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1800000031

第31章 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4)

一、民族故事,世界表述

所谓“立场”,就是在跨文化交流中,要始终牢记,用国际视野来观照本土性事件,用国际社会通行的表达方式、接受标准,来推进本国的国际传播活动,也就是“民族故事,世界表述”。

如今的跨文化交流,很大程度上是全球化经验与本土性事件的结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球土化”(Glocalization)。这一概念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罗兰·罗伯逊(Roland Robertson)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一般来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只有用国际认可的标准,来演绎充满着活力,饱蕴着特色的民族文化,才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近年来较为成功的一些跨文化交流的案例,如《功夫熊猫》在全球的上映,麦当娜的全球巡演会,和中国的北京奥运会等,莫不如此。如北京奥运会,是一大盛事,也是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如何才能做好相关的宣传报道呢?国际社会最关心的问题有哪些呢?为此,奥组委聘请了伟达公司作为国际传播顾问,并根据伟达公司的全球媒体监测,了解到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些问题,比如空气污染、交通环境、食品安全、古城保护等,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部署和宣传报道,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相关传播比较满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提醒我们,要和国门之外的人群进行交流和沟通,就应该选择那些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能体现中国本土经验的信息点,结合国际社会的关注点加以报道,加以宣扬,这样往往能收到不错的传播效果。

二、议程设置,把握全局

传播,不仅仅是交流,它还体现了权力。处于传播信息链上端的西方媒体,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英语优势和对传播规则的熟悉掌握,随心所欲地设置着处于信息链下端国家的媒介议程。长期以来,西方媒体为中国报道设立了自己的媒介议程,并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涂抹中国。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媒体实力日渐增强,媒体从业人员素质渐渐提升,我们应该从西方媒体手中夺回讲述“中国故事”的权力,构建我们自己的媒介议程。

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报道中,多数宣扬的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和西方媒体相比,我们具有对方难以企及的本土优势,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报道本土事件,发掘本土新闻。虽然西方媒体普遍采取了派遣驻华记者、聘请本地记者等方法来应对,但相对于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编者按:此处仅指陆地面积,未包括领海面积)和13亿庞大人口而言,这种“本地化”的策略显然还是力不从心,我们应该尽量发挥自己的本土优势,设置完全属于自己的“中国报道”,从而把握全局,全面引导西方媒体的“中国报道”。

目前,西方媒介了解中国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通过通讯社。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是中国的两家综合性国家通讯社,在海外也有着广泛影响,西方媒介有时甚至直接转载、转引这两大通讯社的相关消息。比如美国CNN在报道2009年中国的60周年国庆时,就多处提到其信息来源是新华社。可见,经过多年经营,中国通讯社在国际社会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在受众心中也具备较高的可信度,我们完全可以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打造自己的国际通讯社品牌,在“中国报道”上设置我们的媒介议程,反过来影响西方媒体。

在报道内容上,我们更应该牢牢把握主动权。受历史原因影响,过去我们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往往更多地为适应老外的喜好,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过多。我们的海外中文学院被称为“孔子学院”,走出国门的电影中,渲染的是一夫多妻、风水、麻将、功夫等,而在海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也总是表现杂技、武功、饮食等。与此相比,对现代中国的输出明显不足。有关现代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科技、教育、城市建筑、公民面貌等,都很模糊、抽象。这种现状如果持续下去,西方受众将难以得到有关现代中国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影响他们对现代中国的观感和印象。如何在媒介议程中安排更多的有关现代中国的内容和细节,以影响西方受众,并使其改变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这应该是我们下一步工作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三、提升技巧,深层沟通

在跨文化交流中,设置议程,把握全局,是在强调“说什么”,也就是为国际受众提供更丰富全面的信息,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如何才能让国际受众更好地接受中国的国际传播,对“中国故事”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这就是“怎么说”的问题。要在国际传播中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就要探索受众的心理特点,摸索“讲述”的技巧。西方媒介已经较为熟悉国际社会的舆论规则,有一些技巧也操作得比较娴熟,中国在进行跨文化交流实践时,可以加以学习借鉴。

