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500000045

第45章 空间与身体(1)

——20世纪西方戏剧革新的两个视角

周夏奏

低估、忽视或贬抑空间,也就等于是高估文本、书写文字和书写系统(无论是可读系统还是可视系统),赋予它们以理解的垄断权。

——昂利·勒斐弗

戏剧(theatre)是一种时间性艺术(the temporal arts),也是一种空间性艺术(the spatial arts)。戏剧被称为第七艺术,兼备从第一到第六艺术的一切要素:兼有诗与音乐的时间性与听觉性,以及绘画、雕塑、建筑的空间性与视觉性,并且与舞蹈一样,具有以人的身体作为媒介的本质特性。但由于亚里士多德的强大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戏剧往往被当做叙事性艺术加以研究。戏剧研究者倾向于认为,戏剧是一种时间性艺术,而忽略了戏剧作为空间性艺术的一面。

因此,20世纪西方戏剧革新的先驱者与后继者,比如阿道尔夫·阿庇亚(Adolphe Appia)、戈登·克雷(Edward Gordon Craig)、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Artaud)、耶日·格洛托夫斯基(Jerzy Grotowski)与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理查德·谢克纳(Richards Schechner)、尤金尼奥·巴尔巴(Eugenio Barba)、奥古斯托·博亚尔(Augusto Boal)等人,都在戏剧空间的革新上,倾注了大量精力。

在这些空间革新理论中,有一个因素不断被独立出来(并且需要被独立出来),那就是身体。身体无疑隶属于空间,如意大利哲学家巴蒂斯塔·莫迪恩(Battista Mondin)在《哲学人类学》中援引巴伯丁《人之人性》时所说:所有人的身体都占有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并且必须始终占据空间的一部分。对人来说,占据空间的全部或者不占据空间都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处于一定的位置,脱离空间也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身体,终止在这个世界的存在。

按这一思路,哲学家昂利·勒斐弗(Henri Lefebver)在其代表作《空间的生产》(The Production of Space,1974)中提出,戏剧由两个部分组成:文本(脚本)与空间(包括动作、脸谱、服装、舞台、布景道具等),并指出:“低估、忽视或贬抑空间,也就等于是高估文本、书写文字和书写系统(无论是可读系统还是可视系统),赋予它们以理解的垄断权。”这段话无疑会引起20世纪戏剧革新者的极大共鸣。但在标举空间的同时,身体不应被忽略。因为戏剧,如日本戏剧理论家河竹登志夫所说,是一种借由人的身体,在演员、剧本、观众、剧场这“四次元”组成的世界中实现戏剧性,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染人的能动艺术。身体是戏剧的独特媒介,“在所有的形象性艺术中,惟有戏剧提供身体,而不是它们的表象”。戏剧是一种身体的艺术。因此,本文将身体从空间中独立出来,以身体与空间作为20世纪戏剧革新的两个视角,从而对这些革新理论作出探讨。

一、用布景与动作表达思想

难道不允许艺术家为某种思想选择某种形式吗?

戈登·克雷在《论剧场艺术》(On the Art of the Theatre,1911)一书里所表述的戏剧思考,清晰明辨,极具针对性:一方面,克雷指出,当时的演员往往不顾演出整体性而突出个人演技,布景、服装、音乐等剧场部门也常各自为政,演出缺乏完整性和统一性。法国戏剧理论家德尼·巴勃莱(Denis Bablet)在他关于克雷的研究著作《爱德华·戈登·克雷》(Edward Gordon Craig)中即指出,克雷的大前提是,剧场艺术既不是单由剧作家,也不是单由表演构成,而是在于整体演出。因此,必须要让戏剧具备完整性和统一性。而完成这一任务的人物,在克雷看来,只能是具有绝对权威的导演:“只要允许一个以上的人去指挥,那末,就永远不可能创造出艺术作品来”;另一方面,当时剧团皆使用平面透视布景,这和演员具象的身体不可协调,因此,克雷希望借助空间的改革以增强演员身体的表现力。

但在具体实践中,克雷并未很好地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他所完成的戏剧事业,是以布景设计师的身份,借助空间的改革,做到戏剧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但在这个过程中,演员身体的表现力不仅没有增强,反而被淹没了。

这与克雷过度看重布景,有莫大关系。在克雷看来,戏剧必然要表达某种思想。这是自亚里士多德以降西方戏剧的传统观点,克雷并未反对。但对于表达这种思想的媒介,克雷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看法。在“剧场艺术第一对话”(1905)中,作者以一种传统的写作方式提出一种反对传统的观点:

观众:但是你打算要给观众演出东西,因而我想,在你演出某些东西之前,你必须得拥有这些东西。

导演:当然,你的意见再肯定不过了。但是你却犯了想当然的错误,对米提亚人和波斯人来说,这仿佛是一条法律,必须用语言来做成某种东西。

观众:好,如果不是语言,那你演给观众的是什么呢?

