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5400000039

第39章 对外报道的编辑与内容制作(5)

2.针对特定的读者群,精心编辑制作内容

《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詹国枢提出海外版的办报特色应坚守:“定制、精制、雅制”。“定制”就是定制给海外读者看的、海外同胞阅读的。“精制”就是相对于网络媒体和其他媒体,纸媒体的刊载量非常小,必须精制,否则无以立足。“雅制”就是既要讲政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要讲传播艺术。因此,要不低俗、积极向上。在此基础上,《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栏目设置上进行了创新,如2007年开设了一个“微观中国”的小栏目,派出年轻记者到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去进行体验式的采访,写出了诸如:“跟随农民工回家过年”、“我在新疆收棉花”、“我在上海当空姐”等新闻报道,深受海外读者喜爱,纷纷表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很可爱的中国。”[20]从2003年开始,《人民日报·海外版》相继走上改版之路,特别是2006年、2007年以来改版力度更大,较之早些年栏目设置,在不失庄重的情况下,更多了一份活泼,多了一份市场感。在文章内容方面注意多用事实背景作说明,做到内外有别。

以2007年9月1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排版由原来的两栏改成了三栏,这不仅是与海外报纸风格靠近,同时也可增加头版的信息量。当日头版中间大标题《退耕还林绿染中国》、《前门大街诚邀“中华老字号”》,右栏是《温家宝电贺祖布科夫就任俄总理》、《贾庆林继续在日本访问》、《曾庆红会见林强事迹报告团》、《李长春在国家大剧院调研》、《罗干出席依法治国方略座谈会》、《世界华商大会今日在神户开幕》。可以看出,对会议消息、领导活动在头版作了简化处理。华人、华侨、海外学子、海外人士台湾问题等各种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都给予了突出提示。为落实“三贴近”,使海外版办出自己的特色,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王晨亲任海外版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提出海外版要“用心研究海外,精心介绍国内”,走改革创新之路;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张研农提出,海外版要与《人民日报》“大同大异,神同形异,各展风采,相互辉映”。海外版的改革得以强力推进,砍掉了一些周刊,取消形象广告,选调版面主编,净化版面、净化稿件,海外版编委会要求“把有限的版面,用于真正的新闻”,“上对中央负责,下为读者着想”。为读者了解真实中国的某一侧面,海外版还开办了“微观中国”栏目,这也是海外版改进报纸的一项重要举措。[21]另外,针对国内外受众希望了解发生在中国的重大事件,以及世界体育盛事的需求,《人民日报·海外版》及时收集国外媒体信息,编发了相关报道,反映奥运会比赛期间和闭幕后各国舆论的评价,用外国人的话来评价中国的事,特别是用国外主流媒体评价中国,更加有说服力。

主流外国媒体盛赞北京奥运会

美国《体育画报》——这是一届非常令人满意的运动会

美国著名媒体CNN旗下的《体育画报》赞扬北京奥运会创造了多项纪录,其中包括一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奖牌,比悉尼奥运会要多出7个国家,同时有12个国家赢得了他们在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或者奖牌。

而中国代表团所获得的51枚金牌,以及在25个不同项目中取得的突破,也被《体育画报》认为是值得美国去学习的。“虽然不能遮蔽美国代表团在夏季奥运会努力的功劳,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已经成为夏季奥运会上的主角。”《体育画报》这样评价。

路透社——北京奥运会具有划时代意义

路透社在评价本届奥运会时这样表示:中国在这届奥运会中向世界展示了现代中国的精神风貌和卓越的体育竞技能力。

路透社指出,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人表现出更多的自信,中国运动健儿一共获得51块金牌。这是1988年之后第一次有国家能获得50枚以上金牌。中国从火炬传递开始就展示了让人惊叹的凝聚力。在过去两周内,北京已经用让人吃惊的场馆、迷人的微笑、畅通无阻的交通以及毫无瑕疵的组织能力感动了全世界。

同时,路透社也谈到了伦敦奥组委所面临的压力,甚至指出他们觉得没有办法赶超北京的成功,无法将这一划时代意义的奥运会推向新的高度。

BBC——中国完成前所未有的壮举

BBC着重谈到了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他们认为开幕式和闭幕式都让人永世难以忘怀,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在描述闭幕式时,BBC这样评价:北京奥组委用让人叹为观止的烟火拉开了闭幕式大幕,之后精妙的表演又让人回想到两周前的开幕式。但是,闭幕式更加值得庆祝,因为盛装的运动员、舞者和音乐家真正地走进了欢乐的氛围中。

《纽约时报》——中国为举办这届奥运会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倾注心血用于首都基础设施和场馆的建设,筹办只有中国人才能够创造出的伟大开幕式和闭幕式,数以千计的表演者为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呈现了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盛宴。这是《纽约时报》对北京奥运会的总体评价。

该报还提到,第29届奥运会原本就被看做是一场中国进行对外展示的盛会,一场展示其经济发展成就和政治影响力的表演。从很多角度看是这样。但是这届奥运会也成了中国展示其巨大体育实力的梦幻表演,中国总共获得了51枚金牌,名列金牌榜榜首。

