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9300000027

第27章 电视现场采访报道的技巧与方法(2)

3.与事件同步,多做伴随式的采访拍摄

伴随事件发展进行拍摄、采访,目的是让事件和事件中的人物尽量保持平时生活中的状态,从而在镜头前呈现出比较真实、自然的一面。电视媒介的采访拍摄是一个干扰性很强的采访形态,往往会把现场事件与人物从其原有的状态中抽离出来,如果处理不好,现场事件会中断,而人物也会因为警戒而无法展现其个性。当这种情况出现时,记者应当化解其警戒,使事件和人物处于原有的生活状态之中,采用伴随式的采访拍摄,在动态中去结构事件。

4.拍摄连续画面

连续画面(sequence)是指共同结构一个场景而彼此相关联的镜头组合,摄像师要善于在现场根据事件的流程结构动态的连续画面,用这组连续画面把一个相对完整的行为动态从不同机位、不同角度、不同镜头焦距等方面拍摄下来。“通过连续画面,摄像师能以第一人称的观察视角把现场重新结构出来。”Fred Shook,Television Field Production and Reporting,Allyn&;Bacon,4th edition,P80.连续画面有助于逻辑清晰地还原现场动态,比如拍摄一个人登上公共汽车的场景,从车开门,上车,见到司机,走入车厢等一连串动作,摄像机从不同角度、不同景别拍摄这一动态行为,形成连续的画面组合。结构连续画面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意识。这要求摄像师在现场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地随便抓取画面,而是形成一个比较有逻辑的结构。

5.电视新闻中的“挑”、“等”、“抢”三字技法

新闻现场是流动的,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要动态地拍摄事件,应该掌握“挑”、“等”、“抢”的基本技巧,不失时机地捕捉到动态的事件和人物。

“挑”是挑选。挑选是一种主动意识,是在拍摄中渗透着记者的主观思考,是记者与事件的有效互动。挑选意味着从一般事实中挖掘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从一般视角中挖掘最有特点的视角,从众多被访对象中挖掘最有价值的被访主体。

“等”是等待。有人说,新闻是等出来的。电视记者要学会在等待中观察,在等待中预见高潮的出现。

“抢”是抢拍,抢拍是记者在现场瞬间的判断,是记者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状态。抢拍要求学会突发事件早开机、开机进现场、待机等待,比如《焦点访谈》摄像记者的职业习惯是随时保持开机状态,即使坐飞机摄像机里也要压盘磁带,以应付突发情况。抢拍要求记者边拍摄、边观察,同时要求出镜记者或编导的配合。现场是记者与事件的赛跑,同时也是记者与其他记者的竞争。

第二节细节是金

宋朝文学家王安石《咏石榴》有诗言:“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需多。”这就是以典型、有特征的细节昭告春的动人。

细节是金,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细节是记者抓取事物本质、表现事物特点、刻画人物情感的技巧和手段。从这方面来说,国外电视媒体非常注重报道细节、注重用事实说话。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媒体很多时候是以概念说话,不注重以具有说服力的细节与事实来报道,这就使新闻容易流入“假、大、空”的状态,缺乏贴近观众的语态以及言之凿凿的说服力。从另一方面来说,通过细节来展现事件,也能起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用“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芒”等习语来形容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和敏锐把握事物的能力。西汉刘向曾言:“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1941年,文艺批评家兰色姆(John Crowe Ransom)曾提出,使文学成为文学的东西不在于文学作品的框架结构、中心逻辑,而在于作品的细节描写,只有细节才属于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细节描写不要说重复、连“转述”都不行,能够转述的只能是逻辑的东西,理论的东西。

从认识论上来看,我们认识这纷繁复杂的世界时,由于个人视野局限,不可能看到一个事物的全貌,这时候,从一个能反映事物特点的细节着手,从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和全貌就具有重要意义。

一、细节的界定

1.什么是细节

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细节是“电视采访现场中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意义象征的细微之处”。在这个定义中,我们理解采访细节首先是细小、具体的。其次,采访现场中一个好的细节具有新闻价值、人物情感以及意义象征的内涵。高鑫教授在《电视艺术:多元与重构》一书中认为,细节“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社会情境和人物性格的完整屏幕体现,往往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丹·拉瑟曾经提出过电视新闻需要“瞬间”,一条电视新闻中至少应该有两到三个“瞬间”。何谓“瞬间”?丹·拉瑟解释说就是让电视观众看到新闻事件的同时,能感觉到它,嗅到它,知道它。在这里,丹·拉瑟的“瞬间”可以理解为对细节的捕捉与展示。

