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1200000004

第4章 前言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本书是一部学术探索性的著作。既为探索,则无定论,似乎可供对文化和文明问题、新媒体研究、当前国际关系、国际和跨文化传播实践和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商榷和批评。

本书研究和写作过程是这样的。

中国“跨文化传播”(Intercultural/Cross-cultural/Intra-cultural/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在朝向一个科学研究领域的成长路上,需要认真梳理本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姜飞,2008,2010),及时有效地引进本领域国际范围内的优秀成果,需要对本领域的研究背景(姜飞,2005;陈卫星,2001年第2期)、研究对象(姜飞,2007a;关世杰,1996年第1期;吴予敏,2000年第1期)、研究方法、理论问题(姜飞,2006年第1期;关世杰,2006)、核心概念(史安斌,2006年第11期;姜飞,2010年2月2日;刘坚,程力,2007),理论框架与生成方式(段连城,1988;胡文仲,1999,2005;关世杰,1996;刘双、于文秀,2000;刘阳,2009),与其他相关理论领域的关系(姜飞,2005,2007年8月29日),在社会、文化发展变迁实践中的社会价值,即运用本领域的一些理论框架和视角来看待和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邵培仁,潘祥辉,2006;姜飞,2006年9月14日,2007b;姜飞&张丹,2005;丹·兰迪斯,贝内特&米尔顿·J.贝内特,2009),在网络等新的传播条件下跨文化传播的研究(但海剑,石义彬,2008;李展,1999;胡超,2005;彭兰,2005)等等,进行逐一的梳理、研究和建构。这本身既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学术价值的发现和发明过程,也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所引导的社会实践的社会价值、社会地位的梳理和建构过程。

但是,这个领域还是让研究者颇感沮丧。仅从作为本领域统称的术语来看,“跨文化传播”还是给人一种拼凑的感觉。1955年作为跨文化传播领域奠基人的爱德华·霍尔(Edward T Hall)在其著作《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爱德华·霍尔,1991,1995)中首次把Interculture(“跨文化”)和Communication(“传播”)并置在一起,从那开始,意味着此前无论是人类学的、文化研究的、文学的、社会学的、政治学的“跨文化研究”(Intercultural Studies)就和20世纪20年代诞生的新兴学科“传播学”(Communication Studies)拼凑在了一起,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问题一,多领域、多维度的“跨文化”研究成果蔚为大观,而作为“跨文化传播”新兴研究领域理论落脚点的“传播学”,或“传播研究”,迄今尚未从理论形态上让人信服地含蕴成形。这需要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但至少从目前来看有一种城堡建立在沙滩上的感觉。

问题二,“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跨”在中英文语境下存在分歧。中文文献中一般以“跨文化传播(交际、沟通、交流)”等作为这个研究领域的通称。但对应的英文文献中,“跨文化传播(交际、沟通、交流)”实则包含两类、四种表达方式,分别是Intra-,Inter-,Cross-,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彼此之间在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侧重点等方面都有差异,各自代表了“跨文化传播(交际、沟通、交流)”研究的不同侧面和深度,各自对本领域的理论贡献和研究导向亦多有不同。本领域前人有点滴、偶然的涉猎,但从研究的客观性和系统性来说,都似不足以廓清思路、展现路径和研究方向。2009年,笔者文章《对跨文化传播理论两类、四种表达方式研究分野的廓清尝试》(姜飞,黄廓,2009,pp.53-63)是对此问题的一种初步分析和回答。该文和笔者在2007年发表的《从学术前沿回到学理基础,跨文化传播研究对象初探》(姜飞,2007a,pp.31-37)一起,初步回答了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对象问题,从而,通过“跨”的解析这一入口,勾勒了“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理论边界。

问题三,从理论上来说,难度最大、争议最多、研究者无法绕过的问题,就是对“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文化”的解题。尤其是在新的传播形势下,基于数字技术的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涌现,在某种程度上颠覆着传统的传播实践和理论,使得基于传播视角的文化生产和文化传播问题更加复杂;再加上中国经济崛起之后,在文化生产和国际文化传播上体现出新的抱负,借助新媒体实施中国国家文化战略的过程中,对于新媒体的认识理念以及利弊得失的分析还存在一些误区,将使得有关国际范围内文化传播方面的巨额投资因为对于“文化”和“文化生产”、“文化传播”的概念、路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不清楚而走弯路或者迷失方向,错过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上述这些层层递进的实践问题,对跨文化传播研究者形成了一个大“包围圈”:

——“传播学”作为“跨文化传播”领域的“阵地”基础不稳,从而使得基于大众传播理论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滞胀不前。一方面需要不断研究国外有关传播理论的发展进程,并将其与国内的传播形势相结合,提出和建构中国的传播理论;另一方面,需要将国际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现实和中国的传播理论建构过程,提出和建构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