《联合早报》——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

经过7年精心筹备,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北京奥运会顺利落幕。中国运动员以超出外界普遍预料的气势、以51枚金牌的成绩荣登金牌榜榜首,北京也证明其实现“平安奥运”目标的能力。世界媒体力图通过奥运会了解中国的全貌与各个方面,对本届奥运会的关注程度空前。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8月27日,林丰)

3.学习西方新闻报道的长处,遵循对外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

西方新闻媒体惯用的手法在于客观、平衡、快速地报道新闻,这也是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这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了的客观规律。我们的对外报道在进行信息加工与内容编辑制作过程中也应当遵循这样的规律,尽量避免以宣传味、主观性主导我们的对外报道。除此之外,趣味性、人情味、故事化等受众喜闻乐见的报道方式,也是西方新闻报道常用的手法。新华社高级编辑徐学江在谈到当年新华社报道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时的特色时说:“多引用外国人的话,既有发展中国家与会者的话,也用一些发达国家代表的话,多用联合国官员的话,而较少引用中国人的话,所有报道都是摆事实,讲道理,少有宣传味。”会议期间,新华社突出报道了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的声音(领导人的讲话、活动);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联合国的声音;全世界妇女共同关切的12个重要领域;大会的积极评价;东道国对大会的贡献;友谊等[22]。有学者指出:我国主流媒体新闻调查节目采用的“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的报道手法恰恰符合西方观众和读者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期待。

客观地说,这种报道技巧原本就是从西方引进的——强化人情味,注重细节,关心人物的命运。举例来说,当我们报道洪水带来的灾害,一般都重点突出政府组织的防灾抗灾措施,行文中充满了数字、会议发言、领导指示等较为宏观的、“面”上的信息,用的是概括性语言,而更具体的信息则有待于读者观众从“字里行间”和“画面之外”去推测。如果是西方记者来做此类报道,他们往往会捕捉“汪洋中的一条船”之类的细节,从人物的命运开始写起,从细节人手,引导读者和观众关注洪灾中某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的命运,进而对更多的灾民的命运产生兴趣和关怀。[23]一位多年在北京工作、居住的外国专家说,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位出租车司机发现乘客遗失了8万元钱,找了半个北京城才找到失主的故事,觉得这个故事能够让他接触到真实的北京人的脉动。他说,每一个故事都要有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受众。上述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对外报道要遵循的是新闻报道的客观规律,不能用习惯性的宣传、说教以及简单的引导舆论的手法进行内容的编辑制作,而应适应西方受众的口味和兴趣。

[1]丁峰:《2006年世界主流传媒报道中国数量成倍增长》,《北京青年报》2006年12月20日。

[2]以上案例材料参见潘文功:《电视对外宣传应内外有别》,《东南传播》2007年第4期。

[3]段鹏、周畅:《从微观层面看目前中国政府对外传播的不足——〈中国日报〉对外报道阶段性抽样》,《现代传播》2007年第1期。

[4]黎海波:《对外传播中的共同价值观问题初探》,《对外传播》2008年第2期。

[5]段连城:《对外传播学初探》,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148~156页。

[6]以上案例材料参见:《特色突出效果显著——记中国网“非典”时期的对外报道工作》,《对外大传播》2003年第7期。

[7]《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361页。

[8]《人民日报》2004年4月22日头版。

[9]邢志刚、王素芹:《对外宣传应该重视议程设置》,《对外大传播》2006年第8期。

[10]邓冲:《对外传播的“入脑”问题》,《视听纵横》2007年第2期。

[11]以下案例节选自岳飙:《发挥对外报道优势——〈中国新闻〉“申博”报道圆满成功》,《电视研究》2003年第2期。

[12]单凌:《中国声音的国际表达——〈中国日报〉和〈南华早报〉人民币汇率报道比较研究》,《新闻记者》2008年第1期。

[13]黎海波:《对外传播中的共同价值观问题初探》,《对外传播》2008年第2期。

[14]王增丽:《对外报道也是一项“民心工程”》,《中国记者》2008年第1期。

[15]唐佳梅:《从香港回归十年报道看对外报道策略》,《新闻爱好者》2007年第9期。

[16]沈苏儒:《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128页。

[17]钱慰曾:《搞好对外报道之我见》,载于刘洪潮主编:《怎样做对外宣传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2页。

[18]颜为民:《怎样当驻外记者》,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205~210页。

[19]段鹏、周畅:《从微观层面看目前中国政府对外传播的不足——〈中国日报〉对外报道阶段性抽样》,《现代传播》2007年第1期。

[20]曹晓娟:《提升传播艺术,让中国故事引起国际共鸣》,《对外传播》2008年第4期。

[21]案例材料参见于淼:《贴近,再贴近些——〈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王谨谈对外报道中的“三贴近”》,《对外大传播》2007年第10期。

[22]刘洪潮:《怎样做国际新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9~170页。

[23]转引自陈燕如:《跨文化传播原理在我国对外宣传中的运用》,《现代传播》2007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降低飞翔的高度

