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1200000042

第42章 参考文献(2)

维纳·洛赫:《德国史》,三联书店1959年版。

马尔库塞:《审美之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马凌诺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兰茨·梅林:《中世纪末期以来的德国史》,三联书店1980年版。

蒙天祥:《为“龙”正视听是我们的责任》,《广西文献》(台北市广西同乡会)2004年1月10日。

苗苗:《该如何称呼你,中国龙》,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6-12/25/content_5527903.htm.

闵大洪:《网络传播学科发展报告》,《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第1期。

约瑟夫·奈:《美国走向闭关锁国?》,http://www.chinanews.com.cn/gj/news/2010/04-24/2245236.shtml.

大卫·宁等:《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南洋:《美国曾经有一个“中国梦”》,http://www.taoguba.com.cn/Article/169221/1.

欧力同、张伟:《法兰克福学派研究》,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潘岳:《人类文明转型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明》(文明论坛特刊)2006年第12期。

潘岳:《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中国环境报》2007年10月22日。

潘忠党:《“战争”作为话语中的隐喻》,王铭铭、潘忠党:《象征与社会:中国民间文化的探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庞红卫、方凌雁:《略论全球化教育的陷阱》,http://www.edu.cn/20010823/208277_1.shtml.

彭兰:《Web2.0时代信息消费的双重旋律》,《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3期。

彭兰:《网络与跨文化传播问题初探》,http://www.zijin.net/blog/user1/118/archives/2005/266.shtml.

门罗·E.普莱斯:《媒介与主权:全球信息革命及其对国家权力的挑战》,麻争旗等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2009年2月3日):《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认为,世界进入文明“转换期”》,《参考消息》2009年2月3日.

阮西湖、姜飞:《民族意识的复甦还了美国原来的国家特性——评亨廷顿在〈我们是谁:美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一书中的哀叹》,《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三联书店1999年版。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吴琼译,三联书店2006年版。

邵培仁、潘祥辉:《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沈苏儒:《有关跨文化传播的三点思考》,《对外传播》2009年第1期。

沈伟光:《信息边界:一个必须关注的战略话题》,from http://www.infowar.cn/show_hdr.php?xname=1V6K411&dname=N6JK411&xpos=10.

史安斌:《从陌生人到世界公民:跨文化传播学的演进和前景》,《对外大传播》2006年第11期。

维尔纳·施泰因:《人类文明编年纪事·科学和技术分册》,龚荷花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年版。

G.埃利奥特·史密斯:《人类史》,李申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孙丹:《文化压路机向中国驶来?》,http://bbs.cqzg.cn/thread-56136-1-1.html.

唐风:《新闻集团默多克发布iPad电子报纸The Daily》,http://tech.sina.com.cn/i/2011-02-03/09055155407.shtml.

A·J·汤因比著,D·C·索麦维尔节录:《历史研究》,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1962、1964年版。

童兵:《跨文化传播与未成年人成长》,《现代传播》2005年第3期。

汪琪、钟蔚文:《第二代媒介:传播革命之后》,台湾东华书局1989年版。

王东宾:《呵护全球互联网公共性[Electronic Version]》,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a1975.

王卉:《构想网络时代的出版业》,《中国出版》1998年第5期。

马克斯·韦伯:《文明的历史脚步——韦伯文集》,张晓玲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

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刘建基译,三联书店2005年版。

温儒敏、李细尧:《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叶维廉比较文学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吴飞:《哥本哈根谈判破裂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http://hexun.com/linkwf/default.html.

吴予敏:《跨文化传播的研究领域与现实关切》,《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第1期。

克莱德·M.伍兹:《文化变迁》,施维达、胡华生译,云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夏瑞春:《德国思想家论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星岛环球网:《文化相对主义的困境:冲不破的全球化瓶颈》,http://www.stnn.cc/weekly/weekly0611/weekly0611_13/t20060919_335464.html.

徐苹芳:《文明两议》,《文明》(文明论坛特刊)2006年第12期。

许莽:《专家称未说过“中国国家形象可能不再是龙”》,http://news.163.com/06/1205/07/31IGDT5M00011229.html.

薛涌:《“龙的传人”新解》,《南方周末》2007年1月9日。

迅行(鲁迅):《文化偏至论》,《河南》1908年第8期。

叶舒宪:《狼图腾还是熊图腾?》,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a759f010008j2.html.

尹韵公、刘瑞生:《中国新媒体的本土化与社会化——2010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特征》、《传播影响与热点解析》,尹韵公:《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尹韵公:《谁在对谁行为——跨文化传播的思考》,姜飞著:《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三联书店2004年版。

袁蕾:《他们不是龙的传人》,《南方周末》2006年8月24日。

张从兴:《中国龙和美国鹰》,《联合早报》2005年8月2日。

张聚国:《杜波伊斯对解决美国黑人问题道路的探索》,《史学月刊》2000年第4期。

张利:《汉城中文名称改为“首尔”》,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1/19/content_2482227.htm.

张隆溪:《走出文化的封闭圈》,三联书店2004年版。

张炜:《亚利桑那州通过全美最严厉反非法移民法案》,http://www.chinanews.com.cn/gj/news/2010/04-24/2245236.shtml.

张西明:《新美利坚帝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张云江:《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儒学背景》,http://www.fjsen.com/q/2009-10/12/content_1166596_3.htm.

