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1200000008

第8章 问题意识: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四大“紧箍咒”(3)

境外的这些现象也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注意。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于2005年12月31日注册www.loong.cn域名,2006年2月13日第一次上传内容,只有两句话:“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loong,而不是dragon。因为dragon是一种喷火怪兽,有“恶魔”的意思。该网站2006年2月15日发布《“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Loong》一文。2006年2月16日东方网发表此文,后新浪网、网易等纷纷转载。

以上有关龙和dragon的问题还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只能是作为围绕“中国龙”后来争论的铺垫。围绕一个六国民间故事儿童画展,衍生出来的有关中国龙的两篇文章成了“中国龙”事件的前奏。

2006年8月24日,《南方周末》报道《他们不是龙的传人》(袁蕾,2006),讲述了“孩子笔下的童话——六国民间故事儿童画展”广州站的一个故事,一个欧洲孩子不愿意参与扎龙舟的活动,因为他觉得这不符合他们国家的理念,认为龙是邪恶的象征,自己不是龙的传人,不能接受中国将龙看成崇拜的对象,更无法理解中国人为什么会说自己是“龙的传人”。中方某“培训中心主任”认为,“外国孩子对龙有自己的认识”,这是“此次展览中的最大发现”;“中国美协少儿艺术委员会主任”认为,“欧洲小孩对童话故事的质疑……是第一次听说”,“孩子们喜欢智慧、勇敢、善良的民间故事,这还需要讨论吗?”“‘天真’的孩子绝不会去质疑这些应该‘属于孩子’的民间故事,质疑‘龙’的欧洲孩子完全是特例”云云。

在这篇报道后我撰写的文章中提到,这看似一个儿童画展活动中的花絮,实则一个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面对同一个符号,产生不同的联想,在最终观点上相左,体现出当前跨文化交流活动中文化冲突的普遍性。从这些孩子来看,体现的是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积累的不同最终导致价值观相异。从事件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来看,对此现象的看待和处理,体现出一个跨文化知识积累普及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现实问题。从这个事件整体以及记者对事件的处理,并将其置放到历史和现实中来看,背后折射的是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历程中,在跨文化意识上的深度转型问题——从文化自卑向文化自觉向文化平等协商对话的转型呼吁(姜飞,2006年9月14日)。

有关中国龙文化讨论的导火索是2006年12月1日,上海政协《联合时报》发表吴友富“重建中国国家品牌形象”建议。吴友富表示,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第二天(12月2日),在卡塔尔召开的第15次多哈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舞狮子,而日本代表团则舞着龙走上了舞台,引发了中国网友一片嘘声,认为龙是中国的形象,怎么被日本人盗用了呢?就在网友就此争论不休的时候,中新社浙江网12月4日以标题《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发布吴友富的报告,迅即把网上对日本的这股怨气转移到了吴友富和这篇报告上,燃起网上一片骂声。粗选摘录如下:

“最可耻的中国翻译!”我强烈建议把龙译为loong,把God译成耶和华,把Christmas day译为耶诞节,把日本君主称为日本国王。

我上网易6年了,第一次为一条新闻发评论,为什么?因为实在是让我太诧异了,龙,本来就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形象和传统文化,又是为了与国际接轨,为了“照顾”西方人民的情绪,牺牲掉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意思吗?这是典型的自卑心理,并且是严重的奴才行为。

强烈反对!这等新时代的汉奸!还是大学的党委书记,贻害千年啊……

龙有霸气,说不好,那就换条狗吧,狗见人就摇尾巴,别人见了挺顺心的。

哈哈,现在的中国不需要龙,需要熊!

国际汉奸!霸气为什么不好,老美的形象是什么?中国用熊猫做形象可能更合“主子”的口味!快点吃点钙片吧!

迈克尔·杰克逊倒把自己的皮肤都改了,他不还是黑人吗?谁把他当白人看了???

