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1900000024

第24章 世界主要国家国际传播发展史(4)

1999年10月1日,美国撤销了主管对外宣传的美国新闻总署,原属美国新闻总署管辖的国际广播电视局归属广播管理委员会(Broadcasting Board of Governors),由该委员会统管美国对外广播电视,监督所有对外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宣传方针、政策和财政状况。美国广播委员会成员均由总统任命,参议院确认,并规定国务卿是当然成员,一些重大决定要与国务卿商谈后做出。就现阶段来看,美国有两个负责对外宣传的重要政府部门:一个是于2001年对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后不久建立的美国白宫的“联合信息中心”;另一个是国务院系统的“公共政策及公共事务局”,负责领导统筹美国所有驻外使团的公共联络部门。另外,2002年成立的“全球通讯办公室(OGC)”,目的在于加强对外宣传,协调美对外政策,改善美海外形象。

与此同时,美国还在进行着传播策略的调整。2002年7月开始,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提出《公共外交:改革的战略》的报告,声称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公共外交,即利用文化、教育、交流项目和广播电视来影响国际受众。2007年,美国对外宣传重心又进行了调整。美国之音针对新时期以来收听率低、经费不足等问题,宣布将停播乌兹别克语、粤语、泰语等多个语种的节目,把省下来的经费用于增加对中东地区、朝鲜和古巴的广播电视节目,加强对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的普什图语广播节目以及面向古巴、委内瑞拉的西班牙语节目,面向吉布提和非洲之角的索马里语广播维持不变。根据布什总统2007年2月份宣布的2008财政年度预算,美国广播事业委员会将获得6.682亿美元用于对外广播电视宣传攻势,比2007财政年度增加3.8%。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美国在国际传播中的商业化扩张。1996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电信法《1996年联邦电信法》,这是对《1934年通信法》的修改版。其主要内容是取消了对媒体公司拥有的电台或电视台数量的限制,减少了对电信、广播电视等电子信息传播产业的控制,允许跨行业扩张。紧随政府对传媒业垄断控制的放松,大规模的兼并活动迅速展开。在新的电信法通过前后,美国传媒业出现的主要并购案有:时代华纳公司、迪斯尼公司、维亚康姆公司等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新闻媒体从单一的报业或广电集团转而成为集各种媒体于一身的综合性的产业集团,继而又融入更大的产业集团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集媒体、娱乐、电脑、电信等产业于一体的巨型“航母”,以其资金、资源优势进行全球性的信息渗透、扩张,不但从中获取了可观的利润,同时也将西方的价值体系和文化推销到世界各国。商业化最大化地扩展了美国的传媒实力。

美国是一个历史不长的大国,纵观美国的国际传播历史,可见其从小到大的发展趋势。美国国际传播的发展是与其国力的增长相一致的,并且一直服务于美国的外交和国家利益。总体来看,美国的宣传政策是非常灵活的,针对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对外政策和宣传策略,如战争中的心理战、21世纪初的公共外交政策,以及现阶段的“战略传播”全球性参与政策等,可以说,美国的国际传播也是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传播大国,其传播能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不过,传播的基础是行为与价值观,美国的霸权主义行为与唯我独尊的价值观也将成为其国际传播中的最大障碍。

第二节 英国国际传播史

英国的国际传播史,应该放到英国国家发展史乃至世界发展史的范畴中加以考察。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英国近代以来的对外传播发展过程经历了从信息传递到对外宣传,再到对外传播的转变,而与这种转变紧密相连的是国家外交政策和传播政策的变化。从维多利亚时期起,英国经历了近代的繁荣、一战的胜利、二战后到冷战时期的衰落,英国的媒体主要承担了对外宣传的角色。而在冷战后期和后冷战时期,为了扭转媒体作为政府宣传者的形象,英国政府放宽了管制,在对外传播领域实行商业化运作模式。从目前来看,英国的国际传播在传播理念、传播技术、传播效果等各个方面依然排在世界前列,为英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赢得了不少分数。