    降低飞翔的高度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我们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主要收编了庞波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省编办)党组书记、厅长,省人社厅厅长以来,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的文章,以履职尽责、为民服务为主线,全面反映了在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建立“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推动全省人力资源
  • 新九龙山村的幸福生活

    新九龙山村的幸福生活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以九龙山村为例,运用文化人类学和跨学科的理论方法对武义县九龙山村“下山脱贫”的社会文化变迁和文化适应进行考察和研究。
  •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深化理论武装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热门推荐
  • 莲蓬升瑞

    莲蓬升瑞

    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挚友,他们一起经历了风花雪月的青梅竹马,又一起经历了腥风血雨的风云变幻,最终他们将一起走出一个怎样的世界?
  • 豪门枭宠:霍少请自重

    豪门枭宠:霍少请自重

    霍少:“跟我回去!”唐糖:“不回!我欠你的早已还清。”霍少:“那好,把偷我的东西还回来,我就让你走。”唐糖:“别血口喷人!我偷你什么?“霍少:“你偷了……我的心!”他揽她入怀,抬起她的下巴,露出狐狸般的微笑。“把我的心还回来,否则……我要你赔我一辈子!”
  • The Man Who Was Thursday

    The Man Who Was Thursda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唯一界尊

    唯一界尊

    万年前死去的一皇者鬼魂,游荡天地万余载,只为寻找一适合身躯,直到。。。
  • 医手遮天:哑女要逆袭

    医手遮天:哑女要逆袭

    现代神医一朝穿越成了人见人欺的哑巴皇女。欺负她不会说话?没关系,毒针招呼之。从此再不是那个打不还手的病弱公主。斗完姐姐斗妃嫔,不亦乐乎。可是国师大人,能不能别老往她身上扑?--“小公主,微臣看你面露凶相,不久之后怕是有血光之灾。”“……”“不过也不打紧,”国师大人边说着边宽衣解带,“让微臣来帮你除去这凶煞之气。”
  • 网王之sunnyday

    网王之sunnyday

    (帮好朋友发的文文,不是本人著作)上一世,她是妹妹憎恨的姐姐,妹妹用一枪结束了她20岁的花样年华,这一世,她穿越到网王的世界,以他为中心默默的爱他支持他,但是一系列的陷害让他们之间的感情出现了分裂,呐,你知道么,你的出现让我灰暗的世界出现了阳光,我真的很想拥有这样的晴天“手冢国光!我爱你”
  • 良莠集

    良莠集

    既为良莠,好坏相混。好也罢,坏也罢,故人不语,往事不语。许多人,许多事,任由评。
  • 借我一寸微光

    借我一寸微光

    嫁入豪门的小雨妈妈,受到重男轻女的思维迫害。在小雨刚出生不久,就遭遇了背叛和抛弃。她带着小雨辗转漂泊。小雨渐渐长大。妈妈也遇到了一个男人,并决定跟他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妈妈带着小雨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但那个落魄的男人经常的打骂妈妈与小雨。就在她觉得命运只剩下黑暗与痛苦的时候。提琴少年安承夜出现在了她的生命里,并成了她唯一的依靠。然而,安承夜却在十四岁的时候,跟随父母离开了这个城市。十六岁的时候,继父对她伸出了恶魔般的手。小雨侥幸逃脱。从此离家,再也没有回去。一个人在大城市开始了流浪。在这个城市里,她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们。小雨在这里再次遇到了安承夜,然而此时,一切早已改变。
  • 危情契约:恶魔缠上瘾

    危情契约:恶魔缠上瘾

    暗杀失败,她身陷囹圄。他救下她,只为那双让他怦然心动的紫眸,万般虐宠,她去始终无动于衷,他无奈:“女人,你会哭吗?”她傲然:“我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没了哭的资格。”一块世袭玉佩,一双紫色瞳孔,掀起一场尘封十七年的血海深仇。她忍辱负重,只为重振家门!他把她当成宠物,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殊不知,最后他成了老鼠,她成了猫!他说:“女人,我若不能给你天堂,就陪着你一起下地狱……”
  • 杀生丸:许你一世安康

    杀生丸:许你一世安康

    她,家破人亡,沦落至战国时代。能穿越到这个既混乱,又安详的地方,是她的哥哥在最危机的时刻,开启了时空之门,他说:妹妹,那是属于你的世界,替我们好好活着。某鬼尊疑惑:属于她的世界?难道这是她第二次穿越???再次穿越,她遇到他,遇到那个狗血的他【咳咳咳,本来就是狗】某犬妖:咳咳,你也是妖,我们都一样。某鬼尊:咳,不一样,我是狐妖+狐仙,你是犬妖。【笑哭】某犬妖:……都是妖。某半妖:咳咳咳,我来凑个热闹,血月姐……(……姐……)某犬妖+鬼尊:起开!某半妖:呜呜呜~桑宝宝的心……某犬妖+鬼尊:……散了散了……如此狗血!你们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