中国人自己的形象应该由中国广大民众自己选择,而不是要迁就外国人。如果说我们现在要干点什么的话,那就向外国人解释清楚中国龙的含义,让外国人了解领悟中国龙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还是那句老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一味迁就外国人,只会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束缚。

呜呼哀哉!中国还有多少的传统需要废弃,多少的精髓经得起折腾?

当日,新浪网站以“你认为是否应该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推出投票调查,三个回答选项:第一,应该。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象征,早为中外所普遍认同;第二,不应该。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误解中国;第三,无所谓。131961名网友参加了调查,其中117544名网友表示“应该,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象征,早为中外所普遍认同”,占投票人数的89.1%。

第二天,12月5日,吴友富澄清:坚持说以“龙”作为国家的标志,《新闻晨报》2006年12月5日发表文章,说专家称未说过“中国国家形象可能不再是龙”(许莽,2006)。此后,媒体记者和学界开始进入此讨论。

2006年12月11日《新世纪周刊》对我进行专访,我提出“龙无需废,亦无需正名”,我们所能做的,是让人了解和尊重历史(姜飞,2006f)。

2006年12月14日,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金立鑫挺“弃龙论”,称崇拜龙对中华民族无好处(金立鑫,2006)。

2006年12月16日《国际先驱导报》海外龙的形象调查,呈现出对中国龙图腾多种多样的观点。法国的被访者认为,说西方龙(Dragon)绝对地坏也不对,三个头的dragon是好的。同时,中国龙和圣经中的西方龙(Dragon)是两个东西,前者往往给人以力量、积极的象征并且是中国的代表。日本的被访者认为龙图腾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日本绝对不会出现为了迎合西方白人的口味而改变自己图腾的事情。来自美国的被访者从他的朋友处知道了西方Dragon和中国龙的差别,认为虽然彼此很相像,但也不会将其混淆。认为美国的图腾双头鹰是带有攻击性,但也代表勇敢、力量和成功,如果有来自其他国家的人批评美国将鹰作为图腾的文化是很不可思议的。至于说中国人要将中国的龙图腾换成其他的什么东西,比如熊猫等,美国被访者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来自其他国家的人无权发言(《国际先驱导报》记者,2006)。

2006年12月24日“文明论坛”会议上,北京大学教授关世杰提出改中国龙的英译‘dragon’为‘loong’,姜飞再次提出“龙无需废,亦无需正名”。

2007年1月9日《南方周末》B15版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题目是“‘龙的传人’新解”。作者是来自美国萨福克大学(America Suffolk University)历史系的一位华裔助教,他把中国龙称为一种杂种,截取明代一部刊载逸闻趣事书的章节来批判中国龙图腾,认为这关乎文化认同,相对于龙,他自己更认同儒家文化(薛涌,2007)。

2007年1月14日《南方周末》同样版面刊登“以‘窄眼界’应和‘狭心理’的文化解构要不得”,对1月9日这位华裔助教的文章进行批评。提出,要有一个过程性的视角来看待中国龙,龙作为帝国象征已经随着辛亥革命后皇权的倒塌而消失了,龙已经演变成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中国人的一个文化认同符号(姜飞,2007a)。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龚文庠教授认为改名并无必要。试图给中国龙改英译名,反映出在与外国交流不断加深的今天,中国人开始重视中国在世界眼中的形象,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苗苗,2006)。

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庞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龙的标志地位不可动摇”,“西方的Dragon不能与中国龙相混同。”国家语委和一些专家曾经建议,把“龙”翻译成“long”,而把“dragon”翻译成中国古语里的某种和西方语言中dragon比较类似的动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认为,从传播的角度看,需要我们下一些功夫。我们要改变中国龙在外国人心里凶恶的形象,也可以通过广告、电影、文学故事等方式。我们设想如果中文影响力如同英语对全世界的影响力之大,那么中国龙可能会更容易被人们认同和接受(曹继军,谢文,杜冰,2006)。