一、近代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对外传播

1.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与世界

英国是西方国家中最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建立近代国家体系的国家。但是由于英国长期孤悬在欧洲之外,对世界的影响并不大。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760~1840年),经济的繁荣推动了英国的政治变革和世界性扩张,英国很快成为经济大国与殖民大国,在世界上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达到鼎盛。

19世纪30~40年代是英国工业革命业已完成的年代。英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工业时代的过渡。1820年,英国已占了世界工业总产额的一半,其中采煤总量占世界的75%,生铁产量占世界的40%。到40年代,英国成了“世界工厂”,占据了世界工业和贸易的垄断地位。马克思曾经说过,英国就是世界的太阳,所有的国家都在围着英吉利这个太阳旋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英国也开始成为殖民大国和国际贸易大国。随着工业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最迫切地要求铲除一切民族障碍与束缚,以实现自由贸易,英国的殖民扩张达到了高潮。19世纪中期之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逐渐改变政策,在一些殖民地实行殖民地自治政策。这种政策要求废除以前宗主国直接统治的总督独裁制,把管理殖民地内部事务的权利交给殖民地,从而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与殖民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这一时期的英国还是国际信息传播中心。由于英帝国殖民地国家对英国经济的依赖,国际传播流向主要是从英帝国向外围殖民地国家扩展,形成了所谓“中心?e807外围”的传播框架。为了便于对殖民地的控制、军事战争以及商业贸易的发展,电报和通讯社成为英国推行殖民统治的重要手段。由于传播业的发展,近代的大英帝国在国际上的传播地位也很高,是名副其实的“信息帝国”,1870年,路透社与哈瓦斯社、沃尔夫社缔结了划分采访和发布新闻范围的“三边四社协定”。根据协定,路透社划分的地盘有:大英帝国、埃及(同哈瓦斯社共享)、土耳其、远东。“三边四社协定”的签署,奠定了英国在世界信息市场的主导地位。

2.殖民扩张中的对外传播

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外交方针是维持霸权地位和实现商业利益。英国对外传播承担了国家殖民扩张的任务。这一时期,英国对外传播的主要对象是殖民地国家。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在19世纪50年代,新闻的传送从英国到澳大利亚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到60年代,虽说改进了轮船,但也需要45天。然而,19世纪40年代末电报网络,以及1851年英国和法国之间海底电缆的架设加速了全球新闻的传递。60~70年代,英国通过电缆与世界主要的帝国都联系起来了。对于英帝国而言,这也彻底改变了其与殖民地的空间距离,信息可以在几小时内甚至几分钟内传遍整个英帝国。电报技术的使用,为英国对外传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得帝国政策得以在海外殖民地迅速实施。

与此同时,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奠定了殖民地报业系统的英国化发展趋势。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许多殖民地的报业都在模仿伦敦报业的运作模式和经验,许多海外侨民通过船舰消息(ship news),在本地一字不差地重印英国报纸,以获得英国报纸上有关国际新闻的报道。这种殖民地报业系统的英国化,还体现在英国人帮助殖民地报业的建设方面。例如,在1850年,马克思(E.P.Marks)就从英国伯明翰的《每日邮报》转到澳大利亚的记者团队;弗兰克·布莱克(Frank Blake)从伦敦的舰队街来到南非,在那里帮助建立了《兰德每日邮报》(Rand Daily Mail,1902),并出版了《布隆方丹邮报》(The Bloemfontein Post,1906)。到19世纪末,基于英国及其殖民属地报业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一种胚胎型的殖民地报业系统出现了。这种报业系统的表现则是记者、组织运作模式、报业资金、国际新闻的提供等等,在英国及其殖民属地之间的相互流动,将整个英帝国连接在一起,造成了相互依赖的情形。至此,英国的对外传播被纳入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轨道。