2.细节的特征

试想,在文学中,我们用什么样的动词来形容细节?“捕捉和刻画”,从这组动词中,也可以看到细节的难能可贵。

一个好的采访细节一定是满足“具体、细腻、生动、富有个性”这些条件,即细节是可以捕捉得到的生动有趣的具体形象,而且细节是“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无法重复的”。可以这样理解,细节是此时此地所独有的。而且,现场中的细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稍纵即逝的。细节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抓取到的,而要靠记者去发现、捕捉、刻画、放大。由于其细微的表征,细节往往不是自己跳出来的,而要靠记者用心去发掘,这也是衡量一个记者新闻敏感的尺度。有些电视新闻节目之所以平淡没有个性,就在于记者所展现的只是一个表象和事物的概貌,没有去捕捉、刻画只属于这个现场的独一无二的细节。

当记者在现场对细节高度重视的时候,这个事件的主题就会逐渐明晰,其新闻价值点就会自然闪现。对细节的重视,使记者不流于对事件作从发生到结束过程的流水账式的概述,而是在捕捉细节的基础上去提炼主题,从而去结构有变化、有特点的新闻。同时,细节的呈现往往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作用,其呈现出的主题深邃而有内涵。比如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中纳努克用牙齿去咬唱片的细节刻画,处于蒙昧时代的纳努克无论在遇到什么新鲜事物的时候都用牙齿咬这一人类本能的动作去试探。这样的细节场面为我们揭示出节目更深层次的主题意义,即反映出一种文明的冲突和碰撞。

细节的特征还在于其对新闻节目的主题是起到强化而不是削弱的功能。在这里,细节不等于细枝末节,它不是枝枝蔓蔓的东西,而是为这个现场事件的主题服务的。细节是在简洁、明确的主题统摄下的具体形象的刻画。“细节表现要服从屏幕形象的塑造和主体意念的表达。”

二、如何刻画采访中的细节

(1)刻画画面形象细节

如果从最基本的层次即画面来理解细节,细节一般是通过近景或特写景别来表现的,即摄像师或编导强调某个事物的局部,把它在画面中放大,从而引起观众的关注。这样的画面细节具有很强的指向性,是编导要让观众“看什么”、“关注什么”。因此,这里的细节往往是电视报道中的“点睛之笔”。

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比如电视报道《总理为农民工讨工钱》中,记者抓取到了温总理搭在农民肩上的手以及总理与刚刚割过猪草、手上还沾有草屑的农村妇女熊德明的握手,用细节展示温总理的亲民形象。《新闻调查》“山顶上的希望”报道中,运用了很多细腻的特写来突出细节,比如主人公带着一丝羞涩的笑容、不停地拿石头在地上划着的动作、冻红了的手……

用画面细节展示证据,比如《收棉时节访棉区》中记者对细节的抓取。在记者去调查一家非法收购加工棉花的工厂时,这个厂区的工人已经提前得到消息而暂时停止了收购和生产。在记者的证伪过程中,需要有确凿的实证材料向观众展示这个工厂非法收购棉花的真相。记者通过对现场的敏锐观察和捕捉,在画面中为观众呈现了许多生动、具体的形象细节。比如“办公室虽然人去屋空,杯中的茶水却余温尚在”,摄像机镜头为观众展示了记者触摸桌上茶杯的动作以及茶杯的特写;“轧花车间显然刚刚经过清扫,空气中还弥漫着尘土的气味”;当记者采访一个坐在台阶上的女工时,女工否定的回答与镜头中展示出来的她头发上的棉花特写形成矛盾;在门缝里已经打好的棉包以及墙上的收购棉花的时间表的镜头特写都为观众揭示出了事件的真相。这些画面形象细节非常真实、具体地抓住了事件的本质。又如电视报道《奥运冠军孙福明爆出假摔丑闻》2005年—2006年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消息,南京广播电视集团。中,记者用比赛中孙福明教练在台下的手势这样一个细节画面与孙福明的假摔形成印证,真实传达出现场的潜信息,获得实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细节是从现场事件中自然流淌出来的,是与现场事件融为一体的。因此我们在处理画面细节的时候,还要注意细节与事件整体信息、环境背景的关联,不能冷不丁地出现特写,只顾表现而使细节抽离了事件,显得生硬、做作。

(2)选取细节场面

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放高一点,跳出镜头的局限,电视采访中的细节还可以理解为叙事中的细节场面,即一个具体的形象事件或采访场面,这种形象事件或场面往往是节目的兴趣点。通过一个细小而具体的事件能折射出一个大的社会背景或者主题概念,从而使细节起到以小见大、以具体反映抽象的作用。电视需要形象素材去叙事,任何一个抽象的概念或者理性的分析都需要易于接受的具体形象来承载,这是电视采访的一个特性。因此,在电视报道中,就需要记者去选择有代表性的细节场面,在这些细节场面中自然牵带出丰富的形象细节。