导演:首先请告诉我,难道不是某种思想吗?

观众:是的,可它缺少具体形式。

导演:不错,但是难道不允许艺术家为某种思想选择某种形式吗?

观众:允许。

在此书另一处,克雷说道:“谈论布景会使观众分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里的问题不是讨论如何创造某种使人分心的布景,而是讨论如何创造出一个与诗人的思想和谐一致的地点”(第93页);“但是要记住,当你在一个场景内寻找变化时,决不要离开剧本的主题”(第96页)。

克雷所选择的“形式”是动作、布景和声音:动作指姿态和舞蹈,即散文动作和诗的动作;布景指呈现在眼前的一切,诸如灯光、服装和布景;声音指角色所说的话或角色所唱的歌,这和为阅读而写的字句正相反,因为为角色说话而写的台词和为阅读而写的字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至于呈现布景、动作与声音的方式,克雷则遵循象征主义。对于自然主义或写实主义戏剧理论,克雷无甚好感,他曾略带讥讽地调侃道:“如果你想要真实的物品,那又有什么好处呢?写实主义才需要真实的物品,而艺术则同写实主义毫不相干。”〔英〕戈登·克雷:《现代剧场艺术的某些不良倾向》,见杜定宇编《西方名导演论导演与表演》,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版,第110页。他认为写实主义是给无辨别能力者的一种庸俗的表达手段。克雷标榜象征主义,因为象征手法不仅是“一切艺术的根基”,而且也是“全部生活的根基”,只有通过象征的手段生活对我们才变得可能,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它们。

象征主义的提倡,也与克雷看重想象关系密切。他认为,在艺术中只有一种真实的生活,也即“想象的生活”。

这个观念,受莎士比亚影响很大。在《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鬼魂》一文中,克雷详细分析了莎士比亚运用鬼魂的目的和提示作用以及导演此类剧作的方法,他指出:“他是莎士比亚所下的一道清楚无误的命令:剧场里的人们应唤起他们的想象,并让他们的理性逻辑沉睡”;他还说:“这些鬼魂把我们迄今所知莎士比亚关于舞台演出的想法,最清楚无误地告诉了我们。”而“这出戏的演出成功,完全取决于舞台监督是否让人联想到那超自然的力量,取决于演员是否有能力顺从这出戏的感情之潮,顺从那个神秘的巨大魅力,那神秘的巨大魅力驾驭着麦克白和他的‘朋党’。”这种倾向,克雷早在“普赛尔歌剧协会”于1900年搬演英国作曲家亨利·普赛尔(Henry Purcell)创作于1680年的歌剧《狄朵与埃涅阿斯》(Dido and Aeneas)时便已体现出来。英国戏剧理论家爱德华·布朗(Edward Braun)在《导演与舞台》(The Director and the Stage: From Naturalism to Grotowski,1982)一书中指出:因业余合唱队的局限性,作为舞台导演与布景设计师的戈登·克雷采用了一种轻微表演动作的风格,后来证明此风格成为这次演出的一个特色;整个演出被设计成“一种形象的系列”,采用“激起联想”而非描写叙述的手法,并且在安排上“让观众的想象力有自由驰骋的余地”;演出在当时被欢呼为具体实现了象征主义者们长久企望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将诗歌、音乐、演员、色彩和动作完美结合在一起。

二、布景逼人

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布景。

在克雷的剧场实践中,布景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演员的身体和布景中的其他材料一样,只是一个工具。在布景设计方面,克雷反对自然主义式的舞台设置与物的逼真,而提倡气氛的逼真;在表演方面,他要求演员远离表情、激情和人性。如此,克雷把论述的中心放在布景上;也因此,他才成为现代戏剧的“先驱者”和“预言家”。德尼·巴勃莱说道:“翻开任何一个论述现代布景的书,我们都会发现许多‘克雷式的’设计图,富有建筑性的结构,把水平线、光区和阴影结合在一起,这同克雷的著作《迈向新的戏剧》中的设计图非常相似。奥尔莱克(Orlik)、史特纳(Steiner)、贝尔·盖迪斯(Bel Geddes)、罗伯特·爱德蒙·琼斯(Robert Edmond Jones)或布拉加格里亚(Bragaglia)等人的设计,有多少可直接追溯到克雷的画稿啊!”克雷主张使演员的身体只剩下肉体动作,身体的呈现变成一些没有内心与想象的象征性姿势;他的布景设计,甚至常使观众看不到演员的面部表情。我们可以看到,克雷确实解决了他所提出的问题,但过于注重舞台空间的气氛和情调,使得演员的身体失去了表达能力,布景淹没了表演。