赵国新:《狱中札记与英国文化研究》,《中华读书报》2001年4月4日。

赵可金:《网络公共外交大有可为》,《人民日报》2011年5月30日。

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1月。

兹拉特科夫斯卡雅:《欧洲文化的起源》,陈筠、沈澂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二、英文部分

Aldridge,A.O.(1993).The dragon and the eagle:the presence of China in the American enlightenment.Detroi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Apfel,I.B.(1992).Dragon threads:court costumes of the celestial kingdom:Chinese textiles from the Iris Barrel Apfel and ATTATA Foundation collections:Newark,N.J.Newark Museum.

Ashcroft,B.,Griffiths,Gareth.,and Tiffin,H.(1999).Key Concepts in Post-Colonial Studie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Benedict,R:(1959).Patterns of Culture.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habha,H.K:(1994).The Location of Cul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Bingqi,S:(1997).Hua people-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Chinese:an archaeological seeking after roots.Antiquity,71(271).

Boas,F:(1887).Museums of Ethnology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Science 9.

同类推荐
  • 公民学概论

    公民学概论

    公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公民学的发展史本质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公民学是对公民生活的总结、提炼和概括,是对公民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的理想表述和美好设想,起着传承思想、开启民智的重要作用。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休闲活动和休闲生活,从来就与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相生相依。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我们是为了闲暇而忙碌。”马克思指出休闲和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双重社会生活基础,将休闲看作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之一。休闲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在国外已有百年,在我国大约也就十年光景。时间虽短,从原来一般视“休闲”为游手好闲、享乐主义,到当下重视休闲、研究休闲,发展休闲业,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象征,是人向自身本来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回归。
  •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在这本书里,讲述的是一个电视节庆活动,展示的是一群电视人组织创办的大众娱乐活动。我们汇编它,是因为这里记录了浙江广电集团举办中国电视观众节的生动历程和精彩瞬间以及他们对于推动和创新大众文化的全新认知和不懈追求。我们的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被仰视的。它集国家政治、现代技术和精英文化于一体,登高远播,凌空独步,传入千家万户,引来万人空巷。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它的影响面、渗透力和关注度是以往任何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在相当一个时期,我们置身于这种居高临下的精英文化之中,执着辛劳且乐此不疲,沉醉其间而陶然自得。
热门推荐
  • 凝妆

    凝妆

    倚阁凝妆微含春,惜采娇花红痕存。姑娘赵凝,一夜梦醒,居然穿越成了古代一个小乞丐,惊出一身冷汗,幸亏是虚惊一场为避奸人追捕,化名慕容珂,千里迢迢来到东都……不过,知无缘分难轻入,敢与杨花燕子争。月老的红线可不是随便牵的,缘分也不是随便说说的……拽文什么的跟她没关系,你就看作者拽吧。
  • 爱神学院之吊车尾传奇

    爱神学院之吊车尾传奇

    在月老为选拔下任接班人而开设的爱神学院之中,被称为吊车尾的少年可以脱颖而出吗?
  • 情相忘

    情相忘

    现代,黑白道无人能敌的女(杀手,医生,科学家)。突然,穿越她与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是重逢还是背叛,是爱情开花结果,落地生根还是又一次伤心难过离别。如此悲哀的命运,又为何降临到他的身上。且看他如何在这样的时代闯荡出传奇……
  • 凝固在墨香中的时光

    凝固在墨香中的时光

    在夕阳下的海滩上八对情侣穿着婚纱,手捧鲜花。互相见证对方的幸福,一起说着“祝你幸福”他们在一起了十二年,在这这十二年里,他们彼此打闹,信赖,破裂,可是他们都挺了过了....
  • TFBOYS物是人非

    TFBOYS物是人非

    TFBOYS物是人非【主凯,虐心,玻璃心勿入】那年夏天,我们相见。少年的逆光容颜,少女的温暖笑脸,烙印在彼此的心尖。时光荏苒,青涩的初恋转眼消失在风间。还记得那年,我们说好永远不会挥手说再见。世事难料,物是人非,承诺随风飘散。你说,我们会像童话里那样幸福吗……
  • 萌宠小兔

    萌宠小兔

    天才医生慕容易赶潮流遇上穿越,诶!穿越好啊!重生!装逼啊!可是为什么穿越成只宠物?宠物好啊!宠物可以修仙什么的!可是为什么是一只小兔兔?哎!都是命!人家皇上大大登基当天出了大丑,当事兔被收为小宠?慕容易不爽了!姐要当你老婆!算了,人家也懒得理你,帮你收拾烂摊子去了!
  • 辰幻苍穹

    辰幻苍穹

    幽幽众生,不复轮回,华夏年轻杀手之王江辰意外重生,拥有异禀的天赋却被世人认为是一个废材,受尽屈辱…………武逆苍天,谁与不服,以杀之。
  • 魂裂

    魂裂

    夜晚,郊外的一栋别墅里一个小女孩在不停的哭泣。她畏缩在一个小小的角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女人将尖刀刺入了自己父亲的胸膛,父亲的血液不停的流淌在地板上,小女孩的眼里满是害怕与惊恐。
  • 与君白首

    与君白首

    最美的感情是在无意间遇到与你正好的人,虽不轰轰烈烈,却能让你甘愿用一生去承诺,十指相扣愿与君相守,慢慢地白首。是一位冷漠冰冷不近女色的男子和一位安静淡定女子的爱情故事。
  • 我的星灵守护者

    我的星灵守护者

    渣男遇上守护自己的星灵,从此生活变得不可思议。一个花心,一个不能动情。为了找寻星灵王,俩人一起穿越各个时空……等你哪晚想我的时候,记得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也许哪天我够资格爱你的时候,会作为一颗星星陪伴你左右。——星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