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2300000002

第2章 绪论(1)

自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最初的四个电脑节点开始运行阿帕网(ARPANet,被认为是国际互联网或因特网的前身)起,网络已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虽然诞生时服务于军用目的,后来又成为学术和军事机构的研究者之间分享彼此原始数据的手段,但在其后的日子里,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到如今已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传播信息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一项功能。1998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的讲话中说:“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介——互联网,以加强新闻传播工作。”从此,“第四媒介”也有很多人将其称为“第四媒体”,实际上,“媒介”与“媒体”经常出现混用的情况,本书对此进行如下区分:“媒介(medium)一词来自拉丁文‘medius’,为中介、中间的意思,是指可立于中间或中介的某种事物。媒介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相互作用的运动中。传播媒介,即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承载、传递、获取信息的物理形式或物理工具。人类社会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上,作为承载与交流人类思想的特殊工具系统的传播媒介,不仅反映了人类活动的现状和水平,而且决定和影响着人类活动的能力和范围。而‘媒体’在英文中对应表述的是‘media organization’或‘news organization’,指的是体制化的传播媒介组织。因此,网络媒介是指互联网络这一承载、传递、获取信息的信息系统,而网络媒体则是以网站形式出现的有一定专业性质的信息传播机构。”的概念开始使用。在这种新技术条件下,国际新闻的报道方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呈现出新的规律。

一、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被正式确立为一种媒介之后,基于该媒介的网络新闻业开始蓬勃发展,目前,网络正在超越传统的媒介而成为最重要的新闻来源。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郭良2007年12月25日发表的“互联网在中国城市的使用状况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显示,虽然总的来看,所有被访对象中看电视的人达到87.3%,而网民则只有66%,但是,如果考察媒介使用时间则可以看出,网民平均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达到了5个半小时,而看电视的人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则不到3个小时。并且,网络已经超过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被认为是获得信息和娱乐的最重要的媒介(仅次于面对面交往)。网民上网后,使用传统媒介的时间相对地减少,而减少最多的就是看电视的时间。

除前期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外,网络传播相对成本低、时效快、覆盖面广,所以为我国的国际新闻报道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由于受旧的传播思维和模式的影响,我们还没有很好地发挥这块新的思想舆论和国际舆论斗争阵地的作用。

同时,国际新闻一直是新闻传播领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国际新闻报道的内容——国际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加上网络这种比以往任何一种传播工具都快的媒介的传播,使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件都好像被搬到了家门口。那么,网络在传播国际新闻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新的手段?网络国际新闻的传播与传统国际新闻的传播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网络国际新闻的报道主体需要对哪些思维模式进行转换?中国网络媒介国际新闻报道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这些构成了本书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对中国网络媒介中国际新闻报道新形态的分析,笔者试图找到网络媒介对中国国际新闻报道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分析网络媒介中中国国际新闻报道不同于以往的特色,以及报道主体思维模式的转变,笔者试图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新闻报道的合理化路径。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在网络将整个世界变成“地球村”时,国际新闻传播面临更大的挑战,竞争也更加激烈。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的网络媒介抓住机遇,及时而准确地报道重大事件,负责而全面地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一个良好的国际新闻报道新秩序必然是不同声音的交汇,而随着网络媒介的崛起,中国在国际新闻的报道中更加客观全面地表达了自己的声音,这种声音将成为反对国际新闻报道中霸权现象的一支主要力量,这将对于促进世界和谐,谋求一个合理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和传播新秩序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概念的界定

1.网络新闻

关于网络新闻的定义,可谓数目繁多,而每种定义又有自己不同的侧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的彭兰教授是这样定义“网络新闻”的:“网络新闻是指新闻的发布途径是网络,但它的报道对象仍然是客观世界的对象,从对新闻规律的运用方面来看,它与传统新闻是一致的。”而仲志远认为:“网络新闻,概而言之,是指以互联网为介质而传播的新闻。”钟瑛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网络新闻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新近发生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信息。”而美国的罗兰·德·沃尔克在其编著的《网络新闻导论》一书中说:“很简单,网络新闻指的是那些放在互联网特别是万维网上的高质量的新闻与信息。人们可以使用电脑或其他类似的设备,在网上读、听和看信息。”这些定义都强调了网络新闻所借助的介质,即硬件设备——网络或互联网,从而将网络新闻与其他媒介新闻区别开来。