比如中央电视台系列报道《中国之路》的一集,反映中国20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过热,导致经济波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使经济运行恢复平稳。面对如此宏大的题材,记者没有从节目开始就从理性概念和宏观政策着手报道,如果这样,节目将显得空洞、枯燥。记者选取了锦州市一户普普通通的人家,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在单位里是会计,在家里也承担了会计的工作,他把每天家庭的收入与支出都记在账本上,甚至连存车的五分钱都记下来,从而建立了一个家庭收支的明细账。记者围绕这户人家账本中反映的支出数字在国家实行经济软着陆之前和软着陆之后的变化着笔,通过具体的数字以及与男主人的采访交流这样一些细节场面来反映宏观的经济背景。在这个细节场面中,特写镜头所呈现出的账本上的数字以及数字背后这户人家的人文信息使节目生动、有趣。因此,细节场面的展示往往是节目的兴趣点,是吸引观众的一个手段。这个案例说明记者在报道时要有良好的电视意识、开阔的视野以及发现生活和选取细节场面的能力。

同类推荐
  • 始有集

    始有集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谈钱锺书、向达、冒孝鲁等学者的交往和治学逸事;第二部分是书评,谈赵园、杨念群、史景迁等学者的新著,品鉴得失;第三部分是谈外国文学的翻译,谈乔治·斯坦纳、苏珊·桑塔格、艾柯等作品的翻译问题。作者知识丰富、鉴赏力高,文笔活泼,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可读性。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 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浙江省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论述媒介地理思想、试图建立媒介地理学体系的学术专著。本书运用媒介地理学原理和方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合一、天学地学人学同源”的思想,坚守“天地人媒”整体互动、和谐平衡、共存共荣的研究方针,对媒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领域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对中外媒介地理学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媒介地理学中的空间、时间、地方、景观和尺度等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对媒介地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描述和阐述,为科学了解、认识、研究和实践媒介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思想观点和独特的理论视维。
  •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的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了在科学技术方面 迎头赶上苏联,美国教育界将重心放到科学与数学教育上,各级学校中的艺术教育科目受到了生存的挑战。战后美国最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之一罗恩菲尔德继承杜威等人的进步教育理念,以有益于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这一理由为艺术教育辩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艺术教育界终于从艺术学科的观点中发展出了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构想。上述内容将在本书第二、三章得到详细阐述。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为解决艺术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为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设计。这此进本书第四、五章的内容。
热门推荐
  • 女配的逆袭春天

    女配的逆袭春天

    简介:看了一部小说,不想却成了书中人物,成了书中人物就算了,还成为了作死的女配。她的命掌握在她的手里,她不会放弃,那么,幸福呢?当初他清冷的目光,如今他宠溺的目光,她能信吗?
  • 邪医狂妃:魔妃很嚣张

    邪医狂妃:魔妃很嚣张

    再睁眼,当华夏毒医变成那懦弱的帝师嫡女,欠她的她都一一替“她”讨回来!银针在手,天下我有!惊世风华,绝世无双。他是远离尘世喧嚣,神秘高贵的国师,却偏偏对狼狈的她一见钟情,“本座从来没打算放手。”他勾唇笑得邪魅,“妖孽…”她咬牙,一脸无奈。他站在她身后,看她以芊芊素手,谱江山如画!
  • 琉璃樱花梦

    琉璃樱花梦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和如同樱花般美丽的爱恋,一次次的离别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伤心,是谁扼杀了我的樱花梦,又是谁给了我樱花梦?
  • 鬼眼守墓人

    鬼眼守墓人

    30年前,一座千年古宅引发惊天命案;七星天灯,人血古钱,牵出一个古老族落传承秘史!鬼眼守墓、邪兽亡灵、诛邪阵法、九星连珠......一座封存千年的古墓,再现人间!
  • 我敢在你怀里孤独

    我敢在你怀里孤独

    奶茶刘若英最新作品,没有书的可以到这里看哦!跟书基本一样,欢迎来看
  • 医妃驾到腹黑王爷快给钱

    医妃驾到腹黑王爷快给钱

    场景一“叶凝~我不高兴了~你能不能满足我一个愿望~”“你还有愿望?说来听听。”“你能不能模仿一下啄木鸟。”“怎么模仿?”“就拿我的脸当树。”“……”怎么不啄死你……场景二“这鲤鱼需用龙泉山的水养着,七日换一次水”“不换水可以吗?”“也可以,七日换一次鱼”场景三?“你喜欢我什么我改还不行吗”“我就喜欢你不喜欢我。”场景四?“问你个问题,你只能用知道或不知道来回答”“好的”“你爸妈知道你是SB吗”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五字鉴

    五字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踏破灵霄

    踏破灵霄

    神如无私欲,何来永生。众生若平等,佛又为何高高在上!新人新书,不懂套路,一心真诚!
  • 天荒地未老

    天荒地未老

    没有前世,没有后生,而我的今生也是空白。随缘而定,随心而行。