就英国本国而言,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英国对外传播重点主要集中在东亚和印度地区,这是英国极力争夺的区域。之后,由于各国殖民扩张竞争的加剧,英国扩大了对外传播重点区域。英国在北美殖民地以及南美洲建设了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并不断在这些地区渗透新闻机构,便于商业信息的流通。美洲和中东成了英国对外传播争夺的新重点。

这一时期,国际新闻通讯社则成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殖民地争夺的一个主要工具。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受到商业因素的刺激,各国国际新闻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1870年的“三边四社协定”,就是英国路透社、法国哈瓦斯社、德国沃尔夫社和美国美联社为避免竞争而建立起来的。当然,这种协定并没有从根本上避免竞争。在协定中,因为哈瓦斯社资格老而分得了更大的势力范围,英国并不满意,开始向哈瓦斯社的南美地盘渗透。1860~1870年,路透社扮演了向欧洲提供南美洲电报信息的主导性角色。19世纪下半叶,路透社通过提供商业信息实现了英国对这一地区的非正式控制,成为第一个在南美洲进行信息跨国交流的新闻交易商,也是第一个将南美洲信息市场推向国际贸易交易场所的媒体机构。与此同时,路透社的势力还不断向远东扩散。从1865年开始,路透社组建电报公司,开始兴建由德国、俄国、伊朗到印度的电报专线,与沃尔夫社展开竞争。1870~1874年,电缆线铺设到了新加坡、中国上海、日本、澳大利亚和南美,路透社成了世界通讯社中的翘楚。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英国的电缆数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这为其在国际传播领域的霸权地位奠定了基础。英国通过对电缆所有权的直接控制,以及对流通在其电缆上的电报进行外交审查的间接控制,为其殖民外交政策服务。一时间,英国成了全球传播的中心。不过,也就是从这一时期起,后起的德国、日本、俄国都开始挑战英国,美国的经济实力开始超过英国,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二、一战期间英国的对外宣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是所有国家中战争宣传做得最好的国家,值得认真总结。

英国的战时新闻政策包括信息控制和对外宣传两个方面。早在战争开始之前的1911年,英国就制定了国家机密法,规定任何人直接或者间接传播、或者可能企图传播对敌人有用的草案、计划、或者笔记,获取、收集、记录或者公开任何将会或可能意在为敌人直接或间接所利用的官方机密代码、密码、草案、计划、模型、物品、笔录或其他文件或信息,或将之传递给任何其他人,将被处以重罪。所以,一战期间英国媒体一直受到政府的监视,英国的媒体管控通过法律进行得比较成功。

一战期间,英国对外宣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14~1917年,英国的对外宣传主要是针对外国精英阶层,如记者、出版商和政治家。而从1917~1918年,则是对外国大众进行传播。第一阶段对外宣传主要由外交部主管,第二阶段则由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者制定宣传策略。宣传对象的转变同劳合·乔治首相的上台有关。在战争刚刚开始的1914年8月,劳合·乔治就建议成立一个官方宣传机构,成立了所谓的“韦林顿之家”。劳合·乔治首相曾说:“如果有什么能影响到宣传力度的话,那么媒体对宣传影响力极强。”从宣传方式上看,第一阶段的宣传主要是采用间接的方式。第二阶段则进行直接宣传。从1917年冬到1918年,美国的参战使英国意识到:“伪装和呼吁已不必要,那些负责宣传的人现在可以‘大声地、大胆地讲话’,通过电影宣传,通过无线和有线电,用具有特殊力量的、最直接和有效的针对个人宣传形式进行大众宣传。”

同类推荐
  •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由张珂、张云、石磊主编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各种媒体形态的发展与现状,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当代体育与大众媒介的相互影响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体育传播等几个方面。由乔培基教授编写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以体育与媒介二者的关系为切入点,从体育专业、传媒专业的角度,阐述了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揭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同时,全书涵盖了传媒业界最全面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体育与传媒界互动的最新形态。《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既可作为体育、传媒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可选作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实用教材。
  •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语文知识小丛书)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语文知识小丛书)

