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4400000015

第15章 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心理(2)

下面我们就有关因素来分析青少年网络心理环境的行为互动。

(1)心理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认知结构、知识经验、直观动作思维的能力,在线的情绪状态,个性特征及上网的心理健康等。需要是网络需求最基本的因素,是网上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源泉。

(2)网络环境。我们把网络环境解释为青少年上网时的心理环境,是指上网时能满足青少年需要的,并在其头脑中实际发生作用的环境。它实际上构成了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的活动空间。对青少年而言,那些此时此刻对其心理产生影响的网上环境,就是网络环境。就虚拟网络本身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首先,网络环境具有时间隐私。对于那些不懂网络或因失明等无法直接感受网络信息的人,是不能构成其网络环境的;有的人可以认知并把握网络,但因为目前需要高考或者在学业上需要取得成就,恐怕网络吞噬自己太多的时间而拒绝网络,此时,网络也不能成为其网络环境;再有,有人可能具有运用网络的潜能,但是拒绝上网,他也不会有网上的交往行为。

其次,网络环境具有个性差异。不同的青少年对网络的认识各有不同,如有人认为网络“是人们发泄和争斗的场所”,但也有人认为网络“是陌生人彼此相见、发展友谊,甚至产生爱情的场所”,也会有人认为以上两种场所均为网络环境所有。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内对同一网络环境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

最后,网络环境还包括上网时的心境。上网时,是愉快的心情,还是郁闷的心情都会对网络环境产生不同的认识并产生不同的网络行为。

2.青少年网络心理空间的特点

(1)网络心理空间的整体性。青少年网络心理空间是指网络与青少年身心的整体性、水乳交融性、不可分割性。所以,对青少年而言,网络是青少年心中的网络,青少年是网络中的青少年。因此,我们研究青少年网络心理应该看到青少年网络心理的辩证性。所以,在强调完善网络技术、净化网络空间时,切不可忽视对网民素质的提高;在加强对青少年网德教育的同时,又不能忘记对网络的管理。

(2)青少年心理生活空间的动力性。青少年网络交往源于不同的需要与动机,动机是交往的最初动力。网络的许多特点使青少年得以在不同的角色情况下进行新的角色扮演,从而满足自我个性张扬、体验平等的喜悦和弥补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朋友交流等方面的缺憾。

三、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的类型

1.纯技术型的

E-mail、BBS、聊天室、QQ等反映了互联网所构成的虚拟空间的具体方式。这些具体方式,涉及虚拟空间人的交往。

2.纯关系型的

(1)交友聊天。这类网民上网没有特定的目的,主要是结交网友、聊天消遣。其主要动机是改变现实生活中人际交流的局限,诸如对象固定,内容单调,不能真实表达观点,不能真实表达感情,顾虑后果等。这类网民一般网龄短,是目前互联网上的多数。交流的特点是场所流动性大,对象变化性大,内容随意性大,现实可还原性强。所谓现实还原性是指下线之后,随即恢复原来在现实中的样子与状态,网上的人际交往不影响现实生活。这类网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网上交往和交流后,互相之间可能成为关系密切的网友,并把交往关系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关系逐渐紧密。

(2)感情寻觅。这类网民具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经常光顾的场所基本上是带有情爱特征的聊天室和各类以情爱、两性话题为专题的论坛。由于目的的接近,逐渐转移到固定的聊天方式中,比如手机短信、QQ。这种交流类型的特点是场所相对固定化、对象化、内容情感化、追求交往关系的延伸性,尤其是追求交往关系的延伸性会影响或改变其现实生活,甚至改变其人生历程。就目前的情形看,“网恋”正在日益流行,越来越多的网民跃跃欲试,并且有越来越多成功的个案。

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队伍的壮大,交流感情将成为网络人际交流的一种主要内容,但这类交流活动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情感悲剧。当然,交流感情和交友聊天也可能是并存的动机。遇到合适的异性对象就“谈情”,否则就聊天。

(3)共享信息。这类网民上网的目的是信息而不是感情,他们需要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4)异样生存状态。这类网民似乎漫无目的,或者是“游戏网络”。他们浏览信息或者发送信息都没有明确的目的或者动机,只想体验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类生存”状态。他们聊天时不注重话题的性质,无意结交网友,也无意寻求交流的现实功利性结果,只注重在与人交往和交流过程中自我的表现体验。他们与异性交流时,也只是追求一种异性之间的感受与体验,无意把“网恋”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3.SNS网络人际传播

SNS网站2003年短短的5个月内就风靡整个北美地区。而今在国内,联络家、人际中国、亿友等提供SNS服务的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即社交网络服务或网络社交平台。它的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在1967年创立的六度分离理论,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要想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最多通过六个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通过SNS,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会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社会化网络。

