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000000018

第18章 教学编(3)

教学思想的统一与理论教学的加强——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新的教学计划已经出台,在进行讨论的时候,我有一些想法,提出来和大家一起研究。

第一个问题:教学思想一定要统一。

教学思想,是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指导性、方向性的理念。它源于教育思想,即社会需要什么人,我们培养什么人,培养目标是什么。因此,它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行为、每一个班的学习过程,都具有统领和制约作用。所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人师表”、“教学相长”,所谓“传道、受业、解惑”,都是教学思想的重要阐释。我认为,在今天,应该特别注意“启发、思辨、追问”。用什么样的思想去引导学生学习、训练?如何启发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探究的学习氛围?这是教学过程中值得十分重视的问题。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就需要研究:

首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教学形式,应该看做教学的“法律”,绝不能随意更改或任意增删。因为,学生是成建制、有组织、按专业、渐进式地进入学习过程的,教师是按团队、有专责、有步骤、分散式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教学组面对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都是教学组织的代表,教学过程的精神领袖。既要发挥教师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要服从教学计划的统一性、稳定性。只有如此,才有可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培养目的。同教材相左的学术观点,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便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以便辨别是非,但是不能作为教学重点,更不能违背教材的学术体系,另搞一套。课堂不是学术观点争鸣的论坛,而是根据统编教材、同一规格进行讲授和训练的阵地。如果教学体系中存在陈旧的东西,应该迅速删除,并用科学的、前沿的东西加以取代,但这要在集体备课时经过讨论认定。至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针对性,也完全应该保证教学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地进行,而不是脱离正常的教学轨道,追“新”求“异”。如“重文轻语”、“重编轻播”、“重主持节目轻报告新闻”、“重说讲轻读诵”等等,都是不符合“以播为主,一专多能”、“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要求的。

其次,如何认识《中国播音学》?中国播音学是当代学科,而不能说是传统学科。广播电视传播还是单向传播,而不是“双向”传播。播音、主持的辩证本质是大众传播中的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创作,多种语言样态相互融合,不可人为割裂。规范是一种自由,而绝不是束缚。大众传播同人际交流存在明显界限,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在这些基本问题上,如果发生混乱,学生将无所适从。万事开头难,建立一个学科就更难。追求时尚和流行,不应该成为教学的题中之义。所谓“生产是今天,科技是明天,教育是后天”,说明了“百年树人”的道理,也说明了“供给营养,拒绝病毒”的教育之本。“教不严,师之惰”,严格要求之外,还必须严肃学风。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失去了继承性,创新只是断线的风筝。创新不是浅层的求异辞藻,而是深层的追问基因。浅尝辄止,不能提供崭新的空间;上下求索,才会开拓广远的天地。我们只有捍卫和发展播音学科的义务,而没有误读和贬损播音学科的权利。诸如:播音无学、播音过时、播稿无能、说比播好、口语至上、思维是金、张扬个性、自己说话等等。我们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第二个问题:理论教学一定要加强。

我们反对“满堂灌”、“填鸭式”,我们播音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科学地、从难从严地、大运动量地进行训练。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可以削弱和忽视理论教学。理论作为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必须介绍和讲解给学生。理论应该有“灌输”这个环节。佛教的“醍醐灌顶”是说把奶酪浇到头顶,给人以智慧。鲁迅说:“……逐渐的捡必要的灌输进去,他们却会接受;那消化的力量,也许还赛过成见更多的读书人。”(《门外文谈》)特别是一个新学科,走进大学才接触,又是专业课程,只有努力理解才能掌握。“不学而能”、“无师自通”都是不对的,一定要通过讲授,“师傅领进门”,循序渐进地、主次分明地、有理有据地、教学互动地剖析和阐释,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心领神会,感悟精髓,“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他们就成长了,成熟了。

如何加强理论教学呢?

