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9800000034

第34章 挑战现实理性构建浪漫真实——解读新新闻主义的价值观及其叙事结构(3)

新新闻作家虽然强调上述技巧,并力主记者介入事件以获得最为真实的感受,但不认为他们的报道是小说。新新闻的主要干将、《祖路易斯五十而知天命》的作者泰利斯(Gay Talese)曾断然指出新新闻虽然看起来像小说,却是实实在在的“报道”,“用脚跑出来的事实报道”。因为新新闻作者用尽了小说所率先采用的技巧,并且将散文中每一项技巧组合使用,所以更多的人将之看作是“新式的非虚构小说”(new nonfiction)。所以在当时,新新闻尽管风靡一时,却从未与当时的大报沾边,连杂志也只有少数能搭上《绅士》、《纽约客》的列车,偶尔也会在《生活》、《大西洋》上露露脸。也只有沃尔夫、米勒这些顶尖的新新闻作者才可能在《村声》、《滚石》这些与大报差不多的刊物上露一手。

新新闻作为新闻叙事的出轨者在20世纪60年代的疯狂烟消云散之后也销声匿迹了,那些“说故事的人”终于消失在记者的队伍中。可是人们并不会因为他们的消失就能摆脱“故事”本身对他们的吸引。心理学家Howard曾引Mair之言表示:故事就是我们的居所(habitations),我们依故事而生,并且生活在故事所形成的世界中。故事连接“我们的”世界,在故事外我们无法了解别的世界。故事讲述声明,将我们聚集亦将我们分散。我们生活在文化的伟大故事中,我们透过故事存在。

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播研究者开始注意到“新闻与说故事(news and story-telling)”的关联性,不但直接把新闻描述为具有叙事结构成分的“故事”,Campbell更采取叙事结构和文学作品技巧调查美国著名新闻节目《六十分钟》,发现贯穿新闻故事的轴线与贯穿小说、虚构文学故事的轴线两者在社会价值意识和社会迷思层面具有一致结构。Hart曾主张新闻写作者应多掌握人性中的戏剧性。他认为,好的新闻故事可以将媒介与读者连接起来,借着新闻故事所探索的人类情景,使读者的生命产生意义;这种启示与一般故事对人生的启发有同样效果。他强调,故事属于人生的深层部分,是人们思考及再现世界的起点。他更以海明威所撰写的新闻稿为例,说明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学习使用好故事的要素,方能检视新闻素材及新闻价值,写出具备文学风格的新闻故事。

人们似乎不再忌讳新闻是一种“说故事”,只是必须在客观世界中有真实对应。新闻特写、新闻文学、报告文学、深度报道以及口述实录新闻无一不带有新新闻的影子。它们或是将新新闻所提倡的技巧中的部分发挥到极致;或是平衡信息与故事性之间的关系,巧妙掩盖新新闻所提倡的写作技巧。但是将新闻作为故事的形式进行处理已不再是惊世骇俗的离经叛道而成为言之有理的叙事技巧。随着对叙事语言的研究不断深入,对文化与社会关系研究的不断开拓,许多新新闻曾经面临的诘难已经在历史的车轮之下消解,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寻找新新闻主义的叙事特点以及它给新闻报道方式带来的冲击。

“星期日早上10时,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山头。车,数里长的车,四面八方而来;数以百万计的车阵,似用蜡笔画成,水绿色、水蓝色、炭棕色……。香吉士的橙车,三十一种口味的冰淇淋车,统统在这些车龙中。守护着北卡罗来纳州的老太阳,一直从挡风玻璃爆出光芒。”

这是沃尔夫在《美国最后的英雄》(The Last American Hero)中所描绘的场景。任何初读这段文字的读者都会在脑中不自觉地勾勒出作者所希望展示的画面,很直觉地将这一段充满想象力的描述与小说中所设置的场景联系起来。新新闻的作用从不讳言,场景对于新新闻主义者而言是将新闻戏剧化的主要技巧。没有场景的贯穿,这样的报道只是一部详细的史料记载。而Joe Mcginniss所做的《一九六八年总统促销》将1968年尼克松竞选总统时拍摄三条宣传广告共拍了12次的事情从头到尾、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光描述摄像机开关的次数就多达19回。随着每一次摄像机开关的“哔、哔”声,读者随着记者一同体验着事件的发展过程。如果是一般性新闻描述这样的过程大致会描述其中的两三次过程,然后总结:尼克松重复这样的事情达12次之多。