(一)以柔克刚,诉诸感情

我们讲跨文化交流的技巧,说到底,就是要打动受众、影响受众,让受众能够接受我们。如何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人们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通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逻辑的力量来达到说服目的;另一种则是通过营造某种氛围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这两种方式可谓是各有千秋,不过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后者往往更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我国历史上就不乏这样的例子,如有名的“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秦攻赵,赵求救于齐,齐要求太后的小儿子做人质,被太后拒绝。满朝文武去劝太后,都被驳回,在这种情况下,触龙采取了“以柔克刚,以情动人”的方式,从和太后说家常开始,娓娓道来,渐渐切入主题,态度谦虚卑和,说话委婉动听,最后打动了太后。

具体而言,要做到“以柔克刚,以情动人”,首先是要摆正位置,不卑不亢。传播的双方,要处在对等的位置上,才能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切忌咄咄逼人,自高位置,这样只会让对方反感;也不能一味卑下,完全顺着对方的思路,这样只会让对方觉得传者另有传播目的,从而怀疑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其次,要婉言表达,充满情感。语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柄双刃剑,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一般说来,措辞委婉,饱含个人感情的话语表达最能够深入人心。再次,要将心比心,趁势而入。在传播过程中,常见的情况是,传者自说自话,受众茫然不解或毫无兴趣。这个时候,如果将心比心,了解受众的文化背景,抓住受众感兴趣的、有感触的点,趁势而入,激起受众的共鸣,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对来讲,西方受众比较注重平等自由,反感宣传式的说教,更容易被情感性的传播所打动。

(二)柔性把关,含蓄委婉

1947年,社会心理学家卢因(Lewin)撰文《群体生活的渠道》,分析了家庭主妇在购买食物及向家庭成员推荐食物过程中的“把关”作用,并由此推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事实上的“把关人”,“把关人”决定着信息的选择,影响着信息的流动和传播。在国际传播中,“把关”是世界各国的诸多媒体都会采用的一种手法,通过“把关”,暗自引导信息的传递。西方的新闻观念里,强调事实,强调客观,并且,由于西方社会里新闻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受众可以选择的媒体范围更广,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受众的媒介素养,受众更习惯于从客观的新闻报道中了解事实,反感于宣传性的媒介内容。

处在这样的媒介氛围中,面对这样的受众群体,西方的新闻媒介都懂得通过“柔性把关”来引导受众,即巧妙地组织材料和文字说明,在不动声色之中传达出自己的信息和倾向。比如2009年7月《纽约时报》对乌鲁木齐“7·5”事件进行报道时,选取了一张从画面上来看颇有些耐人寻味的照片:一群特警手持枪支武器穿越街头,从他们的旁边一角,一个面貌显然是维族的男子探出头来观察情况。对此,《纽约时报》的配图说明是:“防暴警察在中国新疆地区的首府大街上巡逻。据中国新闻机构报道,在中国西部的乌鲁木齐市,骚乱者与警察发生了冲突,导致156人死亡,超过800人受伤。”其中没有任何对事件背景的解释,只是简单地提到,在事件冲突中,有156人丧生,超过800人受伤。从图片的选取和配图说明来看,《纽约时报》有意无意淡化了事情的真相,他们选择了更能代表他们倾向和观点的照片,即强调汉族和维族的差异。选择这样的照片,配上这样的文字说明,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西方受众的思路,让受众产生误解。

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故事”时,常用这种“柔性把关”的方式,来含蓄委婉地说明自己的倾向,这种手段虽然让我们觉得不怎么舒服,却也启发了我们,应该着力思考如何组织材料,用西方受众熟悉的、可以接受的方式来做好我们的工作。经过“3·14”事件后,中国媒体在危机报道应对方面,成熟了许多,这在“7·5”事件的报道中,就能看到一些处理得不错的情况。比如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马上进行了相关的媒体报道安排,让国外记者进入到事发当地进行采访,网上流传着一张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照片:两位记者正在聚精会神地拍摄特警队伍,其中一人金发长身,明显是西方人的长相,非常清晰地传达出了信息:“7·5”事件的报道是公开、透明的。这样一张照片,胜过千言万语,它让西方别有用心人士散布的“中国驱逐外国记者”、“隐瞒事实真相”等谎言不攻自破,起到了有力的说服作用。