——“跨文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使得中国国际范围内的文化传播如履薄冰。一方面是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迫使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承担必要的国际责任的同时,必须有效地确保自己的和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初步崛起的经济条件和必要的国际传播战略势必跨越和冲击既有的国际秩序现实和想象,使得中国在新世纪将处于一个来自各方面“挤压”的发展通道,亟须在既有的传播理念和文化理念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新媒体”(新媒介)从理念上内外夹攻,在“互联网崩断长城”的恐惧和新媒体成就中国的希望之间首鼠两端。

总体上,现存的对跨文化传播感兴趣的学术研究呈现出一种“布朗运动”状态;既有的“跨文化传播”理论、观点风雨飘摇,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滞胀状态”——有关传播的研究和跨文化的研究“通货膨胀”,而有关“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则相对停滞不前;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变迁中体现出的现实问题,对跨文化传播理论、理念的需求尖锐而又迫切,而来自美国、欧洲的传播学和跨文化传播理论中又蕴含着极大的“文化”问题(姜飞,2004a,2005,2006年第1期;童兵,2005),亟须研究者予以甄别、化解和提升。

这些都冲击着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者寻找一种入口——无论是从国际传播的理念创新,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建构,还是解决实践层面的需求,为崛起的中国在国际和跨文化传播领域奠定一个适合中国特色和发展道路的“文化”观念,并有效地将新媒体新传播技术和传播理论整合进这样的文化观念创新,由此开发出一个中国进行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和实践的路子……所有这些矛盾的焦点,都将一个问题推到风口浪尖上: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观念跻身世界?

这是一个解决跨文化传播理论“滞胀状态”的接口,同时也是明晰中国文化现实、确立文化传播战略道路和未来方向的必由之路。

本书即是基于传播,思考文化;基于新媒体(新媒介)反思传播;基于跨文化传播,解析和创新文化观念;基于中国文化建设和国际传播大的背景,超越既有的文化观念,探索中国道路。

本书历数当下中国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借鉴18世纪德国和20世纪初期美国文化建设和国际传播的经验,从文化和文明的概念重新界定入手,建构了一个认识文化和文明关系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作为中国定义文化和文化传播、建构新的国际传播秩序的思想起点,在新媒体(新媒介)传播时代的大背景下,将对文化建设的理解运用这个逻辑函数关系进行“新知识的生产”,借助新媒体来成就中国文化建设和国际传播新的梦想。

其中,支撑这个研究框架的有这样几个龙骨:

第一,从思想上,基于18世纪以降德国和美国文化话语的博弈过程提炼出来的文化和文明的逻辑函数关系作为全书的理论模型。

第二,从观念上,基于传统媒体时代传播与文化建设关系的研究,在文化和文明的逻辑函数关系运作基础上推导出新媒体(新媒介)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分析。

第三,从理论上,基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研究,提出传播理论研究有必要将研究的视角从作为复数形式的“媒体”(media)向作为单数的“媒介”(medium)研究转型,因为新媒体时代诸多特征决定“媒介”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以往的大众传播理论中,书籍、电视、广播等都是mass media(大众媒体),而互联网将这些mass media打回原形,在网络上将这些大众媒体的媒介(medium)本质暴露出来,而这才是传播理论的真正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媒介、介质、中介这些文明成果形式的变迁,研究文明的演进对文化变迁的影响和后果,从而使得传播学摆脱从其他学科(包括新闻学)借用理论和方法的局限,独立地将研究对象锁定在medium(媒介)上,获取某种理论上的突破。

第四,从实践上,基于上述思想建构、观念突破和理论创新,提出新媒体条件下“新知识生产理论”作为中国文化建设的路径。

《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秉承百年人文精神,背负千年中华文明,融会万邦文化精华,中华文明以其奇谲的内力抗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时期,为自己找到出路,为世界文明的不断繁衍生息而思考、对话与交流。在世界文明转型的大背景下,在新媒体作为新的文明要素提供的机遇下,中国文化能否抗过风浪,再一次站立起来并成功地走出去?传播学者面对问题,思考出路。

同类推荐
  • 大地牵龙

    大地牵龙

    本书是中国管道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又一个成果,是中国管道文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管道文学繁荣发展的里程碑。
  •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本书是对宁波市20位教育管理名家进行采访,挖掘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故事、治学理念,记录宁波教育的发展,推广一批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思想。此前“行走的新闻”已连续出版多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在宁波教育界引发关注。此次的走近宁波教育管理名家是服务型教育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通过采访挖掘宁波教育特色。也是宁波首次对优秀教育工作者办学、治学故事进行集中梳理,对宁波教育的科学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修订版)》结合翔实案例,针对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剖析,探究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代表性。全书内容全面,分析具体,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借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用书。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内容分为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外国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翻译研究、外国语言研究五部分。
热门推荐
  • 废材重生绝色召唤师