SNS最具威力的一个功能是“社会网络”功能,它能仅仅可以实现多人一起工作和娱乐的需要,甚至让上百人聚在一起召开会议、讨论问题、共享照片、欣赏音乐成为可能。可以说,SNS的出现真正动摇了“物理实在”与“虚拟实在”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它来源于真实性,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力求回归现实中的人际传播,用户可以以鲜活的姿态出现。在SNS真实模式下,网络化社区形成了一个真正的社会群体,工作、感情和现实的生活都紧密相连,相互之间传达的信息是真实而可靠的,并付诸真实的思维和行动,从而成为真实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以说,整个“物理世界”已经或正在被“虚拟化”,这种“虚拟实在”正成为当下社会的本身,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逐渐融为一体。

在SNS的帮助下,人们可以轻松地认识“朋友的朋友”,通过认识的人找到需要找的人。原本在现实社会中才能建立的人际关系,在网络社会中同样实现了,而且交际范围更广,传播的速度更快,交流得更深入。

四、青少年网络人际交流的特性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空间,人们在其中的交往和交流自然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特性。网络虚拟社会中的人际交流,所遵循的游戏规则实际上就是建立在网络语境独特的特性之上的。具体说来,网络人际交流的主要特性有以下几点:

1.去身体性

互联网是一个由符号构成的虚拟世界,网上的所有信息是用符号来表达的,身体被符号表达,思想、心理被符号传送。人在虚拟世界里表现出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去身体化。人通过互联网,通过虚拟空间,超越了现实世界,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人类企图超越肉体的千古梦想,原来只能存在于现实社会人的心理空间和神话之中。而现在,却有可能在网络空间中得以实现,身体对我们来说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人的交往,在虚拟社会变成了符号之间的交往。符号也就代表人本身的存在、人之间的交往。所以,去身体化是虚拟社会人类交往的一个重要特征。

如今人的信息化在虚拟空间的出现,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与人的物理性、实体性身临其境的真实差距会越来越小,甚至可以发展为人的立体的全息性信息化的出现,使对方真假难辨。而且人的虚拟信息的出现,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显现。虚拟信息开辟了虚拟现实或虚拟实在的存在方式,也就意味着开辟了人的存在的新方式。

2.去中心性

在前网络时代,人的交往要受到自身的年龄、学历、知识、社会地位、财富、外貌、健康状况的影响,并且是无可回避的。在虚拟社会,平等性得以充分体现,个性得到张扬。在虚拟社会中的个体,自由平等,无须受制于任何权力或权威,并能自由地进出网络社会和自主地决定与他人发生或中断人际交流关系。

3.交互动态性

网络交往具有交互动态性,交往双方是彼此交往的条件,一方面的消失,另一方面也就没有了交往的对象,交往也就随之结束。网络环境中的互动具有独特性:首先是互动方式的符号化。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互动不同,互联网络造就了一个身份不确定的符号交往环境,也就是说互动的双方在网络时空中使用符号进行交流。而当人们面对面进行现实互动时交流的符号还有身体姿势符号,诸如眼神、微笑、动作等。这样,网际交流符号的单一性(主要是文字符号)加剧了交往的虚拟性,使个体感受到困惑、虚幻、迷茫、空灵、神秘的人际互动新体验。其次是互动情景的虚拟化。网络交往面对的是屏幕,它是以网络为中介、以屏幕为情景、以文字或图形为载体的特殊交往,是一种虚拟化的交往。交往主体是虚拟的,交往情感也是虚拟的。

4.包容性

相互包容,相互尊重,这是互联网上基本的交流规则,是一种对等的自由、平等和开放,是交流的潜在规则。当人们处于一种开放性的人际交流语境时,就能够在与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价值、政治、伦理观念的“网民”平等交流中消除隔膜和误解,在思想和智慧平等的碰撞与交锋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

现实交往中人们往往受性格、时空、社会地位等内在与外在条件的影响,网际交往则具有超时空性,较少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交往对象也可以不受身份、年龄、性别、家庭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进入网络世界。网络中,无尊卑之分,无贵贱之别。在思想交流中,交往者可以直抒胸臆,进退自如,爱恨随意。性格内向、外表木讷的个体可能成为一名活跃的网络交往成员,家庭背景悬殊的学生可以成为亲密的网友。由于制约交往的因素似乎更多地表现为个体思维的敏捷度,而其他的因素都被忽略,都被包容。

5.掩蔽性

用书写打字的方式进行的网上交流,是经过严密推理和合乎逻辑的思维进行的,其语言是经过推敲的,一般来说,具有美化的效果。人们的想象总是使美的事物更美,在精密词语的作用下,总是美化对方,向往对方。