(三)个人体验,细节为王

要推进中国与他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还要做到有的放矢、内外有别。比如中国文化推崇集体主义,主张舍小我而取大家,先集体而后个人,但这种思路在西方社会却很难被接受。西方社会崇尚个人自由,要求社会给予个人更多的空间,强调个人的活力和潜能。因此,我们在做报道时,如果还是按照国内报道那种“宏大叙事”的方式来讲述,大概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因为西方受众更“需要真实的、有细节的、生动的、鲜活的、有情节的东西”。这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用“个人体验,细节为王”的方式,来讲述我们的“中国故事”。也就是说,用个人化的、充满细节的报道,去打动西方受众。

在这方面,中国近年来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CCTV-9,其宗旨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为达成这一目标,CCTV-9近年来制作了大量新闻以及介绍中国历史、地理、文化和自然风光的节目,尽力打造“文化中国”、“特色中国”、“现代中国”的国家形象。CCTV-9的努力也收到了回报,据统计,早在2006年,CCTV-9在全球就覆盖了100多个国家,受众达5000万户。2010年4月,CCTV-9全面改版为英语新闻频道(CCTVNEWS),将争取更高的落地率和收视率,向海外发出更多中国的声音。

再如,2008年以来在西方各国热播的纪录片《西藏一年》,该片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地平线文化传播公司联合制作,2008年由英国BBC首播,一经播出,即得到了英国媒体的赞誉。如英国《卫报》评论该片“以罕见的深度、惊心动魄的力量,公正记录当今世界最有争议、最偏远地方人们的真实生活”,《星期日独立报》评论该片“第一次打开了一个真实的圣域”。该片选取了8个普通的藏族人的日常生活作为表现素材,追踪记录他们的生活长达一年,其内容都是些家长里短,普通人的烦恼。然而,正是通过这些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细节,真实的西藏才得以展现,那是一个正在经历着变化的西藏。

通过这部纪录片,西方受众能看到西藏的真实面貌,体会到西藏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他们能看到西藏的繁荣,也能体会到西藏民众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心态,这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我们想说的话,也通过这些生活细节,在不知不觉中传达了出去: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的生活早已和祖国的点滴变化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西藏的经济发展进步了;经济繁荣使得当地老百姓变得更活跃、自信、开放,对祖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等。正如新华网的评论所说,“The film,first broadcast on BBC in March of 2008,drew worldwide attention for its detailed deion of ordinary Tibetans.”从西方受众的反应和评价,我们也能看到这种“个人生活细节”式报道的力量,“2008年3月6日,《西藏一年》先是在英国BBC第四频道播出。但是时间很不凑巧,几天后,西藏发生了‘3·14’骚乱事件。在BBC播出《西藏一年》第一集后,引起了在英国的藏独组织的抗议,说‘这是中国政府的宣传’。2008年3月7日,BBC台长专门在《泰晤士报》上花钱登广告发表声明:这是真实的关于西藏百姓生活的故事,BBC坚持播出”。从国际社会对《西藏一年》的热烈反响来看,“个人体验,细节为王”的叙事方式,会让报道显得更真实,更有说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

中国文化向来注重“道”与“技”的相辅相成,我们讲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必然要建立在对传播规律、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无论是“道”也好,“技”也罢,归根到底,只有随着中国的真正崛起,全球眼光才会持续聚焦在现代中国身上,这是我们探讨跨文化交流技巧的起点,也是我们所努力追求的目标,更是我们每个人肩上的责任。

思考题:

1.请结合案例谈谈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差异。

2.请结合案例谈谈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对接。

同类推荐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争权夺利智慧谋略全书

    争权夺利智慧谋略全书

    书分“风云际会篇”、“善抓机遇篇”、“随机应变篇”等十部分。内容有:阿基米德鏖战罗马兵、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富兰克林巧用比喻等。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酷短信之至理名言

    酷短信之至理名言

    这是一套最新、最酷、最炫的沟通手册。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幽默逗闷的搞笑专家、情意绵绵的爱情攻略、温馨感人的祝福满堂,随时随地幽默搞笑,时时处处富有哲理。轻点拇指,传递无限情谊吧!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自20世纪80年代,梁晓声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整体思考,这也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外另一个重要写作路径——具有作家个性化特征的梁晓声式的政论文和杂文的写作。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作家、思想者、学者等多维视角谈论和分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状况和社会生态。
热门推荐
  • 异世重生之女配逆袭战