从上述事件的发起、争论过程和观点的呈现我们看出,围绕中国龙、西方龙与东西方文化符号解释上的文化纠结:两条龙的相遇,一方面是知识的生产,另一方面是意识的生产。从知识生产来看,需要至少普及两个基本知识,第一,东方西方,各有其龙,此龙非彼龙——西方龙有翅膀,吐火,中国龙没有翅膀,吐水。第二,各自文化指向不同,西方龙指代邪恶的东西,一直没有改变;东方龙早期是皇权的象征,后来演变为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华先人对力量的理解和梦想。龙腾虎跃,龙盘虎踞,龙凤呈祥,龙马精神……以龙为核心词构筑了阐释中国、阐释中国文化的一整套话语。除了龙,实在想不出别的意象能迅即唤起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中国人同根同种的感觉。

在上述两个基本知识很清晰的前提下,现在的问题是,西方一些人士明知道Dragon非中国龙,但宁愿用这个Dragon符号来指代中国——换句话说,有关龙的上述知识生产他们并不在意,他们在意的只是如何把西方Dragon中恶的指向覆盖到中国这条至少形状上类似的龙身上;再进一步说,即使中国把自己的图腾换了,他们这种恶意覆盖的意愿你是置换不了的,他们还会找其他的东西来进行类似的文化生产。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中国的各个层面就是一个考验的过程。从上述的争论我们看到,有这样一个循环逻辑体现出来:第一,不知道东方西方各有其龙,各不相同的人很少,尤其是工作在文化交流第一线的人——但也有例外,比如《南方周末》8月24日《他们不是龙的传人》不是频频表示“第一次听说”、“特例”吗?这种“不知道”有两个分支,两个知识都不知道的,我们就无话可说了。另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即西方人只知道带翅膀的西方龙,中国人只知道中国有龙,不知道西方也有Dragon。对这部分人来说,进行耐心细致有效的知识生产可以解决问题。上述的文化争论也算是一个知识普及的过程。第二,知道这些不同的人又产生两个分支,其一,对应于西方“宁愿”把恶龙来指代中国龙,直接的反应是,坚持中国龙作为图腾,“宁愿”忽略中国龙历史上曾经是皇权的象征,用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之矛来还击——从理论上来说,是用所谓“西方主义”(Occidentalism)来对抗“东方主义”(Orientalism)(姜飞,2007年8月29日),从自然情绪流露上来说,是自负下面隐藏的文化自卑情结;其二,知道这样的不同,但屈从于西方文化和舆论的压力,寻求从自身寻找解决办法,幻想用给中国龙改名的办法一劳永逸地解决这种冲突。他们虽然也知道西方媒体故意在拿“龙”来说“中国事”,拿西方龙来丑化中国,但是,还是简单化地认为,既然中国龙的翻译从历史上就有问题,这个问题一时说不清楚,那干脆把翻译换了不就可以了吗?但问题是,历史上的这个误会一时说不清楚,把中国龙换个名字就能说清楚了吗?而且,这样的一种思路和韩国人力主把“汉城”改为“首尔”如出一辙(张利,2005)。但从这派所有的论述来看,主张给龙更名的人和论述都太初级,是用一种文化反射、平板化的思维在处理异常复杂的历史问题。其三,知道东西方龙的不同,意识到了西方用一个丑恶的东西在覆盖我们,同时也将眼光投向历史,看到了中国龙也曾作恶,于是,动作也很干脆,直接把中国龙这个文化符号废了。这派的力量不小,其影响力都间接地发挥出来,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呼声最大的中国龙的落选就是明证。北京奥组委解释说,主要是“由于龙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这派人的思路,有一个类似的问题抛给他们,China的历史也很复杂,说不清楚,“支那”的称谓和日本侵略紧密有关,是否这派人将来也会将“中国”的英译China更改?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对文化的理解最终凝结成的符号。穆斯林会说新月没意义吗?如果说儿女不能选择父母,同理,文化的后来人能挖坟弃根吗?文化的生产是历史和现实的积累,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我们能把握现实的生产。

同类推荐
  •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讲述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博采知识,可以增长才干,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阅读撼人心弦的高贵作品,就如同亲炙伟大性灵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已知和未知。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胡华文集(第五卷)

    胡华文集(第五卷)