同类推荐
  • 校园赠言

    校园赠言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照耀着成功的彼岸。
  • 30岁之前你不能没有危机感

    30岁之前你不能没有危机感

    本书内容共分三章,包括:9种强有力的内省状态、13种勿缺的生存理念、15种需要注重的生活细节。
  • 培养非常规的领导力

    培养非常规的领导力

    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详细论述领导力的本质、领导力必须具备的素质、领导力必须具备的品质,娓娓道出一门如何让别人追随你的学问。
  • 方与圆的人生智慧课

    方与圆的人生智慧课

    方圆之道,自古至今便被视为生命之大道,做人之大智,做事之大端。方,就是做人要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融。在方圆之道中,方是原则,是目标,是做人之本;圆是策略,是手段,是处世之道。千百年来,“方圆有致”被公认为是最适合中国人做人、做事的成功心法,成大事者的奥秘正在于方与圆的完美结合:方外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方圆合一。
  • 大众创新座右铭

    大众创新座右铭

    本书都是中外伟人、名人关于创新的论述。本书分为四篇。第一是创新基础篇。第二是创新思维篇。第三是创新方法篇。第四是创新实践篇。
热门推荐
  • 圣段大陆

    圣段大陆

    段界为尊,入为始,圣为主,大陆之上,吾为主神。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中山舰

    中山舰

    本书讲述了关于中山舰的一系列事件及人物。该舰经历了护法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围绕着它发生了如陈炯明叛变、中山舰事件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的身影出现在上海高昌庙海军司令部的暗杀行动中,出现在黄埔水域的炮战中,出现在长江之滨的抗日烽火中。
  • 韩娱之我在少时

    韩娱之我在少时

    新人新书,文笔不好,有意见提下注意:主角是女的,慎入慎入
  • 第一个人类传奇

    第一个人类传奇

    穿越是好的开始,可没有王子般显赫的身份,没有英雄般超乎想像的武力,更没有迅速攀升科技的头脑,要怎么样在神魔乱舞的时代生存下去,这是个问题。天使就代表光明吗?恶魔就代表黑暗吗?还有,麻烦下次穿越能稍微靠谱一点吗?能不能不要随随便便的弄个囚犯就让我钻进去!比上一条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女配角就不能是神?就不能是人?干嘛非要是恶魔?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还干不过你们这帮蛮夷的天使与恶魔?学我?没关系,我会带领着我的人类同胞一步步的从奴隶制社会走向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全人类的解放与统一。只有神知道?其实我觉得所有的真理,只有我知道。——出自阿伦·比曼《缔造者与终结者》
  • 虚幻星空之虚空世界

    虚幻星空之虚空世界

    地球公元2000年,在人魔妖神四界推选盟主的时候被一个神秘人打败,然后四界推选出一个最有天赋的人,天帝之子,千年后和神秘人决一胜负,最后神秘人受伤,四界的统领们用性命把神秘人封印住,而天帝之子也因此转世随后开始了一个奇幻的冒险,甚至穿越,最终奔向宇宙,成为宇宙强者。
  • 英雄联盟之剑道无极

    英雄联盟之剑道无极

    无极之道,无妄之心,以剑入道,圣者唯唔!诺克萨斯大举来犯,无辜的村庄惨遭毒手,无极剑道的传人易星辰(叫易听着别扭,改个名字大家见谅)下山历练从此卷入世俗纷争之中。欲望如山,仇恨如渊,乱世纷争,谁主沉浮?(我尽量写一个有意思的故事,高潮迭起,热血沸腾,让大家感受一下真正的剑之圣者!)
  • 难道我比不上你几个月的男朋友

    难道我比不上你几个月的男朋友

    1996年2月14日这一天是情人节,天空飘着沉甸甸的雪······
  • 蚀骨魅香:冥帝的新娘

    蚀骨魅香:冥帝的新娘

    自有一种缘分,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自有一种感情,那就叫一见钟情;自有一种碰撞,那就是灵魂的相吸。……她,万千面貌,只有他能认出她。他,双面伪装,却在她面前真实。……重生以前:她因为一枚戒指,被带到了势力的争夺中心,认识了他,与他相识相知相恋,却在一开始就知道了自己的结局。重生之后:奇幻的校园生活,家族之间的争斗,异能者的出现,血族,狼人……一层层的面纱撕下……她才是谋定一世的那个!他才是与她并肩共享盛世繁华的那个!PS:本文框架很大,牵扯甚广。当是架空的一个现代。1V1,女强男强,强强联手,绝宠,正剧,时严肃,时惊心,时轻松,时唯美,时……
  •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洋务运动》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说明了洋务运动的来龙去脉。全书充满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动人细节,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场景,给人很强的现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