    废材重生绝色召唤师

    她,本身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将军府大小姐,可因为双亲在于魔族交战时陨落,家族没落,只能与爷爷哥哥相依为命。奈何是个废材,在街上被纨绔子弟打死,却又获得了一个新的灵魂,新的体质。遇到了傲娇的师傅,又加入了家庭一般的佣兵团。嘿嘿,貌似重生后生活更好了呢!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嘛!
  • 虐宫狂妃很嚣张

    虐宫狂妃很嚣张

    2015年9月份中旬。一个挺特殊的日子,我被单位派到北京博物馆出差。说是出差还算好听,说难听点就是去那边给人看馆子去的。2015年10月初旬。嗯。。。这个翡翠金钗还不错。我就站在这看了一会儿就奇葩极品穿越了。尼玛。。。奇才。我真的是太特么幸运太特么幸运了。过去之后我还有个娃?有个娃就算了你起码给我个娃他爹吧?咳咳。。。看看我在另一个时空的故事吧。
  • 异界之忍者征召

    异界之忍者征召

    简介异界之忍者征召一品宗门牛逼吗?你有灵者?还是带属性的?风遁,水遁,雷遁,土遁,火遁忍者在哪里?站好让他们看看。你有灵者?还是多属性的?尘遁,木遁,晶遁,磁遁忍者在哪里?亮亮你们的绝活。你有灵者?还是会幻术的?宇智波一族在哪里,鞍马一族在哪里?给他们上上课。你有武者?还是近乎不死的?体术忍者在哪里?开了八门给我秒了他,看他死不死?低调低调,我们只是五品宗门。
  • 樱都学园物语

    樱都学园物语

    大户人家的女孩,在这充满激情与青春绚丽的舞台——樱都帝国学院,谱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物语。
  • 正名

    正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伏邪异闻录

    伏邪异闻录

    一个少女从四岁起十六年的生日都做着同样一个惊梦,在梦里救了她的那个人到底是谁,这又暗示着什么?她在性命攸关时与师父结缘,拜师到茅山门下学艺,这一路又会发生什么?她的宿命到底是怎样的,她又为什么与高冷的小师叔似曾相识…梦境,亦实亦幻。人生,亦正亦邪。小说,亦真亦假。读者,亦痴亦嗔。水中楼台镜中月,人间是非何处寻。究竟魔道正道孰是孰非,且洗耳恭听。万事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轮回。该来的躲不掉,不该来的你也追不着。详情请见《伏邪异闻录》
  • 尊皇传奇冰尊皇者

    尊皇传奇冰尊皇者

    还没有结束…十年时间,源灵大陆将迎来未完成的洗礼,群雄纷争,烽烟四起,战乱频繁。冥幽之地,北冥皇族镇天地;风之平原,月神禁咒掌乾坤;煞渊之角,黑白是非奉阴阳…彼时,少年冷亦寒,从云城脱颖而出,不畏惧,不退缩,不害怕,试与群雄逐鹿,闯荡源灵。这混乱的时代,是英雄的天下!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草包逆袭:腹黑王爷吃定你

    草包逆袭:腹黑王爷吃定你

    她,暗影是R国的顶级杀手,是完美的将人和电脑芯片结合的产物。当有一天她完全脱离控制之日,就是她被消灭之时。一朝穿越来到了轩辕大陆,成为了护国侯府中的草包大小姐。前生被人当做是提线木偶,今生定不会再让人摆布,否则定然会神挡杀神,佛挡弑佛。凤凰涅槃,锋芒难掩,就连腹黑的极品王爷也要为其驻足。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强强联手,谁人能敌!
  • 暧恋沦陷:腹黑竹马太傲娇

    暧恋沦陷:腹黑竹马太傲娇

    四岁,她的妈妈要把她卖了!马路边遇到她,高烧失忆,一对夫妇收留了她。初次见面,“妈咪,这个哥哥好帅!”六年后,“妈咪,我们终于回国啦!”一次见面,死皮赖脸馋上他:“我看上你了!”他装失忆。二次见面,不分场合抱住他:“我要追你!”他不认识。三次见面,一言不合扑上他:“唔……味道不错。”“小姐,我的嘴好吃吗?”数次见面,盛言难载咬上他:“滚!以后你、我不认识!”“……”17岁,他找到了她,她找到了她,又一场残忍的游戏开始了,她的妈妈还会把她卖了吗?她还会把她还给他吗?失落!伤心!悲痛!他还会回到她的身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