另外一些定义也指出了网络这种不同于以往的传播载体,但更强调了网络新闻发布者和接受者的广泛性,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闵大洪认为:“网络新闻是指通过互联网(Internet)发布、传播的新闻,其途径可以是万维网(www)网站、新闻组(Usenet News)、邮件列表(Mailing List)、公告板(BBS)、网络寻呼(ICQ)等手段的单一使用或复合使用,其发布者(指首发)、转发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个人。”南京大学的杜骏飞教授也指出:“网络新闻是指传受基于互联网的新闻信息——具体说来,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互联网发布或再发布,而任何接受者通过互联网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新闻信息。”两人都对网络中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这一特性给予了明确说明。

但网络所传播的新闻形形色色,所以有人又对其进行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暨南大学的董天策教授在其主编的《网络新闻传播学》中是这样界定网络新闻的:“它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近变动和正在变动的事实的报道和评论。网络新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新闻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一切新闻性信息及其评说,狭义的网络新闻则是指网络媒介所传播的新闻报道及其评论。”而余义勇在其《关于网络新闻的思考》一文中,除对杜骏飞的定义加以肯定外,也提出:网络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新闻指的是互联网上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所发布出来的各种有传播价值的新信息,而狭义的网络新闻则专指互联网上新闻类的信息,包括传统媒介所设网站发布的新闻信息、其他网站设立的新闻中心或新闻板块发布的新闻信息、国家有关部门设立的专门网站所发布的新闻信息、个人主页和站点所发布的新闻信息等等。”

本书所要研究的正是狭义的网络新闻:首先,研究对象是新闻,即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次,这些新闻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包括互联网传播的各种途径,如新闻组、邮件列表、公告板、网络寻呼、个人博客等;再次,网络新闻传播的主体可以是任何个人或机构,他们在作为信息发布者的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

2.国际新闻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对“国际新闻”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义。

新华社的前副总编辑马胜荣曾这样对其定义:“国际新闻,简单地说就是通讯社、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将所在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地方的不同类型的信息,通过不同载体的传播,使受众接受到预先不知道的新闻,也就是说是一种国际信息的传播。”它指出了国际新闻在国际进行传播的特性,但没有包括所在国向外传播信息。

而刘洪潮认为:“国际新闻,是国内媒体关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际关系的报道与评论,及中国新闻的对外报道和外国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该定义包括两个方面,即一国的对外报道和他国对于该国的报道,但同马胜荣先生的定义一样,都比较侧重新闻的实践。

至今为止,比较全面的对“国际新闻”的定义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刘笑盈作出的:“国际新闻是超越了国家界线并具有跨文化性的新闻,或者说国际新闻是新闻在国际上的流动。”他指出,所谓“超越了国家界线”包括四种含义,一是其新闻事实的国际性,即事实信息来自国外并对受众具有国际认知价值;二是其传播方式的国际性,也就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甚至是可以超越国界的大众媒介;三是其传播主体的国际性,除面向国际的一般信息传播者外,增加了国家这一特定主体;四是其受众的国际性,是国际社会中具有广泛性、混杂性和隐蔽性的大众。而所谓“跨文化性”是指国际新闻的传播一般都经过一个跨国家文化的转移。所以他所说的国际新闻既包括外国消息(国际报道),也包括对外传播,还包括国际性新闻机构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国际性新闻。

中国传媒大学的麻争旗将国际新闻传播概括为三种不同的形式:首先是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即把发生在外国的新闻事件报道给本国受众;其次是我们以前的对外新闻宣传,或者叫对外传播,即把发生在本国的新闻事件向其他国家的受众报道;第三种形式是随着世界性媒体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即由世界性媒体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及受众传播世界各地的新闻信息,并将它们形象地比喻为:“进口型”、“出口型”和“进出口混合型”。

