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100000043

第43章 本体变化·目标确认·思维创新:透视中国影视艺术教育——访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路海波教授(1)

■受访者:路海波

采访者:杨乘虎

本次接受采访的电视艺术理论名家是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路海波教授。从教三十年来,路教授一直致力于戏剧、电影和电视艺术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他以戏剧艺术作为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原点,以电视剧美学切入电视艺术理论建构,力求将戏剧、电影、电视艺术融会贯通,可谓风格独具。迄今已发表《电视剧美学》、《电视剧编剧技巧》、《中国话剧发展的探索》、《屏幕的剧作美学》等影视戏剧专著、专论和评论百万字。

繁荣·泡沫: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考察

杨乘虎(以下简称“杨”):当前中国的影视艺术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红火,影视艺术专业在全国数百所高校遍地开花,招生规模一路飙升。不过,量的扩张也浮现了不少问题:盲目扩大、学科泡沫、定位不准、模式趋同等。有评论说,影视艺术专业现在是扩招过速、虚火上升。

路海波(以下简称“路”):影视艺术专业的扩招,我想有着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文化创意产业与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影视文化产业对于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北京市已经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立市战略之一,开始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其他大中城市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构想与此相关的发展纲要。这样一种来自国家、社会的需求,直接带动了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扩招。

其次,因为国家对这类人才的培养成本比较高,影视艺术专业,包括一些传媒专业,比一般专业的学费都要高一些,所以这种扩招也就附带着可观的经济利益。各路高校,有条件的上,没有条件的也上,利益驱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在外地设考点招生的时候,就曾亲眼看到,有的高校设立广播电影电视学院,一年的招生规模有两三千人,像播音主持专业,一年就招好几百名。

杨:这样的师资和教学条件是否足以保证质量,令人怀疑。影视行业的生产格局变化多端,的确影视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择业出现了困难。眼下正是暑期,央视的各个栏目里挤满了实习的学生,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就业的压力不言自明。国家已经通过硬性降低高校扩招增幅,来矫正扩招过速带来的一些问题。因此有人提出,中国影视艺术专业已经过于膨胀,是该整盘收缩、固本培元的时候了。

路: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的人口大国来说,我们的教育,包括影视艺术教育不是膨胀,其实还是不够!我们不能因为当前影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出现一些困难,就来责怪说影视艺术教育饱和了。教育应该有一定的规模,有了一定的规模之后才能形成竞争,良性竞争、优胜劣汰之后才能达到一个较好的状态,高等教育扩招的积极影响是大于消极影响的。而且,我们国家整个艺术教育还处于一个过渡期,在最近几年遍地开花、雨后春笋的扩招情况出现之前,规模很小,基础也比较薄弱,基本上是文化部和个别部委所办的少量专业艺术院校,总共不到20多所。综合性大学里很少开设专业艺术教育,虽然师范院校里有一些,但也是普及性的,基本上立足于传统艺术门类,影视艺术教育几乎不涉及。

近十余年间,随着影视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影视艺术教育的发展呈现了跨越性的历史进步,像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等这样一些专业性院校,在专业建制、培养规格等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综合大学陆续涉足影视艺术教育,像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这使得影视艺术教育在办学规模、层次上都有了质的突破。影视艺术的学科建设也迈入了快车道,理论成果和研究水平都有了比较大的提升。全国开设影视艺术教育的院校将近有600所,这是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国家强调科教兴国、人才战略和影视产业大发展的必然结果。

杨:就目前全国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学科设置来看,基本上以艺术学、传播学、文学三个一级学科为主要支柱,来整合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中国高等院校影视艺术教育的整体学科框架还显得比较粗犷,真正着力于广播电视艺术学这一核心学科建设的并不多。

路:目前,对于电视艺术学的理论界定还是一种约定俗成,是从最原始的形态学的角度出发,普遍地是从外部特征上把握它,还没有从内部构成上进行属性、特质的比较与细分。所以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学科特征还比较驳杂,学科建设还没有上升到最高的本体规律层次。这样,学科对于影视艺术教育的支撑就不够有力,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影视艺术教育在专业划分、专业定位,乃至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专业之间差别不大,特征不明显。因此,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一方面需要拓宽视野,将影视艺术教育放大到文化传播的范畴;另一方面,更需要对影视艺术教育的理念、本体、体系、方法,在产、学、研的机制中进行深化、细化、科学化、规范化。

杨:作为一种决定性的文化力量,影视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艺术的范畴,影视艺术教育也相应地从艺术教育拓展为当下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它承担着专业化教育、艺术审美教育、文化教育的多种功能,肩负着培养影视专业人才、面向社会进行艺术创造与审美素质教育的双重任务。