在“第一对话”中,克雷便说道:“不管是谁扮演罗密欧,他的活动和说话都必须是构图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局部——我已经给你指出过了,这个构图已经具有了确切的形式……他的整个身体要同全剧保持和谐一致,不能只和他自己的思想保持一致(经常有这种情况)。”吴光耀认为,克雷在此处谈到了处理舞台空间的一个原则,即突出演员的原则,他引克雷原话为证:借助于你的布景,你就能够去影响演员们的活动了,并且你一定能够增强你的数目印象,无需再往你那四十或五十个人中再增加另外一个人。因此,你一定不要浪费一个人,也不要把他放在这样一个位置上,使他连一寸也不能移动。因而,他所行走的地方一定得是整个布景中经过仔细研究所确定的部位。但是,我告诉你不要浪费他的一寸,我绝不是指:你一定要展现他的每一寸。

但在这段话中,我们看不出克雷有任何想突出演员的想法,只是看到他认为布景可以影响演员,演员应该在设定好的地方出现。即便如吴光耀所言,克雷有这个想法,但在事实上,克雷也不可能做到:一方面,因为克雷对演出整体性的执著追求,如“第一对话”中所说,演员的身体必须在演出的整个构图之内,必须在整个已经确切的形式之内,这样演员便只能成为构图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克雷有一句名言,“别害怕让它们升得很高;它们不可能升得高无边际;要记住,在一张两寸见方的纸上你可以画一条线,它仿佛耸入云端有数千米之高;你在你的舞台上也可照样做到,因为这完全是比例的问题,与实际毫不相干。”如果这些布景真可以实现,也会十分庞大,它们将占据舞台的大部分空间,演员的身体就会被遮蔽。事实上,吴光耀也指出:“克雷的舞台设计又常以景为主,其结果形成为布景逼人,布景要把演员赶下台去,特别当戏剧的内容接近现实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更为突出了。”

彼得·布鲁克的话可谓一针见血:“戈登·克雷一生指责幻觉戏剧,但是他留给人们最珍贵的记忆却是他绘制的树木森林,当他制作使人产生真实感的错觉的布景时,他的眼睛就会熠熠发光。”这并不是布鲁克一个人的印象。吴光耀在一篇介绍克雷的文章中引述过一位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画家、建筑师和作家史卡贝利的说法,这位先生在看了克雷的条屏布景表演后,激动莫名,印象深刻,在写给一个朋友的信中他说道:他用灯光来作画,他用几块长方形纸板来建造,他用他的线条和色彩的和谐统一来产生惟有伟大诗人才能产生的那种深刻的感情。亲爱的乔凡尼,我一点也未夸大其词,见到《奥赛罗》的条屏布景使我产生的激动只是在读莎士比亚原作时才有过的。

克雷的布景设计确实激动人心,充满想象和天才。但它们更像是克雷的创作,戏剧却是需要合作的艺术。

同类推荐
  • 摄影大师与摄影艺术(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摄影大师与摄影艺术(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品·西方最著名的50幅画

    品·西方最著名的50幅画

    本书从名画的宏伟殿堂中,精选出50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力求将复杂的绘画术语,转化成可以和读者沟通的语言,将经过提炼的思想融于叙事之中,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 石雕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石雕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自我发现的开端

    自我发现的开端

    “速写”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研究方式,是感受生活和记录生活,记录艺术灵感的一种方法。速写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正确的艺术观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速写组画课程”教学是综合性教学在绘画基础教学中的一次尝试,是初步尝试课程教学的课题化与课题教学的课程化,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探究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综合化教学模式。 本书是“速写组画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总结,从教学理念、课程思路、实践过程中的方法论、教学过程、作品品评等五个方面将这一课程展示出来,对于促进和加强师生沟通,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 印章、玺印(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印章、玺印(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印章概说、印章的选材、历代各章名家、印章的鉴赏、印章的收藏、细说玺印的产生与嬗变、精品鉴赏、玺印与书画、印石鉴藏等。
热门推荐
  • 阴阳与乾坤