本书所研究的网络中的国际新闻,也覆盖了这三个方面,主要包括中国网络媒介对国际事件所做的报道和评论;对中国的重大事件以及中外关系向外国进行的传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娱乐等各个领域。而第三种性质的国际新闻是与媒体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当网络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媒体时就自然出现了这种“进出口混合型”的国际新闻报道,如新华网在宣传自己时所说的:“新华网,全球新闻网”。它就可以做到从世界各地采集新闻又向世界各地发送新闻。需要指出的是,在网络媒介中,国际新闻的报道主体既可以是新闻机构自身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是网友个人。

3.人学

由于本书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对网络国际新闻报道进行研究的,所以人学理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当代中国对人学的研究萌发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其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而得到了蓬勃发展。

恩格斯曾将马克思哲学定义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所以有人就说:“哲学就是人学。”这似乎太过笼统,因为哲学所研究的对象涉及人的各个方面,并且远远超越人本身。也有人认为:“人学就是关于人自身的一般本性的理论,或者说人学是人自身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还有人这样理解:“简要来说,人学首先是研究完整的人及其本质、存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学问。人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学指研究人的一切科学,狭义的人学指研究人的本质、存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

虽然人们对于“到底什么是人学”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目前的人学研究都在向马克思哲学靠拢,都在探讨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它所体现的是对人的现实生活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问题的价值关怀。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人不是抽象的意识的存在或精神的存在,而是实在的人。以往由“自我意识”、“绝对精神”或“感性直观”等词汇所描绘的抽象的“人”被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且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有生命的个人”所取代。其次,人学所研究的人是“完整的人”,即它所研究的不是人的具体的某个方面,而是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里,人是指全面的人或根本的人,这种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是以现实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其理论思考的目的论追求。第三,在对人的思考过程中,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受到尊重。人的存在形态有两种:个人和群体。人学所研究的人主要是个人,但并不是将其看成孤立的存在,而是一种社会的存在。人在劳动创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差异,并导致人的多样性。

“以人为本”正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思想发展的一个必然归宿,当它成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一种主导思想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贯彻到新闻传播领域。人学是人性化的,它处处体现着对人的现实的关怀和尊重。如果不以对人的关怀和尊重为前提,那么,新闻传播就有可能剥夺人的自由,让人日益丧失自我。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会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而获得进步,反而会受到严重的挫伤。目前网络这种新媒介为人们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网络中的国际新闻传播将更加体现出一种人学的意蕴。

同类推荐
  • 陈力丹自选集

    陈力丹自选集

    学科的研究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服务于国家的政策研究或商业目的的,但在观念上要明白,学科并不是为政策研究或商业目的而存在的,它是人类对自身活动的一种思维方面的把握,没有功利目的。黑格尔在谈到美学时说过一段话:“科学,作为服从于其他部门的思考,也是可以用来实现特殊目的,作为偶然手段的;在这种场合,就不是从它本身而是从对其他事物的关系得到它的定性。从另一方面看,科学也可以脱离它的从属地位,上升到自由的独立的地位,达到真理,在这种地位,只实现它自己所特有的目的。”这个道理,恐怕新闻传播学也不例外。
  •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问题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先哲展开争论。在西方,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有关人性问题。
  •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本书记载了作者的心灵成长、记录了作者变革的梦想,体现了作者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及一种大教育的情怀。全书内容包括:走向讲台——在执著与坚毅中为人师表、享受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的精神舞台、学生观——你的心我永远会懂等七章。
  •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进入2000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可以看到的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欧美、日韩、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自然也包括我国几十家电视台的众多节目。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节目的论坛,会员数量惊人,帖子数量更加惊人,有些评论一针见血,有些观后感悟则令人不由得怦然心动。于是,传播学毕业的自己也渐渐萌生了写点儿什么的愿望。这一想法几经沉淀,到2009年底开设了“电视娱乐节目赏析”这门选修课后才终于动笔。
  • 致命的自负

    致命的自负

    本书是哈耶克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不同于以往,在某种程度上,它实际上是“哈耶克对自己毕生所反对‘极权社会主义’的思想努力的总结”。
热门推荐
  • 至尊剑途

    至尊剑途

    上古秘闻,千年阴谋。少年身负家门血仇,以剑问天,游历大陆,揭开上古秘闻。千年盛事,引发惊天阴谋。
  • 子魂魄兮

    子魂魄兮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风耀帝国,八百年国祚,谁为帝王?群雄逐鹿,九万里江山,谁主沉浮?修灵者,魔兽,各路枭雄,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战争,社稷,帝王,臣子,历史,和平,正义,爱情,谁将留下,谁将毁灭?一切的前夜,悄悄降临。
  • 无终卡农