    异世重生之女配逆袭战

    穿越不可怕,但是在错误的时间穿越到错误的地方,遇上了半错不错的一群极品,那就是人生大大的悲哀了。只是为了打发下无聊的等车时间,掏出手机随意点开了一部小说,看了不到两张的内容就已经被作者一开始狗血般的情节设定叹服不已,这真是个真真的大奇葩啊,哪知好不容易等来车,却被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从车窗甩了出去,再次转醒,她意外的发现自己竟然华丽丽的穿越了,但奇怪的是她居然穿越到了先前看着一半的小说里,更悲催的是,她成为了本小说堪称史上独一无二炮灰女配第一人,对此,林沫沫表示压力山大。为了生存与未来,甩掉女配头衔,坚决不做炮灰,远离女主及众男宠们,踢掉剧本君,拉开女配逆袭战。
  • 随身带着虫族母巢

    随身带着虫族母巢

    2017年,虫族母巢意外落入地球,给地球带来了修炼文明。2117年,人类战胜了虫族母巢,走向星海宇宙,却发现和虫族的战争才刚刚开始。3017年,这是一个武道和科技并存的星海玄幻世界,新人类武者叱咤风雨,刀破星河,灵能武器层出不穷,毁天灭地。某天,李北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脑海中多了半张神秘的黑纸。献祭宝石,可以召唤虫潮为我所用。傀儡虫——你的身体是我的,你的灵魂也是我的。幻瞳虫——沉迷于幻境之中不可自拔,嗯嗯啊啊啪啪啪!侦察虫——胸前那两团白花花的馒头是什么东西?(脑补流鼻血)……所谓宿敌,就是倒在虫潮之下的累累白骨,李北如是说。
  • 高冷学长你好呀!

    高冷学长你好呀!

    我天生就有一缺点,占有欲较强,你是我玄彬的老婆,so不许和除我以为的男人太过亲密,,不许和其他男人独自吃饭,去玩儿,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愿意,你只可以爱我一人,女孩子花心可不好,我要和你打个堵,看你是否只爱我一个,你输了你要陪我一辈子,你赢了,我就陪你两辈子,我摸了摸我的小脑瓜,天呐,不公平,这简直是不平等条约,不过……嘿嘿,我喜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英雄herous

    英雄herous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关于超能力的电影、电视剧、漫画、小说等作品多得数不胜数,故该作品中或许会有部分能力、情节或人物性格等方面与现今作品有所相似。所以还请读该作品的朋友口下留情,不要说:“这段是照XXX抄的!”“这段和XXX有很相似的地方!”此类话语。当然,小生还是希望各位读者对本作品做出一些评价和修改建议!我会虚心接受批评,对本作加以修改。另外,该作是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各种情节,所以内容不一定会适合每一位读者的胃口,还请各位多多包涵。小说中会有部分情节涉及外语,因小生语言水平有限,所以,除一些特殊情况外,小说内容均是汉语。
  • 碎裂星河

    碎裂星河

    2220年融入宇宙的地球人,在宇宙辐射的力量下变异。力量是整个宇宙的通用法则,主角剑指星河,终成一代霸主!
  • 向阳笔谈

    向阳笔谈

    根据古代奇书《聊斋志异》的创作手法,进行的深加工,一笔划出了两个世界,一个平凡的物质世界,另一个是融合了妖魔鬼怪,神仙,方术的精神世界,并且还加入了八仙,现代的玄幻,言情等等元素,此书为起点小说《聊斋神话》的续作。
  • 流星的圣殿

    流星的圣殿

    我爱天空,大地,还有星辰。也许我的家乡是银河,我也让你把我铭记在心。
  • 向学之心

    向学之心

    书法少年树向学之心,集百家之精,勇闯都市大无敌
  • 花如故

    花如故

    紫菀花开了又败,天边云卷了又舒,海里潮起了又落,来来回回,无日不复。这是一个爱得疯狂,恨得彻底的故事。相信她会教会我们爱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