其一:熟悉教材,提纲挈领,体现学术性。从体系到术语,从基础到前沿,都要使用理论话语。要融合各个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要立足于当下的广播电视实践的现状,要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要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思辨力,引领他们整合理解和感受,进入正确的创作道路和语言的传播范式。应该精讲,尽量节约时间,提高课时利用率。

其二:针对问题,突出重点,明确层次性。大专、本科、硕士、博士,有实践经验和没有实践经验,专业起点高和专业起点低,好学和惰学,热情和冷漠等,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讲解,要让学生觉得有真东西,不要给学生“耗时间”的感觉。重点讲授要“泼墨如云”,次要问题要“惜墨如金”。要教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概括方法、适应方法、审美方法等。

为此,应该提倡研读教材,提倡博览群书,应该写好教案,应该集思广益。

理论教学的不断强化和丰富,是一个学科成熟、一个教学体系完善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在教学的常规过程、循环过程中,探讨播音教学的特殊规律,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们提高理论素养、理论水平,从而极大地促进语言功力的日益强化,实践能力的日益高超,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和创新拔尖人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我们新一轮的教改已经开始。我们需要不断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还有很大的总结空间。我们需要努力创新,根据我们播音专业的教学特点,精心打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播音学科教学大纲、方案、教材、教法,推进我们的播音教育走向世界前沿。

2003年8月28日

有声语言训练的起点与归宿——《节目主持技能训练》序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主要使用有声语言,它的根基是“语言功力”。

“语言功力”是指语言的功底和能力,既有先天的条件,如有声语言的悟性基因和发音辨音的生理构成,也有后天的习得,如:感觉阈限的精密性、思维反应的锐敏性、思想感情的深邃性、表达技巧的高超性等。“语言功力”绝不只是“语言的功力”。“语言的功力”仅限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语言功力”就应该包括:观察力、理解力、思辨力、感受力、表现力、鉴赏力、调检力、回馈力。那核心当然是表现力。其中,又有“听”的能力和“说”的能力两个方面,“听”的能力——接收、判别、储存,“说”的能力——发出、深化、驾驭,是相辅相成的两种基本能力,而“说”的能力又是关键。

“说”,并非只是说话,它应该涵盖“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说”,只是一种内心感觉,一种要说话的愿望,千万不要简单理解为“说出口以后”的话语的“形式”。至于说出口以后的话语形式,那是由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具体的词语序列和有声语言表达样态决定的。因此,“说”之前,首先要产生“非说不可”的热情、“一吐为快”的愉悦。有声语言的训练,是从这里起步的。

有声语言的训练观,不能机械地看做操作程序的排列组合,它主要体现在如何认识有声语言、如何理解有声语言训练、怎样进行有声语言训练三个追问命题上。

第一个问题如何认识有声语言

有声语言是相对于文字语言而言的。口头语言是相对于书面语言,口语又是相对于书面语而言的。这三组概念,有时交叉,有时并列,但是,不应该混淆,不应该乱用。有声语言可以是文字语言转化而来,就是朗读、朗诵、演讲等;也可以是从内部语言外化而来,就是日常口语、即兴口语、辩论等。因此,有声语言既可以表达口头语言,又可以表达书面语言。犹如文字语言中,有的采用书面语言,有的采用口头语言一样。有人想用口语取代有声语言,那是不行的。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主要是有声语言传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就是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我们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重视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不要把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简单地理解为“说话”,肤浅地认定为“耍嘴皮子”。

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一定要“表情达意、言志传神”,一定要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一定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在总体上,这是一种维护国家利益、承继民族传统、体现时代精神、捍卫先进文化的行为,而绝不单纯是什么个人的言语行为。共性要寓于个性之中,个性要体现共性,失去了共性,个性便成了无根的浮萍、断线的风筝。党、政府和人民赋予了我们在话筒前、镜头前进行有声语言创作的“话语权力”,我们怎么能够信马由缰地胡言乱语呢?

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坚持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的“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的标准,并且努力达到“言简意赅”和“辞约义丰”,意即在有声语言的创作中,极其重视信息传播的高效率、高质量,避免信息的衰减和消耗,因此反对胡聊乱侃、废话连篇、词不达意、言不及义,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无论是有稿播音,还是无稿播音,有声语言中,都要充满着思想感情的运动,所以是“有的放矢”的,是“有动于衷”的,而且要恰当地表现出真实的身份、真诚的态度、真挚的感情、真切的语气。有人以为,有声语言不过是“工具”而已,重要的是思想的深邃、感情的充沛,只要有了新颖的想法和饱满的情绪,有声语言就会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地表达出来。这正是“工具论”的片面之处。把有声语言仅仅看做工具,就会把思想感情同有声语言完全割裂开来,就会完全忽视有声语言的内涵和精髓,从而导致对有声语言的误解和贬低。单一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孤立地认识它们,可以说都是“工具”,都可以拿来进行拼合组装,但是从要说话的意愿萌发始,从一进行拼合组装起,具体的思想感情就融化在每一个小小的部件里了,一旦变成语句、篇章,那“意义”和“意会”便油然而生,沛然而行,飘然而去,戛然而止。这正是有声语言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正是有声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播的感召力、吸引力之所在。