    本书是胡华文集的第5卷,收录了胡华关于周恩来等党史人物的研究论文、评论数十篇,系统地研究了周恩来生平、思想、革命历程,是研究周恩来和重要党史人物的珍贵文献。
  • 勾栏胭脂

    勾栏胭脂

    八大胡同究竟在哪里,到底是哪几条胡同,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赛金花、小凤仙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胡同游”也涉及了八大胡同,并由此引发媒体的争论,争论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难以启齿的东西?作者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走访了前门一带所有的胡同,拍片子,查资料,与老人们聊天,亲手绘制前门一带所有胡同的地图,力图将真实的八大胡同展现在读者面前。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张鸣杂文集。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观察、分析中国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评论当前官场风气与时事风气,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
热门推荐
  • 修真十书金丹大成集

    修真十书金丹大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丝

    五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萌宝买一送二:逃婚99次

    萌宝买一送二:逃婚99次

    夏晏沫从一年前一直做很香艳的春梦。回国后,春梦变成了现实。她崩溃的不知道是哪个变态男人每晚夜闯她家与她缠绵不休……更让她崩溃的是突然冒出来俩孩子喊她妈妈,孩子他爸还不是同一个男人。他如魅夜帝王勾起邪戾的笑,将她抵在身后的墙上,低头咬住她的耳垂:“夏晏沫,我让你逃了六年,这次该我收回利息了。”他手上拉着怯怯的女娃娃,笑得温柔似水,宠溺的眼神似乎要将她溺毙:“萌萌,叫妈妈。”
  • 星空下浮沉

    星空下浮沉

    父母双亡,与弟弟同甘共苦,终于考上梦寐以求的学院,希望能查到当年车祸的线索;遇上了热血少年的他,一起玩篮球,却无意中发现他的目的,让她无法相信,直到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她冷心之后,遇到了腹黑而冷漠的他,陪她查找真相,为她风扫一切,他的真情只为她一人,她的柔弱之现与他一人。
  • 阴阳天地斗

    阴阳天地斗

    手持神兵战天涯,紫禁之巅看沧桑一个被人所视为家族里最弱的少年却不知身体中蕴含了无穷的力量和不可思议的秘密,前世的轮回,铸就了今世辉煌!一个没有丝毫背景少年他的未来就会是怎样?多少的艰难险阻没有让他止步走向这个大陆的巅峰成为这个大陆的主宰
  • 仙道奇缘

    仙道奇缘

    杨逍,在高二的时候遇到了命中的她之后,亲密无间的谈起纯纯的恋爱,约定了长大以后一定会永远在一起,然而,当他们长大以后,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了,当她因为身患绝症离开杨逍后,杨逍突然醒悟,要想强大,首先就是要把自己变得更强大,一次奇遇让杨逍走进了修仙的大门,看杨逍如何修仙成功,如何救活他最爱的她。
  • 晚行者

    晚行者

    诺基星、经过远古诸神大战,早已面目全非。神魔的降临使这颗小恒星沉轮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经过几个纪元的繁衍、这颗星球缩小到原先的十分之一不到。破而后立所带给这颗星球的是一种新的力量——元素元素行者成为了星球的主打。被自然六大元素所青睐的人类,是新一轮的星球宠儿。德华小镇,我们的故事从这里开始了。强大的晚行者,诡异的魂控师,神奇的驯兽师。带你进入一个神奇的玄幻世界。
  • 凌天皇者

    凌天皇者

    我要对抗的,是人,是鬼,是神,还是妖?我又是谁,是人,是鬼,是神,还是妖?到底哪段记忆才是真实的,到底哪个世界才是真实的。有人在保护我;还是,想杀了我。
  • 《明天与未来》

    《明天与未来》

    我不能放弃,我没有说不的资格,我,从未,失败,我定能成功。
  • 魔法剑师

    魔法剑师

    在这个人类痛恨魔法师的世界,只有黑森林是魔法师的天堂,多少存活下来的魔法师,一生都在寻找黑森林。生与死,掌握在魔法师自己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