路:中国的人口数量庞大,同时,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又保持着比较快的速度,作为民族文化、国家形象的有力代言人,影视文化产业成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征,作为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好莱坞的梦工场对全球文化市场的席卷性浪潮,韩国影视作品对于国家形象的有效作用,以及在此之前日本影视作品对其国家形象的推介作用,我们都有目共睹。这些年来,走出国门的影视产品为世界了解中国也起到了很好的推介作用,但是相对于国家文化形象传播的需求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当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提出“美育”的教育理念。今天,大力加强影视艺术教育,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美育程度、艺术素质,塑造国家形象、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文化绝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面对着今天影视艺术教育整体发展、全面壮大的局面,我们更需要的是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的教育评估机制和监控机制,需要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对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本体认知、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之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技能本体·素质本体: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本体变化

杨:谈到对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本体认知,在专业院校时代,我们的影视艺术教育比较偏重于应用学科,技能本体比较张扬。然而近十余年来,综合性院校影视艺术教育的壮大,使得素质本体越来越凸现。长期以来,技能本体和素质本体基本上处于分离、对立的状态。

路:早在1999年,由北京大学牵头,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八家院校在北京郊区召开了一个会议,会议的议题是“北京高校影视编导专业本科教育研讨”,其实就是研究高等院校的影视艺术教育怎么办?当时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综合优势,另一种是特色优势。像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这样原先专业教学资源比较优越的院校,特色优势突出,综合优势就不明显。而像北大、清华、北师大、首师大等综合性院校开展影视艺术教育,学生的艺术实践硬件与师资不是很完善,所以他们偏重于利用自身人文学科的雄厚基础突出综合优势。相比于综合性大学,专业性院校缺乏丰富的文史哲资源来实施素质教育,如果说拓宽和加强学生的文史哲的修养和基础,那肯定不能和北大这样的学校相比。由此可见,素质本体和技能本体的关系处理,的确是“因校而异”,跟学校的传统、性质、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杨:当前,影视业的生产和传播正在趋向智能化,它必然要求从业者的定位发生转变,从单一的技能操作型或者素质型转向既有很强实践能力,又有着较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现实的需求是最好的推动力,有助于促使技能本体与素质本体从对立走向融合。

路:这里面还存在不同的培养规格和人才定位,就现实需求量最大、培养数量最多的基础层面来说,我认为影视艺术专业的本科生是适合技能型培养的,学校更侧重的是训练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技能。毕竟,影视艺术是高科技的艺术,实践性很强,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性操作训练,对于这样的专业培养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素质教育为辅,如果说素质教育为辅的话,言下之意就不重要。我们专业性的艺术院校同样提倡尽可能拓宽、提升学生的素质。在以技能为特征的影视艺术本科教育里面,把素质教育作为基础,这是大多数专业性院校一直不遗余力在做的。这些素质基础可以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文化素质基础,英语、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等国家要求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是专业素质基础,影视艺术史论、作品研究与分析等。

要想技能本体和素质本体和谐共生,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共同齐头并进,保持一种积极的发展态势,有一定的难度。从基础来说,我们现在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存在先天不足,大学以前的知识结构还是有一种单向度,从学校习得的记忆性知识比较多,文史哲方面的基础和知识结构相对比较单薄。再加上来自社会、家庭、文化氛围的多重影响,他们对社会、人生、民族的理解存在很多欠缺。他们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速度很快,可是掌握了技术层面的能力后,他们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世界却是比较狭窄,甚至是变形的!这是个比较大的问题,也令我们深感压力。怎么能够让学生眼界更加开阔一些,文史哲的基础更加厚实一点,这既是迫在眉睫的事,却又是欲速则不达。

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所处的文化语境的变化。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仅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还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毫无疑问这会形成一种思维的强势格式化,将人生、世界定位变成了图景化,就有可能带来浮浅和片面的认知,导致理性思维的矮化、萎缩和缺失。

同类推荐
  • 洮水无声

    洮水无声

    本书为作者的一部工作文集,主要收录了作者在临洮县城建、电力、人事等部门工作过程中发表的论文、研究文章、工作感悟等,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 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当今时代,主持人节目正从文本话语操作向即兴话语操作转型。本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全书分为即兴语流、即兴成篇、即兴修辞、即兴描述、即兴解说、即兴评述、即兴听悟、即兴语智、即兴播讲、即兴访谈、即兴主持、即兴幽默等12个单元,将即兴口语的技能要素科学分解,遵循分进合击、循序渐进的技能习得规律,精心设计了48个训练课目,训练目标明确,语用理念新颖,以例引路,以趣激练,配有训练提示和解题参考,与主持人的口语实践紧密联系,适宜在职主持人的业务培训,也适用于大专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
  •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