第二个问题如何理解有声语言训练

有声语言训练,并非只是练一练嘴皮子,也不是什么思维训练。今天,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还相当肤浅,尤其是关于内心世界的诸多方面,几乎没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我们知道,“心之官则思”“言为心声”等等,但是,怎样“思”,又怎样“言”?能说清楚的文字,好像尚未见到。

从国内外的各种说法里,我们可以了解人们认识的异同。从我们的实践中,我们感觉到了某些认识的萌芽。现在,可以提出一个综括性表述:有声语言训练是“思维方式、词语构建、表达路径”三者浑然一体的“融通”过程。当“说”的愿望萌发的时候,就催动了思维路径的跳脱与发散,推进着词语序列的挑拣与组合,并同时调整着表达方式的定向与定势,共同完成了“成于内而形于外”的表达过程。其中,话语主体、话语样态、话语走向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元构件。

所谓思维训练,所谓“语智”训练,基本上只是强调了某一个侧面,不利于有声语言训练的完整性和实效性的全面积淀。也就是说,有声语言训练,必须仍然以有声语言为起点和归宿,而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如:“咱们后会有期!”一个“咱们”就可以根据话语主体的身份、意愿等选择“我们”“我和你”“咱俩”“我们和你们”“大家伙儿”等等,“后会有期”也可以在很多种说法中进行选择。当你选择第一个词的时候,思维的路径已经模糊地形成,话语的走向也已经基本确定,话语主体的意愿也就开始明显地体现出来了,这时,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难道还在漂移、还在游离之中么?事实上,早就应该由雏形进入比较稳定的态势了。

由此可见,有声语言的训练,存在着很大的认识差异,特别是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层次上,出现了不同的认知范围,这肯定会给有声语言的实际训练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值得指出的是,有些业外人士,对于有声语言训练好像知之不多,却总想为此指点迷津,这虽然很令人感动,但却并不见佳。诸如:“只重视音色和语感”、“单一训练气息和声音”、“只是练a、o、e,所以文化底蕴不足”等等,什么看法都有,就是没有稍微深入一点去了解一下,这些问题在《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等并不难读的小册子里是怎么说的。只要认识一些汉字的人,大概都能看得懂,除非蔑视到连翻一翻都觉得有失自身的尊严,否则,那是很容易做到的事!

认识上,还应该进一步深化,理论上,还应该进一步钻研。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关学科的前沿成果,必将使有声语言训练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同类推荐
  • 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

    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

    市场的深入和成熟的过程也是市场规模扩张和范围分化的过程。随着企业数量的增长和产品供应量的丰富,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激活了企业间竞争,进一步刺激和加速了企业间的分工,迫使企业从无差异市场转向差异性目标市场,不少企业进而选择范围更小的集中性目标市场,它们不再追求在整体市场上取得较小占有率而是在一个或几个小市场上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
  • 图片报道

    图片报道

    纵观人类认识世界和信息传播的历史,如果从最小信息组成单位和组成形式的角度来看,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语言,二是文字,三是图片,四是图像。语言和文字是最基本的,原始图画是对事实的一种象形记录,其含意相对比较模糊。图片的出现得益于近代照相机的发明。通过照相机对事物的摄取,图片完成了对现实场景的一种比较客观的记录。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秋获集

    秋获集

    本书分中国春节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年节两部分,介绍了春节的形成及演变、春节的习俗、古代宫廷的春节礼仪、港澳台地区的春节活动、中国春节在海外等内容。
  • 被颠覆的村庄

    被颠覆的村庄

    本书分为村庄表情、村庄审美、村庄文化、村庄政治、村庄意识、村庄未来六章,内容包括:一个村庄的记忆、一个村庄的风水、一个村庄的名字、一个村庄的政治等。
热门推荐
  • 乱章文