    阴阳与乾坤

    世上的种种都离不开日月阴阳,五行乾坤。相互相生、相克。谁能打破这些。就能成为至高无上的至尊。
  • 黑界地

    黑界地

    《黑界地》是我生长的鄂尔多斯高原,秦汉时期曾有过极其灿烂的农业文明,那时郡县林立,直道横穿,后又沦为沙漠草原,成为鄂尔多斯蒙古族的好牧场。成吉思汗的灵寝就供奉在鄂尔多斯高原,成为蒙古民族的圣地。我的长篇小说《黑界地》就是写的一百年前,清王朝开垦鄂尔多斯高原,在草原上建起了无数垦局,洋人、商人、王爷、军阀、地主组成利益团体,他们用尽权力、才华和智慧,掠夺民脂民膏,糟蹋蒙古人的牧场,疯狂种罂粟,用钱欲鼓动庄户人的野心黑心,最后,黑界地被搞得面目全非,一塌糊涂。结尾之时,我让金老万即书中的主人公悲壮地扒开了黄河口子,把五里垦局和吞噬人良知的黑界地泡在了滚滚黄河里。
  • 不过只是死去

    不过只是死去

    对于人这种有趣的生物来说,重新振作自己的方法无非有两种:一是看着那比自己还要卑微的东西,寻找那一份垫底来给予慰藉。然而第二种,却是抬头仰望那远远超越自己的伟大,狠狠的踢醒那还懦弱不堪的自己。相较于如何去漂亮的牺牲,我会选择简单的活下去。因为卑微的自己,会用自卑来当做跳板,以求飞的更远罢了。
  • 青烟或白雾

    青烟或白雾

    “做官一时,强似为民一世”。在崇“官文化”的时代里,“做官情结”一直萦绕在一代代农民心中,哪个家族都希冀能出几个光宗耀祖的官儿。而面对自己头上的层层政权机构,呼唤“清官”,盼望“清官”为他们做主,又是中国农民的基本思维定势。可是,“清官”这种明显带有封建时代色彩的昨夜星辰,能照亮中国民主政治的前途。
  • 仙帝宠灵宝

    仙帝宠灵宝

    无名,是灵宝派一枚,连名字都没有的成年小废柴,不能召神役鬼。赌上人生最后一次机会,可符纸却无力的掉落在地!谁能想到,她直接跳过小鬼小仙,一鸣惊人,召唤出仙帝一尊!这是否极泰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美人恨偏长

    美人恨偏长

    美人恨偏长,离人殇,相思愁断肠。千种相思,红颜醉。非是多情女子,何有泪千行;非是人生叠错,何有憾恨茫茫;非是红线牵丝,何有纠缠不放。此文有天地苍茫,长河霜冷,亦有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一情动所以百难生,一情动所以万劫起。美人情动,入帘跳坑。
  • 穿梭在无限次元

    穿梭在无限次元

    不知道为什么,在他家里寄住的小鸟游三姐妹似乎很敌视毒岛那家伙。他还有两个姐姐,虽然都没有血缘关系,一个叫董香,一个叫美琴。他很尊敬那个叫杀老师的老师。他也和桐人一起刷过boss。“五河士道,我不是精灵!谢谢!”“加入我的SOS团吧!”某个元气满满的少女双目放光。“姐姐姐姐,雷姆认为这位客人很奇怪呢!”“乌路塞乌路塞乌路塞!区区一条……一条狗而已!”“光头老师,其实我也是一个兴趣使然的英雄。”“主世界什么的,强者还不如我见过的英灵强力呢!”这是一个名叫雨落的少年在各个世界的“悠闲日常”。(其实本书拒绝乱开后宫,女主不会很多。)
  • 无敌小天师

    无敌小天师

    捉捉鬼,治治病,看看风水,画画符,炼炼丹,炼炼器,异世泡个妞,创个顶级门派。去六界串个门,天下那都可以去。
  • 群神传之花神赋

    群神传之花神赋

    她本是一代花神,不可一世,傲决六界,却甘愿为了一个男子受尽三千年屈辱。被拖下死轮回脱离神籍,转世为生,她一步步走向靠近天的地方,没有任何指引,却发现,所有的一切不过是阴谋而已,做棋子?抱歉!我不愿!......有些女强,男主角还没有定都看我这个后妈的心情说不定写着写着就把男二转正了,莫怪莫怪
  • 无限之七号

    无限之七号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前夕,红色国家的最高领袖神秘地死在他的办公室里。而同时,百万铁十字军正向东方迈进,恐慌沿着每一个缝隙在大地东方蔓延。红军再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指挥系统,就像一个无头的巨人步履蹒跚。同年10月,苏联投降,八个方面军共270万人放下武器走进集中营。莫斯科陷落的那天,英国陷入绝境。另一方面,日本欢欣鼓舞,内阁再一次通过增兵的决定,国民政府被迫退守藏区展开游击。4年后,巨大的蘑菇云在美国西海岸升起,一切都无法挽回。然而这真是注定的历史么?谁在冥冥中推动命运前进?层层迷雾中是否有更多的可能?六十年后,西元2009年,我们的故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