    各类大专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亦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然则不少学校教学混乱、各执其词、鱼龙混杂、莫衷一是。教师队伍后继乏人,即使一些老牌院校亦显青黄不济之象。有感于此,遂执拙笨之笔,集散乱之思,拾荧光之火,尽绵薄之力。斗胆放异响之厥词,虚心集八方之斥讨,微心可鉴!
  • 胡华文集(第六卷)

    胡华文集(第六卷)

    本书是胡华文集的第6卷,收录了胡华生前的书信、笔记、自述性文字等,反映了胡华作为一名学者,其对待治学和生活的严谨态度,全面展开了他的学术思想以及对于人生、治学的看法。
热门推荐
  • 霸道总裁的私有丫头

    霸道总裁的私有丫头

    一个呼风唤雨的人和一个小富千金,一次在酒吧的相遇,他就对她有所好感,他喜欢她那胆小像个莽撞的小鹿的样子,他不惜压迫她家的公司,她只能被迫去到他的身边。他对她的好,对她的爱对她所做的一切,她都没发觉,只是一味的想逃离他,离开他身边,她没有发现他的真心,只一味的认为他在欺负她侮辱她……
  • EXO绘梦之春天站

    EXO绘梦之春天站

    人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说,所有人的人生处在同一个平面上,构成了人际关系网。如果每个人都是直线,那么,有的直线平行,他们始终保持着相同的距离,永不相交。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内,他们会有无数的交点。可……他们终究还是被束缚在同一个平面。有的直线相交。很小的时候两条线相交,然后继续延伸,越走越远。相交线的悲哀在于,两条直线注定只能相交一次。有的直线垂直。他们正儿八经地相交,然后端正地错开。那么你……属于什么?
  • 轮回凶墓

    轮回凶墓

    阴尸重地,百鬼夜行之凶地,有一家便利店,有个致命规矩就是绝对不能把最后一件东西卖出去……坏规矩的人全都死了。我在这上夜班的第一天晚上就坏了规矩,结果……我被女鬼舔了眼,拥有了极品阴阳眼和透视眼。捏爆小鬼,调戏女神,我要逆袭了!殊不知,这一切都是阴谋,镇压着六道鬼棺的轮回之墓,有朝一日,鬼仙觉醒,血祭人间……
  • 启真2

    启真2

    《启真》的基本宗旨是“以书求真,以文会友”。每年不定期出版二到三册,引海内外作者,会聚一堂,高谈阔论,阐细释微,或有益于消解戾气,用开放的心灵迎接知识爆炸与互联时代的挑战,以批判性的眼光分析与解读知识,从制度与历史的角度辨识现实之源流。《启真(2):专题/个人主义》为其中一本,书中毛亮先生的“爱默森的个人主义”一文最为厚重。
  • 轮回末路

    轮回末路

    家族希望,一力承当,命运之始于何处,轮回又出于何人之手,张三丰重生轮转,地球异能为何出现,异界之战何时方休。
  • 东方缘起录

    东方缘起录

    励志成为对社会有益,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视为人生信条的励志青年,某天睡醒时,发现自己被某大龄装嫩老婆婆神隐到幻想乡的故事。
  • 顾小姐哪儿去

    顾小姐哪儿去

    什么,我死了?诶,我怎么还有知觉,天哪,我不会是灵魂出窍了?等等,那是我的肉身,烧了了我去哪儿啊?喂喂……什么?穿越时空,哈哈,你在开玩笑吧……我想静静。作者脑洞已开,全凭看官。
  • 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本书以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觉醒”课程实施中的课程意识并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主线,以教育观念、课程意识、教师角色、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课程资源、三维目标、学习方式、教学行为、教师专业化等概念为着力点,以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说课”、“教学案例的撰写”、“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等为载体,通过设置“一线心语”、“案例解析”、“专家视点”和“相关链接”等板块比较全面和通俗地阐述了教师观念的更新与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三维目标的整合、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等关乎教师课程意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知识。
  • 唯有星辰不负夜

    唯有星辰不负夜

    他曾说,每一颗星星都是他的朋友,从今以后这些星星也会是她的朋友。然而,当他也成为夜空中的一颗星星,她却再也不记得星星是她的朋友。他曾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她,他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太爱她。然而,当虚假掩埋真相,仇恨蒙蔽双眼,她把枪口对准他的胸膛。他曾说,她不过是他复仇的一颗子弹,除了命中敌人的心脏之外毫无用处。然而,当她身临险境,他心急如焚忧心忡忡;当她与其他男人亲密无间,他妒火中烧,终于拥她入怀,“你只能是我的。”
  • 梦三大陆

    梦三大陆

    一个简单的开始,不一样的人也就有不一样的结局,留下的便留下,离开的也就离开。这块大陆是游戏?是人生?还是仅仅如梦三般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