里选择,几乎不能更改。什么时间、播什么内容、在哪个频道或频率,甚至用什么接收器能收到,都是有一定之规的。从共时的角度说,在同一个时段里,各台播出的节目是固定的,除此之外,就没有东西了;从历时的角度说,同一个台播出的节目一档接一档,想看哪一档,只能等到这一档时间开始,既不能提前,也不能错后。这正是单向传播的弊端,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而没有另外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我播你听”、“我播你看”,既没有双向交流,又没有双向互动。哪怕上星的台、落地的节目成千上万,也改变不了这种格局。

“主持人节目”的出现,确实活跃了节目形式,但没有使传播模式发生根本变化,这是常识,谁也无法美梦成真,或者心想事成。把一件事情夸大,希望用以振聋发聩,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反而证明缺乏基本常识。

广播电视传播的这种“模式”,的确提示了它的规律,进一步明确了传播主体的社会责任,特别强调了加强“反馈”的重要作用,从而把它的先进性和局限性辩证地统一了起来。

同类推荐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 播音主持艺术10

    播音主持艺术10

    本书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者虽对来稿有所选择,但书中论文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或编委会的看法。我们将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全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来稿,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稿,就播音主持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选编(2011)

    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选编(2011)

    福建社会科学院决定自2010年开始编辑出版年度科研成果选编,《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选编(2011)》基本内容包括:上一年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上一年度正式出版的专著简介;上一年度结项的省级以上课题和院一级课题成果简介;上一年度获省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简介;上一年度在学术期刊核心级别以上公开发表的论文(含论文集)和调研报告题目。
  •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书是人类认识的载体。有价值的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表现于这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中,也储存于这个民族长期流传的典籍书册中。书——人类生命的灯。读书是学,学习前人的经验与知识。在学习的同时还要思,进行独立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在今日看来还是正确的。在读书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参阅古今中外的名著,这是研究学问的必由之路。
热门推荐
  • 骄女谋

    骄女谋

    亲爹愚笨,成日里只知道做皇帝梦。娘亲贪玩,养了一后院的侍郎爹爹。所以说,这“建国立业,保护国人”的重任,就交给我了?!那把我嫁给敌国的黑脸将军,又是要闹哪样?!
  • 祸妃重生之溺宠毒妻

    祸妃重生之溺宠毒妻

    自古圣邑无双地,天下兰陵第一州。兰陵萧氏,朝夕灭门。萧氏嫡女,涅槃重生。誓要南朝江山白年基业拱手让人。萧德音携灭世之恨,重生十岁之时。幕后推手,运筹帷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搅得那云中城一片血雨腥风。迷了谁的眼,乱了谁的心。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幼失双亲,少时逢难。幸得佳人,点滴眷顾。自此遇神杀神,佛挡屠佛。一生相随,护她周全。艰难困苦,有他;荆棘满布,有他;红尘十丈;有他;岁月静好,有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灯下漫笔:鲁迅诗文选

    灯下漫笔:鲁迅诗文选

    本书所选的鲁迅散文稍稍远离了他耿直、犀利、斥责黑暗现实的主色调。它记录的是鲁迅对于人生的思考与反思。
  • 崛起之第一领袖

    崛起之第一领袖

    地球,2018年1月,银河系深处发生未知能量动荡,一颗能量晶体坠落地球使地球发生巨大变异……2218年,华夏国,保定府,徐水城内的一栋高级小区内,唐昊在高考之后迎来了人生以来的最低谷……无段位的刀锋能力觉醒?这也垃圾到极限了吧!
  • 无道无息

    无道无息

    何为人,何为道是为爱证道还是为恨证道是否无爱无恨便可证道如此倒不如无道无息我自成道
  • 中国之阳

    中国之阳

    静不下心的球迷看不懂这部书,关于中国足球的思考。23名球员,谁会成为FIFA殿堂级巨星?炒作的国家定然不能是足球强国。静下心谋路的中国球迷可有?谁能明白书名意义是。浮夸悲痛的国度。唯有阳光。可带来。希望。(要看爽文,请绕道)
  • 异界歌者

    异界歌者

    有魔法,有武技,但更多的只是诙谐和幽默,无奈与幻想,没有华丽的场面,少有炫丽的打斗,只有那简单朴实的语言,一个平凡人写的平凡的作品,人们常说生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现实中的我完不成的逆袭,只能寄希望于书中的人了
  • 重生筱爷:驾驭权少

    重生筱爷:驾驭权少

    一场阴谋,十年来的欺骗,最终得到的是一颗无情的子弹。带着满腔仇恨,重生后的她不再是那个被傻傻利用的笨女人。锐变后的她冷酷决然,势要让那些曾经对不起她的人不得好死!至于那个曾经被她伤害的人,今生就来偿还吧……“从现在起,你就是本少的女人!”霸道到近乎狂傲的语气,说着不容反驳的话。见招拆招,看小女子如何驾驭权少大人。
  • 快穿之诺之言

    快穿之诺之言

    我没有记忆与心,只是想找回记忆找回心。后来的后来,蓦然发现,不管我怎么努力都没有心没有记忆。所爱所依所恋都是假的,镜中花水中月,谁执手了千年的等待。他说:“你没有心我就把我的心给你”她答:“有心的我活不长,没心的我活很累,我终究只是一片虚无”一花一世界,一果一追寻。因果树的神,无因无果无心记:不要歪楼,要相信你所脑补的都是假的,你所猜想的都会欺骗你。窝写完你看完就会知道作者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作者:啊咧,怪我咯!╮(╯_╰)╭)此文不会坑就对了。保底:一星期1~3张(1000~3000字左右)作者人品不好又玻璃心求不要虐文笔渣渣的窝最后求票求评论求收藏,各种求就对了~有求必应我也有求必更哦!
  • 挣脱食物链

    挣脱食物链

    那天他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让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把全人类最丑恶的东西都带走了,留给你们的全是美好,作为回报,我也带走了你们的希望,这半本日记,就是我留给你们的绝望,希望你能妥善保管,等到你们不想要了那天,再用它来跟我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