    无终卡农

    这本书后面给写乱了,我决定重写了。我的7个收藏,对不起了。
  • 精神操控者

    精神操控者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在生活中,有的时候,看到一个场景,或是发生的一件事,又或是见到的一个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刚刚做完一件事情,却突然想不起来刚刚发生了什么。如果你有过这样的感觉,那么恭喜你,你被操控了。世界上有一种人,他的灵魂可以进入你的身体,操纵你的行为、读取你的记忆、感受你的感觉、学习你的知识、掌握你的能力。他们就是——操控者。身体操控者,空间穿行者,时空旅行者……,不必呼风唤雨,不必翻江倒海,所有人的超能都可融入一个人的身体,不用一种一种能力的去练习,拿来才是王道。本故事描写主人公裘天自杀时,灵魂离开身体,从而掌握了把自己的灵魂装进别人身体里,操控别人的能力。随着自己能力不断的提高,他每进入一个人的身体,都可以学习到这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在同样的操控者中,由一个学徒,成为了能力最强的人。之后他又不断突破自我,专门融入一些有异能的身体,掌握了大量的奇艺能力。成为集所有超能为一身的王者。世上只有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超越生死,超越界限。当自己的能力达到顶峰,成为第一,还要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成为王者,保持王者。
  • 没毛写刘三石梦幻奇遇记

    没毛写刘三石梦幻奇遇记

    本文是以刘三石的现实经历、梦幻经历、梦境经历贯穿起来,将刘三石的经验、知识、文学作品以及收集的科学知识材料集中在一起的一篇知识集锦。目的不只是写作,而是希望在故事中,将刘三石的经验、知识、智慧、文学作品与收集的科学知识材料与人共享和保存。仅此而已。
  • 魂断万古

    魂断万古

    神魂世界,人类生而具有三魂六魄,人因三魂从而得以成为神魂师。六岁孩童觉醒第一魂,为人魂。凭借人魂便可以感知天地灵气,感悟世间万物纹理,修炼灵技。修为至高者可以上九霄,通九幽,掌轮回,断生死,称霸一方天地!在青罗大陆的边远城市,东海城,一个三魂被封印在一盏魂灯中的少年,无法修炼神魂,却从小淬炼灵魄,拥有远超常人的肉身。当他碰上一个外来的少女,一扇通往瑰丽世界的大门巧然打开!
  • 异能修武

    异能修武

    江城来到了一个古代修武世界,系统+异能+武功,当官、经商、经营门派当董事长,搞科研改善生活条件,有时候客串客串城管,有时候客串武功医生,找找武功漏洞,下副本捡点原版武功秘籍,更多的时候,生活是用来享受的!最后的破碎之路在何方?一个生病的武修世界,会被江城调理成什么样子?拭目以待!
  • 两世情缘:王爷追妻忙

    两世情缘:王爷追妻忙

    (停更结束,为了补偿各位读者尽量多更)季悠幽穿越到异世,发誓要做一个人上人。可发现自己怎么越来越逗比了呢?等等这个美男子哪来的?“娘子~”“公子你认错人了。”“娘子,你怎么可以这样!我们都亲过抱过了。”谁家的美男子赶快抱走!
  • 召唤神兵闯异界

    召唤神兵闯异界

    身带兵主召唤系统,纵横异界,争霸洪荒,终成为一。华夏十大名剑助我争霸人之战场;上古十大神兵随我斩杀异界神明;太古十大神兵为我屠仙;洪荒十大神器伴我成圣。唯一路上,斩魔兽、杀天神、屠金仙、虐圣人、废掌控者。血雨腥风成唯一,情断义绝舍佳人;大爱无疆悲天地,魂牵梦绕终无悔。不一样的异界,不一样的召唤。
  • 仙荒者

    仙荒者

    一个乡村小娃,得五荒传承,独自修炼,终成王者。其一生无依无靠,孤独一人。他,就是王启。五荒仙,吾荒仙,只为荒仙!吾族荒仙,宁死不仙!荒仙族人,赐名——仙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