可是如果这样,读者完全体会不到这一事件所真正具有的意义。而当你看完Joe的文章时,会不自禁跟随作者在心中默数拍摄次数并因此而暗自发笑。作者对于这一事件的真实感受已经通过他的叙事方式达到目的,会让你在看似戏剧化的场景中感受到目击者的真实体验,而他所选用的技巧恰恰是没有对新闻的要素进行摘要和浓缩,而是一反常态的照实记录,几乎真实到了“虚构”的地步。因为在传统新闻报道所建构的真实语言机制中,这样的叙事方式是没有被真实语言机制纳入轨道的,但并不能说这是虚构的。以新闻追求符号真实的目的而言,当作者真的将过程以第三者的视角全程记录下来的时候反而缺失了传统新闻报道所建构的真实感而更像是虚构小说。

而要达到这样以真乱“假”的目的除了新新闻者所提倡的四种技巧,还有一样使新新闻可以公开宣称自己是新闻报道的“法宝”:密集采访(intensive reporting)。Robert Stein就曾指出,从事新新闻写作,不在于它的“小说化形式”,而在于事前巨细无遗的“饱和采访”。1965年以《冷血》一书名噪一时的卡波提(Truman Capote)以极为琐碎的叙述报道了美国肯萨斯州一个富农家庭的谋杀案,花了六年的时间去采访,在6000多页笔记中剔出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泰利斯也花了整整七年的时间去为《荣耀归诸天父》积累材料;而写《一九六八年总统促销》的麦基尼斯在1968年为了收集各项详细的资料,几乎花了全年的时间呆在尼克松总统竞选大本营中。沃尔夫才敢说:“报道的基本单元,已不再是何人、何事、何时、何地、如何与何故,而是所有场景与对话的伸展。新新闻牵涉到一种深度的报道,以及注意到最细微的事实和细节。这些都是大多数记者,即使是最有经验的报人,所从来不敢奢望的”。

沃尔夫强调这是一种深度资讯(a depth of information),是报刊上从未有过的需求。除此之外,主观性的视角也是新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报道的特质。Stein相信:在新新闻中,目击者的眼睛就是一切——或者几乎等于一切,戏剧化的文艺技法加上密集式采访这样的报道方式不可能摆脱个人的主观。新新闻主义者索性坦然这种属性,并努力在这一特点的约束下报道一件特殊的事实或一件专门事件,以帮助读者游历这些事实或这一事件,透过个中人物的眼睛,去目睹事件的发生,而让读者能深深地体会某一个类别人物——而非作者。沃尔夫认为这才是新新闻这种风格的“正字”招牌。

此外,沃尔夫还提到他所定名的“社会勘察”(socialautopsy)——一种作者在记录个中人物的详尽生活、态度,以及一切举凡能显出其人其事所花的心力;目的在于提供一幅更为综合性的画面,让读者不但获得其人其事的资料,并能对其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这也是文学理论大师巴赫金所说的“观看盈余”(excess of seeing):我能看到别人所无法看的能力。这是指作者观看周围世界的独特视角,由此而建构的叙事弥补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真实看法的缺失。如他所言:当他在我之外且面对我时,我将总是看到和知道他自己所不能看到的。……当我们彼此注视时,我们的瞳孔反映出两个不同的世界。正因为相信我们的叙事对于真实的建构总是有限的,新新闻主义者才认为这种“见而写之”的介入视角能更加贴近真实本身。

同类推荐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谭慧编著的《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分为基本行政公文、规章制度、通用文书、会议文书、传播文书、专用书信、法律文书、经贸文书、社交文书等九个类别,以“实用”为出版理念,内容涉及各类公文的概述、写作模板和常用语汇。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公文种类,可以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公文写作方面的帮助。本书集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通俗性为一体,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俗易懂、体例新颖,一册在手,必能帮助您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文体写作!
  • 简明编校应用手册

    简明编校应用手册

    “无错不成书”的说法听似有些夸张,其实这是读者群对书报刊等出版物(广义上含广播、电视、音像制品及网络上的用字用词)极为中肯的评语。同时也是鞭策和激励出版人应该更加辛勤努力,让面世的出版物完美无缺,把各种可以避免和应该避免的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直至消灭殆尽。然而现实却是许多出版物上差错依然屡屡出现,这不能不使众多出版人感到困惑、不安和忧虑。
  •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哈佛和耶鲁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以自然教育法的原著版本为基础,参阅了近年来自然教育法的多种国内译本,介绍了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书中介绍了自然教育法的宗旨,并对自然教育法中涉及的众多领域做了介绍,描述了数学、外语、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的游戏学习方法,对孩子的感官能力、思维动力、动手能力、品德素质的培养都提供了训练方法及操作原则。
热门推荐
  • 安丙之西线危局