    《语文知识小丛书: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以中学课本经典文章为实例,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酎亍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特别有助于学生提高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介质,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媒体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网络媒体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工具。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对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 中华句典1

    中华句典1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无罪释爱

    无罪释爱

    一次不经意的邂逅,勾起了一段难以磨灭的回忆;一次巧合的相逢,燃起了一段不该的恋情;一次勇敢的表白,唤醒了尘封的爱情……
  • 民谣随心所欲

    民谣随心所欲

    他的生活中有故事,有酒,有音乐有朋友,有了女人,后来女人离开了他,他迷恋上香烟,每当想起来都会抽上一根。
  • boss重生:老婆,别想逃

    boss重生:老婆,别想逃

    本文是坑,望读者慎入!上一世,他不懂她的爱,所以对她的爱视而不见;不懂她的情,所以对她的情毫不在意…总是伤害她……重生一世,他终于知道原来她才是那个真心实意对待他的人…………
  • 霸爱萌宠绝情丫头

    霸爱萌宠绝情丫头

    她有一个喜欢的男生,她打算在十四岁那年跟他表白,却在那时她的母亲去世了,她的父亲娶了男生的妈妈,他成了她的哥哥,她一气之下离家而去。再归来,她的身边有四位未婚夫,他说‘你变了,不再爱我,我是该高兴吗?’
  • 最强魔幻陀螺之爱你不会变

    最强魔幻陀螺之爱你不会变

    人生匆匆几载、不过浮华一瞬间。花开花落间,聚散亦无常,唯愿岁月安静好,亦许似水念流年。
  • 别让孩子毁在家庭

    别让孩子毁在家庭

    本书中提到两位好孩子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毁在家庭,在教子实践中探索出了这套宝贵经验。他们培养出的男孩、女孩不仅素质优、人品好,还分别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本市的重点高中,后又分别考进了清华北大。两位好孩子家长的66条教子金律,就像是教子路上的一盏盏明灯,一定能给千家万户的中国家长带来帮助。
  • 冷酷校草的大牌女友

    冷酷校草的大牌女友

    在一趟从美国飞往A市的飞机上,下来了,一个身穿名牌大衣扎着活泼,马尾辫,长相清纯可爱的女孩,当然那就是谭若惜了!谭若惜拖着行李箱到以前在A市的家住了下来。才到学校就被一个妖孽缠上了,他宠她,她沦陷,可就在她离不开他——那一日,他亲手搂着她的好朋友,对她说分手,她心碎,远走他乡。华丽归来,她傲世天下,唯独对他念念不忘,他亦对她痴心未改,可他们之间的牵绊、阻碍太多了,已经回不去了……
  • 仙魔之城

    仙魔之城

    少年洪拓一心向道追寻仙人的足迹踏上仙魔之城仙界沉沦天道不公我洪拓要打破天道开创新的纪元
  • 爱的太伤痛

    爱的太伤痛

    她很爱他,却不告诉他,让他以为她骗了自己她后悔了,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告诉他自己爱他......
  • 九州风乍起

    九州风乍起

    版本一:九州风乍起,四国铮铮铁骑踏红江山万里!男儿束发从军去,马革裹尸归!远方悲歌击筑,寒甲犹记黄粱梦里,叹一声!山河永寂!版本二:九州风乍起,乱世迷离!拾起旧事笔迹,落款人消了踪影。可记?初相遇,街头轻语,予我一段死生铭记!权谋、戏假情真、兄弟情义、帝后传奇房宜主:“家国不宁,为何不重披战甲、再战沙场,还百姓一片平和世?!”扶杨:“心已死,身体不过一具行尸走肉,就算再上战场,也不过多一具尸体。”房易安:“满愿,哥哥接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