    乱章文

    因为我发觉QQ阅读大多都为长篇,有时候没有时间看,就打算写写短篇,第一次写文,大家各抒己见吧!谢谢每一个观看的人,小女文采不好,请多多见谅!
  • 国为家之复仇计划

    国为家之复仇计划

    被君王送至他国的她,身在异国他乡背井离乡的她会选择忍耐还是……
  • 逐出师门的修真者

    逐出师门的修真者

    袁小岳是蜀山藏经楼问天的小徒弟,因为贪玩导致藏经阁大量功法秘术被毁,呵护他的掌教无奈之下只能听其他师叔,按门规将这个天资聪颖的少年逐出蜀山的大门,离开前问天却偷偷将一本经书塞给了他,这本经书是蜀山至高法诀,蜀山有规定只要练成这功法的都是蜀山派的弟子,也是掌教之选。可等五年后,袁小岳认为修炼有成想再拜访蜀山前辈时,打开大门的一幕却让他目瞪口呆,整个蜀山竟然在他离去后满门被灭,在现场他找到掌教和问天留下的一些东西,而且更多的师兄弟都是被高科技武器杀死的,愤怒的小岳对天长啸,从而突破了那限制他已久的瓶颈,平静后的他发誓要为蜀山一千八百多人复仇,从而走上了为师门复仇和重建蜀山的路,仙路漫漫,且看袁小岳恩仇天涯……
  • 伟大的犹太人(上)

    伟大的犹太人(上)

    本书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 最爱是你:S级特工组

    最爱是你:S级特工组

    风云雨,二十一世纪云天高中冷面校草一枚,学习成绩优异,家庭条件优良,车祸,本以为再也无法相见的两个人竟重新相遇!只是再次遇见,他却已经不记得她了。“你不记得我?没关系,我记得你就行啦!”“你不爱我了?没关系,只要我还爱你,就一定不会放弃!”看二十一世纪美少女千寒,穿越未知时空,重续前世恋情!与时空强者强强联手!
  • 星帝问仙

    星帝问仙

    一个雄奇磅礴的仙侠世界,一个有情有义的世间凡尘。天生缺少一魂一魄的少年走上征途。夺天地为三魂七魄,山河大地化肌脉血肉。我志一方净土!我志傲天凌云!我志为道!兄弟热血,儿女情长,生离死别。让我们一起踏三千大千世界,一起铸就一个全新的仙侠世界。一起问仙问天问道!
  • 梦若生

    梦若生

    “滴!砰!”“离洛!”汽车鸣笛声混着刺耳的刹车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手上的剧本还没来得及合上她人便已朝着驾驶座撞去。隐约听见经纪人叫她的名字,却因为强烈的撞击晕厥了过去。“姑娘,姑娘!你醒醒啊!唉来人快把她抬上马车。”隐约听见耳边有人在唤着。姑娘?是在叫她吗?为什么脑袋会这么疼?“快先回府。”“是。”忽然似是被人抬起进入了一个温暖的地方“小心点把她放在软榻上”是什么这么软好想就这样睡一觉。。。“你醒了。还有哪觉得不适吗?”似是不适应突如其来的光线,她再的次闭上了眼所以也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并下意识的问了一句“你是谁?我经纪人呢?”“在下彦彬,至于经纪人。。。是什么?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吗?”
  •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科学的秘密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科学的秘密

    自《350天为什么》专栏首次出现在《纽约时报》以来,我们收到了大批的信件,里面有来自孩子和大人的各种问题。报纸上每次刊登的栏目都有着自己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我们在这本书里也保持这种特点。每个问题中都埋藏着一种最神秘的元素。归根结底,科学只是在试图去描绘这个世界,并且只能描绘出这个世界的冰山一角。
  • 夜枭独宠傲娇夫

    夜枭独宠傲娇夫

    他,是黑道王者,甘愿为他放下身段;他,靠猎杀生存的特工,为了复仇愿舍弃生命。人前,司牧:欠我的债,不如身偿好了;人后“所有欠他的血债的人,我会去帮他讨回来。”
  • 绝色王爷霸宠废材郡主

    绝色王爷霸宠废材郡主

    飞机失事,竟然穿了,还是个飞材,看夜幂雅怎么逆转废材变天才~简介无能,请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