    安丙之西线危局

    宁宗开禧元年岁末的一个黄昏,大安军知军安丙结束了一年的工作,准备到镇上新开的金牛酒家小酌两杯,不料一场命案竟在他眼皮子底下发生。死者临终交给他一封密函,从此将他拉进了一个宏大的历史乱局之中。。。欲知详情,请看正文;欲谈作品,加扣四四七三九五六二一。
  • 解:已知

    解:已知

    记忆,复活了死者,它的形成只需顷刻,却能绵延永恒。穿越的陈森只能一点一点的解,已知,才能复活自己,但是,最终,他会不会死去?
  • 锦绣灵仙

    锦绣灵仙

    为了离开那个男人,她选择了最惨烈的方式。没想到,死后重生,回到了她年幼时候,依旧是天子骄子,依旧拥有修炼的能力。这一世,她决定青云直上,信念只有一个:变强。第一次见面,他说,我救了你,你是我的了第二次见面,他说,我来接你了他知道自己不能没有她却是在她死后。他历尽千辛回到过去,只为能够再续前缘。这一回,他绝不会让她受任何委屈。这一回。他绝对不会让她再离开。
  • 单身主义之钻石泪

    单身主义之钻石泪

    我想要一份勇气来面对我的“单身主义”,想要喝下后悔药。回到过去
  • 绝殇引 凤临天下

    绝殇引 凤临天下

    【求收藏,求评论,求推荐】她是踏血而生的狱血灵女,传闻,狱血灵女所过之处,皆尸横遍野,满目萧然。世人只道她冷血,却不曾知道,倘没有狱血灵女的残忍,如今的人族早已是魔族的天下。他是冷血无爱的魔界君主,他从不信爱,对于那种卑鄙的东西,不屑一顾,却栽在了她的血裙下。自此,世外桃源,归隐山庄,闲情雅致,无人叨扰。直到,圣光灵女踏入他们的领域,义正言辞的灭了魔族数人。魔君终于发怒,银甲铁器,冲破封印,狱血灵女耗尽所有灵力,将封印加固。自此,平行空间一片祥和。○▲千年后,狱血灵女踏血而归。手刃仇敌,面对昔日旧友,她只道“我视你为知己,却不曾想,竟是你害我成这般。你有着这幅光亮的称谓,却做着猪狗不如之事,我虽是魔,虽沾满鲜血,却不曾杀害无辜。既是你不仁在先,那我也只能不义在后了。”☀▽片段一:沐千静蹙眉盯着面前谄媚的魔君:“魔君大人,我现在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个?”魔君眼睛闪闪发光“当然是好消息”沐千静笑的一脸猥琐“好消息就是你将会免费遨游整个空间。”魔君摸摸下巴“坏消息呢?”“坏消息就是.......你马上会被我一脚踢飞”于是天际间多了一道靓丽的流星。☟简介无能,请戳收藏
  • 如果再爱你十年不算晚

    如果再爱你十年不算晚

    青春靓丽的少女和活泼好动的少年,因为一件小事结下矛盾但正因为这件小事让他们结缘,看俩个初中生之间发生的故事......
  • 傲世山河图

    傲世山河图

    傲天世界,门派林立,强者尽出,王朝诸侯,争霸天下。东海之滨,西荒之域,南疆古境,北寒之地,皇都中州,无尽海域,妖族之地。少年如彗星般崛起,携红颜知己,舞动风云,凌驾众生,主宰天下。
  • 异世之楠木独林

    异世之楠木独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妖,万年树精.一次奇遇,他的一个誓言成为了一个种子落在了这片神秘的大陆,成为一个神秘家族的废材公子,就那么的残忍,本命的种子是上一世许下的誓言,是一颗树木的种子,楠木.所以家族基本就是放弃了他,树木所遇要养成的时间需要太久了,千年万年没有谁愿意去等待他的成长,而且树木长大成精又没有多少的力量吧,就这么被嘲笑被放弃,但是仅仅的亲情他还是那么的喜欢,或许会很短暂但是他很珍惜,一世修真,一世成树,那是他所选择的成为站立在这片天空下的不倒,用枝叶为家人撑起整片天空.这是他的愿,他的这一世的念.
  • 界天神

    界天神

    尘寰人世,百族争雄,烽烟四起。三百年前,极北突现不夜之城,其内有至宝寒髓惹人觊觎,众英豪遂汹汹而至,最终不夜城一战而名动天下...三百年后,一少年携不夜城三大至宝再度临世...
  • 一笑绣冬

    一笑绣冬

    想到你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生活着,存在着,我就愿意忍受一切。你的存在对我很重要。——外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